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湘西王陈渠珍 追忆西藏青海经过事迹 ,取《诗 小雅 小明》 我征租西,至于艽野 之意为书名,含有青藏高原风尘录的意思。陈渠珍1909年从军,奉赵尔丰命随川军钟颖总进藏,升任管带(营长),参加工布、波密等战役;驻藏期间同当地藏族同胞、官员和和喇嘛来往密切,同藏族姑娘西原结婚等经历。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南北响应的消息传到西藏后,陈渠珍出于对波密起义士兵的一些行动不理解,而又顾念个人安危,于是组织湖南同乡士兵和亲信百五十人取道东归而误入大沙漠,断粮七月余,忍饥挨饿,茹毛饮雪,仅七人生还于西安,而西原*终在西安病卒。 本书描绘了作者行经沿途所见的山川景色、人情风俗和社会生活;同时记录了英、俄帝国主义凯觎和争夺我国神圣领土西藏的阴谋活动,以及清封疆大吏之间和军队内的勾心斗角;也记载了辛亥革
你知道吗,李白是古代有名的赘婿。不羡富贵的诗仙,为何两度 赘 入豪门? 苏东坡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文豪,还是个名副其实的 吃货 !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墨鱼、东坡豆腐、东坡羹,这些现代人深爱的美食,都和他老人家有关。 千古才女李清照也为 渣男 所困,宁可蹲两年大狱,也要状告丈夫,义无反顾地奔向自由。 从汉代的司马相如到明代的唐寅,《人间惊鸿客》选取二十位古代文人,以幽默的笔触讲述他们的生平以及他们所处的朝代的历史故事。全书以文人故事为线索,串起中华历史兴衰,探寻藏在文人笔下的历史细节。
地缘看三国:地理如何影响历史选择 以十三刺史部为切入点,以地缘视角剖析地理如何影响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中国的历史发展,同时为我们揭示那些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背后鲜为人知的地理因素。 该书配有彩色地图集,可以帮助读者直观地了解三国时代中国的地形地貌,从而加深其对于中国历史的理解。 温骏轩特有的枝蔓型叙事和平实流畅的语言风格,旁征博引的同时,循序渐进地讲述地缘与历史的关系。
本书上辑主要以读者熟悉的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为考察对象,探究那些被我们已经 掌握 的历史知识隐藏起来的秘密。我们受过的历史教育常是总其大概,往往前因后果不完备,多种说法只取其一,这实际上很容易产生 错觉 :历史上只有这样一种情况,或者历史情况本就是这样的。本书通过综述传世文献,结合新出土材料,推敲历史的细节,打破历史的 错觉 。读罢此书,你可能会有 原来如此 的感慨:原来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原来古代就有这些器物;原来古代有与今日相似的行为方式;原来他们是同时代的,我原来记的居然是错的?甚至可能会出现对某个人物印象的 反转 ,等等。 本书下辑主要以大家熟悉的古诗文以及经典名著为考察对象,把这些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放到历史语境中去考察,像破案一样,解开文章中的 暗语 ,看看其背后隐藏着怎样一种历史
宋史三部曲 包括《绍兴十二年》《庆历四年秋》《东京梦寻录》三种。分别以南宋高宗绍兴十二年、北宋仁宗庆历四年、北宋真宗大宋祥符元年这三个深具代表性的历史时段作为叙事节点,从岳飞被杀、庆历新政、宋真宗东封富有意味的历史事件入手,进入历史横切面,阐微发幽,抽丝剥茧。作品叙事时间横跨两宋,举凡风俗、物价、科举、艺文、官制、改革、茶政、马政、度牒、驿传、地理、气候、天象、产业、外贸、宗室、外戚、官员,巨细靡遗,从波谲云诡的政治斗争与君臣制衡,到勾栏瓦肆引车卖浆的百态世情,生动反映两宋时代的政治风云和社会生活,堪称文字版 清明上河图 。 夏坚勇深耕宋史十余载,他 在自然、历史和人生的大坐标上寻找新的审美对象,也寻找张扬个体灵魂、反思民族精神的全新领地 ,宋高宗、宋仁宗、宋真宗,帝王君臣都是人
杜甫也是从朋友圈里偶然得知偶像李白离职的消息,一时难以相信。 李白可是皇上身边的红人啊!他人那么有魅力, 诗写得也那么好,怎么就离职了呢?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多岁,当李白已经名声大振时,杜甫还在学海无涯苦作舟,志向远大的杜甫了解到李白其人,很是敬佩,所以知道这个消息后黯然神伤许久。 没过多久,李白游历到河南,与杜甫来了个粉丝见面会,两人都正处人生低谷,一见如故,相谈甚欢。李白和杜甫虽交集不多,但是这两位伟大诗人友谊,一直是一段佳话。 刷刷唐朝诗人的朋友圈,谁日常忧郁?谁是段子手?谁文如其人?又是谁反差萌?刷刷朋友圈,刷出那些过去的八卦。
本书是一本从五谷演变发展看中国历史的图书,主要从黍、稷(小米)、粟、水稻、小麦、大豆、玉米、番薯、土豆、高粱等主粮的演变过程,体现五谷地位的变化在王朝盛衰、朝代更替、文化融合中产生的重要影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历代王朝均奉行以农为本的策略,深厚的土地上生产的五谷杂粮,既孕育了中华文明之光,成为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又为广大劳动人民提供了所需的热量,更是延续了中华民族的血脉。这对今天的中国粮食发展战略仍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书是一部有关1900年至2000年一百年间世界人物言行的精华集录。 作者从中国人对世界的兴趣点与好奇心出发,以一个人内在需求的33种维度,用33个专题展现了20世纪世界史的相关内容,如人生、心智、天下、食货、逸闻、教言、文苑等,以平视人物的方式,碎片化地记录了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企业家和平民百姓等1000余位各界人士的言行事迹,极简地展现了世界历史的诸多细节。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和《世说新语》般的片段化表达,重现了世界人物在关键人生境遇中的抉择时刻,为年轻人重新理解世界、建立个体与世界的联系、找寻自我价值提供了一条新的通道。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者张宏杰的文化散文合集,作者亲自梳理自己从写作初期开始的全部作品,结集为一册,这些作品围绕着文学与历史两条线索。文学如酒,历史如茶,都是作者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文字书写历史,通过历史探究人生。 本书的*部分 大家们 ,是启蒙作者写作的文学家与历史学家,如鲁迅、黄仁宇等,这些大家们的写作风格与思考方式至今影响着作者。第二部分 我的文学青年生涯 ,记录作者如何从一名文学爱好者成为一位 职业作家 。第三部分 我与历史写作 ,则阐述了作者如何走向专业史学研究之路,并且记录这一路指导与引领他的老师们,包括戴逸、葛剑雄、秦晖等。
本书是一本从佐餐之味的发展衍变看中国历史的图书,主要从羊肉、猪肉、白菜、豆腐、盐、蔗糖、香油、花生、胡椒、辣椒、茶、蜂蜜的出现,表现佐餐之味的地位变化在王朝盛衰、朝代更替、文化融合中的重要影响。在历史上主食相对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佐餐之味也在不断扩大自己的 版图 ,它既是主食的有效补充,又丰富着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滋味,更促进了人口和不同饮食文化的往来交流,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饮食文化。这对今天的中国粮食发展战略仍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
《故宫里的中国史》是一部讲述故宫历史的作品,围绕故宫展开,兼及元明清三朝历史。全书分元明卷和清代卷上下两卷,共十八章。上卷从忽必烈初建元大都开始,一直写到永乐十八年迁都紫禁城,后到明崇祯帝之死。以紫禁城的兴建和成熟为轴心,以幽默生动的语言,写出了发生在这座宫阙里的悲欢离合,以及被紫禁城所见证的诸多历史事件,同时结合古建筑的知识,介绍了主要宫殿的修建和背后的故事。下卷从沈阳故宫写起,直到晚清时期紫禁城所经历的历史黄昏和曲折命运。同时进一步明确故宫的历史体系,通过辛酉政变、第二次鸦片战争、戊戌变法等事件,将颐和园、西苑、避暑山庄的建筑纳入其中。后以王国维在昆明湖投水和故宫文物在战乱中的辗转为补充,全面展现了故宫六百年的兴衰变迁。
我们为什么说自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的根底在哪里?我们中国人安身立命、生生不息的精神资源是什么?历史的颠簸和挫折,使得中国文明丢失了不少本来有的好传统。许倬云先生把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看作一种多元互动的秩序,重新反省“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中国文明,从天、人、群、己各个角度呈现中国文化的精神,希冀在文明的土壤发掘养分,追寻和唤醒那些被遗忘的精神余沥,滋养和灌溉当代中国人的内心。 中国人日常生活中饮食、医药、居住,所重视的多元和谐,求均匀而忌偏差,趋中和而不过分,种种观念,依旧可见于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中。一代代中国人美好高贵的精神、真实的人性,多不在四书五经和二十四史,而在市井陋巷、山野乡村,街谈巷议、共话桑麻……从开天辟地到江湖豪侠,从男女私情到精怪现象,涵盖范围相当广泛,代表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高潮为中心,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人民历次反封建反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及奋发自强的救国运动,分析和总结了历次运动失败的原因及中国的出路、开放与自强等重大的问题,清晰地辨明了很多近代史令人困惑的问题,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经典名著,累计发行三百多万册。
作者游刃于古籍文献,或正史地志,或稗官野乘,或笔记小说,从中剪裁相关历史人物掌故,上自皇帝、官员,下至胥吏、优伶、商人、骗子等,皆成为作者劝善勉节的材料。作者每述一主题,小到个人修养,大到社会建制,嬉笑怒骂间,前朝旧世的三纲五常、社会情状,跃然纸上,宛如一部当代的 三言二拍 。 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异代知音的叹赏与向往,读古贤的事迹与言语,常恨不能与其生活在同一时代。他说他在书里一定是放大了前人的美好,但他愿意相信这份美好与善良。他的崇古之文、笑骂之笔,他的希贤之心、刺世之意,皆缘其自有一番深情。
本书包括史念海先生代表作20余篇,均曾发表于《河山集》一至九集、《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等重要学术专著或期刊中。上册主要介绍我国山川地貌、关隘都会;下册重在介绍我国道路交通与军事地理。史先生毕生研究将历史文献与野外实地考察相结合,解决了大量文献考证无法解决的问题,为中国历史地理学和军事学史做出了重大贡献。全书收录注释2600余条,详尽周至;保留并精修原作所有插图60余幅。 本书兼具较高的学术性和适度的普及性,是一部普及中国历史地理知识,进而弘扬中国文化及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地理学读物。
国民历史学家林汉达专为中国孩子撰写的历史启蒙读物,96个历史故事,讲述从春秋战国到东西两汉99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如 烽火戏诸侯 晏子使楚 卧薪尝胆 等。 作者用趣味十足的京腔京韵与幽默文笔,以讲故事的手法把正史写得引人入胜、浅显易懂,融历史性、知识性、文学性、故事性于一体,不仅受到了少年读者的欢迎,也受到了少年的老师和家长的称赞,如康震老师就称它为自己的历史启蒙书。它的代读者已为人父母、祖父母,他们把这套书留给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孩子。
《东京梦寻录》是夏坚勇继《绍兴十二年》《庆历四年秋》之后 宋史三部曲 收官之作。《东京梦寻录》由《宋史?真宗本纪》中的一句敷衍而来, 及澶洲既盟,封禅事作,祥瑞沓臻,天书屡降,导迎奠安,一国君臣如病狂然。吁,可怪也 。 北宋真宗东京城,举国十年荒诞梦。宋真宗,两千年封建帝王史上东封泰山的终结者,作为一位仁厚但自卑、爱民却迷信的太平君王,宋真宗东封泰山的心理不可谓不复杂。他是北宋第三位皇帝,太宗赵光义三皇子,曾用名赵德昌、赵元休、赵元侃。985年,皇长子元佐焚宫被废;986年,二皇子元僖意外暴毙。三年后,一直在立储问题上首鼠两端的太宗正式下诏,立元侃为皇太子,并改名赵恒。此时,属于三皇子的大剧方才真正拉开帷幕。 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曾订立下 澶渊之盟 的宋真宗赵恒登基执政已届十年。岁末一日,
本书是一部历史散文集,从不同角度生动介绍了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学艺术、民俗事象,乃至各色人物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一千多年前恢宏壮丽、绚烂多彩的唐朝历史文化。 《长安道上:缤纷的唐人世界》全书约20万字,介绍了唐朝鲜活开放的历史、文物、艺术文学和形形色色的民俗事象,作者董乃斌先生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现为上海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他以通俗的语言、轻松的笔触、专业的知识、深情的描述,引领读者步入中国唐代历史文化的长廊,可以说这是一部能够洞察大唐的 精气神 ,带领读者再次领略唐朝气象的优秀图书。
明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国历 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该年前后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涉取的经验和教训。作者黄仁宇以其“大历史”观而闻名于世,本书中这一观念初露头角,“叙事不妨细致,但是结论却要看远不顾近”。《万历十五年》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在学术界和文化界有广泛的影响。 这本《万历十五年》,意在说明16世纪中国社会的传统的历史背景,也就是尚未与世界潮流冲突时的侧面形态。有了这样一个历史的大失败,就可以保证冲突既开,恢复故态决无可能,因之而给中国留下了一个翻天覆地、 创造历史的机缘。
庆历四年春 ,这是范仲淹千古经典《岳阳楼记》起首句所定格的不朽时间。宋仁宗庆历四年,这段貌似短暂的时间轴上,范仲淹、欧阳修、苏舜钦、滕子京 凝聚了多少载入史册的故事与文采风流的人物?夏坚勇由春入秋,从今论古,以古观今,小说笔法,微言大义,在历史的褶皱中纵横开阖,挖掘出丰饶的人文意义。 《庆历四年秋》为夏坚勇 宋史三部曲 的第二部。一次小小的酬神聚餐,引发了朝局的轩然大波,背景是北宋中期的庆历新政。作品展示了从北宋宫廷到市井百姓广阔的生活面,政治社会、军事外交,朝政百态错综复杂;变革权争、阴谋人祸,暗潮汹涌惊心动魄。一波三折的朝廷新政被置于日常性的生活描画之中,既有细密精微的人情洞察,旷达清远士人精神的张扬,又有对于天下大势纵横捭阖的宏观把握,读来令人深思。
本书是看理想的口碑节目《古今:杨照史记百讲》精编而成。作者打乱《史记》原来的篇章次序,以“历史式读法”还原当时的社会背景,解释重大事件的因由,以“文学式读法”去接近司马迁的视角、态度与理念,把经典带入今天的时空。他从《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开始,解读司马迁的切身遭遇,进而从《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吕后本纪》等篇章分析汉代初期的历史,表现司马迁对汉初政治运作的锐利观察。在多重时间维度的观念中,《史记》中的“表”和“书”可以突显司马迁的突破性创意;而本纪和列传的布局谋篇中,也可以发现司马迁眼中谁才是值得载入史册的典范,哪些价值才是让他耗尽全部心神写完《史记》的动力所在。
本书是根据郑天挺先生1962年为中共中央党校学员讲授清史的课堂记录整理而成的,提纲挈领地介绍了自清朝入关后到鸦片战争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重要史实,既便于读者迅速理解清朝前期、中期的基本状况,又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本书叙述事实简明扼要,分析问题高屋建瓴,能够体现作者本人的学术思想和观点,是一部出色的清史普及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