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历史:世界篇》共有九章,借助真实、有趣、鲜活的故事讲述了从人类起源到20 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既突出了历史进程的时序性,又凸显了历史发展的主线。为了使读者更宏观、更准确地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有趣的历史:世界篇》还设有辅助小栏目,既有助于读者从历史深处解读历史,又可以拓展读者的思维广度,培养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通过《有趣的历史:世界篇》,读者能够体会历史本身的趣味和意义。同时,《有趣的历史:世界篇》通过构建历史与当下的联系,可让青少年立足当今,放眼世界,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国际视野。 《有趣的历史:世界篇》适合青少年阅读,同时对普通历史爱好者也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古希腊,又称希腊的 古典时代 在这个时期,希腊文明达到巅峰。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由古希腊文明所繁衍出来的子文明如此的繁荣而强盛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 从希腊神话到荷马史诗,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从建筑雕塑到天文地理 本书全方位解读古希腊文明的精华,囊括其历史、文学、哲学、数学、艺术、建筑、地理等各个领域,全景再现古希腊文明昔日之光辉。
......
次世界大战期间,约14万中国男性被征召前往英国和法国担任战线劳工,这便是历史上的 中国劳工旅 。他们在战场上负责搬运货物、挖掘战壕、维修机器等工作,做着*苦*累的差事,更有人遭到敌军袭击,命丧异乡。 正由于中国劳工旅的存在,为英法军队前线作战提供了缓冲和帮助,而战争结束后,因为种种原因,沉默的他们却成了被历史遗忘的对象。 近百年后的2014年,62岁的英国音乐家克莱夫 哈维从一位战争史研究学家那里听说了中国劳工旅的故事,他注意到,当时整个欧洲有将近60000座关于 一战 的纪念碑,却没有一个提到中国人。深受触动的哈维决定为这群被遗忘的中国人写一部历史小说,记录下他们的故事。 这便是本书《杨的战争》诞生的由来。 《杨的战争》以来自中国山东的男人 杨 为故事主线,讲述了遭逢历史流转和命运操弄的普通人在
里格比教授在本书中全面解读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并深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传统在现代历史社会学中不可忽视的作用。虽然作者高度赞赏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但本书的目的始终是要提出一种批判性的评估,通过“最适者生存”的竞争过程来实现思想的进步。
六卷本 1800 余张海外稀见抗战影像集震撼出版 第五卷反映的是大后方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了保存实力,坚持抗战,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随即,政府各军政机关向重庆、武汉、长沙迁移。国营及私营工矿企业、高校等也向后方转移。从此,西南各省成为中国坚持抗战的大本营。 西南联大的学生宿舍及餐厅、“跑警报”的教授和学生、遭轰炸后火光冲天的重庆街道、千里跋涉衣衫褴褛的逃难人群、国营工矿企业的生产劳作、战时的中国邮政系统、中央军校学生的操练演习…… 本书撷取的正是以上情景的定格瞬间,翻来恍如隔世,不禁潸然。
在本书中,雅斯贝斯提出了一个 观点——世界历史中存在着一个“轴心时代”。轴心时代指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中国、印度、西方相互独立地完成了结构相似的文明革命,在这一段时期,上述地区出现了孔子、孟子、老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左右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先行者,开创了它们各自发展的新起点。这些人的理论对当今社会的文化生活仍然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此外,雅斯贝斯还指出了现代科学和技术所具有的价值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在世界和平的意义上思考了世界统一的可能性。
1215年夏天的某日,在泰晤士河畔的兰尼米德,“失地王”约翰在一群封建贵族的逼迫下,签署了一份虽然双方都不甚满意、但终将改变后世的文件——1215年《大宪章》。这份文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不但确定了“
为纪念经济特区创办30周年,广东人民出版社近日隆重推出林亚杰主编的《经济特区的由来》一书。 ????该书所收的文献资料反映了广东三个经济特区初创时期的历史。其中包括关于建设经济特区的讲话、工作汇报、解决有关问题的工作方案,以及作家、记者访谈等历史资料。这些资料是广东省委原书记、省政协原主席、广东经济特区主要拓荒者吴南生同志自特区创办以来逐渐收集积累的。大部分资料未公开发表或虽曾发表但现已很难查找,对研究经济特区历史有重要的文献参考价值。
1789年7月和8月初,一股异乎寻常的恐慌蔓延整个法国,几乎无与伦比地展示了谣言的力量及其对整个社会造成的冲击。短短两星期内,在三分之二的法国领土上,一座座城镇和村庄相继沦陷,只因害怕“盗匪”来袭。据说,这群盗匪在乡间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恐惧的胁迫下,大批村社居民纷纷逃离家园,藏身近旁的树丛和森林。或者,他们匆匆纠集起来,在城镇外围拦起路障,试图抵御歹徒的袭击。在恐慌期间, 令人惊讶的事实莫过于——那些令人战栗的“盗匪”实际上从不存在。 本书作者勒费弗尔堪称20世纪研究法国大革命 的大家,通过对法国 档案馆和 图书馆收藏的当代出版物和手稿的仔细研究,他对大恐慌作了旨趣迥异的描述和解释,并深入探讨了可能引发大恐慌的深层原因和背景因素。 这一著作不愧是对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大众心理和集体情感
\"公元前431年,希腊世界内部的两大阵营爆发了长达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在这场影响深远的战争里,各类城邦与各色人等轮番登场,在各种 环境中做出自己的抉择。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写就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成了西方历史学的经典巨作。修昔底德认为,日益强大的雅典引起了斯巴达的恐惧,而斯巴达必须回应这种威胁。这种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必有一战的逻辑,就是后世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 本书是张新刚教授对《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书的解读。张教授选取书中 为重要的事件,按时间历程,梳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前因后果和内在逻辑,并借此探讨了公民品性、城邦政体、权力与正义等关乎古希腊人思想精神的重要议题,揭示了修昔底德对“人的境况”深入而复杂的思考。\"
计算机科学家吴军博士暨创作《浪潮之巅》、《数学之美》之后,将视角拉回到人类文明史,以他独具的观点从对人类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却在过去被忽略的历史故事里,选择了有意思的几十个片断特写,有机地展现了一幅人类文明发展的画卷。 作者所选的创作素材来自于十几年来在世界各地的所见所闻,对其内容都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第四册是《文明之光》系列的 一本,每个章节依然相对独立,分八个专题介绍了影响近代文明发展的科技、艺术和政治领域的重要进步,并重点介绍了从1到N的发明创新过程。 吴军博士的《文明之光》系列,为读者全面了解人类文明史中那些绚烂多彩的璀璨文明,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该系列荣获第六届中华 出版物图书奖。
中国史籍范围之广、种类之多、内容之富、材料之详、史料价值之高,都是世界上罕见的。从《尚书》、《春秋》出现算起,有近三千年史书编纂的历史,而且绵延不断,历代王朝,无不有史。然而,关于史学自身的自觉的理论反思和系统总结,却直到唐代才真正出现。唐代刘知畿所撰《史通》是我国 部史学理论著作,也是我国历 部史学史, 对初唐以前史学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总结和批评,是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发展 的一座丰碑。 这次白云译注的《史通》,采用浦起龙《史通通释》求放心斋刻本为底本,此本刻于乾隆十七年(1752),浦起龙将明清各种版本疏而汇之,博采众长,予以互正,对《史通》订讹补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