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次出版于1952年,经由钱穆的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专题演讲讲义整理修订而来。作者通过对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府组织、选举考试制度、经济赋税制度、兵役制度的流变沿革进行考察,分析了中国历代政治的利弊得失。全书在对中国历代政治制度、文化精要提要钩玄之余,还对近代以来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误读乃至否定,做出了反思,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思考空间。
《东晋门阀政治》以丰富的史料和周密的考证分析,对中国中古政治中的门阀政治问题作了深入探索,认为严格意义上的门阀政治,仅存东晋一朝;门阀政治即门阀士族与皇权共治,是皇权政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变态,具有暂时性与过渡性。本书以江左几家侨性士族与司马皇权结合的历史兴衰为线索,从政治史角度对我国中古政治史中"东晋门阀政治"这一重要问题进行了独特考察。
《东晋门阀政治(百岁诞辰纪念版)》以丰富的史料和周密的考证分析,对中国中古政治中的门阀政治问题作了深入探索,认为严格意义上的门阀政治,仅存东晋一朝;门阀政治即门阀士族与皇权共治,是皇权政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变态,具有暂时性与过渡性。 《东晋门阀政治(百岁诞辰纪念版)》自初版以来,广受好评,于1993年荣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本版为纪念田余庆教授百岁诞辰而推出,除修订少量文字讹误外,主体内容一仍其旧,以存原貌。
1.钱穆得意门生、 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 、台湾 中研院 院士、历史学名家严耕望毕生经验倾囊相授 2.两岸三地历史院系公认治史入门***,内容涉及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体规律、论题选择、论著标准、论文体式、引用材料与注释方式、论文撰写及改订,以及努力途径与生活修养等诸多问题 3.纪念严耕望诞辰100周年增订版;新增2万字《钱穆传》大陆首发 4.行销35年经典升级 特约导读 专名索引 《治史三书》是历史学家严耕望先生以个人治学心得为基础,融合梁启超、陈寅恪、傅斯年、钱穆等几代史学大家的治史经验著述而成的一部史学方法论著作,被认为是 金针度人 的治学入门书,内容涉及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体规律、论题选择、论著标准、论文体式、引用材料与注释方式、论文撰写及改订,以及努力途径与生活修养等诸多问题
计算机科学家吴军博士暨创作《浪潮之巅》、《数学之美》之后,将视角拉回到人类文明史,以他独具的观点从对人类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却在过去被忽略的历史故事里,选择了有意思的几十个片段特写,有机地展现了一幅人类文明发展的画卷。 《文明之光》系列创作历经整整四年。作者所选的创作素材来自于十几年来在世界各地的所见所闻,对其内容都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吴军博士的《文明之光》系列,为读者全面了解人类文明史中那些绚烂多彩的璀璨文明,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本表为2013年版《中国历史纪年表》的修订版,科学权威、查阅便捷,是历史研究者必要的案头工具书,对其他相关岗位工作者来说也大有助益。 《中国历史纪年表》由方诗铭编制,力求准确,尤注意与出土文物相映照。附于多卷本《辞海》之后,单行本也印刷多次,因资料准确、使用方便广受好评,十分畅销。本表起于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按年代先后,分为十二诸侯(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及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明、清、民国等十五个纪年表。另附三代(夏、商、周)纪年表、辛亥革命期间所用黄帝纪年对照表及韵目代日表。
本书收入的系列文章,其中有对于 反封建 平等 这类 关键词 在历史文化进程中演变过程的分析,但更主要的是对传统社会与文化本身的结构性研究。笔者不满于过去流行的 租佃神话 和 宗族神话 ,主张在社会 经济分析与思想 文化分析的综合与融会中把握传统时代真正具有规定性的那些规则,跳出 反儒 与 尊儒 对峙的传统观之争,在社会结构上摆脱大共同体本位的传统桎梏而走向公民社会,在文化 象征符号体系中主张 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 ,以 穷则兼济天下,达则独善其身 的人格资源与民主宪政 人权保障的现代制度安排来消除那种专制制度下强权 犬儒互补的人格弊病。 《传统十论》此次再版,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了增订版序言及两篇附录(《关于 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 的讨论》《瑞士之路》),订正了原有版本的一些错讹。
司马氏为何能夺取曹魏政权? 河内司马氏仅仅是儒学大族吗? 魏晋禅代的真相为何? 西晋政权为何又短促而亡? 这一系列疑问,都可以从本书中找到答案。 在政治史的研究时限上,本书选择以曹魏正始十年(249)为起点,西晋永康元年(300)为终点,高平陵之变是司马氏家族控制曹魏政权的开端,魏晋嬗代的历史起点。永康元年,赵王司马伦发动宫廷政变诛杀贾后、张华、裴頠等人,终结了西晋政治*后一段稳定时期,标志着西晋权力结构的*终崩溃。 在具体研究过程中,通过对一系列关键事件的史实考订,揭示魏晋之际政治变化的实相。探究司马氏家族的权势网络在曹魏政治中的成长与运作,分析司马氏集团的凝结过程与权力结构,揭示家族网络在魏晋政治中的作用。 本书行文流畅,考证严密而令人信服,是治魏晋史的学术佳作。此次修订,全面润色文
《门阀时代:魏晋南北朝的政治与制度》为著名历史学家祝总斌教授的学术论文集,收录魏晋南北朝史方面的重要论著十余篇,论题集中于门阀政治的缘起、发展、特征以及魏晋南北朝时代在政治制度上的独特现象。书中对东晋后期高级士族之没落及桓玄代晋之性质的分析,对都督中外诸军事制度的考辨,对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晋律之特点的阐发,对晋律 儒家化 倾向的论述等,既有宏观上的分析,又有微观上的考证,篇篇都包含着独到见解。外编所附《我与中国古代史》,讲述自己如何走上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之路,对青年学子有重要的启发。
柏杨曾以十年之力将《资治通鉴》翻译成白话文,其间,他用 柏杨曰 史评的形式,从现代多元文化背景出发,对史实作出角度宽广的观察,发表辛辣深刻的评述,表达他作为一个现代人的领悟与感受,以示与原著中 臣光曰 的不同立场。其旨在于引发读者的独立思考,不局促于中国传统儒学价值观的一贯窠臼,进而读者在认知外部世界或面临人生抉择时,有足够能力做出独立、自主的判断。 在本书中,柏杨亲自总结《资治通鉴》典型史事,以配其862则 柏杨曰 点评,一事一议,一目了然,读来简明易懂、生动流畅。
《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 1942年的华北农村》一书是印裔美籍学者杜赞奇通过对资料:南满铁道株式会社调查部所编《中国惯行调查报告》、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社会调查材料,以及中外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等的研究,以个案的方式对华北六个村庄进行详尽的分析,展现了在国家政权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1900 1942年华北农村社会、政治、经济图景。作者从 大众文化 的角度,提出了 权力的文化网络 、 国家经纪 等概念,详细地论证了国家权力是如何通过种种渠道(诸如商业团体、婚姻圈、经纪人、庙会组织、宗教、神话及象征性资源等)深入乡村社会的,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乡村社会又是如何作出回应的。
别人看 五四 ,马上想到 德先生 赛先生 ,张鸣却首先想到军阀。 臭棋篓子 段祺瑞、 三不知将军 张宗昌、 马桶将军 王怀庆 这些手里有枪的军汉武夫,在人们印象中行为粗鲁、不讲道理的莽夫,在书中,却被作者一一还原成为 五四 前后政坛上个性张扬的主角。除了政客军阀、本书还讲了有志青年、历代文人、农民、流氓和女人的故事。在作者睿智的观察下,幽默生动的文字中常有微言大义之处,细细品来,似还藏着作者检讨中国文化劣根性的良苦用心。
走出五代 是宋初政治体制调整的**关切,对藩镇的措置是其中重要一环。讨论宋初的藩镇政策,须回溯到唐末五代,将其置于整个十世纪的政治社会变动中进行理解。本书从 方镇为国 的视角探讨了五代王朝建国道路的异同,梳理了 藩镇州郡化 诸项措施的渊源流变,勾勒出 藩镇时代 的地方政治人群活动,重绘了十世纪藩镇的多重面向,藉此呈现宋初 走出五代 的历史过程,并就十世纪地方行政的调整对宋代乃至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意义做了回答。
钱穆史学经典 收录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国史新论》《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史学名著》四部代表作,涵盖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人物、文化、教育、信仰、精神面貌等各个方面。内容宏大,观点深刻,均是经万千读者审视过的史学经典。在这些书中,钱穆辩证比较中西历史,深挖中国古代文明中的精华与可取之处,以期将对中国历史的温情与敬意传递于世人。
本书聚焦于 皇权 宰相 吏胥 取士 四个方面,选取祝总斌教授具有代表性的论著十余篇,论述中国古代政权与学术的一些特点,对中国古代的最高权力、国家治理、官吏来源等重要问题探微发覆。此外,还收录作者关于《史记》的文章四篇,文中对《史记》书名的由来以及司马迁的 崇儒 与 颂汉 问题提出独得之见,体现出对中国古代史学的深刻理解。 本书由陈苏镇教授撰写导读,通过研究实例,介绍了祝总斌教授 厚积薄发 精细读书 论从史出 的治学特点。
战争,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进行的,其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受地理形势的影响。在大规模战争里,某个或某几个地区由于位置的重要,成为交战双方争夺的热点,它的得失对战局常常具有决定性作用,这种战略要地在军事地理学中被称作 枢纽地区 。 本书上起三代,下迄南宋,对三代之甘、管,秦汉之荥阳及敖仓,三国的合肥、濡须和汉中,北朝至唐中叶的河阳三城,南宋末年的襄阳等枢纽地区进行了细致探讨,并由此出发,对战争的策略、部署、路线等做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作者以历史地理学家之卓识洞见,论述历代将领之得失,探究战争胜负背后的成因。同时,书中还探索了枢纽地区的分布和变化问题,以中国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研讨各个时期兵家要地的转移情况,剖析其中的社会背景与原因。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是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专著。全书分九章,对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在不同历史阶段纷繁缭乱的变化,逐一作了细致考证与论述。主要特点是:1.对历代宰相究竟握有什么权力,提出了与前人完全不同的新看法。历史上频出现的皇帝、宰相、秘书咨询官员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就制度言,全可通过这一新看法得到解释。2.不同意长期以来流行的宰相制度变化发展主要出于君相权力之争说。3.详细探讨秘书咨询官员的职掌、任务,特别是其出现、演变的历史背景。4.将政治制度与宫廷内外的建筑布局联系起来分析,这是一个前人很少留意的新视角。《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对整个两千年政治制度的研究,也具有启发性。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秩序的根基》首次面世时,美国正处于危机之中:理查德 尼克松不光彩地辞去总统职务,越南战争正走向灾难性的结局,大学正从学问的殿堂堕落成疯人院 在世人大多对美国的未来感到沮丧时,作为当代保守主义运动的思想导师,柯克却满怀希望地期盼美国秩序的复兴,将其根基牢牢锚定在《旧约》中的先知时代,上下纵横三千多年,不无洞见地指出,从古 希腊罗马到基督教的中世纪和宗教改革,西方历史的演变过程时时都在酝酿美国秩序的种子:耶路撒冷的信仰和伦理、雅典的理性与荣耀、罗马的美德与力量、伦敦的法律与市场,所有这一切都将融汇到由清教徒肇始的美国秩序之中。 在柯克看来,美国的成功之道似乎可以概括如下:宗教信念派生出有秩序的自由观;有秩序的自由观派生出自由市场和有限政府的制度安排;自由市
以贵族家族为考察中心的西周宗法制度的研究已有学者做过大量著述。本书主要就传世文献、铜器铭文与考古材料的结合,对西周几个重要氏族及相关的政治结构进行综合研究,从不同侧面切入贵族家族参与政治的方式,来讨论西周政治结构与贵族氏族的关系。每章各以一个家族为例,梳理世系,并结合该家族的材料特点,对相应的氏族分化、官员任命、封国政治、内外服之间的联系等之前讨论比较欠缺的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晚明时期的中国已经置身于全球化的大潮之下,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等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大事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在对英贸易顺差的刺激下,鸦片引发了近代中国的叠变,次鸦片战争爆发。 1840年以来,中国人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探索,在迷茫与徘徊中,进行了抗争、学习、融合、改革与改良。外部列强势力犬牙交错、内部政治斗争拉锯不断、内外部战争频仍、洋务运动开启、新一代知识分子开始成长、民智渐开、工业发展 在各种驱动因素的叠加与聚合下,叠变继续。 然而,甲午之战的失败以及稍后列强强租胶州湾、广州湾等,深刻刺激了中国人,成为近代中国的转折点,罕见的奇耻大辱震撼了国人,谭嗣同诗曰: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沧溟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落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震撼之后则是怀疑、彷徨、困惑与愤怒,是民族精神
宋代是中国近世社会形成的关键时期,本书从 士族 与 民间信仰 两大范畴分析其中的juda变化。作者以宋代zui重要的大族 河南吕氏家族 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古门第大族没落、科举制度代兴后,宋代所形成的 新门阀 。作者从朝廷政治的起伏、科举制度对家势维持的异化等几方面,析论了宋代士族精英和社会结构转变的情况;同时涉及近世社会中的妇女、儿童和科举教育等问题,让读者更加了解 从唐宋变革 到宋元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 民间信仰 部分延续了作者过去对宋代巫觋信仰的研究,分别从研究方法、史料、新视角及新议题透视宋代的民间信仰。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历史个案研究无疑蕴藏着丰富的政治与文化的解释空间。然而,梳理武则天的研究史我们会发现,这个聚讼不休的话题,在相当大程度上透视出我们史学的一种基本状况:对武则天的评价,专业史学内部纷争不止,而在 公共史学 领域内几乎一面倒,武则天的形象似乎从来就没有脱离过《新唐书》《资治通鉴》。 然而,《新唐书》《资治通鉴》中关于武则天的某些表述,似乎会受到某种政治正确的影响,对于武则天的形象,会根据某一说法、一点影子进行放大,直到事实的性质完全发生改变。而本书以新史学的研究路径,突*了传统史学的藩篱,从另一种视角展示了不一样的武则天。 本书不是武则天的传记,每一章的讨论皆是针对一个具体的问题。从武则天出生地与故乡的考证,到武则天归葬乾陵,一代女皇的出生到落幕
中华民族究竟可追溯到何时何地?秦始皇施行的是暴政还是政治理想?大唐盛世如何在安史之乱后一蹶不振?宋儒的思想为何救不了宋朝? 本书作为从民国传承至今的中国史入门读物,将中华五千年历史浓缩于一作。吕思勉先生用晓畅浅显的语言,讲述中华文明进程中人人必知的典故,以文史大家的独特视角,追索史实背后的深层动因与逻辑,理清文化变迁脉络。一本书让你轻松读懂从上古到民国的五千年历史变迁,以史为基,知古今、通天下、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