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银色瀑布 来源于中途岛海战中震撼人心的一幕。美国一架架俯冲轰炸机从天空倾泻而下,密密麻麻,机翼反射出太阳的熠熠光辉,犹如 一条条美丽的银色瀑布 。 1942年的中途岛海战,不但是 二战 中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美国太平洋霸业的奠基战。 许多人津津乐道于这个战役终极5分钟的惊天逆转,称其为美国胜利的关键。但事实上,两大海洋强国的较量,在战争之前就已打响,也并不局限于海上。作为强大的工业国家,美国在军事装备上的创新生产能力,配合军队体系的正确战略与高效训练,为美国夺取胜利奠定了基础。美国的凯歌虽非必然,却也决非偶然。 本书以崭新的视角,全景式描述了这一震撼人心的战役的战前、战中与战后,解析美国的军事和工业如何携手铸就太平洋霸权。这段历史,也影响着美国军方高层如何看待其太平洋势力的衰退。
本书考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屠杀犹太人事件在美国如何被描述和纪念,从战后年代的低调处理,到1990年代的 大屠杀热 ,反映出不同时代中,集体记忆如何因变化的风气以及当前需要被设计和修改,而族群谋求生存的主题贯穿其中。作者对人们不假思索接受的观点提出反思,关注其对道德实践的影响,强调认识历史的复杂性。
从传说的猫妖,到身负重任的 驱鼠大将 ,再到家庭中的 喵星人 ,猫在人类社会中地位的变化,是近现代史的一面镜子。 猫的近现代,是猫终于成为猫的时代。人们不再心怀畏惧,将猫视为妖怪或神明,也不再用忠义等道德准则去评判它们。然而近代化又让人们以 是否有用 去衡量它们,大肆饲养与大肆捕杀反复上演。直到20世纪中后期,猫终于开始以自身的形象成为人们刻画、消费的对象, 猫热潮 到来。现代社会生活和家庭的空洞化,凸显了猫在陪伴方面的无可取代,猫成为家庭一员。 猫的近现代,是近现代社会的延伸。猫不会说话,我们必须意识到人类本质上无法理解猫的幸福,要经常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行为,否则就变成一种自我满足。猫的幸福只有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行才能实现,人类的幸福也同样如此。
本卷洋洋洒洒百余万字,对欧洲近代史这一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军事、战争等作了全方位的扫描,涵盖面极广,内容极其丰富,具体内容包括:时代的划分和政治地理的变化;科学运动与科学思想的传播;文化的变迁;宗教和教会与国家的关系;国际关系;战时财政……,并设专章,对英国革命;九年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乌得勒支和约;英法在北美洲;葡萄牙及其殖民帝国;地中海地区;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1683-1730年土耳其人的后腿;卡尔十二及北方战争;波兰的黑暗时期等作了详细的论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在日本东京进行了历时两年零六个月的 世纪大审判 。来自同盟国11国的法官组成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A级战犯进行了清算战争罪行的审判。作为人类社会的宝贵遗产,东京审判对以后国际法的发展、对追究 反和平罪 与 反人道罪 的国际司法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各国学术界从法学、史学、国际关系学等方面对东京审判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同时,东京审判的影响不限于学术界,也受到了各各方面的瞩目 法庭筹建经历了怎样的政策指导和起步准备? 法庭管辖权之争如何成为延烧至今的法律大辩论? 能否对发动战争的领导、策划和实施者追究个人刑事责任? 东京审判留给后世哪些遗产? 本书做了要而不繁的介绍。
中世纪不是一片黑暗,而是一个多姿多彩的时代。中世纪是理解古今之变和中西之别 的思想试炼场。继《西方史纲》《罗马史纲》之后,李筠再次变换写作构思和手法,以20年的学术功底,精心为读者建造了一座异彩纷呈的中世纪博物馆。走进这座新颖的博物馆,“维京人”“骑士”“女巫”“炼金术”“黑死病”迎面袭来,李筠用这些zui典型也zui有趣的中世纪话题帮读者建立起中世纪的初步印象。而后,李筠用“帝国”“教会”“王国”“大学”“城市”五个专题展室,向读者系统地展示了中世纪诸多脉络的独特演化,精彩地呈现了人类历 zui壮观的多元时代,有力地揭示了现代世界从中世纪脱胎而来的历史逻辑,同时细腻地与读者一起品味从“混乱”中寻找自我定位的历史智慧。
19 世纪初,托马斯 杰斐逊总统与法国签署了购地条约,这一买卖注定了北美西部大陆这一大块土地在未来近一个世纪的血雨腥风与动荡不安。 通过《西部牛仔》,你将了解到美国西部的殖民与拓荒历史的点点滴滴 印第安人的血泪在迁徙路上汇聚成河,在与新移民的不断冲突碰撞,*终走向妥协与融合;西迁路上的荆棘与艰难也同样摆在新移民的面前,在这本书中,你将读到电影《荒野求生》的故事原型;你也会被唐纳大队探险路上人吃人的事件所震惊;当西部这片处女地被首次征服,法律与规则尚未建立,枪支与暴力成为*的真理,在这一时期,牛仔们肆意横行,他们有的勇敢、有的侠义、有的神秘,但是这些故事都被后世演绎成各种传奇,代表着那段充满激情与冒险得特殊时期。 就让我们跟随本书来重温这场冒险之旅吧!
《明治维新》一书审视了日本明治维新前后的历史全过程。对日本明治维新中思想观念的变化、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日本与西方的博弈展开追溯,考察了日本从天皇、幕府到底层农民的方方面面人物对于自我和国家的重新定位过
《明治维新》一书审视了日本明治维新前后的历史全过程。对日本明治维新中思想观念的变化、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日本与西方的博弈展开追溯,考察了日本从天皇、幕府到底层农民的方方面面人物对于自我和国家的重新定位过程,重新定义了日本“王政复古”与“维新”之间的关系问题,总结了明治维新期间的种种正方与反方势力及其表现。作者以较日本本土学者冷静的态度,讨论历史事件中内部和外部因素分别所起的作用,从而提供了一种客观公允地评鉴历史的视角。
美国建国初期,刘易斯和克拉克受时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委派,前往西部探险,一直抵达太平洋并返回东部。基于刘易斯、克拉克和部分队员在探险过程中写下的日志、数位研究专家的著述,以及日常通信等其他文献资料,尤其是基于作者斯蒂芬·安布罗斯对探险路程的实地探访,《美国边疆的开拓(刘易斯和克拉克探险)》对这次艰难的探险进行了细致、生动的还原和描述。探险队作为靠前批美国人见到了北美西部的壮丽景观,也承受着翻山渡河带来的极限生存挑战。他们努力将印第安人纳入美国的贸易帝国,与友好的印第安部落一起游戏联欢、结下友谊,也经历过怀有敌意的印第安部落的背叛,发生战斗,险遭不测。在漫长的路途中,他们还发现了许多新的动物和植物物种,刘易斯对它们详加描述,写成文字,带回东部后为科学和学术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首度全面揭秘朝鲜战争的真相 硝烟弥漫的20 世纪,为什么唯独朝鲜战争让美国人不忍言说却又无法遗忘?这次不再是欲言又止,而是一次全面的检讨。 金日成“想用刺刀碰一碰南方的土地”,差点点燃“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李承晚不堪一击,迫使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赤裸上阵;斯大林见死不救,让毛泽东不得不豪赌朝鲜…… 大卫哈伯斯塔姆酝酿40 多年,耗时10 余春秋,完成其生命最后之作——《□寒冷的冬天》。为创作本书,他走访了诸多知名图书馆和研究机构,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探寻历史的隐秘;他访问了100多位散布在美国各个角落的幸存老兵,在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中聆听人性的呼唤。 朝鲜战争对参战各方来说都很残酷。哈伯斯塔姆通过其独特的视角、辛辣的笔触,为我们剖析“二战”之后这场“为平局而死”的战争,
法兰西双皇后的王权对决,象征着欧洲从中世纪向近现代的时代跨越,这段值得引人挖掘和深思的王朝历史,唱响着引领王权兴衰的史诗赞歌。一位是统治法兰西半世纪之久的卡特琳娜皇后,一位是扶助波旁王朝崛起的玛戈皇后,两位充满传奇色彩的时代女性撕开*后残留的母女温情,因着各自代表的王权利益而界限分明、势不两立。 一位代表着王权*的中世纪统治,一位充满着时代进步的新兴力量,究竟是引发王权衰败之势,还是缔造现代帝国之路?这段发生在欧洲大陆的中世纪与近现代的迭代更替,早已被历史毫不留情地镌刻在时代之路上,散发着熠熠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