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它是一部在中国失传1300多年的书,但它却始终牵动着一群人为它呕心沥血,煞费苦心;它是一部被中国政治界和文化界称为古秘笈的书,一多年来,许多人知道它的名字,却因为难得一见而抱憾终生。这部书就是《群书治要》 。 《群书治要》,又名《群书理要》。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告诉魏征,他要建立一个长治久安的大唐,苦于无从着手,魏征毫不犹豫的告诉他,应该从古代先贤那里寻找智慧。于是,李世民下旨,让魏征组织一个班子,将先贤的著作中,对治理国家有用的,编辑成一部书,以便他随时阅读学习。魏征就开始了编辑工作,他组织的编辑班子中,有萧德言、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都是才高八斗、学贯古今的人物。 这套书从先贤的一四多部书,八.九多卷中,拣选出了六十五部书,五十卷的经文,等于是五十言的经文。而所有会
这是一本没有名人名言的书。是的,克里希那穆提就是那么自由而纯净,除了对话者的提问,书里找不到任何前贤先誓的只方片语。 这是一个独特的声音,这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脱离了学术的归类,脱离了 美德 的衡量。他的独特无须证明,正如恒河无须伏尔加河证明,正如棕榈无须橡树证明。他像一道闪电,穿透重重雾障,让人看清生命中的焦灼与负重,看清这焦灼与负重的虚妄。 克里希那穆提(1895-1986)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卓越的灵性导师,他的演讲录及著作已超过70本书,并被翻译为各国语言。《爱与思:生命的注释1》是克里希那穆提《生命的注释》卷(书名为编辑所加)。《爱与思:生命的注释1》基本采用问答形式,所选编的问答俱来自克氏与最平凡的普通大众。他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带着自己生命中的焦虑,和克氏作一次心灵的沟通。那样的
《道德经:老子》所选为《道德经》传世通行版本。原文共5500余字,包罗了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以及立身处世、治国安邦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并对其进行了注释、翻译与评析,使有些古奥难懂的内容变得通俗易懂,适合广大读者阅读、鉴赏。
《史记》不但是我国历代正史的鼻祖,也是一部文学巨著。常读《史记》,可以训练欣赏文学的能力和写作文章的技巧,因此,大学和中学都常选用《史记》作为国文教材。《史记菁华录》正是这部文史巨著的节本。 《史记菁华录》的选评者姚祖恩,从小喜读《史记》,有感于此书的意味深长,经“抽挹精华,批导窾郤”,使《史记》的天工人巧和太史公的苦心孤诣呈露给读者。经过姚祖恩精心剪裁的《史记》,无论本纪、世家、列传,都可当一本写得十分有趣的故事书读。再加上姚祖恩的评点,更是道出了太史公文章的三昧。《史记菁华录》问世以来,销行历久不衰,既可作为初学《史记》者的入门书,又可作为《史记》研究者的参考书,还可作为一般古典文学爱好者的读本。
《献帝春秋》,晋袁晔撰,是一部记载东汉末年历史的编年体史学著作。《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著录十卷,宋以后亡佚。现有辑本三种:《说郛》本、《子史钩沉》本、《古今说部丛书》本,辑得佚文九条。本书利用数字人文手段,以编年为序,新辑得佚文六十一条。 数字人文作为当前人文社科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既是传统研究方法和各类先进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也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融合的交叉学科。本书以《献帝春秋》为切入点,探讨了数字化技术给古籍整理研究带来的新变革和新契机,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
《棠阴比事》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案例汇编,载述刑法折狱的一些典型案例,作者是南宋宁波人桂万荣。《棠阴比事》的体例比较特殊,即把性质相近的两个案例并列连缀起来,“比事属词,联成七十二韵”“共一百四十四条”。本书译注者立足于《棠阴比事》文本,对这144则案例进行改写,使之成为通俗易懂、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古代审案故事。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 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 ——鲁迅 诗歌教会了中国人一种生活观念,通过谚语和诗卷深切地渗入社会,给予他们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他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 ——林语堂
《断鸿零雁记》、《孽冤镜》、《玉梨魂》。《断鸿零雁记》(1912年),被誉为“民国初年部成功之作”。作者苏曼殊以人称写自己飘零的身世和悲剧性的爱情。为鸳鸯蝴蝶派小说的开山之作。全书在一片悲痛的气氛中结束,笼罩着一种末世的凄凉、窒息,以及对人的心灵的压抑。《孽冤镜》是一部哀情小说。二十四回,小说选用人称的角度来叙述,描写作者的一个好朋友王可青的恋爱悲剧。悲情小说《玉梨魂》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也是徐枕亚的成名作。徐枕亚,名觉,字枕亚,别署徐徐、泣珠生、东海三郎等,江苏常熟人,南社社员。《玉梨魂》1912年初次刊登于《民权报》。小说以言情为主,青年何梦霞和筠倩的爱情故事。小说中多借西方小说手法,善以骈文创作。
書籍是人類文明重要的載體,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中華古籍是中華民族創造的重要文明成果,傳承著中華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堪稱人類文明的瑰寶。提高古籍保護事業的水平,是更好地傳承並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需要,更是歷史赋予我們這一代人的光榮使命。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啟動以來,在黨和政府的領導和關懷下,我國古籍保護工作在短短3年多的時間里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古籍普查工作在全國範圍内有序展開,舉辦各類培訓班50餘期,命名了首批國家級修復中心,開始實施文獻修復師資格認證制度,啟動了“西藏古籍保護工作”, 《中華古籍總目》分省卷的编纂工作穩步推進,國家級古籍保護實驗室也已初具規模。 建立《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是逐步形成完善的古籍保護制度的重要措施之一。2008年~2009年,國務院先後頒佈首批和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