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领域第一部研究生综合教材。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介绍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的相关专业知识及研究方法。包括古文字考释、古文字与上古音、古文字与古汉语词汇、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整理、古文字工具书与数字化资源等五大专题;下编大致按书写载体和时代分类,每一类选取若干原始材料进行读解,涉及商周甲骨文、商周金文、战国简帛、秦汉简帛、战国秦汉金文、玺印封泥陶文及其他文字等。本书适合中等以上文化程度、对古文字已有初步了解并有学习意愿的读者,包括文史哲专业本科生、硕士生,本学科拟考研的学生,书法爱好者等。
《徐霞客游记》是一部以日记体为主的巨制,也是中国第一部较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历经三十多年时间,对中国地质地貌、人文、植物等进行系统考察,撰写了这一 千古奇书 ,它既是一部地理百科全书,也是一部文学巨作,具有多方面科学价值。本书内容生动、准确、详实,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此外在对原文精良校对的基础上,又对历史背景、地理名称、人物生平等做了周详的注释,译文力求通俗易懂,让现代读者与几百年前的古人在山山水水中重逢。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代最杰出的散文大家,被后世尊为 唐宋八大家 之首,有 文章巨公 百代文宗 之称。后人将他和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合称 千古文章四大家 。苏轼则称他,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 本书是韩诗诗文的总集,按体裁对其作品进行整理,包括古诗、律诗、杂著、书、序、碑志表状等,并且对诗文进行了准确、流畅的白话翻译。
《系统科学概览》是系统科学的普及性读性。全书由四大部分组成,集中介绍系统科学观点和系统方法,简要介绍系统科学大家的哲学见解和探索,并包含作者近年来对系统科学的性质、特点、存在问题和未来走向的新思考。全书行文通俗易懂,说理深入浅出,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可读性。
《系统科学辩证法》是对系统科学的学科内容从整体上进行哲学反思的作品,力求全部哲学结论都建立在系统科学的已有成果之上。全书由三大部分组成:导论、控制论、总论。导论则把系统科学的产生、发展放在整个现代科学技术从经典的机械论科学向新型科学的历史性转变的大背景下考察,阐明系统科学是科学技术向辩证思维复归的产物。
《黄帝内经》(以下称《内经》)是我国现存zui早的中医jing dian ju zhu。它从 天地人三才一体 思想出发,从生命的演化过程中把握生命活动规律;不仅从宏观的角度论证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运用了古代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阐述了医学科学zui基本的命题 生命规律,从而建立起具有东方文化特色的中医学理论体系,使中医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如果说西方医学用形式逻辑与实证方法开启了认识生命的一扇门,那么《内经》用传统中华哲学智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世界打开了认识生命的另一扇门。《黄帝内经通解》内容 解读 通俗易懂,开门见山,深入浅出,且体例新颖,对《黄帝内经》每一篇的内容进行了主题提炼, 参悟 独出机杼,提要钩玄,直捣心源。《内经》素有 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 之说,《黄帝内经通解》令艰涩难解、博大精深的
本书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古籍出版书目数据的基础上,对七十多年的古籍出版进行了学术总结。通过对古籍出版数据进行分析,描绘出新中国古籍出版的发展历程:即以1979年为界,将古籍出版的历史划分为两个时期、五个阶段,分别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与特点;并从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学术思潮等方面分析影响古籍出版的主要因素。对各类古籍的出版,从选取经学文献、总集别集、正史、方志、书目题跋等角度进行考察。 将古籍出版与地方文化相结合,表现出古籍整理出版的地方性色彩。对于中国古籍整理出版的发展,指出古籍的数字化即是古籍出版的趋势,提出古籍整理出版的国家行为,形成 古籍整理出版的管理体系。
本书是嘉定文派代表人物黄淳耀的作品集。此次由嘉定地方志办公室整理,地方志专家陶继明点校。全书以光绪己卯本为底本,以康熙丙辰本、康熙癸未本、乾隆辛巳本、四库本等为会校本,共二十二卷,包括诗赋文章、书信日记、史评时论、制艺杂文等;附录辑录《陶庵集》旧序旧跋、诸家评述、年谱等。明末清初嘉定文派盛极一时,曾在中国文学 产生过很大影响。他们“卓然 出”,“转移风气”,深心好古,不尚雕饰,被誉为“诗文书画,至今映照海内,人争宝之”。黄淳耀是嘉定文派的核心代表之一。他诗文书画,无不精通,是一位文艺全才,传承了“嘉定四先生”的文学传统,具有典范意义,被王鸣盛誉为“自唐、李、娄、程四先生而外,继起者惟陶庵先生一人”。黄淳耀虽崇尚通经学古,却并不是一位腐儒,而是积极宣导实学,主张经世致用,这与他
本书是“宛委遗珍”之一,本书是湖南图书馆所藏曾国藩尺牍真迹的汇编。 曾国藩以文治武功名世,书法实乃余事。曾国藩强调书法以“体道”为手段,以技进道,认为书法首先是实用的,是“成教化,助人伦”的工具,在文艺思想上秉承儒家“致中和”“致中庸”的审美标准。他的书法沉郁雄挫,骨力内蕴而不失遒媚,风格变化强烈有力,笔法端正富有美感。 为可贵的是,其书作风格不拘,在庙堂气中保持着多样化的风格面目。
《诗经 小雅 吉日》研究按《毛传》目次整理,先录经文,以下按条目形式出现,先总说,次句解,再次分章总说,*后集评。总说辑录中日朝历代学者对于《吉日》主题、作者、写作年代等各类问题的看法;句解辑录对本诗每一句的解释,以单句为条目;分章总说辑录本诗每个段落意思的概括或分析;集评主要是对于本诗写作艺术方面评论的汇集。 总说、分章总说和集评每个部分之后及句解每句之后皆加注本书作者按语,共计30处。按语归纳条理纷纭之说,评析各说之优劣得失,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按语还勾勒《吉日》研究发展演变轨迹,总结各阶段研究特色,并加以述评。 本书作者还为全书辑录的中日朝《吉日》研究文献加注了新式标点,便于读者把握其内容,体会其感情和语气。
《远尘离垢——雷峰塔与雷峰塔所藏》从目击者、亲历者、记录者的角度出发,讲述了吴越国第五位国王钱俶建造雷峰塔的由来,直至1924年雷峰塔倒之后所引起的文化震荡,以及雷峰塔发掘出土大量宝藏的历史故事。通过作者娓娓道来的语言文字和一一对应的相关图版,让读者感受到雷峰塔与雷峰塔藏宝的过往。同时,还通过宋代地方志与宋元明清诗文书画中的雷峰塔形象,反映出千年来雷峰塔的变迁,令人如临历史现场。
《九部经解》,郝敬撰,全书一百七十五卷(正文一百六十六卷、卷首九卷),为对儒家九经的系统完整的解读,分为《 正解》二十卷、《尚书辨解》十卷、《毛诗原解》三十六卷、《周礼完解》十二卷、《仪礼节解》十七卷、《礼记通解》二十二卷、《春秋直解》十五卷、《孟子说解》十四卷、《论语详解》二十卷。 《论语详解》为《九部经解》之一,本书包括《论语详解》二十卷,《先圣遗事》一卷,《读论语》一卷。在注释编排上,郝敬重视词义的解释、名实的考证,不以阐释旧注为主,融注释、考据、义理阐发为一体;在思想旨趣上,主张回归经典,以孔子思想为宗旨,打破程朱等人经注的窠臼。 此次整理以《续修四库全书》所收录的早印本为底本,以日本国会图书馆所藏后印本为对校本,力求为学界提供标点准确、校勘精审的 读本。
此书稿为卞孝萱先生晚年的口述稿,由南京大学文学院赵益教授在口述记录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并从卞先生历年所撰文章中,选择颇能与口述内容相表里的若干篇目,作为附录,书内并附卞先生的书画、题识、手札收藏作为口述的印证。口述力求发掘卞先生所深悉的晚清民国遗老行迹、近现代学术等方面的口述史料。
郝敬《孟子说解》是明中后期孟学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在明代孟学研究中独树一帜。在这部书中,郝敬遍引群经对《孟子》的文本进行了逐一的说解,既注重训诂,又注重解说义理。虽然不免带有明代学者说经好议论的特色,但其对经文的训诂则多有发明,并不堕入以空言说经的歧路。郝敬面对明前期孟学研究难以突破朱熹《孟子集注》范围、后又深受阳明心学牢笼的困境,对所处时代孟学研究多有反省,反拨学者自由解经的风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明末清初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对 《孟子说解》的整理,将使学界能够 为贯通地看待明清学术,对明代思想史达成 准确的认识。
《复杂性管窥》接续作者《开来学于今 复杂性科学纵横论》一书的思路,遵循浅学森要对具体的开放复杂巨系统 一个一个摸 的意见,分别对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历史、创新研究、灾害学、中医学、《红楼梦》研究中的复杂性作概要的考察,以揭示不同领域复杂性的共性和个性,深化对复杂系统规律性的了解。
女红艺术是传统手工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手工艺是农耕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大变革和快速发展,女红艺术与其它农耕文明的产物一样,在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不断淡化,但是它作为商品、礼品的功能和艺术价值却在不断强化,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蕴含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意识和文化价值。以潜移默化的深植于大多数人的生活形态和意识轨迹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