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津津乐道地谈论历史问题时,很少有人关注这些脍炙人口的历史进程是如何产生的?建构这些历史进程的史学家有着怎样的现实关注和心路历程?这些历史进程是否真实无误?所有答案似乎都可从《重构近代中国:中国历史写作中的想象与真实》中去寻找。《重构近代中国:中国历史写作中的想象与真实》系统地回顾了20世纪初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在各个时期的中国近现代史历史书写,包括1949年以前现代化史学与革命史学的平行发展和对抗、1950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学科化以及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的“激进史学”、1980年代的新启蒙主义和现代化理论的引进、1990年代末和2000年代史学主叙事危机和史学的“后现代转向”,并深入探讨了主叙事构建背后的复杂原因。由此得出结论:尽管史学家们努力如实还原历史,但最后总是不可避免地写出既符合现实议程,
我童年时,是使用银元的时代。“银元”早期在上海,叫做“银饼”,这是咸丰六年(1857)上海富商私家所铸造的。这些富商都是经营“沙船”生意的。所谓沙船,是十丈有余的木杆大帆船,由北方运盐到上海,由南方运黄沙到北方。这种黄沙混合了石子和泥土,叫做三合土,是建筑物的主要材料。这种沙船厂,雇用员工数以百计,每月发工资时,免得称量碎银引起争执,所以就由富商王永盛(即王信义沙船厂)、郁深盛(即郁子丰沙船厂)等自铸银饼,规定每一饼有白银五钱。银饼是用手工打成的。这种银饼,是咸丰五年(1856)所铸,我也见过。后来墨西哥的银元(俗称墨银)流入中国,这是用机器铸造的,分量更准确。外国人到中国来购买物品,都使用这种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