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大量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珍贵历史图片为写作线索,将旧日影像的研究脉络与1927-1949年的历史紧密相连,给读者勾画了一长串在一定时期内趋于稳定的民国社会图景:跟随作者风趣的行文和一张张精心挑选的老照片,我们看到历经短暂安稳岁月的民国,看到抗战十四年间的血泪困苦。但同时,中华民族的坚韧、友爱、团结等优良品质也悉数展现 在这里,来自1927-1949年的历史不再是由文字平白叙述的一段段史实,而是触动人心、令人震颤的故事,让人为之哀乐与动容。透过那些距今不远的旧日影像,民国后半段二十多年历史所饱含的时间重量,都能被真切感受。
本书分别描述了民国时期的实业先驱、银行大家、轻工业领域巨头、文化艺术业翘楚,商业零售大咖等人士的创业、发迹史,表现了近代中国志士仁人的觉醒,他们在面临列强欺侮,面临国内产业凋敝,民不聊生的情况下,不畏艰难险阻,始终抱着实业救国的热心奋勇向前,最终成就了一系列名牌国货,不仅击败了国外多年的垄断,还让国内民众用上了物美价廉的国货产品。全书颂扬了志士仁人睁眼看世界,决心拯救国家和民族的伟大爱国之情。
这本严肃活泼的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由半小时漫画团队、中共一大纪念馆的专家学者等共同打造。作为专门针对青少年研发的入门级读本,每一处细节均经过严谨考证,用孩子们 喜欢的漫画形式,给孩子们讲党的诞生故事。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建立,各地代表相继赶赴上海,1921年7月23日大会拉开帷幕、紧张推进,7月30日暗探夜闯一大会场,大会 被迫转移到浙江嘉兴……生动还原这些历史事件的同时,本书着重于串起事件与时间之间的因果脉络,让孩子们不仅能理解发生什么,还能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发生。翻开本书,轻松通晓中国共产党建党故事的同时, 能感悟伟大建党精神!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党建网联合全国党刊党网共同开展“我家的抗战故事”征文活动。征文以“我家的抗战故事”为主题,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个人以及家庭的抗战故事,展现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光辉历程。活动开展以来,广大群众踊跃投稿,人民网、党建网、《党建》杂志社在很短时间内就收集到投稿数千篇。本书选取了征文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作品,配以大量珍贵图片,通过《党建》杂志社众多编辑人员以强烈的历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完整呈现出来。史料真实,文字感人,催人振奋,是一部弘扬主旋律、重温激情岁月的作品。
打败了日本法西斯; 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形成了我党历史上第一个成熟坚强的核心领导集体;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造就了近百万强大的人民军队; 筹划了中国的光明未来; …… 毛泽东:在“满蒙而去北边动,胡马VV入中原”之时,预见了日本对中国的入侵。“九??一八”事变后,更以崇高的阶级感情和民族情怀,通过不懈的努力,促成了国共统一战线,奠定了民族抗战的坚实基础;在“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之时,他挥师山西,直击抗日一线,通过独立自主地山地游击战,深入敌后,成为民族抗日的砥柱中流;在抗日最困难之时,他始终高举抗日大旗,打破了国民党的多次反共高潮,通过大生产运动、精兵简政和整风运动,使今日根据地和解放区不断巩固和扩大;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决
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 词中之龙 之称。与苏轼合称 苏辛 ,与李清照并称 济南二安 。
本书是中国学者利用中、日两国档案文献并进行广泛实地调查写成的部慰安妇问题研究专著。慰安妇制度是战时日本政府强迫各国妇女充当日军隶的制度,在这个制度奴役之下,40余万中国、朝鲜、日本、东南亚和欧美各国的妇女惨遭日军蹂躏,其罪恶罄竹难书。其中,万以中国妇女遭受的痛苦最为深重,据初步估计,约有20余万中国妇女先后沦为慰安妇。慰安妇与日军的关系,是数千年人类文明史上找不到第二例的男性对女性集体奴役、摧残的现象,这一现象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残忍和暴虐。慰安妇制度是日本军阀违反人道主义、违反两性伦理、违反战争常规的制度化了的政府犯罪行为,也是世界妇女为惨痛的一页记录。
本书是较早从学术角度研究西南联大的著述。作者努力从问题出发,在丰富的西南联大史料中发现有研究价值的视角并做出分析。本书在有关西南联大的研究中具有独特风格,曾在相关专业领域产生过影响,对今天的西南联大研究仍具有启发意义。
这是一部关于1840~1945百年正史的彪悍史书。是中国历史上部全面解读晚清、共和、抗战的长篇历史巨作。 作者在精研民国史料的基础上,以尊重史实的严谨态度创作,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行笔,全新讲述了1840~1945这一百年间的一些我们熟悉的人做过的一些我们并不熟悉的事…… 部《晚清》全景勾勒了从1840到1911前后近七十年波澜壮阔的历史,重点描述了清王朝内部改革力量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清朝统治者慈禧、光绪,在野力量革命派、立宪派三方,围绕该挽救清朝还是推倒清朝重来而展开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 书中精彩语录: 假如是一百斤,你会不会觉得有些沉重? 假如是一百里,你会不会觉得稍显漫长? 假如是一百年,你会不会觉得太过遥远? 假如只用读一本书的时间,就能让1840年到1945年这一百多年
无论在郭建英之前还是之后,很少有人像他这样用画笔集中描写上海这个国际性大都市的流行和时尚,梦幻和刺激,说他是三十年代上海魅力的忠实记录者,大概是恰当的。现在看来,若要研究三十年代中国城市现代性的文本创作,单读穆时英、施蛰存等人用文字感觉和经验“城市梦魔”小说已经不够了,还应加上郭建英的漫画,它们是现代城市在绘画领域中的生动体现,而郭建英堪称的运用画笔的“新感觉派”。
战争,只是历史的一部分。战争很精彩,全史更好看。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 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 本册部分人物简评: 卫立煌:“将军的价值在战场”,说的就是他。 杨森:善战之将,姨太太超多,家
100年前,一位名叫凯瑟琳·卡尔的美国女画师,有幸走进中国皇宫并在此生活300余天。其间,她为慈禧太后陆续绘制了4幅油画肖像;返回美国之后,她又对自己在宫中的特殊经历加以梳理总结,出版了这部反映清官生活的纪实作品。陌生的异国宫禁,如同一幅鲜活的风情长卷,在这位西方女性笔下徐徐展开。里面有富丽堂皇的殿阁,有奢华的皇族生活场景,有东方特有的庄严而繁缛的礼仪程式,也有秀美怡人、旖旎无限的湖光山色……但让卡尔小姐经久难忘,感怀至深的,还是慈禧太后本人。 卡尔最初是怀着忐忑不安、甚至是带着几分恐惧步入皇宫的,因为此前她脑海里有关慈禧的印象,皆是来自西方媒体的各种负面传言…… 本书作者得以置身、甚至融入其中,近距离地观察深宫生活的方方面面,感悟慈禧其人的点点滴滴……
袁世凯无疑是近代中国被妖魔化最甚的人物,在许多人眼里简直就是一无可取。 端木赐香是一位很能用网络语言解读历史、吸引读者的年轻教师,她以特有的勇气和良知,把袁世凯一生存疑的史实,均做了深入浅出、入情入理的辨析,剔除了历史上关于袁世凯不实的传说,以众多细节再现了一个世人所不知道的袁世凯。书中依据的史料几乎都有来源。本书堪称最真实最通俗的袁世凯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