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学史》系统全面地介绍和论述了中国新闻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汇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基本勾勒出了中国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大致脉络,确定了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内容。它的出版标志着中国新闻史系统研究的开端,这在我国新闻史学目前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此后,中国新闻史的研究至少在形式上展现出全面铺开之势,通史、地域史、断代史、人物史、专题史等方面的专著纷纷问世。戈公振先生的《中国报学史》不仅是中国系统新闻史研究的开山之著,还是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新闻史学研究的登峰造极之著,代表了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新闻史研究的高水平。
自意识到时间的存在起,人类就一直在尝 各种方式捕捉和记录时间的流逝,并在此过程中创造出了大量令人惊叹的计时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了安排自身活动的可靠参考。 人类既珍惜时间,也珍视这种用于记录时间的仪器。本书中,作者精心挑选了二十八件计时器。它们有的毫不起眼,有的极尽奢华;有的为了彰显自身地位,有的为了改变 的命运……从旧石器时代的狒狒腓骨到太空腕表,从地中海海底到月球表面,从詹姆斯一世时期的伦敦到11世纪的中国,人类一直在不断尝试“驯服时间”。书中还特别介绍了历 那些令人惊叹的、奢华的钟表——从大本钟到劳力士,并试图告诉我们,计时器并不再纯粹关注功能,也关注设计。
这是一本研究春秋时期齐国对外关系政策的作品。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文明进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过渡时期,身处乱世的齐国,从春秋初期的诸侯大国逐渐崛起为强国继而称霸中原。春秋时期齐国对外关系的政策在齐国处理对外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书共包括四个章节的内容。第一章主要概述了春秋时期齐国对外关系政策所依托的历史背景,周室衰微,诸侯崛起,霸权迭兴;齐国内政兴衰变迁,而齐国始终以大国的地位存在于春秋历史的舞台。第二章展开对春秋初期齐国外交政策的研究,齐国尊王攘夷、遭循周礼,推行睦邻亲邻外交政策和武力征伐的军事外交政策。第三章齐国霸业时期的外交政策,内尊周王以图霸业,外攘夷狄以安中原,重塑春秋新秩序。第四章介绍春秋中后期的齐国对外关系政策,斡旋于晋楚之间的平衡外交政策和外归其义的外交
本书全面回顾20世纪中国学者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历程,总结学术成果,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基础。这是国内第一部全面回顾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历程的著作。
本丛书在吸收国内外近期新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独特的视角、翔实的资料,分六卷,从《西方国家制度的演变》《西方社会结构的历史演变》《西方工业制度的变革》《欧洲农业制度的演变》《英国土地制度的演变》和《近代中西教育制度的比较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和结构剖析,分析了不同时期各制度部类发展的不平衡性,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者对西方制度史研究的近期新成果,具有资料翔实、史论结合和原创性、前瞻性的特点。该项目的完成与出版对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各主要层面制度形态理论的细部结构,总结制度演进变革的规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实践意义,为我国的制度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思路启示和方法借鉴。
《东北抗联文化研究》由李红娟著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秦汉以来更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一具客观存在,也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我们来认识这个客观存在和发展过程……
《〈中国文化〉三十年精要选编》由文化大家刘梦溪先生主编,本套从书既是《中国文化》杂志三十余年 成果的选编,也可视作近三十多年我国学术界中国文化研究成果的一次汇总。 《中国文化》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大型学术刊物,创刊三十年来始终秉持“深研中华文化,阐扬传统专学,探究学术真知,重视人文关怀”的办刊宗旨,提倡从现代看传统,从 看中国,在广为汲纳国外各种新观念的同时,刻刻不忘本民族的历史地位。了解此刊的行内专家将“厚重,学术,名士,低调,性情”,视作《中国文化》的品格。《中国文化》创刊以来已出版55期,总字数逾2000万,获 外学界人士高度好评。 为汇聚成果、交流学术、留住历史,特编选“《中国文化》三十年精要选编”,分十二个专题,厘定为十二卷,涵盖了哲学、历史学、文学、考古学、文献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