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索人类社会的命运时,我们总会借助大历史的广角镜头。可耳熟能详,甚至被默认为公理的人类发展叙事——从人人平等的狩猎采集小游群到现代民族国家,历经“农业革命”“城市革命”“国家起源”等关键节点——真的反映了事实吗?《人类新史》向我们揭示出,这或许只是一个现代版本的起源神话。两位作者追本溯源,发现上述理论其实源自18世纪美洲原住民对欧洲殖民者的批判,以及欧洲人做出的保守反击。随后,作者们综合考古学和人类学等领域近年来涌现的突破性成果,展示了人类实际上有过怎样多元和流动的社会组织形态,历史的道路又有过多少分岔与并行。重新理解人类的过去,重新发现人类本就拥有的其他可能性,或许也能赋予我们新的思想资源,去想象一个更具希望的未来。
本书是西方汉学的一部名著,被视为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古代文化的之作。本书选取中华民族最值得骄傲的朝代——唐代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了当时的世界文化交流和文明引进。内容涉及了唐朝生活的各个方面,共18类170余种,举凡生活所需、日常所用,几乎无所不包。此书不仅展现了大唐时期的社会文化、物质生活的生动画面,为认识唐朝的社会生活史和文化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也是了解中华文明和文明交流史的书籍。
本书是一本关于唐代宦官高力士生平的历史类研究著作。本书唐代的历史背景入手,通过大量史料,从关于高力士的这两篇墓志以及其他相关资料,逐步揭开了唐玄宗、唐肃宗、高力士的死因。通过一系列史料的研究和运用,对唐代发生的西苑宫变、南都兴废、宝应宫变、广德之乱、吐蕃入京、元载赐死、德宗登基等重大历史事件,给出了全新的诠释,在注重历史研究严谨性的同时,能够使人在学习、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同时,对唐代的历史有着更深入的感触。
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的一位记者朱尼尔在收到爆料后,踏上了追查一台神秘机器的旅途。这台神秘机器拥有一个女人的心智和灵魂,能够输出故事。它是由一个与阿根廷先锋派小说家马塞多尼奥·费尔南德斯同名的人物,在心爱的女人去世后创造的,以期爱人在讲述故事中获得永生。除了个人的爱情回忆,女身机器还守护着流传在城市里的集体记忆。当她通过重重文本和磁带录音,影射阿根廷的现实事件、传播真相时,警察也介入进来,试图将机器毁灭。朱尼尔在这些故事中进进退退,在城市里四处游荡,试图解开那条总是充满等待和延宕的线索。直到有一天,他来到了世界尽头的的一座小岛上……这是一个侦探故事,但又远远不止于此,它同时也是一个爱情故事,一部政治小说,一篇乔伊斯式狂想,一部科幻小说。如同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的大街小巷,它们交叠着,
《龙门百问》从龙门皇家石窟寺造像艺术的独特视角,以普通游客游览龙门石窟需要了解的石窟寺知识为出发点,采用问答的形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图文并茂,蔚为大观,回答了人们关注的110 多个问题,涵盖了龙门石窟开凿的历史、窟龛造像艺术、佛教造像宗派、龙门地区寺院、中外文化交流、流失海外龙门石窟文物,还重点关注了龙门石窟的地质与石窟造像的关系、龙门石窟文物研究与保护等内容。本书吸收了60 多年来龙门石窟研究的主要成果,凝聚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心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面向社会大众的科学普及读本。
以贸易为线索,颠覆传统观念,由小见大、风趣生动《贸易打造的世界》既是一部经济史也是一部文化史。全书以“贸易”为线索,但不止于贸易。由市场、商品、运输、暴力等等与贸易相关但连接着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节点也都一一展现。相对于其他世界史,《贸易打造的世界》一大亮点是将两位学者的多年学术成果积累,以小见大,将历史、文化、商贸巧妙地融于一体并以生动活泼的方式讲述出来。而其中不乏有颠覆以往传统观念的提问或是论点:人们的胃容量与城市暴动有着怎样的关系?巴西如何能以红木闻名?铁路的建设对于印度现代化的贡献极为渺小?鸦片促使全球化进程加快?看似古老的中国却是许多经济形成的创新之地?……这些问题在书中的答案几乎颠覆了人们以往的传统观念,由此对全球化及其历史产生进一步的思考。读懂1400年至今怎么样,才
自意识到时间的存在起,人类就一直在尝 各种方式捕捉和记录时间的流逝,并在此过程中创造出了大量令人惊叹的计时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了安排自身活动的可靠参考。 人类既珍惜时间,也珍视这种用于记录时间的仪器。本书中,作者精心挑选了二十八件计时器。它们有的毫不起眼,有的极尽奢华;有的为了彰显自身地位,有的为了改变 的命运……从旧石器时代的狒狒腓骨到太空腕表,从地中海海底到月球表面,从詹姆斯一世时期的伦敦到11世纪的中国,人类一直在不断尝试“驯服时间”。书中还特别介绍了历 那些令人惊叹的、奢华的钟表——从大本钟到劳力士,并试图告诉我们,计时器并不再纯粹关注功能,也关注设计。
有清一代,高宗当政的六十年,凭借其父祖奠定的雄厚国基,经济平稳发展,社会相对安定,一度将文明古国推向鼎盛。然而曾几何时,国库空虚,民怨沸腾,贪风炽烈,政以贿成,太平盛景倏尔之间已成万马齐喑。本书从祈雨入手,以一个小切面还原大历史,展现了乾隆朝皇家、官僚、普通百姓等各阶层的社会风貌和精神世界,分析了乾隆朝盛世之中暗藏的信仰危机,试图从一个侧面本质地还原历史,探讨酿成历史问题的深刻根源。本书旁征博引,对干旱问题和清朝祈雨祭祀的集中研究,对以农业立国的古代中国尤有意义,结合祈神民俗,更有参考价值。
袍哥是1949年之前活跃于长江中上游的秘密社会组织,其影响力与青帮、洪门不相上下。当其很盛时,川省约有70%成年男子加入,影响力及于各个角落,在川军、湘军中影响巨大,也是清末革命中的重要力量。 本书从一桩1939年的杀人案和一本尘封七十多年的报告出发,结合丰富的图文资料,细致入微地考察了袍哥组织及近代基层社会的权力运作,审视了袍哥成员及其家庭在动荡的大时代下个人命运的沉浮,揭开具有神秘色彩的袍哥世界的“日常”面目,呈现出一幅饱满、立体、生动的近代川西社会图景。
本书将胡适先生关于中国思想史和哲学史的重要研究成果搜集成册,以方便读者阅读,是学习和研究中国思想史的读书籍。共分为五编,主要内容包括:先秦两汉诸子哲学、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中国中古思想小史、戴东原的哲学、“行易知难说”述评。
本书项目组从2014年开始启动寻找光明记忆项目,在深圳光明新区寻找这城市里曾经的村落,寻找村落里的老人,寻找古旧的建筑和它们背后的故事,寻找着这方水土独有的风土人情,试图从那些本土人的氏族源流、古旧的建筑、传统的习俗、特色的美食中寻根光明,寻找到专属于光明这座小城的记忆。本书为《我们深圳》丛书中的一本,是一本汇集了集体智慧的非虚构图书,带领读者深入光明新区,了解光明新区的岁月悠长和历史文化积淀之美。
本书是一本研究黄河变迁历史的著作。主要讲述了黄河的起源和变迁,时间范围上起商汤,下至辛亥革命时期。书中搜集了大量关于黄河的史料,史论结合,对于历代黄河变迁史中存在的如黄河源头、黄河故道等问题,作了系统的考证。全书十六节,依次为黄河重源说的缘起、经行哪些地方,东周、两汉、隋唐、五代、元代治河的概略,明代、清代河患的鸟瞰,论述了研究黄河变迁史的重要意义以及作者对前人治河理论的独到见解。本书在讲述河道相关历史的同时,也不乏经世思想,从黄河变迁可窥视历史、地理、政治等各种相关信息。
本《张舜徽集》是继国学大师、历史学家、历史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的著作《张舜徽集》辑推出后的第二辑。第二辑7部5册,内容涉及面更广。本书为其中一册。《周秦道论发微》是诸子学研究中的力作,张舜徽先生将思想史与文献学结合起来,考论周秦道论为人君南面术,见解独到,发人所未发。《史学三书平议》将《史通》、《通志》、《文史通义》中有关史学思想、史家素养、史书体裁、撰写方法等方面的见解,择其要者加以疏证,对会通思想阐发尤其深刻。该书内容丰富,思想精粹,创见甚多,是一部高质量的学术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