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史学史专家王晴佳,以情感史作为方法,打开认识历史的新视角。 情感史已然成为当代史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它颠覆了许多传统的史学观念,从自然/社会、身/心的二元论,到男性中心与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叙述,也带来更多反思:究竟什么是历史事实?史料的价值如何检验?历史学家是否应该持有道德立场?历史叙述是否需要连贯一致? 本书为世界史学史专家、光启情感史主编王晴佳教授多年来介绍、探讨与实践情感史研究的论文集,系统介绍情感史的缘起与发展、理论与价值,并在此基础上以案例研究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格物致知,万万没想到的趣味历史。 你知道吗?辣椒是玛雅人制作巧克力的原料之一,整形美容追根溯源是为了修复战争创伤,拿破仑是 香水狂魔 ,冰淇淋是唐朝人的流行饮品,几百年前的人们就已玩过 非诚勿扰 ,诺贝尔科学奖居然有那么多乌龙事件 看世界找找历史边际,一段文明诞生的传奇往事,每一点趣味都深藏着时空的传奇。
《血酬定律》是吴思先生在五年前推出的一部作品,此次新版,增写了新的前言,对五年摸索的思路与心得作了简要的交代,着重对“血酬定律”的三个要点作了更完整的总结与表述。作者正式提出了“血酬史观”的概念,并预告了自己下一本书的内容:将继续从暴力集团与生产集团关系的角度解释历史现象,用暴力集团之间的竞争关系解释一些重大的制度变迁;理清暴力掠夺生存策略的内外关系,考察各种生存策略的互动和演化,描述演化而成的社会秩序的基本轮廓。 《血酬定律》早已成为吴思先生、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这本书以作者一贯的幽默叙事风格以及丰富多样的取材,深入浅出地为读者说明影响中国历史的法则。书中探讨了不同朝代的性命价格、平民百姓的反抗策略、土匪绑票勒赎的利害逻辑、商贾巨富的抗害手段等主题,这些类型各异的文章,连
......
......
强调:“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本书是对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做出的推动中国持续快速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战略决策的真实记录和客观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制定了对外开放战略、“三步走”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一系列关系 中长期发展的重大举措。这些战略的部署实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各领域的健康持续发展,为中国不断走向成功、永葆生机活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战略支撑。 《中国为什么能》从战略部署的角度,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这些重大战略的推出与实施,并对这些战略提出的背景、实施过程以及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本书有助于读者从战略角度
没有比这 近乎 的对称了: 初,来自印度的殖民地官员前往中国,研究中国茶叶的制作方法;在近乎一个世纪后,中国的改革者造访了印度茶区,并做了同样的事。 帝国的命数变化如何影响茶产业?反过来,茶叶如何在 宏大的政治经济学议程、 的发展和对国外资本的抵制中发挥作用?中国与印度的观察者是如何逐步理解过去数十年来高强度 整合进程中的冲突与巨变?本书聚焦19世纪末、20世纪初 市场下中印茶产业的激烈竞争,从 史、经济史、比较史的角度书写,探寻跨大西洋史观外关于劳动生产政治、经济史观、资本主义与 现代性的可能性。 作者以中国地方文献、清廷政客的奏章、清末文人的思想著作、殖民印度官方往来的信函、茶企业备忘录、印度文学等各类文献材料为基础,聚焦当时 消费者热捧与投资者青睐的 性商品——茶叶,刻画了一段中国手工
作者蒋梦麟于抗战期间写过一部英文自传,名为《西潮》,后在台湾发行中文本,颇受欢迎。《新潮》,是蒋梦麟原计划继《西潮》之后续写后半生的自传, 讲的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经验 ,可惜未终篇即逝去。本书是将上述未终篇的自传,连同作者遗留的一些追念师友(孙中山、蔡元培、吴稚晖、傅斯年等)的文字,结集而成。 吴俊升曾任小学、中学、师范学校教师,北京大学、中央大学、政治大学教授,香港新亚书院校长,教学和行政工作都从基层做起,循序而进,对于教育有比较完备的经验。在《教育生涯一周甲》中,作者回顾了一生中求学和从事教育工作的经历,同时有很多精当的经验总结和思考。
本书为 历史学家、教育家章开沅先生的回忆录,也是一部篇幅宏大的百年生命史。全书用60万字,100多个小节,50余幅插图,完整再现了作者从世家少年、流亡学生到民主青年,从出任大学校长而力行改革开放,再到主动辞去荣誉回归布衣学人的人生经历。书中出现的人物多达百位,长辈家人、师长前贤、中外学人,作者以流畅亲切和忠实客观的笔调写下与此有关的回忆,读来令人倍感温情。这些被作者谦称的“凡人琐事”,不仅折射了百年来的世事风云和几代人的人生际遇,也记录了近百年中国社会世变中不可抹去的亲历者的踪迹。
本书主要收录了反映民国时期重要思想流派之一 古史辨派的基本思想主张的代表人物的代表性文章和专著;翻译文章及介绍性的文章没有收入,所收录的资料主要来自当时国内出版的各种报刊杂志、专著和1949年后所编辑的文集,为学者研究古史辨派思想提供了原始的资料。
本书探析了南宋朝野在不同时期、不同层面对于王安石的评价,从政局变化、学术思想,以及乡里社会的基础,分析王学与程学在南宋的消长起伏,进而对南宋末年与王安石相关的谶言与话本进行考证。全书内容丰富,考证详实,对南宋的政局变化、教育与科举的内容,尤其分析详尽。因此,本书既是对以往相关研究的整合梳理,也包含作者深入相关史料后所得出的创见,对于有志于研究宋史的学者而言,本书是不可或缺的参考著作。
本书共三十讲,从先秦的初税亩,讲到晚清的度支部,每讲解答一个历史问题,用财政的线索重新梳理了一遍古代中国的成长历程,从钱的角度解释众多历史中的现象。在中国古代社会,恰当的财政制度会让官民两利,让 不断地发展;而糟糕的财政制度,会让官民两输, 崩溃。本书每讲围绕着三个线索展开: ,财政制度的三个要素,收入、支出、管理,在历史时空中是怎样不断变化的。第二,从财政制度的变迁角度看,中国古代是怎样不断成长发展的。第三,体现在财政领域中的强制权力,是如何从君主私权,一步步地实现公共化的。跟着钱走,打开一个 真实的视角。
是什么让我们感到快乐?又是什么让我们感到悲伤? 我们怎样才能感受到热情呢? 是什么让我们充满了欲望、愤怒、恐惧或温情呢? 传统的行为科学与认知神经科学还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心智考古学:人类情绪的神经演化起源》主张理解大脑的演化是解开大脑工作机制之奥秘的关键点,所以作者对从啮齿动物到哺乳动物的行为和机能解剖做了详尽的比较研究,并提出了极具洞察力的理论,从而解释了动机、情绪和自动反应的皮层下操作平台与演化生成的新生事物——皮质之间的关系。书中对探索、恐惧、愤怒、欲望、关怀、惊慌和嬉戏等基本情绪如何引导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哺乳动物的情感生活提供了一种易于理解的解释。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几代帝王在百年困顿中开拓出一条新路,他们共同完成了一场中国政治制度的巨变——由天下共主、分邦建国到中央集权、皇权至上的大一统 ,对后世两千年的政治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书以汉承秦制的国策变革为主体脉络,从周制崩溃后到秦制创立,再到汉承秦制, 演变为成熟的汉制,为读者展开秦汉制度变革的画卷。 从时代、人物、派系、文化四个维度入手,通过对秦皇到汉武之间的历代 帝王将相进行微观层面的人物性格、决策心理分析,结合宏观层面的趋势推演,以重要历史事件为节点和抓手,为读者深度剖析历史人物内心的决策逻辑,既展示历史人物赖以“英雄造时势”的 才能,又展示历史人物无法跳脱的“时势造英雄”之局限困顿,尽可能为读者展现大变革时代,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历史名人何以脱颖而出,又何以功过
从岩石上的神秘图像,到陶器、建筑上的纹饰与壁画,绘画的二维平面如何产生?从陶瓮上的鹳鱼石斧图,到彩绘漆盒上人物与时空交叠的空间性图画,器物表面的写实绘画如何引发了画像的独立?楚汉墓葬礼仪艺术展现的 个绘画高潮如何联系着后世 壁画和卷轴画的繁荣发展?名家辈出的宫廷艺术与臻于极盛的公共 艺术在朝野间的争奇斗艳如何塑造了富有变化和新意的盛唐气象?在中国绘画三千年的漫长历史中,以唐末为节点的早期绘画担负着开发绘画媒材的宏大历史职责,无名画家的集体创作在日常生活和 礼仪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同于以卷轴画为大宗的后世绘画,考古材料中所反映出的不同时期、地域和画手的风格变化,使得这段绘画史具有了研究方法上的独特性格。
......
十数年研究心得,读史论世。干余年时空穿梭,居今志古。 “古人”的故事是由“今人”讲给“今人”听的,叙述、理解、分析历史的历史学者是“今人”,其对象是“今人”,目标也应当是“今人”。所谓“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 一本重写的讲义,讲《汉书》,也讲其他。 细心的读者,总能在本书中读到你正在寻找的答案。 本书通过对《汉书》若干篇章的细致解读,分析《汉书》所叙述之历史过程与历史认识的根源,揭示记忆、回忆、追忆及谎言在历史叙述与认识形成过程中的意义与局限;展现皇帝、官僚、侠士与儒生以及普通百姓的思想、言行与生活,阐明历史过程中人、社会与 的不同作用及其局限;以现代人的思想与智慧,洞察历史真相,认识人类历史进程及其特征,阐发历史叙述中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对于人类生
王安石集政治家、思想家、诗人于一身,在许多方面都是宋代精神风貌的缩影。本书以王安石折射宋代诗歌文化,通过其昭君诗引起的巨大争议,论述宋代诗人的翻案与求新;以其所编《唐百家诗选》的选目问题,展现宋代的唐诗选本与唐诗经典化的关系;借后世对其诗歌的评价,讨论中国诗歌审美中“晚期风格”的形成;以其禅诗,研究其在佛理与诗法上的成就;通过《君难托》中的“弃妇”形象,探讨早在“乌台诗案”之前就已存在的诗歌与政治的纠葛,指向北宋中后期语言环境的 转变。各章材料详尽、安排巧妙,推动叙事走向其背后隐含的理论思考,成功建立起以代表性诗人为视角研究诗歌文化的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