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图丹镜》是一部明代著作,又称为《白岳山人集注易图丹镜》,作者张星余。 此书分为五卷,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为次,辑录与《周易》相关的各类图表及道教修炼文献,有些图还附有作者的解说。卷一内容主要与传统天文学河图、洛书、六十四卦等内容有关;卷二则多与人事相关,收录《黄帝内经》所载《上古天真论》及《阴符经》《清静经》等文献,并节选了《道德经》《周易 系辞》等书,甚至《心经》《坛经》等佛教文献也做了全文收录;卷三内容主要为道教修炼的方法,收录《至道源流》《上丹田直指明心见性图注》等文献;卷四的内容主要是道教修炼文献,与卷三相类,但本卷中收录的修炼歌诀甚多,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卷五则主要与道教修炼中的内丹之术相关。 全书配有多幅版画,雕刻精美,生动精细,是晚明刻书佳作。
白话诗人王梵志,至今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谜。野史说他生于林檎树中,多少带有些神话的色彩。而他的诗作,甚至同是宗教诗,也呈现出思想驳杂的倾向。著名学者项楚先生在通观敦煌文献中以及各种笔记小说中现存的王梵志诗的基础上,考定王诗绝非一人一时之作,在缜密详博的词义注释之后又在按语以及前言、附录中对各个王诗可能产生时代段的诗作进行了细致的厘定,分析出了一些王诗背后存在的可能的隐身作者,为进一步研究开辟了方向,奠定了基调。
《广雅注》,清卢文弨撰,据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影印。 学界普遍认为清代研究《广雅》的著作,好的有三种,即王念孙的《广雅疏证》、钱大昭的《广雅疏义》和卢文弨的《广雅注》。卢文弨《广雅注》因为未曾刊刻,见者绝少,长时间被认为已经失传。国家图书馆藏有一个不著撰人的清抄本,著录为 广雅笺疏 ,存第九、十两卷,江庆柏先生经过考证,认定此即卢文弨所撰《广雅注》。陈东辉先生考证发现,卢文弨曾在致王念孙信中提及他撰著《广雅注》的过程,从后往前完成了第十、第九两卷,因故中辍,仅完成了这两卷。这也印证了江庆柏先生的考证。 《广雅》,是三国魏张揖仿《尔雅》体例撰著的一部词典,《四库全书》入经部小学类。其书体系宏大,旁征博引,对三国以前的一些事物、概念进行阐释,征引了大量三国时期及以前的文献。对于我
《寰宇读碑书系:海外所见善本碑帖录》收录了当代著名书画碑帖鉴定家马成名先生在海外二十多年间所见的善本碑帖五十种,其中善本皆为珍稀之品,且大多为私人秘藏之物,能汇集成册实属难得。每部善本碑帖中的题跋部分作者均全文标点整理,鉴藏印全部释读并按照年代排序,又精心考证每册的真伪、拓制年代以及递藏等相关信息。更难得的是,每册善本皆有明确的鉴定意见,为碑粘研究提供了珍稀的善本数据,为碑帖鉴定提供了宝贵的鉴定思路。
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收藏彝文古籍1000余部,其中的15部经全国古籍评审工作委员会专家评审,入选第三批、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分别是:第三批:清乾隆年间《贿赂经》抄本;清嘉庆七年《指路经》抄本;清道光十年《指路经》抄本;清道光十八年《签书》抄本;清同治二年《彝族六祖源流》抄本;清光绪十六年《献水经》抄本;清光绪二十八年《献牲 合灵 本命方经》抄本;清光绪二十九年《献酒献茶经》抄本。其中《彝族六祖源流》、《贿赂经》、《指路经》三部彝文古籍参加了国家珍贵古籍特展。第四批:明刻本《劝善经》;清乾隆十九年《卖查》;清乾隆三十二年《祭奠经》;清道光十年《池普纳氏族辖地及叙谱书》;清咸丰四年《叙谱续代书》;清光绪二十三年《祭场解口舌罪经》;清宣统三年《北方尼诺史》。项目拟在修复补缺破损字的基础上
《唐律清丽集》六卷,全称《唐人五言长律清丽集》,采用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吴郡徐氏刊本为底本。收五言长律二百余首,所选诗详于初、盛唐,略于中、晚唐,收杜甫诗位多。书前有乾隆二十二年孟冬望日沉德潜撰序,凡例、诸家论诗及“附论试体诗七则”;正文有笺注、评析、圈点。《唐律清丽集/拾瑶丛书》以类编排分四门,卷一为应制,卷二、三为应试,卷四、五为酬赠,卷六为纪述,不收五韵、七韵之体。
白话诗人王梵志,至今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谜。野史说他生于林檎树中,多少带有些神话的色彩。而他的诗作,甚至同是宗教诗,也呈现出思想驳杂的倾向。著名学者项楚先生在通观敦煌文献中以及各种笔记小说中现存的
“古典精粹”丛书收录了耳熟能详的中国古代典籍,注重趣味性、可读性。中国古代图籍内容丰富,涉及门类广泛,精刻本校勘谨严。选择其中的经典本影印,可为当代研究提供准确的资料,也可为普通读者接触古籍提供机会。 《传习录》三卷,明王守仁撰。王守仁(一四七二—一五二九),名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封新建伯,谧文成,故后人又称其为“王文成公”。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军事家。弘治十二年(一四九九)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他精通儒释道三家之言,为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提出的“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学说对后世影响很大,学术思想享誉海外。文治武功亦成就斐然,可谓集立德、立功、立言于
本书共十二卷,清吴云辑,是清代金石学名著,内收吴云所见所藏三代至五代彝器一百五十余种,其中卷一至八所收为三代青铜器,多有铭文,余为秦汉至五代器,每器有器形图、尺寸说明,释文及考证文字。学术价值颇高,
《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一起合称《四书》,是儒家传道受业的基本教材。宋代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将这四部书编在一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孟子》乃至《四书》,在今日看来,除去研讨中国古代思想史等方面的参考价值外,对现代人的修身养性、促进社会和谐,也有其可取之处。此次影印所用底本,为国家图书馆珍藏原铁琴铜剑楼旧藏宋淳祐十二年当涂郡斋刻本。本次重印,对开本和版心进行了优化,并锁线装订。
本书为专家学者林之棠所著,为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刊本。全书分小学、檄伪、经、子四篇,为国学入门之作,意在为初学者指出治学门径。小学篇从甲六书释例入手,梳理了文字沿革:象形、象事、象义、象声、转注、假借;还论述了音韵举要,主要涉及音韵沿革、发音、外音标等。檄伪篇从檄伪源起、檄伪方法,详细注解《胡应麟八檄释》,并列举伪书、疑书加以说明。经篇按照易、书、时、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谷梁、论语、孝经、尔雅、孟子逐一介绍说明。子篇先总论诸子之学,后分别详述道、儒、墨、法、纵横、农、小说七大家及汉代至清代文学大家。对各时代学术发展源流、各学派学者作系统的梳理与精湛的评价。
《杭州文献集成》本着全面、经典的原则,重点收录历代记述、研究杭州的文献,兼收历代杭州籍人士的著述,以及久居杭州的非杭州籍且其主要著述在杭州完成者的著述。以点校整理为主,有重要价值的善本、孤本、稀见本等影印出版。徐吉军编著的《杭州文献集成(第2册武林掌故丛编2)(精)(精)》包括《武林掌故丛编》之《孤山志》、《钱唐湖山胜概记》、《南宋古迹考》、《孝义无碍庵录》、《淳祜临安志》、《大昭庆律寺志》等。
王国平主编的《杭州文献集成》丛书本着全面、经典的原则,重点收录历代记述、研究杭州的文献,兼收历代杭州籍人士的著述,以及久居杭州的非杭州籍且其主要著述在杭州完成者的著述。以点校整理为主,有重要价值的善本、孤本、稀见本等影印出版。 陈志坚主编的分册《杭州文献集成(第9册武林掌故丛编9)(精)》包括《武林往哲遗著》之《韩忠献公遗事》《汴都赋》《参寥集》《石门文字禅》《太上感应灵篇图説》《牧潜集》等。
王国平主编的《杭州文献集成》丛书本着全面、经典的原则,重点收录历代记述、研究杭州的文献,兼收历代杭州籍人士的著述,以及久居杭州的非杭州籍且其主要著述在杭州完成者的著述。以点校整理为主,有重要价值的善本、孤本、稀见本等影印出版。 陈志坚主编的分册《杭州文献集成(第9册武林掌故丛编9)(精)》包括《武林往哲遗著》之《韩忠献公遗事》《汴都赋》《参寥集》《石门文字禅》《太上感应灵篇图説》《牧潜集》等。
《小窗幽记》是明末出现的一部格言警句类小品文集,全书共十二卷,该书的纂辑者一般认为是明末陈继儒。但经过某些学者的考证,认为此书是清乾隆时期书商将明代陆绍衍的《醉古堂剑扫》改头换面而成,两书的分卷、卷名和内容基本相同。全书按照按照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分为十二卷,一千五百余则,每卷既独立成篇又相互关联,内容涉及修身、养性、经商、从政、处事等,文字“语带烟霞,韵谐金石,醒世持世,一字不落”。此书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修身养性的奇书。此书底本为乾隆三十五年(1770)问心斋刊本。
《杭州文献集成》本着全面、经典的原则,重点收录历代记述、研究杭州的文献,兼收历代杭州籍人士的著述,以及久居杭州的非杭州籍且其主要著述在杭州完成者的著述。以点校整理为主,有重要价值的善本、孤本、稀见本等影印出版。陈志坚编著的《杭州文献集成(第8册武林掌故丛编8)(精)》包括《武林掌故丛编》之《四时幽赏录》、《浙鹾纪事》、《西泠怀古集》、《万历钱塘县志》、《武林游记》、《西湖诗》等。
《杭州文献集成》本着全面、经典的原则,重点收录历代记述、研究杭州的文献,兼收历代杭州籍人士的著述,以及久居杭州的非杭州籍且其主要著述在杭州完成者的著述。以点校整理为主,有重要价值的善本、孤本、稀见本等影印出版。陈志坚编著的《杭州文献集成(第8册武林掌故丛编8)(精)》包括《武林掌故丛编》之《四时幽赏录》、《浙鹾纪事》、《西泠怀古集》、《万历钱塘县志》、《武林游记》、《西湖诗》等。
《杭州文献集成》本着全面、经典的原则,重点收录历代记述、研究杭州的文献,兼收历代杭州籍人士的著述,以及久居杭州的非杭州籍且其主要著述在杭州完成者的著述。以点校整理为主,有重要价值的善本、孤本、稀见本等影印出版。徐吉军编著的《杭州文献集成(第3册武林掌故丛编3)(精)》包括《武林掌故丛编》之《西湖百咏》、《客杭日记》、《西湖八社诗帖》、《西泠仙咏》、《西村十记》、《南漳子》等。
《杭州文献集成》本着全面、经典的原则,重点收录历代记述、研究杭州的文献,兼收历代杭州籍人士的著述,以及久居杭州的非杭州籍且其主要著述在杭州完成者的著述。以点校整理为主,有重要价值的善本、孤本、稀见本等影印出版。陈志坚编著的《杭州文献集成(第8册武林掌故丛编8)(精)》包括《武林掌故丛编》之《四时幽赏录》、《浙鹾纪事》、《西泠怀古集》、《万历钱塘县志》、《武林游记》、《西湖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