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知道土肥圆吗?尼古拉·特斯拉,到底是神还是人?抗战期间,整个国家只剩两架轰炸机了,为什么还是要轰炸日本?《很后一课》究竟有没有骗人?真实的潜伏,究竟是什么样?…… 史书上的一段话、一个名字,甚至一张图,在张玮的笔下,呈现出一张张意想不到的面孔。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年份和数字,而是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 是人,就有正反面,就有优缺点。张玮尽可能地用辩证的眼光,结合当时客观的环境,设身处地去看待那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而不是先入为主地带入立场,或者用视角来评判一件事或一个人。 看起来枯燥的历史,其实活色生香,带着故事,带着血肉,带着彷徨,带着信念。 历史,有真实的温度。
《史学论文写作》是在编者们长期的教学心得基础上,依据高等学校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和《史学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目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吸取、参考学界研究成果编撰而成。教材从史学论文写作课程的重要性入手,内容涵盖毕业论文的类型、基本格式、选题、资料收集、构思、论证及其答辩等基本环节。教材尽量避免现有同类教材框架雷同、知识更新缓慢、模式陈旧等缺陷和不足,力足灵活安排体例,力求贴近学生实际。
《历史研究》是部巨著,由于汤氏思想的内在魅力和宽容大度的学术品格,使我们在精读原著时,有了和他进行理性对话的愿望和信心。这《文明:充满生死搏斗的神秘剧》实属我们读书的一点心得体会。如果说,还有点学术价值的话,那也应当感谢我们的导师南京大学李华钰、孙伯鍨老师的指导。当然,书中定会有不少浅陋和错误之处,我们恳望专家和同行们的批评指正。对书中引用并采纳的一些专著所提供的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在此向著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文明:充满生死搏斗的神秘剧》一、二、三、四、五章由张雄撰写;第六、七、八章由陈鸣达撰写。张雄对该书做了最后统稿工作。
本书为原生态中国节丛书之一。该书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描写了历史上中国人过春节的各种风俗习惯、历史传说、诗词书画、文史知识等内容,融可读性和知识性为一体。 全书语言通俗,内容丰富,适合广大读者阅读。 常常,我们走了很远,却忘记了为什么出发。于是心灵的舟搁浅了,理想的帆停滞了,只剩下徘徊徘徊。难道远行只是为了忘却,得到只是为了失去,让我们把人生拨回原点,回到自然,回到本真,回到桃花源,品读那些原本属于我们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他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对于中国当前的全面深化改革而言,最重要的命题之一就是:如何从中国历代的改革中汲取有益的借鉴? 管仲、商鞅、汉武帝、王安石、雍正等的变法或者改革,已经被大写特写,而除了这些,历史上还有更多大的改革,它们的价值,在无形中被我们所忽略。 知古鉴今,本书就是去打捞那些更有价值的“沉没的改革”,包括:史上第一次全面改革“周厉王改革”,让秦国实现超级逆袭的真正起点“秦献公改革”,让汉朝比汉武帝时更鼎盛繁荣的“汉宣帝改革”,官不聊生中让民安生的“汉明帝改革”…… 在娓娓道来的一个个跌宕起伏的改革故事中,我们会发现,历史总是那么巧合,它们提供了
《通鉴胡注表微》是陈先生“学识的记里碑”,某种程度上是其史学的综合性总结之作。全书辑胡注精语七百数十条,引证书籍二百五十余种。体式首引《通鉴》原文,退一格排胡注(第七篇取材于《通鉴释义辩误》,故皆是《辩误》之文),再退一格为“发微”。(此为陈先生创例,原为刘乃和《三国演义中征》而设,参刘氏《重读 札记》,见《励耘承学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而首十篇史法,后十篇史事的格局,则得自早年对赵翼《二十二史扎记》的体会:陈先生曾将《札记》分诉为“史法”、“史事”两大类研读(参陈乐素撰《陈垣》,见《中国史学家评传》下册,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至于各篇宗旨,陈先生于篇前小序皆有明文抉发,幸勿忽焉。
《上海文史研究论丛》是上海市文史资料研究会编辑出版的不定期上海文史研究成果的系列汇编文集。靠前辑围绕上海经济、贸易、金融、航运和科创中心建设所涉及的历史、法律、政策、硬件和软件建设、现实状况及实务操作方面的问题展开深入研讨。书稿的主编从2012年10月―2016年11月5次研讨会的100多篇论文中,精选出40余篇。书稿约有50万字,对应5次研讨会,内文细分为5个专题:上海靠前经济中心建设探究、上海靠前贸易中心建设研究、上海靠前金融中心建设研究、上海靠前航运中心建设研究、上海建设优选科创中心研究。作者大都为本市文史界、史志界、经济学界、法学界的专家学者,对于上海经济、贸易、金融、航运和科创中心的建设,发表了真知灼见,对上海各方面的建设发展具有指导和参考意义。
本书精选了作者80多篇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作者对正史中记载的历史片段进行了精彩的阐释,以史为鉴,并总结出历史留给人们的宝贵经验。这些宝贵的历史经验给改革中的国人以启迪,使我们更加理性而从容地面对当下和未来。
本书共十二章。章为引论。第二章介绍了西方学者对中国史学的认识。第三章剖析了中国文化悠久的历史观念,驳斥西方学者的错误认识。第四、五、六、七章对西方学者对中国史学的误解做了进一步的反击;第八章旁征博引的阐述了中国史学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第九章公正的支出中国史学的缺陷和应该向西方学习之处;第十章陈述了西方史学面临的危机以及应用比较史学的可能性;第十一章总结了建立世界新史学的方法;第十二章为结语。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旧事重温”“私人相簿”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本辑《老照片》中记录了在胡志明市(旧称西贡市)淘老照片的有趣经历,叙述了姐妹俩徒步串联至延安的往事等。本册冯克力主编的《老照片(第117辑)》。
本书是民国乡间儿童游戏的调查,有两篇,分别发表于 1926 年和 1933 年。列有游戏方式 100 余种。调查者对各种游戏不仅有详细的文字描述,还配有生动的插图,让读者从中可以重拾已然消逝的乡土儿童情趣与文化,其中有不少游戏对于儿童体力和智力的发展颇有助益,可作现代儿童教育的参考。
史学:文化中的文化。 这一书名所示,它显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西方史学史。史学史,就其学科性质而言,属于学术史的范畴,它应该如何写作,似无定规。周谷城先生在说及世界文化史写作的困难时这样说道:“范围这样无定,体例这样不齐,只是由于世界文化从来就是不断发展的。到今天更是日新月异,不易把范围体例固定下来。不过,不把范围体例固定下来,反而使学者、专家易于着笔或易于发挥各个的性。
海报:
书号:9787503162688 书名:埃及—新编世界分国地图(2024版) 定价:15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中国传统学术,经历清后期的低迷徘徊之后,从清末民初起,涌现出了一批大师级的学者。他们以渊深的国学根底,融通中西,不仅擘划了学术研究的新领域,更开创了一种圆融通博且富于个性特征的治学门径与学术风范,而后者也正是当今学术界,经历了十几年的曲折后出现的“世纪回眸”热潮所尤为心仪的核心问题。本丛书辑取其中尤具开创性而篇幅不大者,并约请当今著名专家为之导读,不仅梳理其理论框架,剔抉其精义要眇,更着重揭橥其学术源流、历史文化背景,及撰作者当时特定的情境与心态,从而在帮助读者确切理解原著的同时,凸现大师们的学术个性。相信这一设计,会比单比原著,或笼统抽绎当时学风特点,来得更切近可靠。原著是垂范后世的经典之作,导读为鞭辟入里的精赅之论,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这也许是本丛书有别于坊间同类丛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