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纽约时报》书《非理性繁荣》的修订版。罗伯特·希勒(Robert J.Shiller)教授在书中警告说:投资者之间表现出的非理性繁荣迹象,自2008—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有增无减。他曾经在第壹版和第二版中对技术泡沫和房地产泡沫做出警示,认为心理因素驱使下的波动性是所有资产市场的固有特性。随着美国股票和债券价格的高涨,以及很多国家房地产价格的飙升,“后次贷繁荣(PostS ubprime Boom)”很可能变成验证希勒教授这一具有影响力论断的又一个例子。《非理性繁荣(第三版)》远不止对市场现状的描述,它还进一步解释了驱使所有市场上下波动的力量。它说明了投资者的兴奋感如何推动资产价格上涨到一个令人晕眩且不可持续的高度,以及在其他时候,投资者的沮丧感又如何迫使价格下跌至令人恐慌的低谷。之前的版本众所周知地预测了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
中国历史上次盗墓活动肇始于何时?谁是中国盗墓史上的人?蜂拥而至的盗墓贼都是哪些人?盗墓贼在历史上扮演了什么角色?是什么激起了盗墓贼的疯狂盗墓野心,甘冒危险竟置生死于不顾?艺高胆大的盗墓贼又是身怀怎样的绝技,穿越机关重重的地下迷宫?历史上出现了哪些赫赫有名的掘墓大盗?发生过哪些惊天动地的盗墓大案?惨遭盗掘的墓室主人命运如何?墓室中的绝世宝藏流落何处?…… 盗墓是渊源古远的社会文化现象。我国盗掘古墓之事由来已久,自春秋时期厚葬之风兴起后,盗墓行为开始诞生,此后盗墓活动日益盛行,蔚然成风,历史上的冢墓发掘和冢墓破坏事件不绝于史书,古人所谓“群盗多蚊虻”、“荒冢入锄声”、“髓髅半出地”、“白骨下纵横”等诗句,反映了盗墓风习的普遍和猖獗。盗墓这一有悖中国伦理道德的行为,从古到今一直笼罩
《时代》杂志创刊至今八十余年,美国人从未停止过从大洋彼岸远眺中国,在他们笔下的中国人、中国社会和我们自己了解的中国人、中国社会总是有些不同之处,例如他们曾用拿着各式工具ant-people来形容中国人;例如在某个时期,他们在毛泽东称呼为“红色中国的老板”,又在其身后绘上了密密麻麻的蝗虫。 本书作者从1924年美国人第一次用中国人——吴佩孚作为时代的封面人物开始,一直写到2005年——《时代》主刊用穿着“LV”的毛泽东作为封面人物,用《时代》上的中国面孔,切入波澜起伏的中国近、现、当代史,让读者一睹:八十余年里《时代》是怎样描述中国,描述中国人物,而我们的历史又是怎么样。
要读懂唐朝,先要读懂安史之乱。 这场战乱,结束了盛唐的神话,百年帝国从此走上下坡路,一去不回头。往昔的繁华,成为回忆;战争的创伤l成为唐人难以治愈的心灵之痛! 是谁埋下了祸根?是谁点燃了硝烟?是谁在苦撑危局?又是谁在推波助澜?一场长达七八年的战乱,导致了怎样的力量重组、政坛变化?暴露了怎样的人情与人性?本书通过展现这场战争的全景,对此一一给出答案。
本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基层组织”、“财政金融”、“世界大势”为三个支点,重新审视了公元1500年以来的世界历史进程,从地缘政治的变动、财政金融体制和政治变革的角度,重新回答了“李约瑟之谜”——即“近代中国何以落伍”的问题,指出:理论与现实结合、政治与民众结合、财政金融制度与生产发展和民生结合,乃是中国复兴和中国道路的三个关键点。 作者韩毓海是北大新锐学者,国内鲜见的大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界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其现实关怀和价值取向,每每引起关心国家命运、关注底层生活的读者的强烈共鸣。作者行文有意针对时下热点话题,把视野引向基层,引向世界,引向大历史,从而让大众也能看清国际金融动态,以及中国的应对和走向。
在那年夏天,美国的股票市场欣欣向荣,总统每天只工作4个小时,密西西比河流域发生了大洪灾,还有一场举世哗然的大审判。在那年夏天,美国人还见证了有声电影的诞生、电视的发明和一个黑帮头子的盛极而衰。当然,那年夏天还与两位“凡人英雄”密不可分:一位是单人不间断飞越大西洋的航空英雄查尔斯 林德伯格,另一位则是“棒球史上伟大的球员”贝比 鲁斯。 n 在这本“轻历史”作品中,布莱森用“万历十五年” 式的写史手法,将各种人物和事件巧妙地拼接为一面“叙事之镜”,折射出了一个时代的“光荣与梦想”。同时,也让我们在幽默睿智的文字后见识到了喧嚣的冒险、盲目的乐观和狂热的谵妄。布莱森不仅带我们回到了“了不起的盖茨比”生活的“那年夏天”,还为我们展现了一种历史叙事的优雅之美。 n 1927年的美国已是一个实力雄厚的
日本作为现代国家的兴起令人震惊:更迅猛、更无畏、更成功,然而最终也比任何人能够想象的更疯狂、更危险、更具有自我毁灭性……这是一部美国学者的日本史研究著作,文本中所涉及的语言、文化背景与学术资源的复杂性超乎想象。
战争,只是历史的一部分。战争很精彩,全史更好看。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 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 本册部分人物简评: 薛岳:父亲给他取名“仰岳”,他直接把“仰”字给拿掉了——仰什么仰,我就是未来的
爆发于19世纪、20世纪之交的义和团运动,是帝国主义列强疯狂侵略中国的产物,也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的反侵略斗争的继续和发展。义和团运动直接抗击了八国联军的入侵,迫使帝国主义不得不放弃蓄谋已久并已开始实施的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为捍卫中华民族的独立尊严树立了的历史功勋。 本书从史实出发,对这场历史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作出全过程的描述,线条分明,图文并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的教材。
人类,有的时候聪明,有的时候傻,但始终在进化。 历史不是镜子,历史是开了又落的花,朝花夕拾 跟高晓松一起,重温故国、故城、故人芳华刹那 1980年在莫斯科举办的奥运会为什么遭到以美国为首的全体西方国家的一致抵制? 为什么晓松说中国历史上大概只有项羽能和拿破仑相提并论? 美国发现本?拉登后为什么不急于击毙他? 晓松何以放言高考制度目前在我们国家各个制度中还算公平? 让中国足球到今天为止再也没有翻过身来的转折点是什么? 以轮胎起家的米其林,为什么成了好的餐厅保障? 为什么说中国最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是沈从文先生? 传言说《霸王别姬》的导演另有其人,这是真的吗? 为什么晓松认为“我们没有资格去谈迈克尔?杰克逊”? ……
本书为明清史研究开拓者孟森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稿。 全书分为一编:编总论明史在史学上的地位和明史休例;编分为《阡国》、《靖难》、《夺门》、《议礼》、《万历之荒怠》、《天崇两朝乱亡之炯鉴》、《南明之颠沛》七章,对叫朝各个时期的史实进行了高度概括,见识高远、考证翔实、轮廓清晰,在明史研究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时汉朝》第五部从汉宣帝打压黄霸写起,到西汉长命王太后驾崩止。汉朝在经历了昭宣之治的辉煌后,从汉元帝刘奭起,开始走向没落。汉元帝天性软弱,无法控制汉朝高官政治上的拉帮结派与尔虞我诈,终于敲响了西汉王朝走向崩溃的丧钟。汉成帝刘骜,好酒纵欲,被赵飞燕和赵合德姐妹挟持捆绑;更可怕的是,他放任外戚不断壮大势力,等于将皇权推到了危险的悬崖。汉哀帝刘欣上台后不久就驾崩,王太后果断出击,扶持王莽夺权。可是王太后做梦都想不到,天下道德楷模王莽,竟然是盗国高手。西汉二百年的历史,在他手上被终结了……
《碑帖珍品临摹本:宋徽宗真书千字文》讲述宋徽宗赵佶,宋神宗赵顼第十一子。其兄宋哲宗无嗣,后由其继承皇位。其在位二十五年,国力日渐衰微。宣和七年(一二一五年),金兵甫下,赵佶将皇位传与赵桓,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一二一七年),赵佶被金兵俘获,后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赵佶治国无能,但其醉心书画艺术。在位时,广收古物书画,网罗昼师,扩充翰林图画院,曾指使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宣和昼谱」、「宣和博古图」等。他绘画重写生,现留存于世的「四禽图」等昼卷,笔法简朴,不尚铅华,而得自然生动之致。他与众多书家一样,也喜欢书写千字文,留存至今的两件千字文墨迹,犹如晶莹的双璧,展现出超凡脱俗的艺术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