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6年成书的《康熙字典》收字四万七千零四十二个,是历代字书的集大成之作,可以满足读者阅读和研究古典文献时查检的基本需要。 本字典以道光王引之订正本《康熙字典》为底本,参校别本,重新横排出版。全书逐句加标点,主要使用逗号、句号、冒号、书名号等。为方便读者使用,在原注音反切、直音后加标汉语拼音和注音符号。原书无篆文,现据徐铉校本《说文解字》,将规范小篆附于正文字头之后。书末新编四角号码索引,收入原书正文、补遗、备考中全部字头,以便检索。 此次重印,我们在原书的基础上约请专家、学者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对原书中一些错误作了挖改,使得重印本既保持了本词典的原有特色,又提高了质量,将更适合广大读者的需要。
本书以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为基础,以清代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作为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兼采《广韵》《尔雅》等文献,根据甲骨文等新的文字考古资料,结合杨树达先生等前辈的研究成果和作者个人多年的教学及研究积累,运用训诂学和音韵学研究工具,进一步进行汉字个体的形音义关系及语源研究。 本书选取《说文通训定声》所收录的汉字,进行逐一研究阐释,尤其注重声符与语义的关系及语源研究。根据凡抽象皆由具象而出的原则,寻根探源,解读个体汉字的语源。《说文通训定声》在每个字头之下先举《说文》原文,讲明此字的本义,再引古书文句和传注作为例证。本书沿用这一体例,作者充分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反复研读考证,引入新的证据,加入个人的思考,既对前人的研究做了梳理总结,又阐释自己的新发现新成果。本项目对《说
本书系统地汇集了战国秦汉简牍帛书中的通假字材料,便于读者全面了解和查检,并从文字学和音韵学的角度对通假字所反映的上古语音现象进行分析,对出土的战国秦汉简牍帛书中的通假字作分类研究,是一部全面反映战国秦汉简牍帛书通假字的工具书。
这部《碑别字字典》是历史文化、书法艺术研究的资料书和工具书,便于人们识读楷书石刻碑志和规范用字。本书收录历代碑刻所见楷书碑别字图像16058个,从碑刻拓本高清大图截取清晰字形而成。依据《GB13000.1字符集》,以现行楷书标准繁体字为主,兼收部分通用规范汉字、异体字、俗体字、讹体字等,归纳字头3650个。所收资料上起东汉,下讫民国,计有碑、墓志、造像、石经等石刻碑志近1200种。原则上收录与字头结构布局不同、使用部首不同、笔画有增减或类型不同等。通假字、避讳字、专用字(地名、人名、官职名)等不予收录。字头次序根据《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编排,别字图像按照年代先后顺序排列在所属字头之下,年代不详者置于同一朝代别字后。图像统一大小,标明出处。本书附有《部首检字表》《字头笔画检字表》两个索引方便读
汤可敬译注的《说文解字》是汉民族第一部按照偏旁部首编排,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考究字源的字典,凝聚了东汉著名学者许慎毕生的心血,代表了汉代训诂学的较高成就。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其中,较大限度地保存了东汉以前汉字的形、音、义材料,同时全面反映了东汉以前的百科知识。这次出版,以同治十二年(1873)陈昌治据孙星衍重刊宋刻大徐本改刻的一篆一行本为底本,参考历代《说文》学、古文字学研究成果,分原文、注释、译文、参证四部分,逐字进行整理。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以简体字本呈现,在讲述字形时保留必要的繁体字形,并提供兼顾繁简字形的音序、笔画检字表,使原本晦涩难懂的《说文解字》,真正变成雅俗共赏、普通人也“读得懂”的《说文解字》。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文献记载历数千年而未中断。中华民族的典籍文献,夙称汗牛充栋、浩如姻海,其数量之丰富,内容之深厚,举世无双。这些丰富的典籍不仅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且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深刻影响,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文化遗产。保护并继承中华民族文化遗产,要求今人对现存中国古籍作系统整理与研究,首先需要对文献资源作全面调查与清理。在中国历史上,像编纂《中国古籍总目》这样在全国图书馆界、学术界对古籍文献进行深入细致的清理,尚属首次。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古籍总目》的编纂出版,具有开创性与总结性,堪称中国古籍整理研究的重大成果。
《 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曾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收录汉字多的古代字典。《康熙字典》收字丰富,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是我国字数多的一部字典。 2008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 王宏源新勘本《康熙字典(修订版)》 ,一经面世获得了巨大反响。近日, 现编者在其基础上增加了近60万字的增订内容, 历时十余年, 完成了其姐妹篇《康熙字典(增订版)》一书的编撰 工作。 《 康熙字典》原书收字47,035字,去除重复,收字46961字。在目前国际发布的Unicode字符编码涉及表意文字共发布了ABCD四个字符区,计75974个单字。两者相比较,《康熙字典(增订版)》共增加《康熙字典》原书未收字29014字 。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代 杰出的散文大家,被后世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百代文宗”之称。后人将他和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苏轼则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本书是韩诗诗文的总集,按体裁对其作品进行整理,包括古诗、律诗、杂著、书、序、碑志表状等,并且对诗文进行了准确、流畅的白话翻译。
《藏书纪事诗》七卷,叶昌炽(1849—1917)撰,为中国以纪事诗形式记述历代藏书家、藏书典故之作,所涉时代上起五代之末,下迄清朝末期,辑选有关藏家书家737人,所引资料大量采录于古代正史、笔记、方志、官私目录及各类典籍文献,可谓条贯古今、征引丰赡。全书以叶氏自作之416首 句相统缀,每首七言,诗下附注,涉及人数众多,涵盖历代藏书、刻书、版本、目录等多种史料,被誉为“藏家之诗史,书林之掌故”。复因其对于目录、版本、校勘及古代书家和藏书文化学术源流的具载,因而也是一部极有用的藏书家辞典。 《蛾术丛书》今以韦力先生芷兰斋藏叶昌炽自刻七卷本《藏书纪事诗》为底本进行影印,并将复旦大学图书馆藏王欣夫先生(1901—1966)为七卷本《藏书纪事诗》所作笺正之内容整理排印附后,合为《藏书纪事诗 藏书纪事诗笺正》。原书与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文字学著作,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字书。研究《说文解字》,必须参照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注》阐明了《说文解字》的体例、注明各字的形音义、并提出
印张:107.75
内容简介 南京图书馆是我国著名的省级公共图书馆,馆藏总量在全国位列第三位,其馆藏总量超过1200万册,其中古籍160万册,包括善本14万册;民国文献70万册,已有631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本书遴选馆藏珍稀善本112部,每部书介绍内容、作者、装帧形式、尺寸、行款、钤印等内容,并附多幅书影,全面揭示了南京图书馆所藏的珍稀古籍善本。本书采用四色印刷,尽量反映所收古籍善本的原貌,更方便相关研究者和收藏爱好者进行鉴赏。
汤可敬译注的《说文解字》是汉民族靠前部按照偏旁部首编排,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考究字源的字典,凝聚了东汉有名学者许慎毕生的心血,代表了汉代训诂学的较高成就。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
《古刻新韵三辑:尔雅音图》上中下三卷,下卷分前后两卷,实为四卷。旧题晋郭璞撰。原书业已亡佚,清代两淮都转运盐使曾燠据影宋本刊刻。全书有图有注,注后有音。曾燠在《尔雅图重刊影宋本叙》中称该书“其图则宋元人所绘,甚精致,疑必有所本”,“旧音及图赖有宋本存其梗概,良足宝矣”,洵非虚誉。是书虽非原本,然保留了古代大量语言资料,于音韵、语音及艺术研究均具重要参考价值。
《说文解字》是中国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字典,作者许慎 了分析汉字结构的方法和理论,在中国乃至世界语言学 都占有了重要的地位。研究《说文解字》也是中国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清代汉学昌盛,学者对《说文》甚为重视,名家如林,佳作迭出,其中以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为 。《说文解字义证》为桂馥之代表作,是书博取群书用字之例以证许慎原意,兼收详载,不加按断,供读者参订,资料丰富,条理清晰,为研读《说文解字》 书。本次影印所选底本为《连筠簃丛书》原刻本,是《说文解字义证》成书后 刊刻本,版本价值极高。此本又为周作人旧藏,缺失 一叶,又借黄永年所藏于省吾旧藏《连筠簃丛书》初印本补足。我社此次影印,又有黄永年先生蒐辑相关资料作为附录
《水经注》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地理学著作。 清代的地理学家刘献廷赞誉它为“宇宙未有之奇书”,它在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以及文学等诸多方面都有 重要的参考价值。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史学家张岱在《跋寓山注》中称道:自古以来记录山水的人,郦道元是 的。 《水经注》所记载的内容 丰富,书中对一百多条水道的发源、流向、支流的汇入以及归宿等都做了很详细的描述。读者从中可以详细了解到每条河流的宽度、河床的深度、水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以及途经的瀑布、急流、湖泊等。除了河流、湖泊、沼、泉井外,书中还记载了各种地貌,如山、岳、峰、岭、坂、丘、原、川、野……特别记载了70余处有关喀斯特地貌的洞穴。另外,还有很多关于植物、动物、自然灾害的记载。 《水经注》没有割裂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之间的密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