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气质》选取秋瑾、吕碧城、张幼仪、宋清如、张可等7位女性,以娓娓道来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了她们的故事,展现出一幅生动、细腻、感人的民国女性画卷,时代的烽烟、命运的流转、爱情的叹惋无不暗含其中。她们或美丽聪慧,温婉贤淑,或才智超卓,有胆有识,生活的年代跨越清末、民国以及1949年之后,在历史的惊涛骇浪和各自的人生磨难中,她们以自己的生命和品格唱出一支爱与美的长歌。
《西藏生死线》(依照《艽野尘梦》译写),是一代传奇人物“湘西王”陈渠珍亲笔撰写的一部回忆录。“艽野”指青藏高原。作者以地名作为每一章的标题,记录了他从成都到达藏区,又从藏区返回内地的传奇经历。其中详细描述了沿途所经过的昌都、江达、工布、波密、鲁朗、青海无人区、通天河、柴达木、丹噶尔厅、兰州、西安等十几个地区的“绝版”山水风光、人文习俗,尤以惊心动魄的藏地历险和传奇感人的生死爱情动人心魄。整个回忆录也客观描述了英、俄等国觊觎下复杂的西藏局势、清朝封疆大吏之间和军队内部的勾心斗角以及辛亥革命对西藏和川军的重大影响。因此,它不仅是一部传记小说,还是一份珍贵的清末民初军政备忘录,也是关于一百年前西藏风俗民情和青藏高原的不可多得的人文地理考查报告。就小说而言,作者对荒原求生的描写,至
1911年的晚秋发生的辛亥革命,为什么成功于一次偶然事件? 辛亥革命前,为什么产生众多革命志士自杀式的暗杀? 一生戎马倥偬、反藏独的民族英雄赵尔丰,是在何种情况下,变成了成都“赵屠户”? 所谓的袁世凯、黎元洪“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知与不知,在让后人莫明其妙咬牙切齿之余,我们扪心自问:这种结果,是历史的荒唐,是大势所趋,还是孙中山等党人的无奈?
李秉衡(1830—1900),字鉴堂,辽宁庄河人,晚清重臣。自幼怀有治国安邦大志,文才武略出众。从知县开始,官至正一品。面对列强侵华,李秉衡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 、抗击八国联军等战役中率军奋战,开始终坚持爱国立场,支持义和团反帝斗争、反对沙俄侵略东北、反对德国强占胶州湾,直至以身珣问。李秉衡做地方官时,就有“北直廉吏”之名,后为朝廷大臣,更有“包拯再世,海瑞复生”之誉。 但在已有的中国近代史文献中,关于李秉衡的评介极少。为寻求其因,本书作者进行了20多年深入研究考证,终于在尘封的史料中挖掘出李秉衡史实真相。这一成果不仅揭开了李秉衡披长期湮没之谜,而且可使读者通过李秉衡的言行,进一步了解另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真相。
《挖历史》MOOK,乃不定期连续出版物,兼具杂志和图书二者属性。本书着眼于一个“挖”字,致力于“挖历史,去遮蔽,求真相”,做到谨挖、深挖历史真相。 本出版物拥有超级强大的作者阵容,如袁腾飞、岳南、马勇、孙宝根、李冬君、傅国涌、杜君立、冯学荣、王跃文、张宏杰、蒋丰、周海滨等众多历史学者倾情加盟。书中所选文章皆为他们原创发表,言之有物, 论从史出。更难能可贵的是,篇篇文章皆行文生动活泼、简洁易懂,还配有一些珍贵的历史老照片,可读性和趣味性非常强。
《非常道》以类似《世说新语》的体裁,以1840一1999年间中国的历史片断为内涵,记录了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为代表的晚清权臣,以孙中山、黄兴、袁世凯为代表的辛亥豪雄,以毛泽东、蒋介石为代表的国共领袖,以胡适、陈独秀为代表的文化精英,以钱锺书、陈寅恪为代表的学术大师等,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留下的趣闻轶事和精彩话语。 百余年言论史的变迁,是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绝佳注脚。余世存先生五年磨一剑,梳理数百部图书典籍,精心遴选出这一非常时期的非常话语,深刻披露了近现代中国大变局下的种种探索及其成败、反复和困惑。 《非常道》甫一出版,即迅速占据各地畅销书排行榜前列,并获选新京报“2005年度好书”等多项荣誉,在广大读者特别是大学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恢复和捍卫历史正义之作。
毛泽东与周恩来的分歧,表现为“冒进”与“保守”之争,或者说“打破平衡”与“保持平衡”之争。 在历史中形成的对毛泽东的衷心爱戴和敬仰,开始变成了个人崇拜。有的人不以发挥,对个人迷信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释放战犯,出现了两种意见。 林彪将罗瑞卿打入了十八层地狱,在暗中整陈毅。 林彪整贺龙,岂止是“龙”“虎”之争。 共和国往事渐行渐行,历史的过程和人物或许正在被许多人淡忘,本书引导我们置身历史的真实,品味精彩的细节。
本书内容主要涉及晚清民国大乱局下的社会、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文风大气凝重,画面感极强,语言犀利老到,并注重史料的钩沉、考据,从各个历史事件中牵出对传统、历史的的思考和回溯。其质疑历史、还原历史真相,以之关照现实当下的写作态度至为难得。作者以睿智优美的文字将过去300年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化一一呈诸笔端,洞察力深刻却不炫耀,行文恣肆,余味无穷。
一种全新的历史叙述风格,一部不一样的四大家族历史。历史的真相随着最新档案的大量解密而得以重新审视:在民国历史上,四大家旅所拥有的权势和财富到底达到了什么地步?蒋介石败逃台湾前。真的动用了军舰来秘密运载黄金吗?为何宋子文死后,宋氏三姐妹却无一人前去送葬? 财神 孔祥熙敛财都有哪些疯狂手段,他又真正亡于何人之手?作为国民党大佬,陈立夫和陈果夫为何晚年却甚是 清贫 ? 孔、宋之争 。 陈与孔、宋之斗 都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内幕?四大家族的后人们又如何评说这段历史? 让尘封的档案为历史说话,让历史不再迷失。
%26nbsp;%26nbsp;以独立的判断和诗一般低徊的笔触,唤醒一段正在消逝的历史,让已经模糊的身影清晰可感。%26nbsp;%26nbsp;%26nbsp; 曾经有那样一个
慈禧太后说:“改革如此难,不如跳湖死。”皇族载泽上密折:“立宪可为国家建万年久长之作。”皇室里并非没有明白人,为何他们还是亲手将王朝带上穷途末路?袁世凯用,一张照片搞掉政敌岑春煊,他们都是素有声望的改革巨匠,为何却在最紧要关头斗得无止无休? 救国图强搞新政,为何却让底层百姓恐慌不已,以致砸学堂、反禁烟、砍电杆、毁税局?搞革命,太危险,身为官员夫人的秋瑾为何偏偏抛家弃子革命?孙中山流亡海外十几年,如何成为革命党人不可取代的领袖?一切的一切,真相就在这部历史的盛宴中浮出水面。
1952年,本书作者随同以巴金为组长的创作组到达朝鲜前线后,创作组在桧仓访问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又去访问了战时的朝鲜首都平壤,会见了金日成首相,并受到朝鲜文学艺术总同盟的欢迎和热情关照。接着去开城访问,参观了板门店停战谈判会场区。之后,创作组人员各自选择了深入生活的地区和志愿军部队,开始分散活动。当时,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正进行积极的阵地防御战。这部战地日记,就是本书作者在临津江东岸第一线阵地,访问志愿军39军等英雄部队和战线后方的真实纪录。
战争,只是历史的一部分。战争很精彩,全史更好看。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 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 本册部分人物简评: 卫立煌:“将军的价值在战场”,说的就是他。 杨森:善战之将,姨太太超多,家
1911年的晚秋发生的辛亥革命,为什么成功于一次偶然事件? 辛亥革命前,为什么产生众多革命志士自杀式的暗杀? 一生戎马倥偬、反的民族英雄赵尔丰,是在何种情况下,变成了成都“赵屠户”? 所谓的袁世凯、黎元洪“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知与不知,在让后人莫明其妙咬牙切齿之余,我们扪心自问:这种结果,是历史的荒唐,是大势所趋,还是孙中山等党人的无奈?
本书讲述了一个真实人物刘旋天(1931年9月在南京向蒋介石请愿抗日的学生领袖,抗战中先后在陆军、空军任校将级军官)及其家庭几十年的烽火生涯,文中描述直接与刘旋天经历有关的人物就有:蒋介石、陈立夫、周至柔、沈昌焕、何键、程潜、刘建绪、何应钦、胡蝶等近三十人,而且将他与数位显赫的民国人物的个人交往写得十分生动。本书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篇,重点结合刘旋天的亲身经历,对九一八事变、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大火、湘西逃难、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桂柳会战、湘桂黔撤退、湘西会战、反攻缅甸、空军建设、日本投降、芷江受降、南京受降等抗战中的重大军事战役和历史事件以及国民党从大陆的败退,前后38年都有十分精彩的阐述与分析:对民国历史中的八位总统、五大北洋军阀、两任主席和一个最大的汉奸,都有交代
历史是一出没有结局的戏,每一个结局都是这出戏的新情节的开始。本书是《外国记者与近代中国——1840-1949》的姊妹篇,作者在多年专业研究的基础上,分“人物”、“事件”、“生活”和“城市”四部分,向读者展示了20世纪初年到中叶这半个世纪里,一部分西方记者报道、描述乃至回忆中国生活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而且聚可读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与一体。 20世纪上半叶,许多西方记者来到中国,记录下了他们眼中的这个古老而陌生的国度。本书作者在多年专业研究的基础上,按“人物”、“事件” 、“生活”和“城市”四部分选编出西方记者的代表作品,这些西方记者在新闻报道和回忆录中所记录的历史细节和精彩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风雨飘摇中的现代中国。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党建网联合全国党刊党网共同开展“我家的抗战故事”征文活动。征文以“我家的抗战故事”为主题,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个人以及家庭的抗战故事,展现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光辉历程。活动开展以来,广大群众踊跃投稿,人民网、党建网、《党建》杂志社在很短时间内就收集到投稿数千篇。本书选取了征文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作品,配以大量珍贵图片,通过《党建》杂志社众多编辑人员以强烈的历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完整呈现出来。史料真实,文字感人,催人振奋,是一部弘扬主旋律、重温激情岁月的作品。
《挖历史》MOOK,乃不定期连续出版物,兼具杂志和图书二者属性。本书着眼于一个“挖”字,致力于“挖历史,去遮蔽,求真相”,做到谨挖、深挖历史真相。 本出版物拥有超级强大的作者阵容,如袁腾飞、岳南、马勇、孙宝根、李冬君、傅国涌、杜君立、冯学荣、王跃文、张宏杰、蒋丰、周海滨等众多历史学者倾情加盟。书中所选文章皆为他们原创发表,言之有物, 论从史出。更难能可贵的是,篇篇文章皆行文生动活泼、简洁易懂,还配有一些珍贵的历史老照片,可读性和趣味性非常强。
作者的话—— 关于真正的台湾,你又了解多少? 这是我常常问大陆朋友的问题。 我明白,对于很多大陆朋友来说,台湾往往只是一个空洞的政治概念;大多数人并不清楚,台湾自1977年以后的30多年间究竞发生了什么?台湾普通民众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 其实,台湾那30年间的社会巨变,绝不亚于改革开放之后的大陆。 1975年蒋介石逝世后,台湾局势骤然微妙;蒋经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力排众议,强力发动台湾社会变革,直接推动了台湾的经济腾飞;接下来的几十年,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等政治人物粉墨登场,台湾社会风起云涌,每一个ZUI普通的台湾人,都卷入其中,日常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30多年的社会巨变,也给我和我的家人,留下了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欢笑与泪水。 本书从我出生的1977年写起,以一个台湾平民的视角,向您细述30多年间台湾社会
独家史料,新锐观点,中国版维基解密! “幽默讲史新掌门”雾满拦江彪悍开讲民国史!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乱世之局,尽多有志豪杰! 1911辛亥年,在各方势力的大博弈中盛装登场! 武昌首义险些失败,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辛亥革命第一枪,究竟是谁打响的? 冯国璋催师进逼武昌,黎元洪有何妙计抵挡? 袁世凯退居乡野,却为何还能掌控着全国时局? 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是因五千万美元之诺? 蒋介石从日本归来,刺杀了民主革命家陶成章? 南北谈判,定都之址牵扯着怎样的利益纷争? 黄兴怒气冲冲,准备用兵参议院,到底为了什么? 这所有所有的疑问,“幽默讲史新掌门”雾满拦江—— 将用最生猛、最有趣、最火爆的的方式,逐一向你道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