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敦煌3-10世纪的佛教活动置于敦煌和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通过对历史上敦煌佛教文献的社会性质、敦煌石窟佛教艺术的社会功能、敦煌僧团的社会作用、敦煌佛教与中国民间信仰、从敦煌看佛教对社会发展的进步用途等方面的探讨,论证历史上的敦煌佛教是社会化的佛教,是中国大乘佛教的实践,为佛教与社会的共存共进和未来提供历史的借鉴。
本书的结尾谈到了今天的巨型游轮和集装箱船,当今世界贸易的90%仍然是由集装箱船承载的。在这样的起点和终点之间,大卫·阿布拉菲亚描述了商人、探险家、海盗、制图师和旅者等人群如何追寻香料、黄金、象牙、奴隶、可定居的新土地和关于远方的知识。本书跳出了欧洲中心主义的窠臼,强调来自其他大洲的航海者发挥的作用,展现了商人如何从阿拉伯半岛和非洲的海岸前往中国南方和日本,通过旅行将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连通,进而将半个世界连接起来。
《中古丧葬模式与礼仪空间》由李梅田著
本书分《导论》《先秦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宋元明清时期》《近现代时期中外比较背景下的考察》五卷,是*部中国历史编纂学通史著作。纵向上,上起先秦时期,下迄20世纪末,系统论述中国历史编纂学的发展道路和内在规律;横向上,把握住各个时期史学名著的著述宗旨、成书过程、编纂技巧、史学价值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全书纵向考察和横向联系相结合,构成中国历史编纂学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周密的知识体系。史料丰富,论据坚实,论证深刻,彰显了当代中国史学的民族特色,对于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和推进中国学术走向世界具有重要价值。本书又是传统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将提供一部 中华文化何以长期连续 的读本,从当前来看,正高度契合中共中央关于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的精神,更凸显出本书的理论意义和现实
全书将11—12世纪拜占庭经济和社会文字史料,分为七类进行整理,即历史作品、档案资料、修道院文献、圣徒传记、书信、演讲辞、以及文学作品,分别介绍了作者、手抄本、出版和现代语言译本情况、内容大意或者提要或者全文翻译、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史料价值等。本书还详细介绍了11—12世纪拜占庭史料查找利用的重要工具书、史料汇编、史料书目和简介、数据库、有用网站、以及著作等,并重点介绍了目前最新最重要最实用的,方便读者查找利用拜占庭史料,提供了拜占庭史研究的入门途径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和参考。
本书在对20多所日本图书收藏机构进行筛查的基础上,选择中国古地图收藏最为集中的神户市立博物馆、京都大学、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海野文库、东北大学、明治大学芦田文库和横滨市立大学鲇泽文库6处收藏地的中国古地图进行搜集、整理和研究。全书按古地图图面内容分为5大主题,详细介绍了古地图的基本信息,包括图名、载体形态、尺寸、绘制出版信息、收藏编号等;同时选出国内稀见、学术价值突出的进行深入研究。 在内容上,本书涉及日本收藏古地图600余幅,其中高清展示40余幅,很多地图为国内首次披露。根据“左图右史”的传统阅读习惯,一图一说,图文并茂,内容权威,可读性强;在形式上,本书为正度八开开本,并采用拉页、折页等方式全方位展示古地图细节,内文采用120克超感纸,还原古地图阅读质感,装帧设计精美,极具典藏价值。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大项目研究总成果。本书以中国西南地区(尤其以四川三星堆文化为代表)作为出发点,站在内陆开放历史的角度,将欧亚大陆上的古代文明作为相互往来交流的整体视野,从十个方面探讨南方丝绸之路与古代印度、西亚近东和东南亚文明的关系,展现中华民族与欧亚大陆世界各民族、各国家之间数千年前的交流互鉴,填补了中国西南地区数千年前中外交通历史研究方面的空白。
本书稿是著名文字学家、敦煌学家张涌泉教授1996年四川大学博士毕业的优秀学位论文。全书由上编《敦煌俗字研究导论》和下编《敦煌俗字汇考》两部分组成。1996年由我社出版。获得学界很高评价,与作者的《敦煌变文校注》和黄征的《敦煌俗字典》一起合称“敦煌三书”,为敦煌学研究的推荐书。曾获第二届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语言学一等奖、胡绳青年学术奖。但当时由于出版条件,由作者手抄影印出版,现作者自己有电子排印版,能够提高出版质量,再加上原来所印早罄,读者需求强烈,故拟重新出版。
本书在梳理以往比较都城史研究的基础上,以新的视角概观东亚都城史的历史,对以往研究中被视为个例的7-8世纪东亚国家都城营造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论述隋唐长安的历史意义,描绘一幅宏伟的东亚都城历史画卷。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中国都城目前的隋唐长安”,包括中华的分裂与再生,都城与王权仪礼,城市的生活与文化;第二部分“隋唐长安与东亚国家关系”,包括东亚都城时代的形成与都市网的变迁,胡人与汉人;第三部分“建康、长安、洛阳”,包括汉长安故城与隋唐长安城,隋唐建康与洛阳的都市社会结构等内容。本书以全局把握和比较研究的方法,详细论及东亚历代都城和隋唐长安城的历史意义,对古代城市研究、历史地理学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宋会要》是宋代具有法定地位和行政依据作用的官方档案汇编,其内容囊括了自太祖至宁宗十三朝的政治、法律、礼仪、文化、民族、地理等各个方面,堪称宋代史料的渊薮。明中 叶后原本即已亡佚。《宋会要方域类校补》依托陈智超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宋会要》的复原、校勘与研究”,对《宋会要辑稿》中的“方域类”及混入“礼类”“食 货类”的相关条文进行了整理、点校、注释,使《宋会要》“方域类”尽可能恢复原貌。为研究宋代地方建置、风土民情等提供扎实而丰富的史料来源。
《新文化史:历史学的“文化转向”》分为新文化史的理论与方法、新文化史家与新文化史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三个维度的转向;转向:1980年代;新文化史的三个理论来源;微观史学与新文化史;精彩纷呈的文化史;彼得·伯克与新文化史;林·亨特与新文化史;娜塔莉·泽蒙·戴维斯与新文化史;罗伯特·达恩顿与新文化史;罗杰·夏蒂埃与新文化史等。
《绥远志;绥远志略》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研究室编
《河套图考;河套图志;绥远河套治要》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研究室编
《林登·约翰逊传》由两次普利策奖及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赢得赞誉无数的著名作家罗伯特·A.卡洛撰写,其作品已成为美国两百多所高等院校书。?本书详实记录了美国第36任总统林登·约翰逊的一生,是了解20世纪美国政治、历史的书。作者研究40余年,耗时10年写成此书,被誉为“大师级的作品,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传记”。??《林登·约翰逊传》部《权力之路》,内容截至一九四一年。?林登·约翰逊出身于美国ZUI偏僻落后的地区之一,穷困潦倒,所受的教育平凡无奇,但年仅三十二岁,就已登上国家权力舞台,不仅在国会占据一席之地,影响力甚至超YUE了自己的选区,被视为“洞察人心,具有极强领导力,操纵立法的天才”。?三十二岁的约翰逊,其一生的主要套路已基本建立,并清晰地显露出来。他展现出非凡的政治天赋,以金钱为杠杆来撬动政界,获得权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