《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是与《西游记》齐名的神魔小说。讲述商纣王荒淫无道,武王伐纣、姜子牙封神的故事,铺叙道教诸仙和众神来历,塑造了姜子牙、哪吒、杨戬、土行孙、哼哈二将、四大天王等民间喜闻乐道的艺术形象。全书描写生动,充满奇异的想像,历代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本书以清初 四雪草堂 刊本为底本,王维缇点校整理。钱伯城《前言》,原刊于本社1989年出版的《封神演义》,对《封神演义》的内容、成书等作了详细介绍。此次出版,新增注释、插图和附录三部分,以便广大读者阅读。注释600余条,重点解释疑难字词及文化常识;插图近200幅,选自明万历金阊载阳舒文渊刊本、清 四雪草堂 刊本、清光绪上海广百宋斋铅印本、清代墨绘本《封神真形图》等。附录,选择《史记》《尚书》《诗经》等古代典籍中对 封神演义 历史的记载,
白话诗人王梵志,至今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谜。野史说他生于林檎树中,多少带有些神话的色彩。而他的诗作,甚至同是宗教诗,也呈现出思想驳杂的倾向。著名学者项楚先生在通观敦煌文献中以及各种笔记小说中现存的王梵志诗的基础上,考定王诗绝非一人一时之作,在缜密详博的词义注释之后又在按语以及前言、附录中对各个王诗可能产生时代段的诗作进行了细致的厘定,分析出了一些王诗背后存在的可能的隐身作者,为进一步研究开辟了方向,奠定了基调。
《孟子》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以及与其他各家思想的论辩,文辞气势磅礴、雄健优美,是以 仁政 王道 为中心的儒学思想体系的集中表达。宋代哲学家、思想家朱熹极为推崇孟子,认为 孟子大贤,亚圣之次也 (《孟子集注 序说》),自此,孟子被称为 亚圣 ,孔孟并称。朱熹的《孟子集注》,是诸多《孟子》注解中最有权威和影响最大的一种,其中体现了许多理学思想。本书在影印宋版基础上又加入了释文和诵读音频二维码。
《韩昌黎文集校注(套装上下册)》本次重版尽量改正原书的个别排校及标点疏误。因整理者已故去,处理疑误时,重点参考了原书所依底本东雅堂本昌黎先生集和旧注颇多取资的朱熹韩文考异等相关文献,并吸收了湖南大学昊钦根先生及其他热心读者的勘误成果。《韩昌黎文集校注(套装上下册)》是根据近代古文名家桐城马其昶(一八五五-一九三〇)的遗稿编辑而成的。马氏用他自己的研究心得,并采集了明清两代主要是清代各家的评说,在文字训诂、名物制度、史实疏证各方面,都对旧注作了许多订正和补充;旧本字句讹夺的地方,也作了细心的校勘。
今此《陆机集校笺》,为陆机赋、诗、文全集之整理本,整理者在诸家整理成果基础上更进一步,为学界及广大读者提供一部完整、确切可信且较为深入丰富之文本。本书内容包括:前言,例言,陆机集(各篇之校勘、笺注、集评),作品辑佚(包括赋、诗、文及专著,亦均施以校勘、笺注),作品总评,附录(包括陆机年表、传记资料、序跋题识、引用及参考书目四种)。
《古文尚书考》,惠栋撰。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内容广征博引,参照《左氏春秋内传》《说文解字》等古书所著录的《古文尚书》並附閻書十四條,从篇数、篇名、篇次、文字、内容、史实、典制等方面辨析东晋梅赜所献孔传《古文尚书》之真伪,揭示其为伪书,全面闡述孔壁古文爲真,梅氏古文爲僞。下卷分别節取古文《尚書》二十五篇之文,廣引群籍,一一辨其由來,进一步论证梅氏古文为伪。惠栋对《古文尚书》的考证将《尚书》辨伪工作又向前推进一步。 《儒藏》精华编 首次整理出版此书,以国家图书馆藏读经楼刊本为底本,以上海书店影印道光九年(一八二九)学海棠刊《皇清经解》本为校本进行点校整理,校勘精良。 《儒藏》精华编选刊 入选此书,推出单行本出版。 《九经古义》,惠栋撰。惠栋所撰《九经古义》十六卷,计有《周易》《尚
杜甫之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自宋代起,对杜诗的种种注释笺校便蔚然成风,有 千家注杜 之说。钱谦益是由明入清的著名学者,其学问之广博精深素来为世所公认。他着重以史证诗,通过对历史事实的考核进一步阐明杜诗的思想内容,对相关交游、地理、职官、典章制度等的笺注亦颇有价值,可说资料翔实、论证精当,是*有影响的杜诗注本之一。
十三经是儒孥的基本典籍,是中华傅统文化中影响至深至逮的重要文献之一。在中国古代,堪与十三经比肩的唯有二十四史。面封这两大文化支柱,无论是诸子还是诗文其中难不乏角立特出者,甚或是叛逆者,却往往只能站在历史舞台的边缘,级以撼动其中心的地位。如果说二十四史是以记寅为本,从贯古今,鉴往说来,宣张门资治,更多发挥的是实用的镜鉴的作用,那末十三经则是整个封建社会的灵魂。自汉武帝接纳董促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立五经博士,立于学官之后,直到清代,经学一直是历代统治者制定国策的理论信报,是士农工商各色人等齐家立身的行为规范。不仅如此,十三经还被法典化,于是有了『春科断狱』,『礼』成了『礼法』,而且是法上之法。它更被神化、宗教化,于是儒学成为国家、国教。它不但堂而皇之地被推广到
清初词坛,名家辈出。其中*特出者,当属纳兰性德。况周颐《蕙风词话》尊他为 国初*词人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他更为赞赏,称他为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纳兰的身份高贵显赫,却向往普通人平淡的生活,这使得他的诗词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艺术特色。纳兰词以纯真深厚的情感、精致细腻的描写、浅白流畅的语句、哀婉凄艳的风格打动了后世无数读者,数百年来广为流传,纳兰性德生前曾把他的部分词作刊印为《侧帽词》,后顾贞观把他的词与自己的词合刊为《弹指词侧帽词》合刊本。康熙十七年,顾贞观又与吴绮为他校定《饮水词》,刊于吴中。道光十二年,汪珊渔根据顾贞观原辑本、杨蓉裳抄本、袁兰村刊本等书,共辑得词三百余首,分为五卷,定名为《纳兰词》。光绪六年,许增在汪珊渔本的基础上又增加补遗二十一首,共计三百四十二首,成
《唐宋散文选注》由唐代和宋代上下两册组成,选录唐宋两代著名作家52人的代表作品,共计112篇,均为历代传颂的经典,如《滕王阁序》《师说》《阿房宫赋》《醉翁亭记》《赤壁赋》等。每位作者均有简介,每篇作品均有详注和简析,是阅读唐宋代散文的上佳选本。《唐代散文选注》,张撝之选注,初版于1978年;《宋代散文选注》,王水照选注,此书初版于1963年,这两种 大家小书 均出自上海古籍出版社经典的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 丛书。现将唐宋合为一套,以便阅读。
《春秋权衡》十七卷,宋刘敞撰。刘敞重视经文,以经评传,十七卷内容都是围绕《春秋》经文来辨析《左氏》《公羊》《穀梁》三传之讹误、评判三家之短长。其议论顺序上则是先《左氏》,次《公羊》,而后《穀梁》;其章节安排上则是《左氏》七卷,《公羊》六卷,《穀梁》四卷。在评议《左氏》及《公羊》时,刘敞不仅以经评传,同时也对《左氏》杜预注及《公羊》何休解诂也一并提及且做议论,贯彻了他尊经的基本立场,以经评传、评注、评疏。 综合全书特点来看,《春秋权衡》一书议论色彩较重,重在阐发《春秋》三传之谬误,还原《春秋》经文真实之面貌,有许多观点发前人之所未发。可以说,《春秋权衡》一书多是刘敞自出新意解经,颇多自得之处,在经学研究上有其独到之价值。此次校点以康熙十九年刻《通志堂经解》本为底本,以现存国家
龚自珍是中国古典诗歌作手中的殿军,在有清一代,允为大家。其诗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善,深为后世推崇, 新安女士程金凤 (论者疑为是龚氏托名)有一段题于《己亥杂诗》末之著名评论,谓其 行间璀璨,吐属瑰丽 , 声情沉烈,恻悱遒上,如万玉哀鸣 ,甚至有 古今语言所可到境止于此 的评价。后世习为诗者,或多或少都会受龚自珍诗的影响。龚作品遗失较多,我社出版的是目前很全的本子,其中著名的是三百余首的组诗《己亥杂诗》,这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是没有的。刘逸生当初署名万尊嶷发表的《龚自珍己亥杂诗注》,已由中华书局出版,社会反响很大,而《龚自珍编年诗注》是龚诗目前很全的注本,以王佩诤整理的《龚自珍全集》所收诗为底本,按诗歌编年次序加以详注,注释精准,明白晓畅。单就 己亥杂诗注 而言,不仅完全包括了中华书局版
《史通》是由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所作,是我国*早的一部史学理论著作。该书分内外篇,共20卷,此书尽显刘知几提出的史学家必须兼具的 史学三长 。可以说《史通》的成书对于后世史学理论的发展意义深远,乃至逐渐形成一门显学 史通学。后世学者注释《史通》者尤多,而以清人浦起龙的《史通通释(繁体竖排版)》较晚出,而能更好吸取前人的校释成果。难能可贵的是,浦起龙在校释《史通》时加入了自己的见解 每篇都有按语,其后再注明《史通》所引典故出处,大大提高了该书的学术价值和利用价值。此外,本次出版的《史通通释(繁体竖排版)》后面还附有陈汉章的《史通补释》、彭仲铎的《史通增释》,更能让治学者在兼采众家之长中有所获。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是一部关于北宋一祖八宗九朝一百六十七年的简明编年史,共十八卷。其中第一、二卷为太祖朝纪事,第三、四卷为太宗朝纪事,第五、六卷为真宗朝纪事,第七、八、九卷为仁宗朝纪事,第十卷为英宗朝纪事,第十一、十二卷为神宗朝纪事,第十三、十四卷为哲宗朝纪事,第十五、十六卷为徽宗朝纪事,第十七、十八卷为钦宗朝纪事。本次点校,选用云衢张氏集义堂刊本《续资治通鉴》十八卷为底本,以其他两个元刊本为对校本,并辅以他书进行他校。
晏殊、晏几道父子为北宋词坛名家,他们创作的《珠玉词》和《小山词》深情婉美,是宋词婉约派之开创者和代表作家,对后世影响深远。历代对二晏词多有收辑,从明代毛晋、吴讷直至近代朱彊邨、林大椿均有辑刻,唐圭璋先生《全宋词》亦收录二晏词,但校勘仍未尽完善。近代以来,二晏词或有选注本,对全集作笺释则极为少见。本书对二晏词的全部作品作了全面整理,除运用多种校本校勘外,对词中涉及的人物、年代、事件、名物、典章、故实等作了笺释考辨,还特意对词意作了讲疏,便于读者准确理解。书后收录前人对二晏词的评论,并撰有二晏简谱,对大晏、小晏的生平和创作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
明末夏完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神童,他抗清殉国,年仅17岁,遗有大量爱国诗文,读之令人回肠荡气。本书系研究搜罗他的事迹和遗佚所成,为夏完淳著作*全的本子。此次再版,根据学界*研究动态,修订了原书中部分错误,补充新的史料,使之更趋完善。
本书包括北宋学者司马光的四种著作:《孝经注解》《温公易说》《司马氏书仪》和《家范》。 司马光以史学、政事闻名,实际上他在儒学上亦有所成就,是朱熹所称道的北宋 道学六先生 之一。本书所收四部著作便是对《易》《礼》《孝经》等儒家经典的阐释发明,既有对经典本身的解读,也有基于经典的经世致用之作,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司马光的学术成就和儒学发展的历史。 其中《孝经注解》一卷是就《孝经》进行发明。《孝经》一书自唐玄宗以今文为定颁行御注,《孝经》古文几废。司马光于秘府得见古文《孝经》,作《古文孝经指解》,范祖禹又据《指解》本经文作《古文孝经说》。校点者为复旦大学赵四方、井良俊先生。 《温公易说》是司马光对《易》的解释。司马光解《易》唯以儒家中庸思想立说,推本天地之道,归之于仁义礼智信。其解多
《王闿运全集》全面收录王氏现存著述,先后列入2011 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2021 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由岳麓书院朱汉民教授担纲,带领专家团队,历时八年,点校整理,成书38册,1240万字。《王闿运全集》是岳麓书社继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四大全集之后,又一湖湘名人的鸿篇巨制,其文献价值重大,极具文化传承意义。包含王氏作品《湘绮楼日记》《湘绮楼诗文集》《湘军志》《八代诗选》《唐诗选》《楚辞释》《周易说》《尚书笺》《诗经补笺》《周官笺》《礼经笺》《礼记笺》《春秋公羊传笺》《论语训》《尔雅集解》《六书存微》《国策选本》《史赞》《(同治)桂阳直隶州志》《(同治)衡阳县图志》《(光绪)东安县志》《(光绪)湘潭县志》《墨子注》《管子注》等。 本书为《周易说》
今此《陆机集校笺》,为陆机赋、诗、文全集之整理本,整理者在诸家整理成果基础上更进一步,为学界及广大读者提供一部完整、确切可信且较为深入丰富之文本。本书内容包括:前言,例言,陆机集(各篇之校勘、笺注、集评),作品辑佚(包括赋、诗、文及专著,亦均施以校勘、笺注),作品总评,附录(包括陆机年表、传记资料、序跋题识、引用及参考书目四种)。
《静修刘先生文集》,元刘因撰。刘因(1249-1293),初名?S,字梦骥,后改名为因,字梦吉,号静修、雷溪真隐。元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人。生于儒学世家,自幼天资绝人,才器超卓,经学贯通,文辞浩瀚。性不苟合,杜门教授,弟子皆有成就。著述有《四书集义精要》《易系辞说》《静修先生文集》。另有《四书语录》《小学语录》,皆佚。刘因与许衡、吴澄并称元代大儒。 刘因去世后,门生集结诗文,得数百篇。元元贞、大德间(1295-1307),友人宛平张九思欲为刊行,请东平李谦作序。元至顺元年(1330),建阳郑天泽宗文堂刊刻《静修先生文集》二十二卷,是刘因诗文的首次编订,也是现今存世的最早的版本,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各有藏本,1919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收入《四部丛刊初编》。元至正九年(1349),朝廷为影响风化,选刊先儒文集,诏令
《女诫》七篇言简意赅,针对女性在传统社会处于弱势地位的特点,教导妇女以谦敬守礼、贵柔处顺的方式立身处世。按照班昭在序言中的说法,此书是为了教导自己的女儿而创作的,希望她们出嫁之后能谨言慎行,免遭耻辱。班昭以女性的身份,首倡基于儒家立场的女教思想,开启了后世女性创作同类作品的风气。这些由女性编撰的著作作为传统社会女子教育的教材读物,基本奠定了中国传统女性的伦理价值观念,对千余年来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尽管其观点存在时代局限性,然其所提倡的 卑弱 谦顺 执勤 等德行在过去帮助了女性在男尊女卑的传统社会中以退为进,安身立命,同时对于现代读者在和顺夫妻关系、构建和谐家庭方面也能起到正面的启发作用。 《闺范》一书共四卷,*卷为嘉言,摘录了四书五经以及宋代以前的著述中关于女子教育的经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