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辉煌的文明之一,波斯在五千年的风云变幻中,先后与希腊、阿拉伯、蒙古等多个文明发生碰撞与交流,近代以来又多次发生激烈的变革。作者从波斯文明自身的视角出发,将文学与政治交织,文化与社会相融,既展现了“新月”上的杀伐纠葛,又流露出“蔷薇”下的温婉柔情。伊朗左右着中东的天平,中东牵动着世界的神经。这是一部文明冲突与更迭的历史,从古代波斯到现代伊朗,这片土地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这本书里栩栩如生。
《文明之光(精华本)(精)》是吴军博士《文明之光》全四册的精华本。 全书大致按照从地球诞生到近现代的顺序讲述了人类文明进程的各个阶段,以人文和科技、经济结合的视角,选取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或事件,透过有趣易懂的故事式的讲解,揭示人类文明不断解决问题、曲折前行的辉煌历程,以及平凡人等对社会进步的巨大贡献,地展现了一幅人类文明发展的宏大画卷。在阅读过程中,读者既能够增长历史知识,也可以体会到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多样性。
在西方影像里找寻中国历史 老照片里的曲折历史 关注文明历程的真正价值 跳出枯燥的教科书,直观的另类解读历史 书稿共收录了1891年-1911年法国《小日报》《小巴黎人报》所刊彩色石印画134幅。内容涉及1891年教案、1895年甲午战争、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洲、义和团起义、八国联军侵华、1905年日俄战争、1908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病亡出殡、1909年袁世凯小站练兵、1911年袁世凯剪辫子就任临时大总统等,涵盖众多秘辛旧闻,史料珍贵。 这批甚至在中国权威收藏机构都未曾一见的彩色石印版画,不仅仅弥补了早期中国影像史、近代中国印刷与出版史上的缺失,更为重要的是,在追溯那段发人深省的历史的同时,更能通过西方人的视角审视那段历史对于中国发展的深远影响。 这些珍贵的图画资料,属于手的原始资料,原产地是法国。它们对于这一时期历史事件的记录
伊本·白图泰于弱冠之年离乡远游各国。1333年至印度德里,留居9年;1345年游历广州、杭州等地,1347年至印度,1349年返回摩洛哥,后又去西班牙和中西非旅游。1354年定居非斯。他口述其旅行见闻,由他人笔录成书,名为《伊本·白图泰游记》。此书详细记述了北非、中亚、南亚、东亚诸国的风土人情,包含对中国民俗和景象的记载,对研究中国与阿拉伯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有参考价值。文笔生动,引人入胜,作为世界名著,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世代读者心中拥有崇高地位。
彭训厚编写的《友谊(中苏联合抗战纪实)》收录了400多幅珍贵的历史照片,记述了抗战初期和中期,苏联在各方面给予中国抗战以支持,给予中国贷款和军事物资援助,派遣军事顾问和专业技术人员援华,派遣空军志愿人员与中国空军并肩作战,开展情报合作以及在抗战末期出兵中国东北,加速了日本的败降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
本书收录了此套100张照片,节译了游记中有关对应照片的文字说明,限度地还原了历史现场的真实,是难得的宝贵历史资料。
......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既是人类历史的重要载体,也是社会变迁的重要见证者。意大利作为欧洲文明古国,研究其丰富的城市历史和文化遗产也对我国的城市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稿从空间角度切入,通过对各城市的解读介绍意大利历史的发展线索,并探索和揭示意大利 的历史、文化和国民性格、身份形成的根源。 母狼乳婴的传说为罗马的起源增添了神秘的色彩,雏菊因有君子之风而被推为意大利的国花,从狼到雏菊,背后隐藏着意大利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特点和民族性格。作者从意大利各城市出发——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通过一个个历史个案的考察,以人、事、物为线索将历史勾连起来,对建筑艺术、城市空间进行深入解读,同时作者以深入浅出的写法,帮助读者 深刻地理解城市景观符号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是一部学术性与普及性兼具的
60多年前,东方中、印、缅战区的抗日战争在血 与火中进行,远赴印缅抗日的中国、美国、英国军队 共同训练,并肩作战,收复了缅甸,取得了对日反攻 的胜利。邓贤编著的《在同一面战旗下--中国驻印军 老兵口述实录(英文版)》以二战期间中国远征军和驻 印军老兵赴印参加联军抗日的回忆为主要内容,让后 人对这一段鲜为人知的二战史实有*深刻的了解和认 识。
《日本战犯的再生之地:中国抚顺战犯管理所》画册共分五个部分:历史的一幕、人道和宽待、人性的复苏、正义的审判和归国活动。该书记述了“二战”之后曾经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的日本战犯在这里接受改造,在思想认识上逐渐发生转变的过程。
20世纪20年代早期,德国海军密码破译人员威廉 特拉诺决定为他的信号情报机构购买新发明的恩尼格玛密码机。他不会料到,70年后,全世界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密码技术和密码破译产生浓烈兴趣。本书尝试呈现20世纪这场密码战的背景故事、行动细节,以及参与德国信号情报工作的核心人物,利用解密文件,援引丰富真实的个人叙述,来讲述德国在 二战 期间如何破解同盟国和中立国的信号情报,其成功与失败又如何影响战争态势,尤其从密码破译的角度,为这一时期的海战提供了戏剧性的新解读。 第三帝国的监听工作很优秀,但其内部却发生着多疑的争吵,纳粹和反纳粹势力之间存在长期的致命的仇恨,信号情报工作被过度细分、评估和监管。本书期望在一定程度上指明一个战略和战术上的决定性教训:一个参战国除非有方法将优秀情报转化为作战能
在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岁月里,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并而成的西南联合大学大师云集、人才辈出,创造出了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模式,维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这是中国现代教育史和文化史的骄傲。本书是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史会的心血之作,它在收集大量原始资料文献和历史图片的基础上,集中紧凑地呈现了这所战时流亡名校的漂泊历程。关心西南联大校史以及中国大学史的人士不可不读。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皇拿破仑三世在色当迅速战败被俘,然而帝国的崩溃并未结束战争,新成立的国防政府仍在巴黎坚守。巴黎民众饱受 击和饥饿的痛苦,而法军的突围和解围行动都遭受了惨痛的失败。国防政府 终选择向普鲁士屈辱求和,愤怒和失望引发了震惊世界的公社起义。 作者在本书中使用了大量未曾公开的一手材料,描绘了这戏剧性的10个月中的高潮时刻。他那震撼人心的高超笔法和书中无数当事人留下的直接记录,使得那段远去的历史变得再度鲜活。
关于“辽宁号”的前世“瓦良格”号,坊间有着各种各样的传闻版本:一方面有些人异想天开,自描自画出中国与西方国家殊死“暗战”的景象;另一方面,外媒大肆鼓噪的“中国阴谋论”也甚嚣尘上。那么,到底“瓦良格”号是否是由国家操纵从乌克兰购买的呢? 真像外媒报道的那样,是徐增平的创律集买的吗? 究竟还有谁参与购买了瓦良格?他们购买“瓦良格”出于什么目的?买下“瓦良格”之后,又为何迟迟滞留于黑海?又是怎么拖回中国的? 华夏证券公司再20世纪90年代中
杨彦君编写的《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图录》以真实档案、图片、图表等集中展现了二战期间日本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惨无人道的战争罪行和灾难后果,揭露了其证据确凿、无可推卸的战争责任,充满着对人类文明、世界和平、人权理念的强烈呼唤,启示怀有良知的人们铭记历史、鉴往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