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多元自由的学术、教学环境,为师生提供了成长和发挥的巨大空间;西南联大开创的中国通识教育系统,创造了教育神话,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西南联大文学通识课》是联大文学院的天才、鬼才、怪才、狂士们的渊博之识、神奇之思的精华,由朱自清、胡适、闻一多、陈寅恪、浦江清五位大师的讲义和学术成果集成。 《西南联大历史通识课》一书按通览与专讲纵横史学。共两个部分:以联大必修课教授雷海宗的 中国通史 为主,再增设教授专题专讲。专讲共摘选五位西南联大教授的名篇,以点代面,还原历史的性情与温度。如此编排,既能有多位老师的篇章互文成趣,多层次启发读者,又能保持作者独立性和阶段的系统性。 《西南联大哲学通识课》按历史顺序共分七个部分:胡适先生讲 哲学概说 诸子哲学 ,冯友兰先生讲
西南联大多元自由的学术、教学环境,为师生提供了成长和发挥的巨大空间;西南联大开创的中国通识教育系统,创造了教育神话,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西南联大文学通识课》是联大文学院的天才、鬼才、怪才、狂士们的渊博之识、神奇之思的精华,由朱自清、胡适、闻一多、陈寅恪、浦江清五位大师的讲义和学术成果集成。 《西南联大历史通识课》一书按通览与专讲纵横史学。共两个部分:以联大必修课教授雷海宗的 中国通史 为主,再增设教授专题专讲。专讲共摘选五位西南联大教授的名篇,以点代面,还原历史的性情与温度。如此编排,既能有多位老师的篇章互文成趣,多层次启发读者,又能保持作者独立性和阶段的系统性。 《西南联大哲学通识课》按历史顺序共分七个部分:胡适先生讲 哲学概说 诸子哲学 ,冯友兰先生讲 汉代儒学 ,
关于真正的台湾,你又了解多少? 这是我常常问大陆朋友的问题。 蒋氏家族,对台湾人来说有不寻常的意义:蒋介石被说成是 龟精 转世;蒋经国总是一袭夹克走天下。蒋孝文狂妄嚣张,喜欢乱来;蒋孝武被 江南案 影响了一生;蒋孝勇则性格收敛。台湾族群里,有让人同情的老荣民,也有比《宝岛一村》更真实的眷村生活;台湾教科书上不但有蒋介石的励志故事,更有匪夷所思的地理课题;在金门和马祖当兵,还会冒出 无头部队 和 水鬼 的传说;在浩瀚的书籍和歌曲中,有许多已经改了名字,甚至被禁,远离人耳目。 从 关着门 的台湾到 打开门 的台湾,真是酸甜苦辣,冷暖自知。在这本书里,我以一个台湾平民的视角,向您讲述三十多年来台湾现代化进程中的大事件和小八卦,与您分享台湾老百姓*真实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 (作者廖信忠)
西南联大三部曲 分为《绝代风流:西南联大生活录》《先生之风:西南联大群英谱》《大师之大:西南联大风云记》三本,共百万余字,分别围绕联大师生的生活状况、学术研究、救国实践的主题,从不同侧面,详细讲述了20世纪中国**的一批知识分子和他们的学生,是怎样在残酷的战争中坚守学者本心的故事。整套书涉及西南联大全部5个学院的269名大师、8000名学生,其视野绝不止局限于联大8年,而是将叙事跨度延伸至整个20世纪,更全面地展现每一个个人,和整个知识分子群体的命运归宿。 《绝代风流:西南联大生活录》,是*本,讲述满是生活气息的联大故事。本书关注联大师生的日常生活趣事和吃穿住行状况,集中呈现有温度有情怀的生活细节,由此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幽微精神:在炮火的逼迫下,北大、清华、南开等校师生是怎样艰苦跋涉来到昆明?在
1911年,清朝即将灭亡的那一年,华丽帝国的遮羞布下,满是能致它死地的痼疾和菌群。看似平静的表层下面,涌动着一股强大的、不可逆转的潮流:革命!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高喊“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强烈呼吁改革。手无寸权的光绪帝,书生气的维新臣,赤手空拳地与老迈而阴奸的慈禧及其羽翼争斗。辛亥革命的枪声脆然一响,二百六十多年的大清龙旗,应声而落……无数坚忍不拔的革命士兵、知识分子,抛头颅,洒热血,以身殉志,以命酬国。“自立军”首领唐才常率先倒下;史坚如、吴樾、徐锡麟赤血横流;一生戎马倥偬的民族英雄赵尔丰,摇身一变成为成都“赵屠户”;袁世凯养敌自重,“篡夺”胜利果实……辛亥革命,是一首个人英雄主义的伟大史诗,也是一首民族主义的雄浑交响曲! 铁血华年,革命早夭。近百年的岁月已恍如云烟,
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集团在节节败退的同时,展开了对被解放区域,尤其是城市的猛烈轰炸。 1949 年 5 月底,上海解放,这座远东大都会便又开始了遭空袭的噩运。 1949 年 6 月至 1950 年 5 月,国民党派机轰炸上海市区 71 次,投弹 593 枚,全市 28 个区中有 17 个区遭受过轰炸,伤亡 4500 余人。 1951 年 3 月至 1957 年 4 月,国民党飞机闯入上海空域 15 次。其中,以 1950 年 2 月 6 日的轰炸所产生破坏*为严重,军民死伤近 1500 人,上海的电力设备损坏高达五分之四,随之工厂停工,商店关张,钱庄倒闭,交通秩序混乱,市民生活更是一派狼藉,春节节庆气氛全无,十里洋场,一片漆黑。上海市军管会采取了抢修设备、疏散人员、轮流用电、限制用电等一系列应急措施以度过危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中苏同盟的大背景下,苏联空军进驻
本书从盛成留法归来写起,回忆了他与章太炎、欧阳竟无等人的交往,又有与友人徐悲鸿的大量友谊描述。作为跻身民国高层的人物,甚至在九一八事变当晚,盛成还亲自见到了戏院里听戏的张学良,并把东北军情告急的急件送到张学良手里。及至全面抗战爆发,盛成又亲赴台儿庄,被李宗仁特批为战地记者,留下了一批可歌可泣的宝贵历史资料。烽火连天的岁月里,盛成投身教育界,对广西大学、中山大学的建设功不可没。抗战胜利前夕,盛成远赴台湾,却被当做中共地下党而被当局软禁,他与陈诚的一次矛盾甚至惊动了蒋介石,最后不得不由蒋介石来裁决。蒋经国上台后,特许盛成自由活动,盛成得以远赴欧美,在那里受到法国戴高乐总统、西班牙总统的盛情款待。1976年,盛成返回大陆,后来被法国政府颁赐“荣誉军团勋章”,这是继巴金后,国内得此殊荣的
任何重大历史事件、历史活动,都离不开各类人等的参与,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的具有时代性象征意义的代表人物,了解他们,也就把握了那个特定时代的脉搏。 而那些历史人物之所以被人们广泛关注,一是由于他们的特殊地位,如毛泽东,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如邓小平,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人物。二是由于人物的复杂性,如毛泽东,从功业上来说,他既在历史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又犯有严重错误,这样一个功过俱存的人物,自然众说纷纭;如邓小平,他的政治生涯中三次被“打倒”,而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却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如胡耀邦,他有改革急先锋的功绩
战争,只是历史的一部分。战争很精彩,全史更好看。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 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 本册部分人物简评: 卫立煌:“将军的价值在战场”,说的就是他。 杨森:善战之将,姨太太超多,家
本书讲述了一个真实人物刘旋天(1931年9月在南京向蒋介石请愿抗日的学生领袖,抗战中先后在陆军、空军任校将级军官)及其家庭几十年的烽火生涯,文中描述直接与刘旋天经历有关的人物就有:蒋介石、陈立夫、周至柔、沈昌焕、何键、程潜、刘建绪、何应钦、胡蝶等近三十人,而且将他与数位显赫的民国人物的个人交往写得十分生动。本书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篇,重点结合刘旋天的亲身经历,对九一八事变、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大火、湘西逃难、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桂柳会战、湘桂黔撤退、湘西会战、反攻缅甸、空军建设、日本投降、芷江受降、南京受降等抗战中的重大军事战役和历史事件以及国民党从大陆的败退,前后38年都有十分精彩的阐述与分析:对民国历史中的八位总统、五大北洋军阀、两任主席和一个最大的汉奸,都有交代
《大团队》是一本用全新的概念、全新的视角解读历史与现实的大众读物。在“大团队”这一概念的统领之下,《大团队》运用丰富、可靠的材料,揭示了一个个有 着相同教育背景的精英群体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和文化在团队建设中的凝聚作用。洋务,维新,革命,北洋,黄埔,红埔,留苏学生,77/78 级,IT精英,海归等都被归类于大团队。 《大团队》评述了众多大人物“从奴隶到将军”的过程,解析了大人物领导的大团队影响时代、推动历史的方式,人格的养成、群体的聚合、历史的拐点,在《大团队》中都有案例式的呈现。
《重读近代史》是复旦大学教授朱维铮先生近年来潜心研究近代史的心血结晶,可谓是作者的代表作。作者广泛阅读中文及西文史料,兼涉政治、经济、文化等学科领域,既钻进历史的深处,身临其境地探寻、查考;又不落窠臼,跳出以往历史研究局限于的狭隘视野,以高屋建瓴般地姿势站在全球框架俯视近代中国。作者既广泛阅览各类书籍,不辞辛劳地挖掘散落于各处的文献资料,充分利用他人所忽视的稀见史料,但又不迷失于浩瀚的史料之中,而将辩证的思维穿插于史料的阐述之中,每一步推理和论证都建立在扎实的文献资料基础之上。全书史论结合,不乏真知灼见,思想的火花四处闪现,更难能可贵的是每一个观点都有理有据,抛弃治史过程中常犯的先入之见,还历史以真实的面貌。 建国以来有关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论著数不胜数,但鲜有能够脱颖而出者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 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 本册为册,主要讲述了1928年到1933年,发生在东北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