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一本书读懂中国历史文化。 精心选配130幅珍贵历史绘画及文物图片,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品评朝代更迭的兴衰得失。独特的体例结构与内容编排,展现了吕思勉作为历史学家的学术追求: 搜求既往的事实,加以解释,用以说明现社会,因以推测未来,而指示我们以进行的途径。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开山之作,洞悉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蒋廷黻以独特的内政与外交并重的视角,将中国近代历史变迁凝练在一条主线、四大主题中,为读者提供了洞悉中国近代史的整体性视角。 世界简史 像经典的短篇小说般直接明了的世界史。 精心选配近100张珍贵历史插画与照片,一晚上遍览世界历史。从地球的诞生一直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和约》,赫伯特 乔治 威尔斯再现了人类文明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首度全面揭秘朝鲜战争的真相 硝烟弥漫的20 世纪,为什么唯独朝鲜战争让美国人不忍言说却又无法遗忘?这次不再是欲言又止,而是一次全面的检讨。 金日成“想用刺刀碰一碰南方的土地”,差点点燃“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李承晚不堪一击,迫使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赤裸上阵;斯大林见死不救,让毛泽东不得不豪赌朝鲜…… 大卫哈伯斯塔姆酝酿40 多年,耗时10 余春秋,完成其生命最后之作——《□寒冷的冬天》。为创作本书,他走访了诸多知名图书馆和研究机构,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探寻历史的隐秘;他访问了100多位散布在美国各个角落的幸存老兵,在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中聆听人性的呼唤。 朝鲜战争对参战各方来说都很残酷。哈伯斯塔姆通过其独特的视角、辛辣的笔触,为我们剖析“二战”之后这场“为平局而死”的战争,
本书初版于1967年,40余年里不断修订而畅行不衰,是冷战史的一部经典之作。1980年商务印书馆引进翻译此书第三版,定名《美苏冷战史话,1945-19759,深受好评。 正如书名《美国、俄国和冷战9所揭示的,这是一本从美苏视角来解析冷战的著作。它聚焦于冷战的两个主角,上溯19世纪两国的历史纠葛,下及2006年双方关系,以此论述了冷战的缘起、演变、结束以及对今日美俄关系的影响。 本书强调两国政治对于冷战进程的重大影响。美苏的意识形态、经济状况、领导人性格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对外政策。美国在这一点上尤甚。作者认为,美国在冷战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均具有主导性,故对其予以更为严厉的批判。
纵观中国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世界历史进程,国际秩序变革的主要机制和动力一直是战争,特别是霸权战争。战争与国际秩序的关系成为中外学者关注的重大的历史和现实课题。 本书借鉴了国际法学、国际关系中的现实主义理论、地缘政治学的理论和方法,以中国抗战与东亚国际秩序的互动关系为个案分析战争与国际秩序的关系。 作者认为,中国抗战是该时期塑造东亚国际秩序之基本的、决定性的因素。中国抗战对日本侵略的顽强抵抗,限度地维护了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体系;中国抗战使日本的“东亚新秩序”破产;中国抗战加速了日本“大东亚新秩序”的失败,成为摧毁“大东亚共荣圈”的决定性力量;中国抗战的胜利塑造了中国的大国地位,影响了战后东亚雅尔塔秩序的构建。 中国抗战与东亚国际秩序演变的历史启示我们:通过战争和暴
纵观中国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世界历史进程,国际秩序变革的主要机制和动力一直是战争,特别是霸权战争。战争与国际秩序的关系成为中外学者关注的重大的历史和现实课题。 本书借鉴了国际法学、国际关系中的现实主义理论、地缘政治学的理论和方法,以中国抗战与东亚国际秩序的互动关系为个案分析战争与国际秩序的关系。 作者认为,中国抗战是该时期塑造东亚国际秩序之基本的、决定性的因素。中国抗战对日本侵略的顽强抵抗,限度地维护了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体系;中国抗战使日本的“东亚新秩序”破产;中国抗战加速了日本“大东亚新秩序”的失败,成为摧毁“大东亚共荣圈”的决定性力量;中国抗战的胜利塑造了中国的大国地位,影响了战后东亚雅尔塔秩序的构建。 中国抗战与东亚国际秩序演变的历史启示我们:通过战争和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