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上辑主要以读者熟悉的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为考察对象,探究那些被我们已经 掌握 的历史知识隐藏起来的秘密。我们受过的历史教育常是总其大概,往往前因后果不完备,多种说法只取其一,这实际上很容易产生 错觉 :历史上只有这样一种情况,或者历史情况本就是这样的。本书通过综述传世文献,结合新出土材料,推敲历史的细节,打破历史的 错觉 。读罢此书,你可能会有 原来如此 的感慨:原来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原来古代就有这些器物;原来古代有与今日相似的行为方式;原来他们是同时代的,我原来记的居然是错的?甚至可能会出现对某个人物印象的 反转 ,等等。 本书下辑主要以大家熟悉的古诗文以及经典名著为考察对象,把这些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放到历史语境中去考察,像破案一样,解开文章中的 暗语 ,看看其背后隐藏着怎样一种历史
宋史三部曲 包括《绍兴十二年》《庆历四年秋》《东京梦寻录》三种。分别以南宋高宗绍兴十二年、北宋仁宗庆历四年、北宋真宗大宋祥符元年这三个深具代表性的历史时段作为叙事节点,从岳飞被杀、庆历新政、宋真宗东封富有意味的历史事件入手,进入历史横切面,阐微发幽,抽丝剥茧。作品叙事时间横跨两宋,举凡风俗、物价、科举、艺文、官制、改革、茶政、马政、度牒、驿传、地理、气候、天象、产业、外贸、宗室、外戚、官员,巨细靡遗,从波谲云诡的政治斗争与君臣制衡,到勾栏瓦肆引车卖浆的百态世情,生动反映两宋时代的政治风云和社会生活,堪称文字版 清明上河图 。 夏坚勇深耕宋史十余载,他 在自然、历史和人生的大坐标上寻找新的审美对象,也寻找张扬个体灵魂、反思民族精神的全新领地 ,宋高宗、宋仁宗、宋真宗,帝王君臣都是人
三千年的粮仓保卫战、厚葬毁了大汉江山、东汉王朝的财政困局、别说宋朝不差钱儿、经济学家王安石的两大创新、白银让明朝不明不白地死去、谁偷了康乾盛世的馒头 本书从钱、粮等经济学的视角来观察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希望在历史的王侯将相、善恶忠奸等视角之外,从经济学的基本规律出发,为广大读者解读货币对推动历史和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用简单通俗的方式诠释货币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关系。 海上马车夫的世纪辉煌、鲁滨孙是个奴隶贩子、棉花大战中的 X 因素、牛顿让银币遭殃、为了3便士茶税丢掉13个州、一战爆发与钱无关、美元成了世界Q币、国家信用多少钱一斤 本书站在经济的视角,讲述从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到 1973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五百年中,世界历史和经济演变中的精彩故事,特别是那些影响大国命运的经济共
《故宫里的中国史》是一部讲述故宫历史的作品,围绕故宫展开,兼及元明清三朝历史。全书分元明卷和清代卷上下两卷,共十八章。上卷从忽必烈初建元大都开始,一直写到永乐十八年迁都紫禁城,后到明崇祯帝之死。以紫禁城的兴建和成熟为轴心,以幽默生动的语言,写出了发生在这座宫阙里的悲欢离合,以及被紫禁城所见证的诸多历史事件,同时结合古建筑的知识,介绍了主要宫殿的修建和背后的故事。下卷从沈阳故宫写起,直到晚清时期紫禁城所经历的历史黄昏和曲折命运。同时进一步明确故宫的历史体系,通过辛酉政变、第二次鸦片战争、戊戌变法等事件,将颐和园、西苑、避暑山庄的建筑纳入其中。后以王国维在昆明湖投水和故宫文物在战乱中的辗转为补充,全面展现了故宫六百年的兴衰变迁。
《西南联大文史通识讲 历史课》精选西南联大教授的名篇,按照时间顺序通揽史学,共分为六章,自中华文明起始(夏、商、周)至清代为止,以点代面,还原历史的性情与温度。通过阅读文章,可以多层次启发读者,系统了解中国古代史。 《西南联大文史通识讲 诗词课》摘选五位西南联大教授的名篇,是汇集名师们的渊博之识、神奇之思的精华。从诗、词两大类出发,精选历朝著名诗人、词人,诗派、词派进行讲解,分析透彻、以点带面,有助于读者多层次理解。 《西南联大文史通识讲 文学课》精选西南联大教授关于文学讲解的名篇,按照时间顺序悉心讲解历代文学背景、名家名作,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小说,以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为线,精心讲解数部经典名著及百家流派思想,领略文。
《绮情楼杂记》,一部民国掌故笔记中的名品,曾在台湾广为流传,其后在大陆整理推出节选本,一时之间被媒体惊呼为 民国版世说新语 。香港知名作家董桥特为撰文推荐,青年评论家羽戈倾力作序,著名学者傅国涌、知名出版人俞晓群、书评人陆灏都竞相推荐。 本书是一个文学家对民国世界的一次深情回忆。它承续文学经典《世说新语》的传统,不但恢奇多闻,而且有高识远见。内容涉及历史、文化、民俗、新闻、政治、军事等多个领域的掌故逸闻。书中所涉人物,大多活跃在晚清、民国年间,他们之中有世家子弟,草莽武夫,报界名流,戏子妓女,文人墨客,高官贵胄,不一而尽,堪称一部 晚近版世说新语 。应读者之需,又曾推出精装本,继续受到读者追捧,亦被称为当年热门图书。整理人梅杰其后一直研究作者喻血轮,并编成《喻血轮集》列入荆楚文库
本书包括史念海先生代表作20余篇,均曾发表于《河山集》一至九集、《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等重要学术专著或期刊中。上册主要介绍我国山川地貌、关隘都会;下册重在介绍我国道路交通与军事地理。史先生毕生研究将历史文献与野外实地考察相结合,解决了大量文献考证无法解决的问题,为中国历史地理学和军事学史做出了重大贡献。全书收录注释2600余条,详尽周至;保留并精修原作所有插图60余幅。 本书兼具较高的学术性和适度的普及性,是一部普及中国历史地理知识,进而弘扬中国文化及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地理学读物。
本书是一本从佐餐之味的发展衍变看中国历史的图书,主要从羊肉、猪肉、白菜、豆腐、盐、蔗糖、香油、花生、胡椒、辣椒、茶、蜂蜜的出现,表现佐餐之味的地位变化在王朝盛衰、朝代更替、文化融合中的重要影响。在历史上主食相对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佐餐之味也在不断扩大自己的 版图 ,它既是主食的有效补充,又丰富着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滋味,更促进了人口和不同饮食文化的往来交流,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饮食文化。这对今天的中国粮食发展战略仍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
《明朝大悲咒》 本书是熊召政研究明朝历史多年的感悟。作者深入浅出,讲述了诸多明朝的故事,将明朝皇帝如朱元璋、朱棣,大臣如张居正、宋濂、方孝孺,大太监魏忠贤、冯保等形象各异的历史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同时叙述了明朝历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作者在书中阐述了自己的历史观,如权臣并非奸臣,关键是是否做到 权为民所用 ,如判断一个官员的好坏不能仅仅看其道德品质,更应该看其对整个社会发展的贡献。对历史人物,作者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如对在民间传说中广受赞誉的海瑞的评判,发人深省。 《明朝帝王师》 明朝帝王师是一个特殊的政治群体。他们一般先做太子的老师,凡入选者,时人便以 储相 待之。老皇帝驾崩后,继位的太子一般会让他们进入权力中枢 内阁,担任辅臣乃至首辅。因此,明朝帝王
本书为 分拣中国史 书系的又一力作,继古代服饰、经商历史、书法之旅后,聚焦秦汉的餐桌,寻味盛世饮食底蕴。 饮食文化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的餐桌见证了上万年的饮食革命和文化流变。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个盛世,也是中华饮食体系的奠基时期,在饮食结构、饮食文化交流、饮食制度、烹饪技法、宴集礼俗等诸多方面都奠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基本饮食格局。 本书分为食自八方、烹饪有术、天之美禄、宴会雅集、食制食俗五编,在吸收先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传世文献、典型文物、封泥简牍、画像砖石、壁画帛书等多种素材融为一体,图文并茂,四色呈现,以故事化的讲述将秦汉饮食文化精粹娓娓道来,力图从食材、制度、食俗、烹饪、器具、礼仪、艺术、人物等多个角度还原秦汉四百多年间一幅幅鲜活而生动的饮食文化图景。
《人间惊鸿客》 你知道吗,李白是古代有名的赘婿。不羡富贵的诗仙,为何两度 赘 入豪门? 苏东坡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文豪,还是个名副其实的 吃货 !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墨鱼、东坡豆腐、东坡羹,这些现代人深爱的美食,都和他老人家有关。 千古才女李清照也为 渣男 所困,宁可蹲两年大狱,也要状告丈夫,义无反顾地奔向自由。 从汉代的司马相如到明代的唐寅,《人间惊鸿客》选取二十位古代文人,以幽默的笔触讲述他们的生平以及他们所处的朝代的历史故事。全书以文人故事为线索,串起中华历史兴衰,探寻藏在文人笔下的历史细节。 《大唐群星闪耀时》 唐诗宋词发烧友,故事讲述爱好者周公子,带你领略一个群星闪耀的大唐。 恬淡冲逸的孟浩然、豪放自信的李白、爱国忧民的杜甫、永不言弃的韩愈、乐天知名的白居易、深情慰藉的李商
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一代学者,为他们所创造的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本套丛书力图通过在西南联大担任过教授的13位大师的优质文章,从文学、历史、哲学三个方面呈现西南联大通识课的面貌,并展现西南联大的学术风采,以及朱自清、冯友兰、陈寅恪等诸位大师的教学风格和人格修养。这些文章都是大师们在各自擅长领域所写下的,从中不但能看到大师们对于学问的认真,对于教育的坚持,还可以在这些文字后面看到大师们在时代剧变中始终屹立不倒的身影。
本书集合阎崇年先生一生研究成果之精要观点、治学之心得体会 本书汇集了阎崇年先生从 1984 年起,历时近40年应邀在海内外的机关、高校、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团体等单位进行的多次演讲的精华。 全书共五编。分作 以史为鉴 和 文化遗产 历史人物 读书修身 爱国精神 ,共47篇文章。 这里面有 明亡清兴的历史启示/赫图阿拉之问的答案/物种文化形态的解读/三千年文化政治中心的地域变化/海洋文化的历史短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等,还有阎崇年先如何 读书、修身、修心、践行、厚德、出新 。
从大明宫到滕王阁,从晋祠到雷峰塔,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明化让世界瞩目,而这些仅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小部分,那些埋藏在地下有着千百年历史的文物、遗址将把您带入一个辉煌的世界中。为了给世人揭开一个个困扰千百年的考古秘密,我们在央视节目的基础上,策划了这套 考古中国 系列丛书,分别是历史名楼、消失的建筑、文化遗产。
建党百年,医者大爱。本书以 30 位平均年龄近百岁的医务工作者的视角,采用纪实的形式描绘了那些与共和国同成长、与党共进退的中国医者有关生命大观、救治大任、革命大志、民族大业的感人故事,展现了 1921 2021 年中国医学界从艰难走向光辉的峥嵘岁月。这些植根沃土的篇章,既有关于大医精诚、仁心仁爱的故事,又有关于坚定信仰、众志成城的故事,还有关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故事,更有关于人类使命、中国价值的故事,于细微之处见精神,真实生动地勾勒出中国医者群像,展现了他们为大众解除疾苦、谋求幸福的奋斗历程,充分彰显了中国医者的红色自信,以及终为大众健康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精诚所求。
本书上辑主要以读者熟悉的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为考察对象,探究那些被我们已经“掌握”的历史知识隐藏起来的秘密。我们受过的历史教育常是总其大概,往往前因后果不完备,多种说法只取其一,这实际上很容易产生“错觉”:历史上只有这样一种情况,或者历史情况本就是这样的。本书通过综述传世文献,结合新出土材料,推敲历史的细节,打破历史的“错觉”。读罢此书,你可能会有“原来如此”的感慨:原来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原来古代就有这些器物;原来古代有与今日相似的行为方式;原来他们是同时代的,我原来记的居然是错的?甚至可能会出现对某个人物印象的“反转”,等等。本书下辑主要以大家熟悉的古诗文以及经典名著为考察对象,把这些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放到历史语境中去考察,像破案一样,解开文章中的“暗语”,看看其背后隐藏
苏州博物馆藏《恒庐日记》稿本十三册为清代名臣秦绶章的日记。始于光绪五年(1879)五月十七日,终于宣统三年(1911)除夕,历其半生。日记中记载大量有关科举考试 及监考细节和秦绶章丰富的宦游经历,阴晴冷暖、风土民情、衣食住行、应酬书法、读书消费等日常生活一一呈现。秦绶章屡次向朝廷上疏针砭时弊;他擅用洋务之长,整顿旧式书 院,并获朝廷认可,开启书院改革之先;尤其在动荡不安的政局中,秦绶章及友朋举家逃亡、居无定所的经历,是窥探社会因革中士大夫心态由激越、焦虑向无奈、绝望甚至麻木转变 的关键。日记对晚清近代政治史、教育史、科举文化、书院制度、诗歌书法艺术等方面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潘祖荫日记》收录整理潘祖荫自咸丰八年(1858)至光绪十六年(1890)间共三十多年的日记,间有间断。潘祖荫出身高第,官至军机大臣、兵部刑部尚书,更数掌文衡殿 试,在南书房近四十年。他的日记在生活经历、日常琐屑外,深藏着许多珍贵的金石学、考古学、艺术史、图书流通史、艺术品交易的信息,并对晚清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 化,乃至官场生态、应酬外交、教育科举皆有反映,是晚清社会面貌、士大夫生活的一个缩影。潘祖荫存世的日记有写本、刻本和石印本三种,内容有少量交叉,此前从未整理。本次 整理合体,贡献了一个相对完备的潘祖荫日记。
我以前出过两本讨论中国历史的书。《隐蔽的秩序:拆解历史弈局》一书是将那两本书的正编共二十五篇文章打散,重新辑为七编,并加入了正编之外的五篇文章。在选编过程中,我试图把分散在两本书里的见解组合为一个整体,也就是说,把潜规则、隐身份、暗藏的主体、隐蔽的策略、生命与生存资源交换的逻辑、不同社会集团的观念,等等,塞人一个框架之中。宋诗有云:“年光似鸟翩翩过,世事如棋局局新”。“局”字似乎有这种包容力,于是以《隐蔽的秩序:拆解历史弈局》为书名,以规则、策略等与博弈有关的概念为编目分类的依据。至于各篇文章在原来那两本中的编排方式,读者可以在附录的原书自序中找到。 我的读书和写作缺乏计划性。虽然也有大致的方向,却往往“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就好比同时烧着一百多壶水,平时只管
本书为作者1998年5月-2002年8月留学韩国期间的日记,记录了日常学习、生活、交游情况。作者作为较早走出国门的一批留学生,回国后又数十次应邀前往韩国大学及学术机构参加学术活动,对韩国学界的人文掌故、学术流派、研究趣向,以及韩国的历史文化、人文风尚多有了解。这本日记记录作者留学韩国期间学习生活的艰辛和自强不息的追求,对世纪之交韩国当地的习俗风尚、学术界趣事也多有触及,反映出中韩建交之后两国人文交往的点点滴滴,是一部融中韩学术文化、人文交流于一体的实录性著作。
本书是武汉大学 古代中国的族群、文化、文学与图像 讲座教授报告团系列活动的最终成果。报告以 回归历史语境,探寻传统文学的文学传统;参与学术对话,探讨族群互动与文 化认同;因应新技术新媒体,探寻新文科发展路径 为宗旨,论文内容涉及国内外重要学者关于古代文学、文化与图像的关系等方面的前沿论题。本书以对 文图学 的高度关注为特 色,集中展示了海内外学者近年来在这个新领域内的发现与成果,所关注对象不仅包括名家作品例如陶渊明肖像,亦包括此前较少受关注的道士画像、石刻与文学等,令人耳目一新。
本书为清代文人官员吴荫培的日记。吴荫培历为福建乡试副考官,会试、顺天乡试同考官。京外官历任廉州、潮州、镇远知府。此后还自费到日本考察。辛亥革命后,退归故里。吴荫 培数十年未尝间断日记,积稿数十册于家。但在抗战期间日记稿本多有散失,仅存十册,内容集中于光绪二十六年至光绪三十二年之间,多涉及当时朝野逸闻,如其在光绪二十六年详 细记录其在北京等地亲眼见闻;再如记载福建乡试、顺天乡试的具体过程;再如其就沪宁铁路借款等事上疏详细过程,以及数年间其在北京等地人际交往。此日记对于研究晚清历史具 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本书为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读史治学的手稿,由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双怀教授整理编录。这些手稿是史念海先生在重庆北碚国立编译馆供职时所写札记的一部分,内容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有关,且书法精美,笔力遒劲,兼具艺术审美价值。这些手稿在内容上多为史料之摘录,并无太多观点与评议,然正如钱穆先生所言,史料在不同史家眼中,会有不同的诠释和意义。读者或能从史念海先生所择取的史料中得到启发和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