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被他称作初步报告的著作,篇幅虽小,学术含量却很高。全书从鸦片战争写到抗日战争前夕,近百年的史事写得深入浅出,好读耐看。内容上没有拘泥于事件过程和细节的铺陈;方法上从总体把握演变趋势,显示了作者沉潜思辨的写作风格。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沈渭斌语)蒋廷黻一生治学严谨,著作不多。其中流传广、影响大的,就是这本仅五万余字的《中国近代史》。本书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沉淀,仍备受后人垂青,在海峡两岸风行不辍。后附录蒋廷黻三篇经典论文、八篇报刊文章,笔力触及范围更广,大有警醒时人的酣畅之感。 本书的观点在今人看来也不无拍案叫绝之精妙,字里行间的分量足让我们看到一个知识分子在大时代中的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在内忧外患中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和对国家前景的担当。
从蔡京改革到张居正 一条鞭法 ,中国发生了一场贯穿宋元明的 森林革命 ,千万根巨木,不仅营造出繁荣的木材市场,也缔造了东方海军神话。现代林业制度,原来起源于中国而不是西方?帝国兴衰与森林进退相生相伴,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必然? 本书对这些问题的回应,足以挑战伊懋可《大象的退却》,意义堪比彭慕兰《大分流》。
为什么不断有一个又一个国家骤然兴盛,成为所向无敌的霸主?为何历史上的强国都只能维持一个世纪左右的霸权?这其中到底有着怎样的规律和共性,中国从中究竟应领悟到什么经验或教训? 今天,中国的复兴和崛起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不争现实。如何从历史上主要大国的兴衰历程中得到有益的借鉴,如何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寻求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十分重大的战略问题。 本书正是从这一目的出发,试图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通过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追踪和研究世界性大国兴起轨迹,总结大国崛起的个性特征和基本规律,探索新形势下中国发展战略选择,为中国的发展寻找镜鉴,以期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
《走私如何威胁政府:路易 马德林的全球性地下组织(精)》由迈克尔 卡瓦斯著。 全球化的影响之一 一个繁荣并且充满叛逆的地下世界的发展 却渗透到了本土的政治领域当中,产生了革命爆发之前的严重冲突和辩论。这种纷争不仅是简单地给君主制国家施压,增强要求进行结构性改革的呼声,它还直接推动了大革命的爆发及其进程,因为劳动阶级和精英阶层所发起的相互影响的运动颠覆了旧制度的组织机构,建立起了新的社会政治秩序。 18世纪中期,马德林的冒险旅程触发了一系列非同寻常的安全举措:市镇加强了自身的防御力量,骑警开始认真地巡逻道路,包税公司官员展开了带有军事色彩的情报刺探活动,设置了空前数量的岗哨,王室军队的特种军队也开始在东南部地区追捕匪帮。这些力量能够被部署用于打击走私者表明了这一时期国王政府维持治安的
本书以100件代表性的历史文物实物实证说明中华民族历史上各民族一步步融汇凝聚,最终成为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展示古往今来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历史互动中共享的集体记忆,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
1910 1911年,饱受列强侵犯的中国东北,又面临鼠疫的严峻考验。日俄等列强以治理公共卫生之名,行扩张权力之实;行将日暮的清政府则做出后的应对。随着伍连德奔赴哈尔滨力挽狂澜,各国医学精英云集奉天,这场博弈进入白热化阶段 这不仅仅是一场环境灾变,还是近代中国应对外侮的历史写照,生态灾害、地缘冲撞和政治交锋相互交织,中国现代公共卫生事业于危机中借势萌芽,其影响延续至今。
本书《〈史记〉讲义》共选《史记》一百三十篇中的四十二篇,其中六篇为节选,占《史记》总量的四分之一强。选文五体皆备,计本纪六篇,表四篇(只选序文,表略),书四篇,世家六篇,以上共二十篇为上册;列传选文二十二篇为下册。上、下两册总计约八十万字。解读内容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每篇选文做 题解 注释 段意 三项,为传统的微观解读,着重在字面意义,疏解文字阻碍,以助读者欣赏原书韵味。书前 序论 与每篇 讲析 ,这两项则是宏观阐释思想内涵,系 解读 作者的一家之言,助读者思维。本书初系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在兰州大学历史系开设《史记》专书课讲义,积淀数十年教学体悟,可作为高校开设《史记》专书课的参考书。
社会主义从提出到现在,已经走过了500多年的发展历程。本书以时间顺序,全面回顾了从1516年托马斯 莫尔的《乌托邦》出版至20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世界各国、地区社会主义发展历程。 了解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让我们从源头上弄清楚社会主义从哪里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是怎样历史地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是怎样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于我们更加充分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是对《据鞍录》及《谥法备考》两种古籍的校勘整理。《据鞍录》是清乾隆四年在西宁道任上的杨应琚奉命进京述职时以日记形式写的一部有关青海、甘肃、陕西的游记。书中详细记载了从西宁至风陵渡一路上的道里见闻、山川风物、庙宇碑碣、名胜古迹。清末学者缪荃孙跋称其 文笔雅洁可爱 ,为清代游记中的佼佼者,是研究清代临洮南道的重要资料之一,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谥法备考》于乾隆十一年撰辑,六卷,分谥法、谥法总论和谥法指实三部分,辑录了自周迄明末有关谥号释义、谥法论述和谥号授予的主要资料,且时加按语发表个人见解。陈弘谋赞以 自有谥法以来,未有如此书之提要钩玄择精语详者 ,是清代谥法学的重要著述。书后附有校注者经多年积累编成的《杨应琚年谱长编》,对于治清史,治西北、东南、西南地方史、民族史、边防史,
改革开放史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和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道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 本书回顾了1978年至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四十多年间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重大成果,展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军事、科技等各方面的改革成就,对于人们全面认识改革开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这才是东汉史》主要讲述了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至三国纷争、曹丕以魏代汉的历史故事。涵盖了东汉时期的版图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官制、军事、农业、冶铁业、商业、文化、宗教、思想等各个领域的内容。全书以宏大浩荡的气魄,充满激情的笔墨,刻画了一大批个性鲜明、呼之欲出的历史人物,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巨幅历史画卷,记录了东汉帝国的兴亡沧桑和为中国留下深刻烙印的辉煌的文化,全景再现中国古代军事帝国的勃兴与衰落。阅读本书能使读者回味中国历史,品味千年文化;纵观风云变幻,感受时世变迁。通过对东汉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回顾反思,帮助读者探寻中华民族兴与衰的因由与契机,感受当年的雄浑质朴、清丽温婉。
曾亲历南京大屠杀的英国记者田伯烈说: 日军占领南京后,日本报纸很少记载,或者简直可以说没有什么记载。翻阅日本出版的英文报纸,关于日军在南京及其他城市的种种暴行,也看不出什么痕迹。日本报纸却想把南京粉饰为太平的地方。 他曾将所见所闻的日军暴行,拟成电稿拍发孟却斯德导报,不料被日方扣留。后来他才决定进一步搜集文件凭据,以证明所发电稿的真实性,当他根据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文书、通讯及个人日记、信函等获得许多确凿的凭据后, 发觉事态之惨,殊出人意表 ,于是写成此书,将事实公诸于世。本书第一次向世人报道了日军在南京制造大屠杀的真相,痛斥日军制造了 现代史上破天荒的残暴记录 。书中凝结了外国友人的共同心血,饱含了他们对受害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愤怒之情。
本书是 大家学术文库 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中国史学史》是蒙文通先生关于中国传统史学史的集中论述,着重于史学思想、史学方法及其与当时各种学术思想的关系。本书是蒙文通 纵通式 史学研究范式之代表,以时间为轴线,以王朝更替为叙述线索,对每朝每代史学的发展情形作系统考察。全书分四章四十一节,今存三章二十五节,较为详细地论述了晚周至汉、六朝至唐、中唐两宋的中国史学史。书稿另附蒙文通先生其他相关文章四篇,对研究中国史学史及其本人的学术思想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