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图丹镜》是一部明代著作,又称为《白岳山人集注易图丹镜》,作者张星余。 此书分为五卷,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为次,辑录与《周易》相关的各类图表及道教修炼文献,有些图还附有作者的解说。卷一内容主要与传统天文学河图、洛书、六十四卦等内容有关;卷二则多与人事相关,收录《黄帝内经》所载《上古天真论》及《阴符经》《清静经》等文献,并节选了《道德经》《周易 系辞》等书,甚至《心经》《坛经》等佛教文献也做了全文收录;卷三内容主要为道教修炼的方法,收录《至道源流》《上丹田直指明心见性图注》等文献;卷四的内容主要是道教修炼文献,与卷三相类,但本卷中收录的修炼歌诀甚多,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卷五则主要与道教修炼中的内丹之术相关。 全书配有多幅版画,雕刻精美,生动精细,是晚明刻书佳作。
白话诗人王梵志,至今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谜。野史说他生于林檎树中,多少带有些神话的色彩。而他的诗作,甚至同是宗教诗,也呈现出思想驳杂的倾向。著名学者项楚先生在通观敦煌文献中以及各种笔记小说中现存的王梵志诗的基础上,考定王诗绝非一人一时之作,在缜密详博的词义注释之后又在按语以及前言、附录中对各个王诗可能产生时代段的诗作进行了细致的厘定,分析出了一些王诗背后存在的可能的隐身作者,为进一步研究开辟了方向,奠定了基调。
这本董楚平译注的《楚辞译注》以王逸《章句》本为根据,收录《离骚》、《九歌》、《天问》、《九章》、《悲回风》、《远游》、《卜居》、《渔父》、《九辩》、《招魂》、《大招》,裁去《惜誓》以下的汉人作品。每篇有原文、题解、白话翻译和注释。注释择善而从,尽可能吸收古今学者的研究成果,间或也有作者自己千虑之一得。书末附《史记 屈原列传》,适合大众阅读。
《杂症集解》为 中华中医古籍珍稀稿抄本丛刊 之一种,丛刊遴选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研究中心所藏珍稀中医古籍稿抄本原貌影印而成。本书底本为佚名所撰《杂症集解》不分卷,为清代抄本,有极高的文献及文物价值。
《尹宙碑》全称《汉豫州从事尹宙碑》,东汉熹平六年(177年)四月立。高192厘米,宽89.6厘米。14行,行27字。额篆书 汉豫州从事尹公铭 8字,仅存 从 铭 二字。旧存河南鄢陵县孔庙内,今庙已改为鄢陵县初级中学,此碑位于中学操场。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吉林省图书馆所藏之《尹宙碑》为明拓本,不缺一字,其中 德寿不 等字亦清晰可辨。该拓本经朱鼎荣旧藏,为山阳朱鼎荣所藏善本之一,后有朱鼎荣甲申年(1944年)题跋。此次出版,即以此版本为底本影印。
《白河书斋藏河洛文献系列丛书:邵氏遗书五种》影印《邵氏遣书五种》包括邵雍文学着作《伊川擎壤集》《渔樵对间》《无名公传》《洛阳怀古赋》和其后人缩纂的《洛阳邵氏三世明贤行实录》。 《擎壤集》以明万历刻版,康熙八年洛阳重修印本菜邵康节先生伊川击壤集》焉影印本底本。 《渔樵对问》以乾隆十六年邵富学修版《洛阳邵氏三世明贤行实录》《附录》为影印本底本。 《洛阳怀古赋》以道光二十年邵启运修版《洛阳邵氏三世明贤行实录》《附录》为影印本底本。 《三世明贤》以康熙八年洛阳初印本落阳邵氏三世明贤行实录》焉影印本底本;其中附录:康熙二十六年康熙御笔《学达性天》御赐匾图及乾隆巡幸中州《御祭祝文》,以乾隆十六年邵富学修版落阳邵氏三世明贤行实录》焉影印本底本;附录:邵启运《重建安乐窝序》
《古今侔尼集》为 中华中医古籍珍稀稿抄本丛刊 之一种,丛刊遴选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研究中心所藏珍稀中医古籍稿抄本原貌影印而成。本书底本为佚名撰《古今侔尼集》二卷,为清代抄本,有极高的文献及文物价值。
《广雅注》,清卢文弨撰,据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影印。 学界普遍认为清代研究《广雅》的著作,好的有三种,即王念孙的《广雅疏证》、钱大昭的《广雅疏义》和卢文弨的《广雅注》。卢文弨《广雅注》因为未曾刊刻,见者绝少,长时间被认为已经失传。国家图书馆藏有一个不著撰人的清抄本,著录为 广雅笺疏 ,存第九、十两卷,江庆柏先生经过考证,认定此即卢文弨所撰《广雅注》。陈东辉先生考证发现,卢文弨曾在致王念孙信中提及他撰著《广雅注》的过程,从后往前完成了第十、第九两卷,因故中辍,仅完成了这两卷。这也印证了江庆柏先生的考证。 《广雅》,是三国魏张揖仿《尔雅》体例撰著的一部词典,《四库全书》入经部小学类。其书体系宏大,旁征博引,对三国以前的一些事物、概念进行阐释,征引了大量三国时期及以前的文献。对于我
《寰宇读碑书系:海外所见善本碑帖录》收录了当代著名书画碑帖鉴定家马成名先生在海外二十多年间所见的善本碑帖五十种,其中善本皆为珍稀之品,且大多为私人秘藏之物,能汇集成册实属难得。每部善本碑帖中的题跋部分作者均全文标点整理,鉴藏印全部释读并按照年代排序,又精心考证每册的真伪、拓制年代以及递藏等相关信息。更难得的是,每册善本皆有明确的鉴定意见,为碑粘研究提供了珍稀的善本数据,为碑帖鉴定提供了宝贵的鉴定思路。
古籍影印。本书为清末著名学术丛书。南菁书院在江苏江阴城内,清光绪十年江苏学政黄体芳创立,以经史词章教授学生,主讲者有黄以周、缪荃孙等人。此套丛书辑录清代以来诸多著名学者的文章,如黄宗羲、姚鼐、俞樾等,并收录了南菁书院学生撰写的优秀论文。编书目的是为了使 海内人士,咸知崇厉实学,以空腹高谈为耻 。是清末国学重阵南菁书院的代表性作品,代表了当时国学的较高水平。有清光绪十四年南菁书院刻本,据此本影印。
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收藏彝文古籍1000余部,其中的15部经全国古籍评审工作委员会专家评审,入选第三批、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分别是:第三批:清乾隆年间《贿赂经》抄本;清嘉庆七年《指路经》抄本;清道光十年《指路经》抄本;清道光十八年《签书》抄本;清同治二年《彝族六祖源流》抄本;清光绪十六年《献水经》抄本;清光绪二十八年《献牲 合灵 本命方经》抄本;清光绪二十九年《献酒献茶经》抄本。其中《彝族六祖源流》、《贿赂经》、《指路经》三部彝文古籍参加了国家珍贵古籍特展。第四批:明刻本《劝善经》;清乾隆十九年《卖查》;清乾隆三十二年《祭奠经》;清道光十年《池普纳氏族辖地及叙谱书》;清咸丰四年《叙谱续代书》;清光绪二十三年《祭场解口舌罪经》;清宣统三年《北方尼诺史》。项目拟在修复补缺破损字的基础上
古籍影印。本书为中国古代散曲总集,共96卷。卢前编刻。这部散曲集分为正、续两刻,共收录60种作品集,其中除两卷为中州乐府音韵类编校订,一卷为卢前所著《饮虹簃曲话》,其余皆为元、明、清三代的五六十位散曲家作品的辑录。这些散曲的整理和印行,使过去藏书家们视为珍本秘籍的散曲作品成为坊间易寻之物,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和文献价值。本书原刻于1936年,1980年广陵古籍刻印社以卢前所刻旧板重新刷印,本次即据广陵刷印本影印出版。
《善本书所见录》著录曾经罗振常目验过的近六百种善本书,计宋刻本79种,元刻本121种,明刻本220种,清刻本47种,稿本14种,抄本99种,校本7种,活字本6种,和刻本3种。 本次整理,是以绍兴天泉山房所藏《善本书所见录》誊抄稿本6册为底本,遵原有分册,新整理稿分经、史、子、集、总集五卷,将原末册题“善本书题跋”12篇,编为“善本书所见录补”,置于前五卷之后。又经整理者历年收集辑存罗氏书跋26篇,增补了《善本书所见录》和《天一阁藏书经见录》之阙。
本书作者是清代著名学者,汉宋学互相争胜期间宋学最重要的人物。本书是作者撰写的一部专谈古今著述体例的著作,历来广受好评,现代史学大家陈垣先生最为推荐,并要求作为启蒙发凡的良好读物。
本书选录了自唐至清初的59家有名词人的代表作100调,每调一词。调式都较为通用,涵盖小令、中调、长调各类。同治、光绪年间谢朝徵对所选各词加以笺注,删去词调,成《白香词谱笺》四卷,从而使其同时成为一部简明词选。
《伤寒纂要》为 中华中医古籍珍稀稿抄本丛刊 之一种,丛刊遴选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研究中心所藏珍稀中医古籍稿抄本原貌影印而成。本书底本为清叶天士著,叶桂集《伤寒纂要》不分卷,为清代光绪年间抄本,有极高的文献及文物价值。
《近思录》是儒学名著,卷目分为道体、为学、致知、存养、克己、家道、出处、治体、制度、处事、教学、警戒、异端、圣贤十四卷。书名取意于《论语》中的 切问而近思 ,意思是由切己处思考,观照圣人言教,由近及远,下学上达,循序渐进。取此书名的用意在于,把《近思录》当作学习四子著作的阶梯。 《近思录》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文化发展成熟的理论形态,为确立儒家道统,传播理学思想起了积极的作用。与其说《近思录》是四子思想精华的缩影,不如说它是朱熹、吕祖谦借四子的言论而有意建构的道学体系,这才是此书X具原创性的价值。通过朱熹、吕祖谦的精心编排,《近思录》不仅清晰地勾勒出一个始于道体经由内外进修之道而直达圣贤境界的道学体系,也彰显出它区别于传统儒学的独特道学特质,时至今日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陈红彦主编的《名家手稿暨革命文献善本掌故》以通俗浅近和流畅文字,解读国家图书馆珍藏古籍善本文献,以及流传过程与其中的精彩文化故事,直接拍摄原书书影,图片清晰,图文并茂。可作为古籍版本收藏鉴定的参考,共靠前外古代文化爱好者阅读,弘扬国学。本书的读者定位为专业爱好者。
《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第四辑):群碧楼善本书录·寒瘦山房鬻存善本书目》包含《群碧楼善本书录》、《寒瘦山房鬻存善本书录》及"补遗",清末民初江南藏书家邓邦述所撰。《群碧楼善本书录》六卷,为民国十六年(1927)邓邦述向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让售藏书时所编。《寒瘦山房鬻存善本书录》七卷,为邓邦述鬻书后,根据寓中遗存之书编成。均详记卷数、册数、作者、行款、藏书印,后缀邓氏题跋。各书原有藏家题跋、标记、小注、藏章及位置等,亦一一记录,为后人版本调查与鉴定提供依据。
《奎文萃珍·历代古人像赞》收录自传说时代至宋代以来共88位历史人物的画像,如伏羲、神农、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夏禹、成汤、周文王、周武王、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光武帝、蜀昭烈帝、魏太祖、吴大帝、司马懿、晋元帝、宋武帝、齐高帝、梁武帝、陈武帝、隋文帝、唐高祖、唐太宗、武则天、宋太祖、宋仁宗、宋高宗等等,图均为半身像,每图右上角题人物姓名,左上角题赞辞,文字均为行楷。 《奎文萃珍·历代古人像赞》是现今所见刊刻时间版画人物肖像画集。笔力和刀法都是刚劲而不流于粗豪,工致而不流于板涩;富有生动的描写力,使每个图象都显得神采奕奕。相较于明万历时胡文焕刻的《历代圣贤像赞》和王圻在《三才图绘》所收的历代名人图像,技略高一筹。
古籍影印。本书为清末民国间著名学术丛书。共收书三十三种,一百五十二卷。所收均为清代学者的著作,多数是研究经史的。如庄存与《卦气解》一卷、钱坫《车制考》一卷、柳兴恩《穀梁大义述》等。另收孙星衍、洪颐煊书、碑目录数种。有光绪间德化李氏木犀轩刻本,据此本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