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书上的一个人、一段话,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这些隐匿在寥寥数言里的事,又曾在历史上激起了怎样的涟漪? 在常规历史的宏大叙事之外,作者张玮用平静的口吻与细腻的文字将被时间风干的事件逐一还原,让每个故事的主角都变得鲜活。徐霞客、袁枚、达 芬奇、居里夫人、刘长春、邓稼先、隆裕太后 从黎民百姓到名流王公,那些或默默无闻或名垂青史的人,在作者的笔下变得更加丰满。那些被记录下的事件也不再是冷冰冰的年份和数字,而是一个个真性情、有温度的故事,原本枯燥的片段被生动再现。 《历史的温度(典藏版)》完整收录全7册内容,并新增3篇文章,找回风干历史背后的鲜活细节,感受时代巨变之际的纷繁人性。有知识也有看点,有典故更有温度。帮助读者读懂过去,活好当下,坦面未来。
本书共分四册, 《桃园三结义》 告诉我们,要完成大事,仅凭个人单打独斗是不可能的。刘备和关羽、张飞组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团队。再加上曹操后来的推荐,刘备才能无中生有,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 《诸葛亮下山》 告诉我们,欲成大事者仅仅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团队是远远不够的,有团队而没有卓越的军师仍将难成大事。 《大意失荆州》 告诉我们,虽说创业维艰,宏图亦可大展,但守成更是不易! 《三国归一统》 告诉我们,千万不要让子孙承受 富不过三代 恶果。
《萧穆日记》收录萧穆自咸丰十年(1860)至光绪三十年(1904)共计四十余年的日记,其中光绪二十八年日记因稿本散佚而未能收录。日记除记录萧穆生平经历、日常琐屑 外,还勾勒出晚清复杂的人物关系网络、书籍活动、学术活动、社会世情等。在文献方面,这部日记详录了萧穆购买、借阅、传抄、校雠、刊刻书籍的情况,具体而微地呈现了一些总 集、别集的经典化过程。在史学方面,这部日记记载了太平天国战争的图景、清廷操办洋务活动的细节和江南社会的实态。在文学方面,这部日记通过对桐城文士日常读书生活和精神 风貌的叙述,展示了桐城派发育成长的文化环境。《萧穆日记》的问世,对于晚清的文献研究、历史研究和桐城派研究均具重要意义。
《钱学森信札录:集大成,得智慧》(全8卷),收录钱学森1934年11月至2009年10月亲笔信件5613封,以及钱学森生平简表、珍贵照片34幅、手迹12件,时间跨度长达76年,是迄今收录钱学森书信最全的出版物。 本书涉及通信者1619人,通信单位273个。通信者既有国家领导人,也有普通老百姓,更多的则是科学界、学术界人士。书信内容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军事科学、人文科学、思维科学等多个学科门类,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钱老的科学精神和思想境界。 钱老善于大跨度地将科学与社会、科学与艺术联系起来思考,渗透在书信中的思维方法给人启迪,对当今读者仍深具重大的理论和现实的指导意义。展卷如入宝山,每一封书信读来字字珠玑,堪称打开钱学森思想智慧宝库的钥匙,值得反复体会、深度阅读。
《历史的基因:德国》 茂密的黑森林、巍峨的阿尔卑斯山、激荡的莱茵河、宁静的多瑙河 旖旎的自然风光一直都是德国引以为傲的宝藏。但德国与大自然的关系,绝非只是流于表面:从祖先日耳曼人的时代开始,德国人以及德国的历史就已经同森林、山脉、河流密不可分了。德国发达的工业、繁荣的音乐、简朴的饮食,甚至是严谨的精神,都能反映出其国民对自然的态度与沉思。 在本书中,东京大学的池上俊一就将带领我们换个角度看德国,通过与自然的关联来揭秘德国的历史基因,告诉我们德国制造缘何能长期成为品质的保证,德国为何会被誉为音乐之乡,以及德国的啤酒和火腿又如何风靡世界 《历史的基因:佛罗伦萨》 作为世界闻名的艺术之都,人们一提到佛罗伦萨,就必然会联想到文艺复兴。在短短的两三百年中,佛罗伦萨为欧洲乃至全世界带来了无
本书作者从清代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帝所写的约五万首御制诗中,爬梳整理、研究考订,辑出有关圆明园御制诗共一万两千八百余首、御制文二十三篇。*辑共四册,内含 圆明五园 所有景群景观之御制诗文。编排方式系以园为单位,以园统景,以时为序,诗后加注,每园与每景区前均有小序,御制文则列于相应景观诗之后。 圆明园御制诗文不仅详细记录了清帝园居理政的各种史实,描写了圆明园千姿百态的建筑景观、树石花木,亦反映出五朝清帝的治世思想、审美情趣以及清王朝兴盛衰亡的历史变迁。本书对读者深入了解和研究皇家园林以及清代政治史、宫廷史等,均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方壮猷(1902 1970),原名方彰修,学名方兴,字欣安,或作欣庵、新安、心安,又字闿元。湖南湘潭人,历史学家。1925年考取清华国学研究院第一届研究生,师从梁启超、王国维二先生。1926年毕业后曾在北京、上海等地多所高校兼课。1929年赴日,师从白鸟库吉研究东方民族史,翌年退学归国,在北京、南京等地各大高校兼职。1934年入巴黎大学法兰西学院和民族学院师从伯希和学习,两年后归国,于武汉大学历史系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离开武汉大学,先后出任中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文物处副处长、中南文化部社会文化处处长、湖北省文化局局长、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曾主持越王勾践剑剑柄文字的厘定工作,为湖北省文化教育、考古文博事业作出重要贡献。方壮猷一生勤于治学,在中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 以1900年至1950年成都的茶馆为研究对象,力图以此为窗口,探求20世纪上半叶成都人的生活实态。作者采用微观历史的研究方法,从茶馆的休闲、社交、娱乐、经营、群体、组织、秩序等多个角度,切入茶馆的社会、文化、政治角色,使读者得以真切感知民众的日常生活以及成都城市历史的脉动。作者以丰富的档案资料、新闻报道、文学作品和细致的田野调查为基础,细节丰富生动,充满生活气息;极佳地达成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社会史、城市史研究中的经典著作,也是新文化史和微观史取向在中国史研究中的一次成功实践。 《袍哥》 袍哥是1949年之前活跃于长江中上游的秘密社会组织,其影响力与青帮、洪门不相上下。当其*盛时,川省约有70%成年男子加入,影响力及于各个角落,在川军、湘军中影响巨大
本书通过上编 家住溧阳路 , 下编 心醉笔墨间 ,从生平、交谊、论学、说文、谈艺等不同视角,通过历史图照、书信、文献资料等展现了陆澹安这位海派文坛多面手的一生。本书一方面为丰富民国文人研究和海派文化研究增添新史料,同时,通过对陆澹安创作的研究,从他对于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的探索和实践中为当下做好 第二个结合 这篇大文章汲取养分和智慧。
本书是侯仁之先生在燕京大学求学任教期间的手稿档案,这批手迹文稿资料,反映了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清晰脉络,第一次在中国从理论上阐明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的区别及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和任务。侯仁之先生在这段时期的研究成果,阐明了中国沿革地理与中国历史地理之间的关系与区别,明确提出了中国历史地理应研究中国地理环境的历史变迁,这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理论体系的创建和发展有重大意义,这既是侯仁之先生在中国历史地理初创时期的重大成果,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奠基之作,具很高的文献价值。
《盟友:在黑暗、辉煌的日子里与英国站在一起的美国人》内容简介 《盟友:在黑暗、辉煌的日子里与英国站在一起的美国人》(Citizens of London),重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放弃孤立主义政策,加入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过程。在这至关重要的抉择中,三位美国人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是美国CBS电台驻欧洲负责人默罗、美国驻英国大使怀南特和美国租借援助项目监督人哈里曼。他们说服罗斯福政府在英国艰难、无助的时候同英国站在一起。美国民众终于明白,孤立主义是他们生活方式的大威胁,在拯救英国的同时,他们也在拯救美国。 《zui后的希望之岛:流亡英伦的 二战 英雄》内容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纳粹德国占领欧洲大陆主要国家,英国成为挪威、荷兰、波兰、法国、比利时、卢森堡、捷克斯洛伐克等七国不愿投降的政要们的避风港。七国
宫崎滔天是坚定支持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的日本人士,与众多近代中国历史人物有密切往来,其家族保存有大量手迹资料,这些珍贵资料绝大部分尚未公之于众。宫崎家藏资料内容涉及孙中山、黄兴、戴季陶、张继、何天炯、李烈钧、吴玉章、朱执信、胡汉民、汪精卫、蒋介石等近百名同盟会早期会员和民国历史人物,种类包括笔谈残稿、信函、题词书画等。 《宫崎滔天家藏民国人物书札手迹》是将宫崎家族保存的与中国民主革命及相关历史人物有关的资料以原件影印加释读的形式编辑出版,旨在深入挖掘这些资料的珍贵价值,推动相关研究,促进中日友好。书中绝大部分资料是首次公之于众,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对于研究孙中山及辛亥革命、研究中国近代史和民国历史人物具有重要价值。 全书分八卷:*卷为孙中山卷;第二卷为黄兴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记忆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历史学家和哲学家的关注。保罗·利科著的《记忆历史遗忘(精)/法兰西经典》一书由三个部分组成,它们根据主题和方法而独立成章。部分是在胡塞尔现象学的层次上来讨论记忆以及与记忆有关的现象。第二部分探讨历史,这部分的讨论属于一种历史科学的认识论。第三部分则试图在一种关于我们人类之历史条件的诠释学的总体框架中对遗忘进行思考。全书在细致研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洛克、尼采、胡塞尔、涂尔干、布洛赫、福柯、布罗代尔、埃利亚斯、哈布瓦赫、勒高夫等诸多重要思想家的基础上来考察记忆、历史与遗忘这三个互相交错又判然有别的主题,是利科从个人、职业和公共层面深入展开思考的结果。
本书集中讨论了1928~1949年间的重大突发事件与国民政府的对策,涉及的事件有:1928年“济南事件”、1929年“中东路事件”、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1941年“珍珠港事件”、1946年“沈崇事件”、1947年“二二八事件”。
上海图书馆文献提供中心编著的《迪士尼上海往事(民国时期的城市记忆)(精)》介绍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魔都上海,正处风雨飘摇的年代,也是风云际会的所在。当迪士尼卡通形象次来到这样的大时代和大场面,它所激起的娱乐风尚和文化想象,所引发的媒体效应和消费热潮——当我们低头面对这些尘封多年的书报杂志,无不感受到迪士尼力透纸背的巨大能量,惊讶于其催生出那么多迪士尼的本土化叙述,中国白雪公主、旗袍版米老鼠、大闹火焰山的唐老鸭等形象不断出现,成就了上海滩冒险故事里一系列迷人戏码。而马上将要出场与迪士尼邂逅的,有17岁的张爱玲,有岁月的鲁迅,有属于白富美的影星王人美,也有属于民国渣男的王先生……这是一次80年的穿越,让我们一起走进民国文献中的上海,在发黄的书页间,找寻那一抹曾经的五光十色吧。
《陈乐素史学文存》现共收录乐素先生有关史学的论文三十二篇,录一篇,约六十万字(其中两集《求是集》)所收论文是按原书影印,另外增补论文七篇是重新排版,《日知录校注卷整理稿》据乐素先生手稿影印)。写作时间自1930年(28岁)至1990年(88岁),时间跨度达六十一年。在这六十一年中,世界和中国都发生了巨大的、甚至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论文虽是史学论文,是学术论文,但作为一位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学者,乐素先生写作这些论文,和当时的形势有密切关系。比如他自日本留学回国,从学习经济学转而研究中日关系史和日本古代史,“九一八事变”以后又转而研究宋史特别是宋金关系史,就是最突出的例子。我们在阅读他的史学著作的同时,还可以从学术与政治的关系这个角度,把它作为学术史上的个案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