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是明代思想家袁了凡写给子孙的家训。作者通过讲述自己人生经历的方式阐述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告诫后人要积善行德、改过自新。全书融会了道教的哲学和儒家的理学,强调自我修养应从“治心”
本书共六卷,前三卷为内篇,后三卷为外篇。分为性命、存心、伦理、谈道、修身、问学、应务、养生、天地、世运、圣贤、品藻、治道、人情、物理、广喻、词章等篇。阐述作者对人生、世情的观察与思考。
《黄帝内经》是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早的医学典籍,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基础,始终指导着祖国医学的发展,直到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它被誉为中国人养心、养性、养生的“圣经”,不仅是现代中医学的不二源头,更是一部蕴含中国生命哲学之宗的思想著作。其核心是天人相应,认为生命之基在阴阳平衡,强调人只有“顺四时而适寒暑”,方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中国文化经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自秦以后形成“儒道互补”的格局。儒家传统与道家传统都源远流长,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而且继续影响着我们的现在和将来。儒家传统与道家传统的延续,都离不开其具有原创
中华民族传统笑话集大成者。 以机趣、夸张的眼光审视世界,以诙谐幽默、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反映炎凉世态、情趣人生。是中国民间针对“世情”的幽默与讽刺之书,是民间智慧的独特表现。 内容丰富,讽喻令人绝倒 《笑林广记》内容包括古艳、腐流、术业、形体、殊禀、闺风、世讳、僧道、贪吝、贫窭、讥刺、谬误。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习惯用语、口语、俚语等等,而且很多内容具有讽喻的价值,
《白香词谱》选录了由唐朝到清朝的词作品共一百篇,凡一百调。所选词大都是较为通用的,小令、中调、长调均有。为便于初学者学习,每调还详细列注平仄韵读,成为真正的词谱。《白香词谱》编于万树《词律》和《钦定词谱》之后,但因其简便易学,示范性强,成为旧时颇为流行的普及性词谱。
本书介绍了唐朝才子的生平事迹,包括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刘希夷、陈子昂等人。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以此来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此书是一本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者作于六十九岁,全文分四个部分,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章,说明了人们完全可以掌握和改造自己的命运、自求多福的道理。
《韩非子法家智慧一本通(插图注释眉批版)》通过点题、阅读提示、原文、注释、翻译和眉批,以及精美的手绘插图,对《韩非子》进行了深入解读,为读者展示了先秦思想家韩非子的思想精华。
这是一本没有名人名言的书。是的,克里希那穆提就是那么自由而纯净,除了对话者的提问,书里找不到任何前贤先誓的只方片语。 这是一个独特的声音,这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脱离了学术的归类,脱离了 美德 的衡量。他的独特无须证明,正如恒河无须伏尔加河证明,正如棕榈无须橡树证明。他像一道闪电,穿透重重雾障,让人看清生命中的焦灼与负重,看清这焦灼与负重的虚妄。 克里希那穆提(1895-1986)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卓越的灵性导师,他的演讲录及著作已超过70本书,并被翻译为各国语言。《爱与思:生命的注释1》是克里希那穆提《生命的注释》卷(书名为编辑所加)。《爱与思:生命的注释1》基本采用问答形式,所选编的问答俱来自克氏与最平凡的普通大众。他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带着自己生命中的焦虑,和克氏作一次心灵的沟通。那样的
《道德经:老子》所选为《道德经》传世通行版本。原文共5500余字,包罗了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以及立身处世、治国安邦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并对其进行了注释、翻译与评析,使有些古奥难懂的内容变得通俗易懂,适合广大读者阅读、鉴赏。
《牡丹亭/中国古典名剧》编著者汤显祖。《牡丹亭》是一部爱情剧。少女杜丽娘长期深居闺阁之中,接受封建伦理道德的熏陶,但仍免不了思春之情,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后因情而死,死后与柳梦梅成婚,并最终还魂复生,与柳梦梅在人间结成夫妇。《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的角度。他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人死,除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战胜一切甚至生死的巨大力量。
菜根谭:绘图注释本。 义理深邃,启迪;文字清雅,闪烁性灵光辉。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嗜。此是涉世一极乐法。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却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淡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本书为明代小品文的重要代表作,从问世以来一直备受推崇,对于读者感悟中国文化、修养心性都有不小助益。 本书分为修省、应酬、评议、闲适、概论五部分,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与世事的洞察,达观、澹泊的人生意趣,以及对身心修养的经验与见解;书中包含了较多佛教与心学思想,反映了明代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
就从事史不工作的人来说,所要寻找的史料早已打破了史部的界限,可是就史部之书而言,其主要部分仍是史学工作者所必须阅读的,所以,为了向初入史学领域的人指点门径,对代表性史学著作就其编撰过程,作者简历,内容评价和版本流传情况等做系统详细说明,意义重大。王树民先生的《史部要籍解题》就是这样一部介绍中国历史古籍的普及读物,该书介绍的史书范围比较广泛,其中对纪传体的二十四史和编年体的《资治通鉴》着重做了介绍,另外像纲目体、会要体以及史评、史论、方域史、学术史、地理、方志、目录等类史书也给予适当的评论。本书对于历史爱好者和史学研究者都很有参考价值。
《《聊斋志异》分类选注》,本书是一本选取于《聊斋志异》中经典篇目并作注释的常读图书,精选出80篇经典作品,根据内容分成7辑。作者对聊斋进行了认真的注释,并插入了自己绘画的国画,有的价值。
陈宏谋有感于世俗弊端,于是在公务之余,采录前人关于养性、修身、治家、为官、处世、教育等方面的著述事迹,分门别类辑为:《养正遗规》、《教女遗规》、《训俗遗规》、《从政遗规》和《在官法戒录》,总称《五种遗规》。 《养正遗规》主要是有关童蒙养正及青少年读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论述; 《教女遗规》多为阐释闺范母训等内容; 《训俗遗规》主要记述乡里、宗族间致讼原因和如何消除矛盾的途径和著述; 《从政遗规》主要为官吏选辑可当座右铭的咸规和一些表率人物的言行; 《在官法戒录》是辑录者采辑历代典籍所载封建官吏的善行和劣迹种种,加以指评论断之作。 虽然《五种遗规》中很多具体的内容已经时过境迁,但是所论及的道理很多对今天的人们仍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发人深省。
《淮南子杂家智慧一本通(插图注释眉批版)》通过点题、阅读提示、原文、注释、翻译和眉批,以及精美的手绘插图,对《淮南子》进行了深入解读,为读者展示了《淮南子》的思想精华。
刘勰的《文心雕龙》作为“子书中的文评,文评中的子书”,全面总结了齐梁以前的文章写作精义,体大思精,笼罩群言。全书共五十篇,三万七千余言,用精美的骈文写成,约成书于中古时期南朝的齐末梁初。本次约请龙学专家整理,以黄叔琳辑注本即养素堂本为底本,并吸收历代龙学家之研究整理成果,进行题解、注释和翻译。题解旨在概括提示该篇之主要内容和重要歧疑,使读者明确其学术价值、实践意义和存在问题的症结;注释力求简洁准确;翻译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重在贯通前后文意。
张中行先生的《文言津逮》是讲怎样学习文言的。“津逮”的本意是由渡口坐船到达目的地,后来用来比喻为学的门径。所以“文言津逮”也就是文言入门。你想学习如何以文言为借鉴吗?那就请你读张先生的著作吧,你肯定会有收获的。 张先生认为,在学习方法方面,路子是原则问题。我们读《文言津逮》,必须先了解张先生在学习文言的方法问题上所持的根本主张。张先生多次问过,在如何学习文言的方法问题上,多年来一直有两种意见之争:一种意见偏重多读,以“熟”为基础求会。另一种意见是偏重摸清规律,以“知”为基础求会。或者说,一条路是以多读为主,以文言的词汇语法知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