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一代学者,为他们所创造的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本套丛书力图通过在西南联大担任过教授的13位大师的优质文章,从文学、历史、哲学三个方面呈现西南联大通识课的面貌,并展现西南联大的学术风采,以及朱自清、冯友兰、陈寅恪等诸位大师的教学风格和人格修养。这些文章都是大师们在各自擅长领域所写下的,从中不但能看到大师们对于学问的认真,对于教育的坚持,还可以在这些文字后面看到大师们在时代剧变中始终屹立不倒的身影。
本书上辑主要以读者熟悉的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为考察对象,探究那些被我们已经“掌握”的历史知识隐藏起来的秘密。我们受过的历史教育常是总其大概,往往前因后果不完备,多种说法只取其一,这实际上很容易产生“错觉”:历史上只有这样一种情况,或者历史情况本就是这样的。本书通过综述传世文献,结合新出土材料,推敲历史的细节,打破历史的“错觉”。读罢此书,你可能会有“原来如此”的感慨:原来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原来古代就有这些器物;原来古代有与今日相似的行为方式;原来他们是同时代的,我原来记的居然是错的?甚至可能会出现对某个人物印象的“反转”,等等。本书下辑主要以大家熟悉的古诗文以及经典名著为考察对象,把这些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放到历史语境中去考察,像破案一样,解开文章中的“暗语”,看看其背后隐藏
本书是葛兆光先生在日本访学时的读书随笔和日常生活中行旅、访友间的记录。不仅有对自己专业领域的反思,对历史研究方面的新感悟,也思考了 史视角对当前历史学研究的影响,等等。此外,书中也有葛兆光先生读史时产生的对历史与现实之间比较的思考,以及对若干重要学术问题的新见解和新启发。
作为一部“小而美”的历史随笔集,《在黑夜遇见历史》的时间跨度很大:从先秦到民国,作者魏风华以独特视角、私家见解、优美而又具有个性的语言,烛照历史的死角与细微处,发掘幽暗历史的细节:一个身负大名的画家竟是谋杀案主角,一个为父报仇的皇帝死于宿命,一个莽撞的将军意外改变了文明的进程,一个双鱼座诗人退守内心的田园,一群鬼魂如何热热闹闹地到深宫弑君,一种灿烂的风度变成遥远的绝响,还有被误解的贵族、的禅师和微笑的隐士……全书的文字,在保持了对历史事件的洞见的同时,又饱含了对历史人物的深情,给人以迥然不同的阅读体验与思考。
作为一部“小而美”的历史随笔集,《在黑夜遇见历史》的时间跨度很大:从先秦到民国,作者魏风华以独特视角、私家见解、优美而又具有个性的语言,烛照历史的死角与细微处,发掘幽暗历史的细节:一个身负大名的画家竟是谋杀案主角,一个为父报仇的皇帝死于宿命,一个莽撞的将军意外改变了文明的进程,一个双鱼座诗人退守内心的田园,一群鬼魂如何热热闹闹地到深宫弑君,一种灿烂的风度变成遥远的绝响,还有被误解的贵族、的禅师和微笑的隐士……全书的文字,在保持了对历史事件的洞见的同时,又饱含了对历史人物的深情,给人以迥然不同的阅读体验与思考。
《古人名字解诂》解释了上自先秦、下至清代的古人名字10330个,从数量和时代跨度上,都大大延伸和扩大了古人名字训诂之学。书中所揭示的名字训诂之学的体例、方法和相协方式,从清代王引之的“五体六例”,扩充
党报资深记者陈秉安历时22年震撼引爆“逃港风潮”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真实再现惊心动魄的大逃港历史。“大逃港”逼出大开放,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催生针。邓小平、习仲勋、叶剑英等领导人在面对“大逃港风潮”时如何抉择?《大逃港》全景解密。
《中国历史文摘》为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创办的学术文摘,每年一卷,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卷主要从2023年出版的相关史学期刊、高校学报以及综合类期刊中,精选对中国史各时段、各领域的重大问题研究提出创新见解的精品力作,从整体上反映一年来中国史研究在基本理论与基本问题上取得的新突破,呈现中国史研究的走向与前沿趋势,旨为推动当前中国史研究的纵深发展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新疆在清代以前被称为“西域”,汉唐盛世贯通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在此分北、中、南三道,联结东西,传递文明。千年丝绸古道,使节往来穿梭,商贾络绎不绝;千年西域故地,承纳汉唐风韵,吸收域外文明。诸多古老的文明在此碰撞交融,催生出兼容并包、精彩纷呈的古代新疆文明。 新疆特殊的气候环境与埋藏条件使得许多极难保存的物品得以幸存。华丽的织物、庞杂的文书、精美的木器……勾勒出古代新疆文明华丽的身姿。 走近天山,走进“西域”,回溯那繁华如梦的时代。历史正向我们走来,默默地诉说着天山千年往事。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出现与发展是中国史学史上的大事,本书尝试深化中国近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分为史家个案、理论探讨、学术活动三个部分展开。在史料发掘上颇下功夫,竭尽所能,展开了档案、日记、口述等史料的收集,力图以新的材料讲出一定新意与深度。不求面面俱到,而是侧重于专题式研究,从不同角度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史学丰富而复杂的面相。
本书写于1973年,为汤因比的最后一部著作,是一部从全球视角对世界历史进行全景式考察、具有很强可读性的编年体史学著作。作者以抒情诗般的优美笔调,展示了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相互关系,描述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发展、相互交往和彼此融合的全过程,系统介绍了上自50万年前下迄20世纪70年代世界各时期、各区域的文明类型。
从喜欢听故事、喜欢追问故事的结局开始,总有一天你会蛮有兴趣地追询人类过去的时光,感受到思接干载、探幽搜奇的无上喜悦。尽管你不也选择历史研究作为职业生涯,但是你可能也会对历史本身感到惊奇或迷惑:历史究竟是什么?历史有什么用?历史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历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对历史学家应该怀疑还是相信?……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说是对“”本身提出的疑问,我将会在这本小书里和朋友们讨论这些问题。
1560年的夏日,如果不是有一个装了一条木腿的人闯进法庭,那个真名叫阿诺。迪蒂尔的精明的农民,几乎就说服了图卢兹高等法院的法官们,他就是马丁·盖尔,拥有马丁·盖尔的身份、财产和妻子。当真正的马丁-盖尔现身,一切都改变了。四百多年来,这个传奇故事一再被讲述,甚至被搬上舞台和银幕。娜塔莉·戴维斯在担任一部法国电影的历史顾问之后,又进一步去探求这一故事的历史真相,凭借她历史学家的专业训练和栩栩如牛的叙述技巧,写下了这部新文化史学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