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子诗集》,寒山子诗一卷,丰干、拾得诗一卷。采用《四部丛刊》本为底本,《四部丛刊》影印时所据《寒山子诗集》为南宋初杭州刻本,楮墨精雅。书前有朝议大夫使持节台州军事守刺史上柱国赐绯鱼袋闾丘胤《寒山诗集序》。是书是在台州刺史闾丘胤指令下,由国清寺僧道翘所裒集编次。丰干则仅存房中壁上诗二首,所以此书宋时又名《三隐集》或《三圣集》。
《盐铁论》是西汉昭帝时召开的盐铁会议所录“论文”的结集,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是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想等领域情况的珍贵资料。本书整理包括标点、校勘、注释、附录四部分,是研究《盐铁论》的基本参考书。
“古典精粹”丛书收录了耳熟能详的中国古代典籍,注重趣味性、可读性。中国古代图籍内容丰富,涉及门类广泛,精刻本校勘谨严。选择其中的经典本影印,可为当代研究提供准确的资料,也可为普通读者接触古籍提供机会。 《列子》,道家着作,相传为列子所撰。列子,名御寇,战国时代郑国人,思想家、哲学家,其思想主张空、静、无为。列子一生安于贫寒、不求名利,隐居多年,潜心着述。 《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着作之一,全书内容多为寓言神话、民间传说等,通过故事来说明哲理、阐述思想,既涉及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也讨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唐时诏告《列子》为《冲虚真经》,北宋景德年间加“至德”一一字,全称《冲虚至德真经》,被视为道教的重要经典之一。 经两汉末年的战乱,《列子》原书散佚,现存篇目有:《
清黄遵宪撰,因其居室名“人境庐”故名,系作者黄遵宪晚年手定本。十一卷。卷首有梁启超撰《嘉应黄先生墓志铭》,卷末有黄遵宪弟黄遵楷《跋》。是书收录作者同治三年(1864)至光绪三十年(1904)所作古今体诗六百余首,按年编排。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新颖,包括当时外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外的名胜古迹、怀人篇什和酬唱之作等,体现了“未有之物,未辟之境”的诗歌创作思想。
《王文正公笔录》,北宋王曾撰,本书所记皆太祖、太宗、真宗时廊庙旧闻,下及仁宗初者仅一二条。 王曾是真宗朝咸平五年连中“三元”的状元,为宋代名臣,谙习宋朝掌故,《王文正公笔录》所言多确凿有据,李焘作《续资治通鉴长编》时往往全采其文,是一种重要的宋代史料笔记。
罗振玉撰集。据一九一六年上虞罗氏影印本影印。全书分三卷附补遗,卷首有罗振玉《古镜图录序》,卷末附《古镜图录补遗》。卷上上启汉之元兴,下迄明之洪武,得三十余品,其无年月者可据此参证而得其时代与其变化之迹;中卷以后则选文字刻镂精好者。共收铜镜拓片百余幅,所收铜镜亦不止罗氏一家,还有徐乃昌等收藏家的收藏。
《马叙伦全集:石鼓文疏记 读金器刻词 天马山房藏书目》为《马叙伦全集》的一册,影印收入四种著作,即《石鼓文疏记》《读金器刻词》《天马山房藏书总目》《天马山房藏书目》。前两种为文字学著作,是马叙伦先生的学术代表作;后两种为目录学著作,是马叙伦为自己藏书所编的目录。四种著作皆有较高的学术文献价值。
罗振玉撰集。据一九一六年上虞罗氏影印本影印。全书分三卷附补遗,卷首有罗振玉《古镜图录序》,卷末附《古镜图录补遗》。卷上上启汉之元兴,下迄明之洪武,得三十余品,其无年月者可据此参证而得其时代与其变化之迹;中卷以后则选文字刻镂精好者。共收铜镜拓片百余幅,所收铜镜亦不止罗氏一家,还有徐乃昌等收藏家的收藏。
《洛阳伽蓝记》五卷,北魏杨衒之撰。部专门记载佛寺的志书。 “伽蓝”是梵语音译,意为佛寺。北魏自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一时笃崇佛法,佛教大兴,刹庙甲于天下。及永熙之乱,城郭崩毁,诸寺尽废。东魏武定五年(547),抚军司马杨衒之因行役重览洛阳,感念庙塔丘墟,盛衰兴废之变,抚今思昔,恐后世无传,故追寻故迹, 摭拾旧闻,撰《洛阳伽蓝记》。全书五卷,参照洛阳城的方位分为城内、城东、城南、城西、城北,各为一卷,描绘了洛阳城及城郊寺观庙塔,载述历史事件,展现了地理沿革、政治变迁、风俗民情等内容。语言骈散结合,秾丽秀逸,优美生动,被誉称南北朝骈体文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