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逾越的三八线 难以逃脱的宿命 曾经对金日成顶礼膜拜的白善烨为何会效忠李承晚? 战神 麦克阿瑟为何会惨淡退出历史舞台? 身先士卒的李奇微是如何在朝鲜战场上运筹帷幄? 晚年的李承晚又是如何在韩国政坛作垂死挣扎? 朝鲜战争结束多年后的今天,三八线上依然硝烟弥漫,作为战争中 *应该 的主角韩国人,在面对无法承受的命运之痛时,又是如何看待这段历史的呢? 朝鲜战争不仅直接导致了今天朝鲜半岛上两个国家的对立,而且由于中国、美国、苏联等大国的介入,这场厮杀的主角已悄然易手。虽已过去70多年,但在近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里,似乎中国才是这场战争的领衔主演。然而,朝鲜战争的真相,真就如我们所了解的那样吗? 洛东江战役的死里逃生,多富洞大捷的欣喜若狂,进驻平壤的意气风发,兵败汉城的
书名 银色瀑布 来源于中途岛海战中震撼人心的一幕。美国一架架俯冲轰炸机从天空倾泻而下,密密麻麻,机翼反射出太阳的熠熠光辉,犹如 一条条美丽的银色瀑布 。 1942年的中途岛海战,不但是 二战 中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美国太平洋霸业的奠基战。 许多人津津乐道于这个战役终极5分钟的惊天逆转,称其为美国胜利的关键。但事实上,两大海洋强国的较量,在战争之前就已打响,也并不局限于海上。作为强大的工业国家,美国在军事装备上的创新生产能力,配合军队体系的正确战略与高效训练,为美国夺取胜利奠定了基础。美国的凯歌虽非必然,却也决非偶然。 本书以崭新的视角,全景式描述了这一震撼人心的战役的战前、战中与战后,解析美国的军事和工业如何携手铸就太平洋霸权。这段历史,也影响着美国军方高层如何看待其太平洋势力的衰退。
《写给大家的英国简史》语言诙谐幽默,通俗易懂,将漫长的历史娓娓道来,兼具故事性和文学性。全书时间跨度从公元前50年到公元1689年,讲述了亚瑟王、百年战争、都铎王朝、血腥玛丽、伊丽莎白一世、亨利八世等重要的时代和人物。通过王朝兴衰、君主浮沉,狄更斯传递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启发读者透过历史思索更宏大的人生课题。
不可逾越的三八线 难以逃脱的宿命 朝鲜战争结束60多年后的今天,三八线上依然硝烟弥漫,作为战争中 *应该 的主角韩国人,在面对无法承受的命运之痛时,又是如何看待这段历史的呢? 朝鲜战争不仅直接导致了今天朝鲜半岛上两个国家的对立,而且由于中国、美国、苏联等大国的介入,这场厮杀的主角已悄然改变。虽已过去60多年,但在中国人的集体记忆里,似乎中国才是这场战争的领衔主演。然而,朝鲜战争的真相,真就如我们所了解的那样吗? 洛东江战役的死里逃生,多富洞大捷的欣喜若狂,进驻平壤的意气风发,兵败汉城的绝望无奈,停战谈判中的现实无助,创建韩军的踌躇满志 作为韩国*一位全程参与朝鲜战争及战后重建的陆军上将,朝鲜战争 活化石 白善烨对这场没有赢家的战争进行了*深入的解读。白善烨为何会离开平壤投奔李承晚? 战神 麦克
本书为套盒,共六册。重温了冷战中的关系时局的六次危机事件,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和严谨规范的学术逻辑叙述了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从中窥见一段段跌宕起伏、波谲云诡的历史故事:既有政治家展现出来的大国智慧,又有普通人面对历史大势的隐忍无奈;既有国际秩序和国际格局对一国的刚性束缚,还有偶发因素影响下的历史 转弯 ;既有冷战政治与人道主义之间形成的有限张力,更有各种复杂要素共同构成的无限合力。口袋是 小 的,历史是 大 的,希望这套口袋书能够给读者打开历史大视野,从中国放眼世界,在世界中认识中国。
失落的文明系列1辑3册包含《古代中国》《古罗马》《古墨西哥》。每个文明都分为3大篇章讲述。开篇讲述古代文明的兴起、动荡与繁盛。继而从精神生活到物质生活,从建筑到音乐,从贵族墓葬到农民日常,全景式地展现古代文化。在历史与文化的叙述中,穿插着相关文物的讲解,在历史里说文物,用文物证历史。之后,本书走进古代遗址,身临考古现场,触摸历史的遗迹,开展一趟跨越时空的访古之旅。
本书从美国1927年一个夏天发生的事件切入,讲述了整个1920年代的繁荣、荒诞与疯狂。作者比尔 布莱森带我们穿越到大萧条爆发的前夜,沉浸式当年真实的美国社会。在这些浮华和疯狂的背后,大萧条正逐渐蔓延到美国社会的各个角落 -1927年美国经济状况极佳,连续4年通胀率为0。 -全世界50%的黄金都在美国,大部分存储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地下室里。 -美国制造了全球85%的汽车,拍摄了80%的电影,生产了42%的商品。 -柯立芝总统每天只工作4小时,其余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打盹儿了。 -《了不起的盖茨比》滞销多年,直到1940年菲茨杰拉德去世、破产、彻底被人遗忘时都没卖完。
日本大败局 系列,还原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与苏军、美军作战的全程。记录了那些深刻影响了 二战 命运的生死相搏! 关东军,一个臭名昭著的名字。在 九一八 冒险军事行动中,这支部队吃尽了甜头,也由此被视作日本陆军的精锐,所谓 皇军之花 。但是在 二战 前夕,关东军在与苏联红军的战役对决中,却暴露了自身的严重缺陷,乃至到 二战 后期被苏联红军犁庭扫穴完全击溃。而苏联红军和关东军的对决,也深刻影响了 二战 的走向。 本书首次将关东军与苏联红军的历次战役进行了全景式描写,对双方战役指挥、指挥官及士兵素质、情报运用、武器配置及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对比,并配以近百幅珍贵历史图片,将人们真实带入那硝烟弥漫的二战战场。 日本大败局 系列 《当关东军遇上苏联红军》 《激战中途岛》 《
《探寻希腊人》 本书从历史发展、社会生活、人文建设的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古代希腊历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关键人物、哲学思想、政治制度、雅典戏剧等,学术资料扎实详细,内容丰富深刻,是了解希腊古代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书作者詹姆斯 伦肖(James Renshaw)是欧洲古典文学学者,英国 九大公学 之一圣保罗中学(St Paul's School)、戈多尔芬和拉蒂默学校(Godolphin and Latymer School)古典文学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极具权威性,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全方位了解古希腊历史的入门读物,带领读者重新领略古希腊世界的繁荣盛世。 《探寻罗马人》 《探寻罗马人》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历史书,收录了大量古罗马帝国的考古学史料,并配有大量的照片、时间线、地图和平面图,从历史、宗教、社会、娱乐、战争和古城这6个方面详细探究了它在欧
雪珥-中国改革史系列之《绝版恭亲王 风口浪尖上的晚清改革舵手》,重塑了大清 总理 恭亲王的形象。很多人误以为,李鸿章是晚清改革大盘的总设计,实际上他只是前台操盘手和新闻发言人而已。为晚清改革开放真正画圈、掌舵的,则是恭亲王奕訢。恭亲王能发动、推动晚清体制内改革,重要原因在于恭亲王能够四两拨千斤、举重若轻而且长期保持自我低调。中国近代改革史那些公认的改革实践先驱们,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背后,其实都站着一个低调的恭亲王为他们保驾护航,是恭亲王拉开了中国近代改革的序幕,从内忧外患的荆棘丛中辟开强国之路,奠定了中国近代改革开放的基调,为被后世描绘为 腐朽、没落、反动 的王朝接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命。
本书考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屠杀犹太人事件在美国如何被描述和纪念,从战后年代的低调处理,到1990年代的 大屠杀热 ,反映出不同时代中,集体记忆如何因变化的风气以及当前需要被设计和修改,而族群谋求生存的主题贯穿其中。作者对人们不假思索接受的观点提出反思,关注其对道德实践的影响,强调认识历史的复杂性。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大英殖民帝国的萌芽、形成、鼎盛,直至*后衰落的进程。经历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后,面对葡萄牙、西班牙等殖民帝国逐渐兴起,做为后起之秀的英国的烦恼随着殖民帝国的兴衰,也在渐渐转变:从如何调整国家战略到如何维系繁荣的殖民帝国;从如何因地制宜统治文化差异巨大的殖民地到殖民帝国衰落后如何进行自我改革,从而向英联邦过渡。 这个巨大的、繁荣的,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深度统治了殖民地的大英殖民帝国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无可替代的印记。
1914年至1918年的*次世界大战对英国的影响是深远而不可被遗忘的。从本质上讲,英国卷入一战并不是直接为了祖国而战,而是基于道义的。对于英国而言,一战被看作是一场保卫自由和文明的原则战争,是慷慨地为其他国家的自由而战。 《大英帝国与苐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本既关注逝者,又关注现实的历史巨作。剑桥大学历史学教授戴维 雷诺兹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通过把英国人在一战中的经历放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进行分析,充满热情地向读者讲述了苐一次世界大战对20世纪,乃至现代社会在政治、经济、艺术和文学等方面的深刻影响,这些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作者以平实而幽默的笔触讲述了一战的 另一面 ,挑战了传统观点,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全新的大英帝国。全书框架宏大,却充满了生动的细节描写。
狂飙的日本战国时代, 20 岁的少年英豪武田信玄,在家老和百姓的支持下,兵不血刃地放逐了暴虐无道的父亲。年轻的脉搏,充满欲望与野心。自立为甲斐国主的他,随即以雷霆万钧之势进攻信浓。他努力开疆阔土,往复争战。他的军旗上写着孙子的名言: 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 旌旗所指,战无不胜。 平定信浓之后,信玄梦想着挥军西上,直入京都。但夙敌上杉谦信始终牵制着信玄,于是甲斐之虎只有在川中岛迎接与越后之龙的对决了。川中岛大会战获得胜利的武田信玄,一步步走向号令天下的大道,然而长子义信的想法却与信玄相左,信玄不得已幽禁了义信,继续追击强敌,进兵关东,迫近小田原城,攻陷骏河府中城。 甲州、信州全域已入版图,一方之雄的武田信玄却遭病魔缠身。数十年的梦想支撑着他,他还是参拜了母亲、正室
1941年6月22日开始的巴巴罗萨行动拉开了人类历史上☆血腥战争的序幕。两支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军队展开了直接对决。德军凭借“闪电战”战术一度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苏联红军承担着保家卫国的责任与压力,用血肉对抗敌人☆猛烈的炮火。在本书中,两位作者以战争的进程为线索,通过查阅新的文献档案,详实地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生动地还原了战争中的人与事件。作者没有局限于战争本身,而是将目光投向更久远的过去,对交战各方的文化传统、政治诉求、经济状况乃至领导层心理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挖掘。书中既有宏大的战略分析、详尽的战术推演,也有对个体苦难历程的细腻呈现,全方位描述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14-1918年,主要战场在欧洲但波及全世界。它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霸战,也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劫难,是作为毁灭之神降临人世的。这场少有的世界大战,利用了人美文明从物理到化学等的科技成果,使人深刻体会到了文明的负能量。 张卉妍编著的《一战全史(全解图说)(精)》汇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按不同类型分为“一战战史”和“一战风云”两大部分,不仅分析战争形势和战略战术,介绍战役经过、主要将领、武器装备,更论及历史谜团和一战逸闻等,采用独特的视角、生动的文字及精美的图片加以立体化解读,生动述说这段血与泪、罪与罚、生与死交织的悲剧历史。 回顾这次空前浩劫,重温那段血与火的岁月,不仅可以丰富知识,更可以吸取历史教训,更深入地反思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战争与和平等问题,从而使人更
从18世纪末直到今天的200多年历史中,日本天皇经历了数次地位变动与权力变化,这些变化本身也是日本政治体系变动、社会文化嬗变的一种缩影。了解天皇,就是了解日本的重要入口。但历来书写天皇的著作,常把对天皇的评价与当时日本的国家行为挂在一起,难见其真容。本书整合日本天皇本纪、政府文书、时人日记书信等一手史料的相关内容,将目光聚焦于光格天皇兼仁、孝明天皇统仁、明治天皇睦仁、大正天皇嘉仁、昭和天皇裕仁以及2019年退位的上皇明仁等六位天皇,讲述其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评价其政治生涯的是非得失,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与性格特征入手,寻访每一位担任天皇的人与天皇这个职位之间的矛盾,从人的内心角度探讨他们如何面对周遭的环境与身边形形色色的人物。
二战期间,《纽约时报》走向全世界的160多名战争记者,全面地报道了这场大战。 《纽约时报》二战全纪实 丛书由屡获殊荣的二战史权威学者理查德 奥弗里亲手挑选,从著名领袖到英勇将军,从铁血战场到平凡士兵,以现场感带领读者感受所有的战役、政治和个人故事,堪称一部宏伟的史诗。本丛书以时间为序,共4册: 《叛逆的帝国》 :发端于1919年的战争前史,至1940年12月沙漠反击战。 《对峙与博弈》 :1941年1月攻克拜尔迪耶,至1943年1月卡萨布兰卡会议。 《染血的勋章》 :1943年1月德军发动潜艇战,至1944年9月英军撤出阿纳姆。 《和平的进击》 :1944年10月华沙起义失败,至收笔于1948年的战争后史。
约翰 卢卡斯描述了一段二十世纪的简短历史,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冷战,以及卷入战争的国家和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在作者智慧的笔下,这些重大的主题以生机勃勃的叙述一一呈现,书中的内容专注于自由主义的衰退,民粹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崛起,技术所带来的成就与危险,以及持续的全球民主化进程。 历史上的二十世纪起始于1914年的次世界大战,并终在经过75年之后,结束于1989年苏联的崩溃。这个简短的世纪展现了欧洲统治的终结与美国势力的崛起及其在全球的影响。二十世纪是一个美国的世纪 也许是专属于美国的世纪。卢卡斯详细探讨了国家社会主义,希特勒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所负有的全部责任,还有希特勒坚定的对手丘吉尔和罗斯福所扮演的角色。在1939年至1942年间,德国比许多人所认为的要更接近胜利。 卢卡斯用敏锐的目光看待第二次
1934—1941年,威廉·夏伊勒作为驻德国记者,目睹、报道了初生的纳粹德国将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一步步拖入战争深渊的全过程。他经历了协和广场暴乱、德国吞并奥地利、瓜分捷克斯洛伐克等重大历史事件,并向世界及时传递了波兰战役、挪威战役、法国战役和英国空战等战场的大量一手资料。在柏林期间,他得以近距离接触希特勒、戈林、戈培尔等德国高层和英美等国外交与媒体人员,对于德国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细致入微的观察。《柏林日记:二战驻德记者见闻,1934—1941》包含夏伊勒对欧洲局势和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记录与思考,并在日后孕育出《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这部经典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