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仅五星
  • 30-5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10元10-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3折3折-4折4折-5折5折-6折
筛选:
    • 昨日之我与今日之我:当代史学的反思与阐释(著名历史学家、清史研究教授杨念群著)
    •   ( 1847 条评论 )
    • 杨念群 /2020-11-01/ 四川人民出版社
    • 本书为当代历史研究论文集,全面反思与阐释了西方各种史学思潮在中国史学界的应用状况,作者还提出拓展史学进境的新思路需从跨学科的角度借鉴社会学的 中层理论 ,本书不仅是作者近二十年对此问题的持续思考的精粹集结,更是史学界努力建立新研究范式的一次卓见成效的尝试。作者借对当代历史研究的反思与阐释,向更多学人分享了兼具全球视野的研究素养、剖析事物动态性和复杂性的研究思路和超越学科专业壁垒的研究方法,具体体现在宏观上要思考当代思潮变动下的政治动态与社会发展,微观上要带着问题意识深入社会观察生活,以此锤炼史学工作者通达的问题意识及超越局部事件的洞察力。

    • ¥41.2 ¥86 折扣:4.8折
    • 中国史学史(日本中国史研究译丛)
    •   ( 2088 条评论 )
    • [日]内藤湖南 著,马彪 译 /2008-06-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内藤湖南的卓越学风特点之一,就是擅长把握总体的历史。例如,今天所谓 唐宋变革 的观点就是他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初首唱的。这也是他所创立的中国史时代分期说的重要一环。众所周知, 唐宋变革 论即便在今日,仍然是世界学界所讨论的对象。 《中国史学史》在他的庞大著作之中,可谓名著中的名著。对于本书这种惊人的工作,湖南究竟是如何完成的呢?不用说这与湖南对于中国学术出众的知识,对中国文化发展的非凡见识是分不开的,进而应该加上一点,即还有他与中国文化之间关系的特殊方式。他认为东方史(包括朝鲜、日本在内的东亚史)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发展史,也就是说,他是把自己的史学也作为中国文化发展之一环的。在他那里是没有今日这种根据中国、日本等等近代主权国家进行划分的意识的。湖南自己也是将自己置身于东亚这种文

    • ¥49 ¥98 折扣:5折
    • 现代中国的形成 1600—1949 李怀印 著 黄宗智主编 实践社会科学系列 现代中国 疆域 族群 清代 军事 财政 中
    •   ( 742 条评论 )
    • 李怀印著 /2022-03-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今天的中国究竟从何而来?现代中国何以能避免多族群帝国崩溃和分裂的命运,建立一个高度有效且长期稳定的国家?其疆域构成、族群组合和政权形态具有何种历史合理性与独特性?今后的中国国家能否继续维持“既大且强”的格局?本书令人信服地回答了以上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本书是一部视野宏大、新见迭出的中国近现代史著作。全书主要围绕对现代中国形成过程的重新认识问题,以及中国近代史的历史书写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两方面展开研究。作者从全球史的视角,着眼于地缘政治、财政军事和政治认同三个要素,全面论述十七至二十世纪现代中国的形成过程,在世界历史的视野下探寻现代中国形成的独特路径。全书视野宽广,内容丰富,见解独到,对于试图理解现代中国之过去与未来的研究者和普通读者来说,都是一部不容错过的精彩著作。

    • ¥44.5 ¥89 折扣:5折
    • 中国古代史史料学(增订本)
    •   ( 1515 条评论 )
    • 何忠礼 著 /2012-08-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中国古代史史料学(增订本)》为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何忠礼所著。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主要介绍自先秦至清代的各类史书,以及各种虽不是史书,但保存了很多历史资料的书籍和文字材料。下编介绍史料致误的情况,以及如何运用版本目录、标点校勘、年代避讳、声韵训诂等知识来检索史书,鉴别和利用史料。本书既有知识性,又有实用性,很适合大学生研究生使用,也适合一般读者阅读使用。原书曾于2004年由本社出版,是"浙江大学人文学术丛书"的一种。出版后市场反应良好,曾在某些高等学校历史系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原书早已售罄。今由作者对本书做了修订,质量有进一步提高。

    • ¥48 ¥96 折扣:5折
    • 北魏平城时代 第4版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78 条评论 )
    • 李凭 /2023-08-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本书将北魏前期政治史的研究,以首都平城为中心逐步展开,依时间顺序分四章作纵向探索,准确清晰地勾勒出它的变迁轨迹。作者的考察自始至终围绕着拓跋部落本身的社会文化特征和汉族文化对其产生的曲折作用这两个影响平城政权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被考察的虽然是北魏平城政权封建化的历程,但其意义却已超越了论题本身,成为探索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汉族与游牧民族相互影响与融合规律的重要一例。在考证中,作者既不回避种种重大矛盾现象,又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对细微之处详加辨察,因而所得结论新颖而令人信服。

    • ¥49 ¥98 折扣:5折
    • 古史辨运动的兴起:一个思想史的分析(修订本)王汎森 著 历史 史学理论 上海人民出版社 正版书籍 博库网
    •   ( 83 条评论 )
    • /2024-07-01/ 上海人民
    • 古史辨是改变近代中国史学气候的一个晴天霹雳。本书把古史辨运动当作近代学术思想发展中一个历史现象来描述,主要探讨了运动何以会爆发、以什么样的风貌出现、带来什么影响等近代思想史问题。本书认为,导致该运动产生的 关键性的因素是清季今文家的历史解释,而清末民初错综复杂的思想学术环境尤为重要,顾颉刚个人的\"冲天一击\"则是运动的触媒。此外,本书也考察了三个层面的问题: 个层面:思想家们原来的想法到底是什么,这些想法与他们生活于其间的思想传统有什么样的关系;第二个层面:思想家们真正做到了什么;第三个层面: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思想家们的实绩产生了什么影响,及后来的人怎样去理解其作为。在描述历史现象时,本书对\"心理事实\"与\"历史事实\"加以分殊,认为不管合理或不合理的思想都可能在历 造成巨大的影响,在

    • ¥36.5 ¥78 折扣:4.7折
    • 北宋政治与保守主义 司马光的从政与思想(1019~1086)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12 条评论 )
    • 冀小斌 /2024-10-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本书在对北宋宫廷政治的研究中开辟了新天地。作者行文风格生动活泼,娴熟的引文翻译和丰富的轶事不仅清晰地阐释了主要论点,同时使它成为一本引人入胜的有趣读物。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这是第一本对司马光的事业和思想进行全面研究的英文著作。

    • ¥33.8 ¥69 折扣:4.9折
    • 当代历史学新趋势:理论、方法与实践/论世衡史丛书
    •   ( 44 条评论 )
    • 编者:蒋竹山|总主编:谭徐锋 /2024-06-01/ 四川人民
    • 本书旨在针对历史学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与重要研究趋势进行分析,以此提供给学界进行参考。 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总结出十个热门及前瞻议题:一、情感史;二、阅读史、书籍史与出版文化;三、文化相遇;四、历史记忆;五、 史视野;六、帝国与 ;七、环境与历史;八、科学、技术与医疗;九、新史料与历史书写;十、大众史学与公共史学。 历史学研究的不断发展,需要不断地被认识。 西方学界习惯每十年就要进行一次学术的回顾与讨论,同样,本书所秉持的这一宗旨,无疑将对我们继续研究历史有所裨益。整体的走向与趋势,既让后来的治史者心中有数,也让我们在回顾的过程中,看到历史学研究发展的脉络,为史学研究提供新门径。

    • ¥48.9 ¥98 折扣:5折
    • 书于竹帛 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 六十周年纪念版 东方出版中心
    •   ( 80 条评论 )
    • 钱存训 /2022-11-01/ 东方出版中心
    • “中国古代的书籍和文字记录的多彩多姿、源远流长,是中国民族精神之所寄,也是世界文明中特有的奇迹。”本书是对印刷发明以前中国古代文字记录及其载体的系统性综合研究,上起殷商,今日所见最早的中国文字,下迄唐初(公元700年左右),印刷术的发轫时期,揭示了中国文字记录的丰富、延续和普遍性是世界文化目前所独具的特色。第一章,讨论中国古代文字记录的特色和重要性,及其演进的社会背景和学术因素。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叙述各个时代的主要文字载体,包括甲骨、青铜、陶器、玉石、简牍、缣帛和纸卷,详细讨论其内容、书体、制度及其特质。第八章讨论各种书写工具的形式和演变。第九章,总结以上各章所述要点,以通俗语言做概括性的阐释。本书的重点在考察铭刻和书籍之起源及其形体的演变,如材料、形式、技术、方法等。各种书

    • ¥37.4 ¥78 折扣:4.8折
    • 中国经史关系通史·宋元明卷
    •   ( 78 条评论 )
    • 汪高鑫 邓锐 李德锋 /2022-09-01/ 福建人民出版社
    • 宋元明时期是中国经史之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此间的经史关系发展情况相对复杂,理学与心学思潮次第涌现,学者的治学态度从 先经后史 荣经陋史 转变为 经史并重 ,甚至认为 六经皆史 ,可以说,史学在理学的产生、发展与转向过程中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本书意在通过宋元明经史关系流变过程的梳理,揭示经史之间的内在关系与演变规律,彰显中国传统史学的独特品质和深厚底蕴。

    • ¥48 ¥96 折扣:5折
    • 变宋:王安石改革的逻辑与陷阱 深刻解答“为什么好政策变成办坏事”的千年疑问 拨开中华帝国由盛
    •   ( 79 条评论 )
    • 徐富海 /2023-04-01/ 北京大学
    • 为何一场基于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良好愿望的宏大改革 终走到了初衷的反面? 为何在变法者眼中本为 “利民”的政策却一步步地蜕变为 “害民”的恶政? 为何一位清廉高洁、富有才智的治国能臣会在后世士大夫的口中成为北宋败亡的“罪魁祸首“?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 ,如何重新认识王安石变法?作者以小说家的生动笔法,全景式地展现了这场深入到 社会的每一个环节、阶层和群体的历史变革的宏伟画卷和曲折命运; 围绕“为什么好政策变成了办坏事”这一核心问题,运用美国社会学家默顿“非预期结果”这一现代社会学理论和综合政策分析工具,分析变法涉及的人的问题、制度问题与政策环境问题,探究变法政策在基层的执行效果及其反馈,解读变法政策失效的原因及后果。

    • ¥41.2 ¥78 折扣:5.3折
    • 中国经史关系通史·魏晋南北朝隋唐卷
    •   ( 67 条评论 )
    • 李传印 吴海兰 /2022-09-01/ 福建人民出版社
    • 本卷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经学与史学的关系及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这一时期是史学自经学中分离并不断稳固自立学科地位的关键时期,经学的变化与史学的发展呈现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学不断从玄学和佛学中汲取营养,儒学、佛学和道家融会互通;史学则亦经亦史、半经半史,体现了经学对于史学的思想统摄和史学对于经学的精神依附。隋唐时期为适应大统一的政治需要,倡导儒、释、道三教并重,逐步实现了从汉学到宋学的承接转变;史学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多途发展的基础上,离经自立并成为与经学并立的学科门类,史次于经、先于子的格局,在隋唐时期固化和定格。同时,史学也日渐摆脱与文学的纠缠,凸显自己的学科属性,巩固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实现了转折和创新。

    • ¥48 ¥96 折扣:5折
    • 中国史学思想会通·元代史学思想卷
    •   ( 91 条评论 )
    • 周少川 /2018-09-01/ 福建人民出版社
    • 元代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时期,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开始大步走向世界的时期。元代史学思想在承续两宋的同时,也对其进行了一定的修正。它的魅力在于开阔性与包容性,但也有弱点,所谓 株守宋儒之书,而于注疏所得甚浅 。《元代史学思想卷》展示了元代史学思想是中国史学思潮长河中不可或缺的一段,它的多民族统一观念、世界性意识以及经世思潮,都是极具鲜明特色的时代特征,体现了元代社会的时代精神,从而成为中国史学思想史中一份独具特色的宝贵遗产。

    • ¥34 ¥68 折扣:5折
    • 奔腾不息 雨、河、岸、海与亚洲历史的塑造 广东人民出版社
    •   ( 19 条评论 )
    • (印)苏尼尔·阿姆瑞斯 /2024-03-01/ 广东人民出版社
    • 亚洲的历史是由水域塑造的历史。在《奔腾不息:雨、河、岸、海与亚洲历史的塑造》一书中,历史学家苏尼尔·阿姆瑞斯通过亚洲的雨水、河流、海岸和海洋的故事,以及试图控制它们的气象观测员、工程师和农民的故事,重新审视了亚洲的历史。从印度的角度来看,他展示了对水的梦想和恐惧如何塑造了政治独立和经济发展的愿景,激发了人们通过水坝和水泵重塑自然的努力,并扭转了国家内外的紧张关系,为读者思考亚洲历史进程提供了新的视野和启发。

    • ¥47 ¥98 折扣:4.8折
    • 有承担的学术
    •   ( 36 条评论 )
    • 钱理群|责编:张丹 /2023-02-01/ 四川人民
    • 《有承担的学术》是学者钱理群知人论世的有情之作,集中书写了二十余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人学者。钱理群认为,在一定意义上,“学人”的影响比“学问”的传授 重要, 根本, 带基础性。 全书分五辑,从“史家的风范”“人的标尺”“传统的构建”“同时代人”“怀念、回忆与祝福”等不同角度立意,评述、回忆了中国现代文学学科中王瑶、林庚、贾植芳、钱谷融等 代学人,严家炎、樊骏、孙玉石等第二代学人,以及王富仁、赵园等与钱理群同时代的学人,其中既有对学人行谊的追述,又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立源头直述至今,兼有文学史、心灵史的意义。这些越经磨难越显纯真的学人使我们看到,在这“喧闹的世界”里,依然存在着“生命的、学术的沉潜”。

    • ¥35 ¥78 折扣:4.5折
    • 中国史学思想会通·历史编纂学思想卷
    •   ( 141 条评论 )
    • 白云 /2021-11-01/ 福建人民出版社
    • 中国历史编纂学的发达,是中国文化特色的重要方面。千百年来,学者们一直在讨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典制体等史书体裁及与之相关的史例、史法等问题,思考史家的主体修养对史书编修的影响,正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传统历史编纂学的多样性、丰富性和思想上的深邃性。《历史编纂学思想卷》研究历代史学家在反映历史变化时,为撰写史书,在体裁体例上的创造。注意从中国史学史发展过程中,思考历史编纂学的变革和特征,论说每一体裁的史学观念,以及不同历史编纂观念的发展。对每一重大历史编纂学的思想,有专门的讨论。

    • ¥39 ¥78 折扣:5折
    • 官文书与唐代政务运行研究
    •   ( 46 条评论 )
    • 雷闻 著 /2023-05-01/ 上海古籍
    • 伪齐政权是宋金之际由女真人扶植建立的中原傀儡政权,本书在作者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而成,集中关注伪齐的建立、内政、外交以及存废等问题,全面系统研究了伪齐政权的短暂历史。同时涉及对金朝内部派系斗争的考察,深入讨论了伪齐的存废对宋、金两国的影响。伪齐政权的存废不仅有偶然性,亦有必然性,其根源即在宋、金两大王朝的博弈与妥协。

    • ¥48.9 ¥98 折扣:5折
    • 中国史学思想会通·明代史学思想卷
    •   ( 113 条评论 )
    • 向燕南 /2018-09-01/ 福建人民出版社
    • 明代史学思想在前期与后期差别很大。前期因循守旧,不仅较为苍白,而且败坏社会风气;后期则因学术思潮衍变,有大量反映时代抗争精神的优秀作品问世。明后期的史学,为明末清初史学思想大升华作了铺垫。《明代史学思想卷》写出有明一代的史学发展走势,作者试图将明代史学思想的发展与学术思想史、社会史联系起来,作为相互影响的一个整体进行考察,进而概括明代史学思想发展的特点,深入探讨其基本内容、思想特征与主要走向。全书分两编,分别论述明代前后期的史学思想,而落墨的重点在阐述明代后期的启蒙思潮、经世思潮、黜虚征实思潮,潮涨潮落,景象万千。

    • ¥39 ¥78 折扣: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