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中国史(全六卷) [加]卜正民(Timothy Brook)主编 01: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美]陆威仪(Mark Edward Lewis)著 王兴亮 译 02:分裂的帝国:南北朝 [美]陆威仪(Mark Edward Lewis)著 李磊 译 周媛 校 03:世界性的帝国:唐朝 [美]陆威仪(Mark Edward Lewis)著 张晓东 冯世明 译 方宇 校 04: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 [德] 迪特 库恩(Dieter Kuhn)著 李文锋 译 邵君安 校 05:挣扎的帝国:元与明 [加]卜正民(Timothy Brook)著 潘玮琳 译 06:*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美]罗威廉(William T. Rowe)著 李仁渊 张远 译 《哈佛中国史》六卷本丛书,由国际知名汉学家卜正民教授领衔主编,集结罗威廉、陆威仪和迪特 库恩三位汉学家,萃集半个世纪以来西方中国史研究成果,以全球史视野、多学科知识、倾十年之功写就,是继《剑桥中国史》之
罗杰·克劳利著的《地中海史诗三部曲(共3册)(精)》是叙述地中海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 《海洋帝国》主要描写16世纪中后期的奥斯曼帝国,与由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西班牙王国和教皇国、威尼斯共和国等结成的“神圣联盟”之间,为争夺地中海即旧世界中心,在地中海进行的著名岛屿攻防战和海上大决战,包括罗得岛、马耳他岛、塞浦路斯岛战役以及勒班陀海上战役等。 拜占庭帝国的千年都城君士坦丁堡一直是西方世界的中心和基督教世界抵御伊斯兰世界的堡垒。但在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集中了伊斯兰世界的力量,力图攻克这座城市。1453年4月,八万名装备了新式武器的穆斯林战士开始攻城,而守城的是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堡十一世麾下的区区八千名基督徒士兵。在一连数周的炮火之后,城市轰然陷落,这一事件改变了世界,也标志着拜
【全4册】李伯重文集
书号:9787521751086 书名:这里是中国3 定价:198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全10册】成语里的万年中华史
一部太平天国兴亡录,就是一部晚清中国大历史。本书以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为主线,全景式展现了晚清中国和世界局势。作者对登场人物做了精准刻画,从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洪秀全、石达开、杨秀清等,到清政府各级官员如林则徐、左宗棠、曾国藩等,再到天地会、小刀会等社会组织的领导人,同时对各地历史文化进行了介绍。不歪曲,不编造,客观还原真实的细节。
《隋唐五代史》分上下两册,共百余万字。对隋唐五代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对外交流、民族交融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盛况作了详尽的阐述,并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尤以较多篇幅叙述了隋唐时代空前繁荣的文化思想和文学艺术,为同类著作所不及。充分反映了国内隋唐五代史研究的蕞高水平。
纳西族东巴教是一种少数民族民间信仰与文化,杨福泉编著的《东巴教通论(精)》对东巴教进行了全面系统客观的论述,分析了东巴教的多元宗教因素,将其与纳西族的历史、社会和民俗结合起来进行论析,剖析了东巴教对纳西族社会、民俗等的影响以及二者互动的关系。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秦汉以来更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一具客观存在,也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我们来认识这个客观存在和发展过程……
《武汉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书系·唐宣宗大中政局研究》主要研究会昌六年(846)三月唐宣宗即位至大中十三年(859)八月宣宗驾崩这14年间唐代政治局势的演变及其相关问题,并力图在此基础上,上溯宪宗、武宗,下延懿宗、僖宗等朝,进而探讨中晚唐历史演进之轨迹。
《越秀碑刻》是研究岭南金石的一本专题性图书,收录广州市越秀区碑刻一百方,分宗教、学宫、祠堂、名胜、墓志、其他六大类别,以图、文、考略的形式著录。图,即拓本或照片图录;文,即释文玉并加标点;考略,即简略的考评与研究文字。本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广州市越秀地区所存金石的现状况以及内容,具有较高的历史考古价值、文献补充价值、书法研究价值、文学欣赏价值等。
暂时没有内容
本书收录分散在世界各地公私收藏机构的吐鲁番出土文献残卷汇为一编,包括德国国家图书馆、德国国家博物馆分馆印度艺术博物馆(今与东亚博物馆合并)、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葛斯德图书馆、日本东京书道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大阪四天王寺出口常顺氏、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博物馆、辽宁省档案馆等散藏的非佛教文献,与本书所收文书可以直接缀合的大谷文书也予收录。本书共收录363件文书(属同一写本的若干残片计一件),分为上下编。上编为“典籍”,按中国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编排,并考虑到吐鲁番文书的特殊性,经部下单列小学类,道教文献、摩尼教文献、佛教写经题记三类也归入典籍。下编为“文书”,按年代排序,收入所有公私文书。每件文书,参考前人成果拟
《经世大典》是元代文宗时期修纂的大型政书。大典八百八十卷,为君事四篇、臣事六篇,十篇之下又分一百二十八类以上,分类记载了元朝自漠北兴起至文宗朝的帝王谱系、诏训,以及职官、礼乐、经济、军事、法律、匠作等典章制度,尤其是总结了元朝立国以来典制的更替演变,是元代典制之集大成者。明后期大典失传,清中叶以后才逐渐为学者重视,出现了一些辑佚和研究成果,然至今仍未有一部较全面的辑本。《经世大典辑校》一书在前人辑佚、研究的基础上,更为全面地收录大典现存佚文,优选限度地恢复大典原貌,为学界提供一部便于利用的基本史料。
《二十四史鉴赏辞典》精选“二十四史”中的326篇。按照“二十四史”年代顺序分成6大类,每类的开头由“导语”统领;按照人物、事件的关联度组成150个组,每组的开头由“导言”统领;每组包含一至四个篇目,每个篇目由选文、注释、赏析三部分组成。 按照时间顺序,选取上古至明代诸多历史人物的经典案例,从国家命运和个人智慧的角度加以读解;从文学、艺术、思想、宗教等方面,将可资比对的人物分别置于一组,是“国民智慧”的代表性案例。通过这一编排,读者既能以明确的历史发展的时间线索作为参考,又能比较同一个时期相碰撞的历史人物在博弈中的智慧。 书末三个附录“学做‘史家’:成一家之言——今天我们如何鉴赏二十四史”、“鉴赏和读解二十四史中的历史故事的一个尝试性样本”、“评点二十四史”,是对如何鉴赏“二十四史”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