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三部曲 分为《绝代风流:西南联大生活录》《先生之风:西南联大群英谱》《大师之大:西南联大风云记》三本,共百万余字,分别围绕联大师生的生活状况、学术研究、救国实践的主题,从不同侧面,详细讲述了20世纪中国**的一批知识分子和他们的学生,是怎样在残酷的战争中坚守学者本心的故事。整套书涉及西南联大全部5个学院的269名大师、8000名学生,其视野绝不止局限于联大8年,而是将叙事跨度延伸至整个20世纪,更全面地展现每一个个人,和整个知识分子群体的命运归宿。 《绝代风流:西南联大生活录》,是*本,讲述满是生活气息的联大故事。本书关注联大师生的日常生活趣事和吃穿住行状况,集中呈现有温度有情怀的生活细节,由此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幽微精神:在炮火的逼迫下,北大、清华、南开等校师生是怎样艰苦跋涉来到昆明?在
西南联大多元自由的学术、教学环境,为师生提供了成长和发挥的巨大空间;西南联大开创的中国通识教育系统,创造了教育神话,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西南联大诗词通识课》分上、下两编及一堂附加课,上编 中国诗学七讲 由朱光潜先生以艺术、美学、心理学等现代视角全面分析讲解中国传统诗;下编 中国特色之律诗研究 由闻一多先生讲解律诗的知识和艺术特征;附加课 一堂词的赏析课 由浦江清先生讲授词曲美学特征,并重点讲解具有传奇色彩的《菩萨蛮》和《忆秦娥》。 《西南联大艺术通识课》精心选取西南联大王逊、张荫麟、浦江清三位大师的著作,详细讲解中国美术、中国书法及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与独特价值。丰富插图还原艺术之美。带读者走进中国传统艺术的世界。 《西南联大神话通识课》选取联大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闻一多神
本书将中国共产党与台儿庄战役参战部队中的国民党西北军、桂系部队、东北军、川军、颠军及中央军等军队开展统一战线的历史分别作了梳理;对中共党组织在这些部队中所发挥的作用及中共地下党员在台儿庄战役中的英勇事迹进行了挖掘;对第五战区战区(鲁、苏)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队在台儿庄战役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考证 全方位介绍了台儿庄战役期间,中共党组织在参战部队和第五战区中所发挥的作用。
在整个台儿庄战役及外围战中,黄埔师生可谓无处不在。上至统领千军万马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各大集团军、军团、军、师的将帅们,下至普通士兵。蒋介石在大战期间于1938年 3 月 24 日和 4 月 22 日,两次亲临台儿庄视察指挥。从这个角度上讲,黄埔军校的四任校长,均参加并指挥了台儿庄大战,所以,台儿庄大战可以说是在黄埔军校校长们带领下,黄埔师生在鲁南大地上驰骋疆场,上演的一堂军事教学实战课。 把台儿庄大战中黄埔师生的英勇壮举再现给世人,既是对黄埔将士爱国抗日精神的颂扬;也是对牺牲的抗战老兵们和黄埔将士们的怀念;更是对两岸在黄埔精神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正视历史,还历史本来之面目。
金陵女子大学校长、国内外知名女教育家吴贻芳女士,今天已成为一个历史符号。其自立,自强、自尊、自我奉献的精神,其所代表的教育品格,作为珍贵的文化宝藏也已载八我国的高等教育史册。她在早期的女子高等教育方面,做出了贡献。 金女大培养了一批拥有宏大理想和抱负的学生,她们在体育、音乐、舞蹈、科学(尤其是地理、化学、生物)等诸多领域中大放异彩,成为建设新中国的中流砥柱。 回顾往昔,金女大还培养了一批批默默无闻的奉献者。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金女大所表现出的抗日奋进的爱国精神和高尚情操,令人难以忘怀,为之瞩目。在日寇占领期间,金女大教务长、教育学教授华群(魏特琳)女士与舍监程瑞芳师母将金女大校园开辟为难民营,保护南京近万名妇女儿童,免遭日军蹂躏,这段特殊历史更使得金陵女大铭记人心。 关于金
1949年是中国人不可忘却的纪念!本书选取了1949年的13个城市的社会风尚、大众心态、政治生活、经济活动、日常消费、事态人情、职业收入、制度变迁、影视戏剧、空间文化、城市设施等方面来反映那一年的中国历史原貌;并加以社会学分析,站在人类社会进化的高度,评价1949这一年。 本书具有极强的历史性、故事性、可读性,可供政治、历史、社会、经济、媒体等研究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及广大群众阅读。
本书收录了长春解放前夕相关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概况;人民解放军政治攻势、战役战斗等军事斗争情况;城市解放后的接管政策、接管过程、各界反映;接管城市后的政权建设、城市建设、恢复和发展生产方面的情况。
本书全面揭示了中国在当年受到封锁、包围和背叛的险恶环境中,是如何制造出代号为“596”的第一颗原子弹的。从蒋介石派人到美国学习原子弹制造最终碰壁,到毛泽东摸着铀矿石发出原子弹制造的动员令:从中苏专家在核武器研制中展开的合作与斗争,到毛泽东和赫鲁晓夫的尖锐对立;从寻找和治炼铀-235开始,到突破核武器制造技术;从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员,到声名显赫的科学大师;从当初毫不起眼的一块小石头,到试验场冲天而起的蘑菇云——这一倾全国之力、分布于20多个省市自治区、涉及30多个部门和900多家工厂,被舆论称为二战之后最具影响力的重大事件,都可在作品中看到其伴随历史烟云一路走来的清晰痕迹。作品翔实而客观,丰富而冷静,多角度,大视场,凭借大量采访调查而来的细节,详加甄别,仔细考评,全面而真实地再现了那一段艰苦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