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字典》是古文字学家徐中舒先生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20世纪甲骨学研究的代表性成果。《甲骨文字典》(横排本基于原版,在已识甲骨字形前增加了对应的楷体字,并对已发现的文字、标点符号硬伤以及个别不统一之处进行了修改,还将原书各卷“补遗”内容插入对应正文,根据新的规范标准重新制作了笔画索引,是一部内容丰富、查检方便的甲骨文工具书。
《史通》是由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所作,是我国 早的一部史学理论著作。该书分内外篇,共20卷,此书尽显刘知几提出的史学家必须兼具的“史学三长”。可以说《史通》的成书对于后世史学理论的发展意义深远,乃至逐渐形成一门显学——史通学。后世学者注释《史通》者尤多,而以清人浦起龙的《史通通释》较晚出,而能 好吸取前人的校释成果。难能可贵的是,浦起龙在校释《史通》时加入了自己的见解——每篇都有按语,其后再注明《史通》所引典故出处,大大提高了该书的学术价值和利用价值。此外,本次出版的《史通通释》后面还附有陈汉章的《史通补释》、彭仲铎的《史通增释》, 能让治学者在兼采众家之长中有所获。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代 杰出的散文大家,被后世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百代文宗”之称。后人将他和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苏轼则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本书是韩诗诗文的总集,按体裁对其作品进行整理,包括古诗、律诗、杂著、书、序、碑志表状等,并且对诗文进行了准确、流畅的白话翻译。
《史通》是由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所作,是我国 早的一部史学理论著作。该书分内外篇,共20卷,此书尽显刘知几提出的史学家必须兼具的“史学三长”。可以说《史通》的成书对于后世史学理论的发展意义深远,乃至逐渐形成一门显学——史通学。后世学者注释《史通》者尤多,而以清人浦起龙的《史通通释》较晚出,而能 好吸取前人的校释成果。难能可贵的是,浦起龙在校释《史通》时加入了自己的见解——每篇都有按语,其后再注明《史通》所引典故出处,大大提高了该书的学术价值和利用价值。此外,本次出版的《史通通释》后面还附有陈汉章的《史通补释》、彭仲铎的《史通增释》, 能让治学者在兼采众家之长中有所获。
《甲骨文字典》是古文字学家徐中舒先生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20世纪甲骨学研究的代表性成果。《甲骨文字典》(横排本基于原版,在已识甲骨字形前增加了对应的楷体字,并对已发现的文字、标点符号硬伤以及个别不统一之处进行了修改,还将原书各卷“补遗”内容插入对应正文,根据新的规范标准重新制作了笔画索引,是一部内容丰富、查检方便的甲骨文工具书。
\\\"《芥子园画传》又称《芥子园画谱》,编印于清康熙年间,是一部广受喜爱的画谱,对中国传统绘画技术的传播起了很大影响, 在中国绘画 占有重要的地位。芥子园为李渔在南京的别墅。李渔渔是清初有名的戏曲理论家兼戏曲、小说作家。《芥子园画传》是李渔的女婿沈心友全家居住在芥子园时,由沈心友发起,请王概等编绘而成。 《芥子园画传》原书共三集: 集为山水谱,共五卷;第二集为兰竹梅菊四谱,共八卷;第三集为虫草花卉和翎毛花卉二谱,共四卷。因为篇幅的关系,本次出版对原有内容进行了删减,保留了学习中国画的精髓部分。 \\\"
\\\"《芥子园画传》又称《芥子园画谱》,编印于清康熙年间,是一部广受喜爱的画谱,对中国传统绘画技术的传播起了很大影响, 在中国绘画 占有重要的地位。芥子园为李渔在南京的别墅。李渔渔是清初有名的戏曲理论家兼戏曲、小说作家。《芥子园画传》是李渔的女婿沈心友全家居住在芥子园时,由沈心友发起,请王概等编绘而成。 《芥子园画传》原书共三集: 集为山水谱,共五卷;第二集为兰竹梅菊四谱,共八卷;第三集为虫草花卉和翎毛花卉二谱,共四卷。因为篇幅的关系,本次出版对原有内容进行了删减,保留了学习中国画的精髓部分。 \\\"
\\\"《芥子园画传》又称《芥子园画谱》,编印于清康熙年间,是一部广受喜爱的画谱,对中国传统绘画技术的传播起了很大影响, 在中国绘画 占有重要的地位。芥子园为李渔在南京的别墅。李渔渔是清初有名的戏曲理论家兼戏曲、小说作家。《芥子园画传》是李渔的女婿沈心友全家居住在芥子园时,由沈心友发起,请王概等编绘而成。 《芥子园画传》原书共三集: 集为山水谱,共五卷;第二集为兰竹梅菊四谱,共八卷;第三集为虫草花卉和翎毛花卉二谱,共四卷。因为篇幅的关系,本次出版对原有内容进行了删减,保留了学习中国画的精髓部分。 \\\"
本书设置文史专论、目录与版本、校勘与注释、文献辑考、古文字研究、年谱与传记、皖籍文献专题、学术丛札、文献学评述等板块,反映了古籍目录、版本、校勘、古代文学实证研 究、古籍校勘与注释以及安徽地方文献研究方面的丰硕成果,代表了 古籍研究学界的 水准。如王育红教授的《花蕊夫人宫词悬疑之定谳》一文,参阅花蕊夫人《宫词》的二十 八个版本,补入可资证明的史料,从前蜀后主诞日、宣华苑中的建筑及人物、王蜀宫中的服饰以及歌舞乐戏等角度,证明宫词确为前蜀之作。杨新勋教授的《 所收易 类书目订正》一文指出《四库采进书目》所收易类书目至少有十七种存在或书名、或卷数、或册数、或括注的讹误,并对这些讹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订正。真大成教授的《 王导“洛水边谈道”疏证》一文在通校《抱朴子内篇》相关版本的基础上,结合《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代 杰出的散文大家,被后世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百代文宗”之称。后人将他和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苏轼则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本书是韩诗诗文的总集,按体裁对其作品进行整理,包括古诗、律诗、杂著、书、序、碑志表状等,并且对诗文进行了准确、流畅的白话翻译。
《甲骨文字典》是古文字学家徐中舒先生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20世纪甲骨学研究的代表性成果。《甲骨文字典》(横排本基于原版,在已识甲骨字形前增加了对应的楷体字,并对已发现的文字、标点符号硬伤以及个别不统一之处进行了修改,还将原书各卷“补遗”内容插入对应正文,根据新的规范标准重新制作了笔画索引,是一部内容丰富、查检方便的甲骨文工具书。
《皇极经世书》共十二卷六十四篇,宋邵雍撰,以元、会、运、世四个概念推演历史演变与兴衰,起于帝尧甲辰终至后周显徳六年己未,兴亡治乱之迹皆以卦象推之,因取法乎 “元亨利贞”之方,故有“易外别传”之称。实际上是我国古典时代的“历史哲学”。首六卷《元会运世》凡三十四篇,次四卷《声音律品》凡十六篇,次《观物内篇》凡十二篇,末《观物外篇》凡二篇。前六十二篇是邵氏自著,末二篇是门人弟子记述。其中《观物篇》实乃邵雍之哲学、易理、历史学的理论大纲。朱熹极为推崇此书,说:“自易以后无人做得一物,如此整齐包括得尽。”甚至言:“康节(邵雍)易看了,却看别人的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