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腔调》选取两宋时期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的19位诗人、词人和文学家,爬梳剔抉了流传下来的大量历史资料,集宋代文人评传与诗词品读鉴赏于一体,讲述了这些文豪们坎坷曲折的成长经历及艰难险阻的官道仕途,既有感人至深的趣味故事,也有扼腕痛惜的辛酸遭遇,读来发人深思又饶有趣味。 还撷取了文豪们留存于世且经久不衰的名诗佳句为解读案例,娓娓道来,即兴评价,条分缕析,要言不烦,准确恰当,是一部价值极高的宋代诗词鉴赏书。
思索人类社会的命运时,我们总会借助大历史的广角镜头。可耳熟能详,甚至被默认为公理的人类发展叙事——从人人平等的狩猎采集小游群到现代民族国家,历经“农业革命”“城市革命”“国家起源”等关键节点——真的反映了事实吗?《人类新史》向我们揭示出,这或许只是一个现代版本的起源神话。两位作者追本溯源,发现上述理论其实源自18世纪美洲原住民对欧洲殖民者的批判,以及欧洲人做出的保守反击。随后,作者们综合考古学和人类学等领域近年来涌现的突破性成果,展示了人类实际上有过怎样多元和流动的社会组织形态,历史的道路又有过多少分岔与并行。重新理解人类的过去,重新发现人类本就拥有的其他可能性,或许也能赋予我们新的思想资源,去想象一个更具希望的未来。
本书是西方汉学的一部名著,被视为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古代文化的之作。本书选取中华民族最值得骄傲的朝代——唐代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了当时的世界文化交流和文明引进。内容涉及了唐朝生活的各个方面,共18类170余种,举凡生活所需、日常所用,几乎无所不包。此书不仅展现了大唐时期的社会文化、物质生活的生动画面,为认识唐朝的社会生活史和文化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也是了解中华文明和文明交流史的书籍。
灭六国后,嬴政面临着怎样的千古难题?旧制度为什么无法搞定新的欲望问题?鸿门宴上项羽为什么没杀刘邦?刘邦军事崛起的真正秘密是什么?为什么千百年来只有韩信的“背水一战”成功了?……楚汉争霸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中 璀璨的一颗珍珠。自公元前209年陈胜起义,到公元前202年刘邦一统天下,神州大地上群雄并起,色彩纷呈,高潮迭起。无数英雄豪杰蜂拥而至,奋战过百年之余烈,在秦末的这把大火点燃下,燃烧得热热烈烈、通通透透。自此,刘邦开创的大汉王朝,延续四百多年。这八年时间,可谓中国古代史中 为精彩的八年。
家庭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基本单位。理解中国社会,解决中国问题,离不开对“家”的研究。20世纪40年代,许烺光基于云南西镇的深入田野调查,勾画了一个社区中的中国传统家制与伦理。本书以家族兴衰之现象透视中国历史之规律,挖掘中国社会体系中文化与人格的复杂关系,阐发父子一体与大家族理想的相互构成。其中,整体的社会文化和个体的社会行动均以“祖荫”为核心。祖荫下的观念与生活形塑了诸多人格类型,奠定了社会基本结构,贯彻于整个中国的过去与现在。
本书是一本关于唐代宦官高力士生平的历史类研究著作。本书唐代的历史背景入手,通过大量史料,从关于高力士的这两篇墓志以及其他相关资料,逐步揭开了唐玄宗、唐肃宗、高力士的死因。通过一系列史料的研究和运用,对唐代发生的西苑宫变、南都兴废、宝应宫变、广德之乱、吐蕃入京、元载赐死、德宗登基等重大历史事件,给出了全新的诠释,在注重历史研究严谨性的同时,能够使人在学习、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同时,对唐代的历史有着更深入的感触。
锦衣卫这一机构自洪武十五年设置以来,服务明朝两百多年,是平衡朝中各种政治势力不可或缺的力量,也是皇权高度集中的体现。然而由于锦衣卫工作内容及直接向皇帝负责的特殊性,在史料中遭到了掌握历史话语权的文人集团的涂抹,以致后世看到的锦衣卫与真实的锦衣卫相去甚远。本书以现存史料为基点,从全新的视角出发,在不颠覆历史的情况下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细腻丰富的刻画,展现一个真实的、不为人熟知的锦衣卫系统。
公元1644年,明朝覆亡,天下大乱。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军,南方的复明势力,想要入主中原的清朝,三方为争夺天下展开了激烈的角逐。本书讲诉了那一段时期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互相交织,英雄志士、汉奸叛贼纷纷登场的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
本书以《三国志》为依据,以《三国演义》为参照,把三国版图抽象成形如中字的11个军事地理单元,从地理角度分析了三国时期发生的数十次战争,解释了东汉崩溃、三足鼎立、西晋统一的深层原因,把读者耳熟能详的三国故事讲述得别有新意。
本书在对北宋宫廷政治的研究中开辟了新天地。作者行文风格生动活泼,娴熟的引文翻译和丰富的轶事不仅清晰地阐释了主要论点,同时使它成为一本引人入胜的有趣读物。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这是第一本对司马光的事业和思想进行全面研究的英文著作。
一部太平天国兴亡录,就是一部晚清中国大历史。本书以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为主线,全景式展现了晚清中国和世界局势。作者对登场人物做了精准刻画,从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洪秀全、石达开、杨秀清等,到清政府各级官员如林则徐、左宗棠、曾国藩等,再到天地会、小刀会等社会组织的领导人,同时对各地历史文化进行了介绍。不歪曲,不编造,客观还原真实的细节。
《御窑千年》是一部历史学家撰写的简明瓷器文化史。作者阎崇年立足于千年中国历史,品味御窑瓷器的传世精品,纵论御窑的兴与衰,透视瓷器的情与趣。历史的观察,人文的叙述,以小见大,寓理于器,淋漓尽致地展现御窑及瓷器对于中国文化发展的作用,画龙点睛地提升瓷器之路对于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
《艺术、神话与祭祀》是张光直先生诸多学术著作中的一本,也是作者自己 为喜爱的一本。该书以他1981至1982年在哈佛大学为非专业本科生所开设的一门课程的讲稿为基础,选编而成。该书写作目的:“其一,中国古代文明的性质和构成具有很强的政治倾向,本书将以此开辟出一个新的基础研究视角;其二,如果能突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古代文明的研究,至少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必将受益匪浅。” 张光直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文献和考古材料,通过对神话传说和历史事件、沟通天地的祭祀过程及手段、古代中国青铜器及其装饰艺术(主要是动物主题装饰艺术)的意义、古代文字的产生及表现形式等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回答了文明或王朝是如何在古代中国兴起的问题。
太平天国运动引发的战乱,导致了清代浙江 大 规模的人口流动。本书的立足点有二:一、厘清浙江 近代以来客民迁徙状况,勾勒客民的来源、清廷从招 垦到查荒的政策转变、土客冲突的不同类型等等。二 、揭示土客冲突的背后缘由。在多起冲突中,基层地 方官员不惜得罪土著,对那些没有根基的客民却多有 袒护。这一违背普通常识的史实,背后蕴藏着丰富的 历史信息。 中央和省府为了解决财政匮乏,急欲将已是熟出 的荒地登记在册以便缴纳田赋。而此时县级官员却已 获得客民垦荒纳租的财政利益,不愿将租金转变成田 赋交给中央。为了维系地方基层组织的运转,中央对 州县财政权能的扩大只能予以默许。近代浙江土客的 冲突及土地问题反映出传统财政体制在太平天国战乱 之后的自我修复的结果,体现着传统体制的弹性。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挖出历史正能量。 《挖历史》MOOK,乃不定期历史连续出版物,兼具杂志和图书二者属性。本书着眼于一个“挖”字,致力于“挖历史,去遮蔽,求真相”,做到谨挖、深挖历史真相。 《挖历史》出版物拥有超级强大的作者阵容。《挖历史》(第2期)除了有《挖历史》期马勇、岳南、张耀杰、杜君立、傅国涌、蒋丰、王跃文、周海滨等知名历史学者外,还增添了解玺章、冯玮、金满楼、金纲、袁灿兴、袁南生以及丹尼尔·;华蕾、罗伯特·;谢伟思等国内外知名历史学者加盟。 这些皆为他们原创发表,言之有物,论从史出。更难能可贵的是,篇篇文章皆行文生动活泼、简洁易懂。值得一提的是,《挖历史:第二辑》较之《挖历史:辑》可读性和趣味性上升了一个台阶,所研究的历史广度也得到了拓展。
《血酬定律》是吴思先生在五年前推出的一部作品,此次新版,增写了新的前言,对五年摸索的思路与心得作了简要的交代,着重对“血酬定律”的三个要点作了更完整的总结与表述。作者正式提出了“血酬史观”的概念,并预告了自己下一本书的内容:将继续从暴力集团与生产集团关系的角度解释历史现象,用暴力集团之间的竞争关系解释一些重大的制度变迁;理清暴力掠夺生存策略的内外关系,考察各种生存策略的互动和演化,描述演化而成的社会秩序的基本轮廓。 《血酬定律》早已成为吴思先生、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这本书以作者一贯的幽默叙事风格以及丰富多样的取材,深入浅出地为读者说明影响中国历史的法则。书中探讨了不同朝代的性命价格、平民百姓的反抗策略、土匪绑票勒赎的利害逻辑、商贾巨富的抗害手段等主题,这些类型各异的文章,连
公元前500—前200年,文化中国的诸子时代,确立了中国人生活和思考的轴心。春秋的诸侯和家臣都不重要,主角是“素王”孔子,然而孔子的“礼”在战国刚刚到来时就饱受挫折,兵家、纵横家以用计取代礼,其后有变法,西河之学与稷下之学交相辉映,开启了热闹的诸子时代。孟子、庄子、老子、墨子互相辩驳,他们创造的思想观念,至今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中。这个时代终结于“儒家圣化”和“儒门王圣运动”,终局也就是荀子的门徒韩非子的帝王学。 ------------- 《文化的江山》系列共3辑12册,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出品: 第—辑:文化中国的起源 文化的江山01:文化中国的来源 文化的江山02:王朝中国的确立 文化的江山03:中国风雅颂 文化的江山04:中国轴心期 第二辑:走出王朝的中国史 文化的江山05:走向世界历史的国度 文化的江山06:
本书以中国古代历史地图为纲,将自远古时期的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等,到清朝的各个历史朝代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面貌、人文历史、艺术文化,将古时候平民的生活,以及历 大事件、战役等,一一加以视觉化的展现;还根据课内要求对应的地理、历史教材内容,提炼了孩子要学习的知识点。 全书用美观的手绘图片和朝代地图、专题性质的设计、历史年表等,把历史知识加以视觉呈现,充分激起孩子对传统文化、中国历史的兴趣,充分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本书以中国古代历史地图为纲,将自远古时期的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等,到清朝的各个历史朝代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面貌、人文历史、艺术文化,将古时候平民的生活,以及历 大事件、战役等,一一加以视觉化的展现;还根据课内要求对应的地理、历史教材内容,提炼了孩子要学习的知识点。 全书用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