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好玩的沙盘世界史》是一本用103张沙盘图讲解、归纳世界历史大事件的历史科普读物,由畅销作者田中正人执笔、日本历史学家祝田秀全指导、插画师玉井麻由子作画。本书按照世界历史的发展顺序,用简明扼要、轻松易懂的语言归纳概括了以西方为主的103个世界历史重大转折点,用生动直观的沙盘模型图以及萌趣的小人形象呈现世界历史,罗马帝国如何建立又如何灭亡、法国大革命的曲折反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心怀鬼胎的各个国家 历史的事件、动因和结果尽在掌握。
几千年以来,人类想出很多巧妙而残忍的方法来对同类施加痛苦。这一可悲但似乎普遍的特征腐蚀着人类所追求的文明。尽管我们如今似乎对酷刑深恶痛绝,但是3000多年以来,它一直是整个欧洲和远东的大部分法律的组成部分。 马克·P.唐纳利、丹尼尔·迪尔著的《人类酷刑简史(揭秘文明面具下的恐怖人性)》探究了各种惩罚、酷刑、逼迫和折磨方式。它带领读者走进古罗马的竞技场、中世纪地牢、宗教裁判所、宗教审判大会、女巫审判和最残酷的监狱。这是一次令人震惊和使人信服的研究,揭露了拷打者和刽子手可耻的手段和动机,以及古往今来他们所干的令人发指的勾当。
1215年夏天的某日,在泰晤士河畔的兰尼米德,“失地王”约翰在一群封建贵族的逼迫下,签署了一份虽然双方都不甚满意、但终将改变后世的文件——1215年《大宪章》。这份文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不但确定了“
如今每每说起德国,我们的脑海中浮现的都是些什么样的景象呢?是寥廓的巴伐利亚高原和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脉;水晶般璀璨的莱茵河、易北河和多瑙河?或者是深沉睿智的黑格尔、康德和马克思;浪漫多情的歌德、海涅、席勒和莱辛;响彻天际的贝多芬、巴赫、海顿和莫扎特?这些象征着德国精神的人和事物一起勾画出一个引人入胜的德国。可是谁又能想到,如此精彩的德国却在自己的历史中长期处于分裂的状态。那么这些人和事物在漫长的德国历史中各自扮演过怎样辉煌的角色呢?亲爱的读者,翻开读吧,本书会给你一个满意的回答。
本书为明清史研究开拓者孟森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稿。 全书分为一编:编总论明史在史学上的地位和明史休例;编分为《阡国》、《靖难》、《夺门》、《议礼》、《万历之荒怠》、《天崇两朝乱亡之炯鉴》、《南明之颠沛》七章,对叫朝各个时期的史实进行了高度概括,见识高远、考证翔实、轮廓清晰,在明史研究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众所周知,“中国通史陈列”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保留项目,来北京不看这个陈列,与没有到过天安门、没有游过故宫一样遗憾。本书即是由中国国家博物馆资深历史和文物专家精心写作,同时选配2000余幅精美历史文物图片,从历史年代到出土地点,从形制到功能,对每件文物都有十分详尽而准确的解说。 本书把考古资料与历史文献相互对照,相互说明,以史带物、史物结合,把文物置于历史坐标之上,从而使文物从零散的个体变成流动的过程。拥有一套《文物中国史》,您就仿佛置身于一座恢宏的历史博物馆。从史前到明清,从政治经济、到科技文化,历史让文物定格,文物使历史生动,展现在您面前的,将是一幅无比直观、无比鲜活的中华民族曾经走过的历史长卷,而您,也拥有了足不出户却上下古今纵情饱览的惬意感觉!
毛泽东与周恩来的性格迥异,一如“湖南辣椒”与“绍兴黄酒”。 当他们共同开创共和国伟业时,这两种性格可谓相得益彰。 然而在共和国风风雨雨之中,亦不可避免产生分歧……
本书由南开历史系社会史211工程基地主编。是在2000年南开国际中古史研讨会的基础上编辑的一部人文社会科学论文集。著述者囊括中外学者、体现了社会生活史研究的研究动态和学术成果。本卷收论文41篇,书评10篇,其中英文论文1篇。 近代意义的学科依赖于两块基石:被实证研究确定了经验事实和建立在这些经验事实之上的概念系统与理论范式。20世纪中国史学所面临的双重任务就是:它既需要在严格的学术规范下,对历史基本问题进行梳理和研究;又需要建构一套新的理论、方法和范式。前者偏重于史实的考述,后者侧重于经验的抽象。从微观上说这是个体史家开展历史认识的两个层次,人宏观上说又是历史学发展本身的两个阶段。兰克史学以其在19世纪的辉煌登上西方近代实证主义历史的峰巅;年鉴学派和新史学在20世纪兴起,则是征服了这座峰巅之后寻
所谓“中—外”关系,当是一个国家或文化系统,当面临“他者”时“自—他”之间的互动。但是,中国的历史,不是一个主权国家的历史而已;中国文化系统也不是单一文化系统的观念足以涵盖。不论是作为政治性的共同体,抑或文化性的综合体,“中国”是不断变化的系统,不断发展的过程。作者认为,至于复杂系统的“内—外”、“我—他”关系,最重要处,不在族群之分和,而在文化之认知,中国大陆与台湾,都已卷入西潮,西方文化已为今日中国之主流,“他”已转化为“我”,而中国文化本身已遭摒弃,不过是一缕微烟。今天中国人是在邯郸学步后,匍匐而不能归。因此当前要务,却是如何重新整顿世界文明共同遗产中的这一大片,融入世界未来的共同文化。
几万年来,战争一直被视作人类的梦魇,但在这本罕见地融合了客观的学术研究和惊人的智慧的书中,《西方将主宰多久》的作者伊恩 ? 莫里斯进行了颠覆性的思考,他向我们展示了令人不快但又无法否认的事实:从长期来看,尽管战争带来了杀戮和血腥,却使人类更安全、更富庶。 这本书涵盖了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地理学、进化生物学,以及科技和军事知识,讲述了令人毛骨悚然却又引人入胜的战争故事,历数从类人猿到机器人的 15 000 年的争斗和暴力,从原始社会到古代文明,再到“美利坚帝国”。莫里斯犀利地指出在石器时代,人们生活在争斗不休的小社会中,有 1/10 甚至 1/5 的可能会死于暴力。与之相反,在 20 世纪,尽管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等大小战乱,每 100 个人却只有不到 1 个人死于暴力。这都是因为战争,也只有战争打造出的利维坦式的
八月炮火烧遍 四载生灵涂炭 那个八月,霞飞,毛奇,克卢克。。。。。。粉墨登场 那个八月,按小时计,按分钟计 那个八月,人类历史上次世界大战拉开帷幕 那个八月,人类那样的自以为是 一些人在战争中崛起,操纵亿万生灵 在战场上布局,在战场下斗智 如同这只是一场游戏 本书用生动、直接的语言,暴露人类愚蠢却真实的细节描写,详细描画次世界大战首月战局与战事进程的清晰思路,让次世界大战的故事引人入胜,从高层的每一步设计,到士兵真实感受,从各国战略,到军官个人对战争的影响,丝毫不漏,娓娓道来,还原一个真实而有血肉的八月。 这些深谙政治游戏的上位者,用他们擅长的政治手段与军事谋略,一步步精心布置,驱使无数并不甘心情愿的军人百姓参与其中。这是一次自掘坟墓的狂热政治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