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上古史宗教、上古的文明交往、中古政教关系、近代的民族主义运动、现代犹太复国主义、阿富汗问题、巴勒斯坦问题、伊朗的革命、伊拉克问题、产油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中东现代化的特点以及中古阿拉伯帝国与中国的关系。中东历史的一大特点是它的断裂性,突出反映在宗教方面。 本书是《西部人文讲座丛书》系列之一的《中东历史与现状十八讲》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对古希腊文化的影响、中东的地理与古代历史的演变、中东现代化的特点、“秩序”与“华夷秩序”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两个棋手的数次对弈 决定了一个民族近三十年分裂的开始 柏林墙倒塌25周年纪念 2011年《经济学人》历史类图书 大西洋理事会主席弗雷德里克?肯普 宏篇巨作 本书基于大量文献和采访,如戏剧一般的写作手法,以三幕、各种角色之间切换的方式重绘了1961年冷战中那场扣人心弦的交锋。1961年的柏林危机在塑造冷战格局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形势凶险。美苏两方在柏林近距离地荷枪实弹、列阵对垒,这是历史上的次。作者把交织其中的各种势力和角色的心理活动、政治考量完整地呈现出来,把这场在偶然与必然间触发的柏林危机描绘得惊心动魄。
世界现代史是人类社会处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历史。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极大地削弱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激化了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1917年11月7日,俄国人民在列宁为首的布什尔维克党的领导下,首先突破了国际大帝国主义阵线,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世界大战的爆发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事件,毛泽东在《矛盾论》中精辟地指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它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也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苏德战争,是苏联人民的一段传奇,是苏联适应力的一个强有力的证明,也是其付出牺牲和获得成就的一份记录,其中当然也包括共产党付出的努力,凭借这一切,这场有史以来*为艰巨的战争*终赢得了胜利。 1320天有效军事行动期间(约占整个战争时期的93%),红军在东线歼灭或打垮了506.5个德军师,倒霉的德国仆从国也在这场对苏战争中损失了100多个师。 《通往斯大林格勒之路》和《通往柏林之路》是有史以来*完整、**威的苏德战争著作,生动地描述了苏联红军在史诗般的战斗中将德寇逐出苏联国土的故事。书中对直至苏联红军对纳粹德国本土发起突击、*终攻克柏林的一系列*其艰巨的战役 其规模之大是西方世界难以想象的 和行动的描写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本书初版于1967年,40余年里不断修订而畅行不衰,是冷战史的一部经典之作。1980年商务印书馆引进翻译此书第三版,定名《美苏冷战史话,1945-19759,深受好评。 正如书名《美国、俄国和冷战9所揭示的,这是一本从美苏视角来解析冷战的著作。它聚焦于冷战的两个主角,上溯19世纪两国的历史纠葛,下及2006年双方关系,以此论述了冷战的缘起、演变、结束以及对今日美俄关系的影响。 本书强调两国国内政治对于冷战进程的重大影响。美苏的意识形态、经济状况、领导人性格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对外政策。美国在这一点上尤甚。作者认为,美国在冷战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均具有主导性,故对其予以更为严厉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