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乐成《中国通史》上起旧石器时代,下讫1912年清帝退位,凡六十余万言。文字浅近平易,不做繁征博引,叙说清晰,见解持正,数千年中国史事之此伏彼起,重要节点,前因后果,俱在目前。 本书是傅乐成为了配合当时一般大学生的程度,同时也希望对其他程度的者有所助益而编写的一比较适用的历史本。全书重心共有四点:一,政治社会的变迁;二,对外关系;三,各种制度的演进;四,学术思想的渊源和流派。所据资料:一,历朝旧史;二,近代若干学人的研究成果;三,作者的研究心得。对于这些资料的整理和叙述,力求忠实谨慎。关于文字与章节的编排,力求浅近简单。重要的来源,则于书中注明。 本书原无插图,为了方便阅,我们选配了240余幅插图,尤详于战争地图,图注皆为编者所加。另外,为了便于者掌握历史脉络和了解作者本人,编者特地
★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第2版) 乾隆的统治占据了18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将康乾盛世推向。除了康熙、雍正为其打下的良好基础外,自制力强、勤政、处理问题果断迅速、善于吸收历代统治得失、感情生活比较专一、健康长寿等才是乾隆能够成功缔造盛世的重要因素。 乾隆统治下的中国,纵向比,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人口多、国力盛的时期。横向比,是当时世界上强大、富庶的国家。然而,乾隆身后却是盛世的崩塌和一个逐渐衰败的大清王朝。乾隆晚年声势浩大的白莲教起义爆发;他死后不到半个世纪,鸦片战争爆发。 乾隆是成功的,其成就足以让他跻身中国历伟大的帝王之列;乾隆也是失败的,18世纪世界历史的发展让他的统治显得没有任何新意。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事件可以看到,乾隆时期中西历史发展正经历另一种 大分流 。 ★ 《洪
《中国人史纲》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时代讲起,至20世纪初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为终,以100年(一个世纪)为纪年单位,是一部囊括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的作品。 我们能从《中国人史纲》中了解到五次影响了中国国运的转折: 三次黄金时代(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李世民时期的盛世大唐,入关的满洲人建立的大清王朝) 大分裂时代(大混战的五胡十九国与南北朝) 大黑暗时代(高度集权、闭关锁国、钳制思想的明朝)
一部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中,始终贯穿的鲜明主题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中华民族面对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它必须分两步走:后者是人们憧憬和奋斗的目标,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前提。 一部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中国人在这一百年内实践记录的总汇。它有过悲惨的遭遇,也享受到胜利的欢乐;在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有巨大的成功,也经历过严重的挫折。一切言论和主张,都在如此丰富的实践中经受检验。它比任何滔滔雄辩更能说明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谬误,给后人留下无穷启示。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中国史》是一套面向大众读者的通俗中国史读物。 很多书读系列上瘾,本书不但读着上瘾,读完还特别过瘾,像地道的二锅头,后劲大启发也大。 很多历史书很通俗,本系列通而不俗。轻快俏皮的语言下面藏着一颗严谨的心,所有论述有料有据;紧张刺激的故事下面藏着历史的沉重意义,以及对人性以及人生意义和价值的终极追寻。 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就在于获得智慧,获得明心见性的认知,获得心灵的无上自由。 本系列中的每个人,都在向此方向努力。这个过程中,有欢笑,有悲情,有不被理解的怪异,有会心一笑的诙谐。有如阳明先生洞穿古今的机锋,也有如李贽引刀成一快的从容。通过这本系列的文字,让我们走入他们的内心,你会听到那穿越了历史长河的悲鸣与长啸,你会听到人性至深的纠结与通透,你会听到生命之花于午夜轻然
湘军,一支维护了清王朝统治,但也给清王朝带来隐忧的湖南地方武装。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清廷无力抵御,不得不命地方官员筹办 团练 应对。儒生出身的曾国藩借机打造了一支以儒家学说治军、用乡土观念维系的、凶悍敢战的私人武装 湘军。湘军将领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荃、彭玉麟等人的军政活动为晚清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但他们无法根治社会病症。 知名学者龙盛运用丰富的史料论述了湘军从咸丰三年(1853)建立发展到光绪四年(1878)被裁撤的全过程,对于湘军产生的社会背景,湘军发展的内在原因、外部影响,湘军的规章制度、后方基地、军饷状况、将帅与幕僚、战略战术,特别是与满族贵族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广博深入的研究,可谓一部全面而深入的湘军全史。 湘军崛起打破了满汉权力格局的平衡,重新塑造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兵
本书为郭琦、史念海、张岂之三位学术大家主编之14卷《陕西通史》(1997年出版)中秦晖所撰写的部分内容,也即《宋元卷》全卷(秦晖为*作者)、《明清卷》明代半卷、明清文化一章、清初抗清运动一节(秦晖为该卷*作者),现将此两卷中秦晖所撰写的内容合为一本,并由秦晖重新撰写序言而成。 宋元明的陕西,处于辽宋夏金元百年战争的*前线,犹如装满的火药桶,兵戈不断,也因此,这一时期的陕西史,实则辽宋夏金元各政权间的关系史和战争史,当然,更是一部各王朝的政治史。正如秦晖自己所说, 我写宋元明的陕西,其实也是把陕西作为中国的一个缩影来写的,其内容表达了我的不少自有观点,和我同时期发表的其他一些著作(如《田园诗与狂想曲》等)也有着逻辑上的联系 。
本书属刘东先生主编 台湾国学丛书 之一种。《中国乡村》是萧公权先生的学术代表作之一,探讨了清帝国乡村统治体系的设置、理论和实际运作情况。全书分为三大部分:*部分勾画乡村地区的行政区分,诸如村落、市集、城镇以及保甲与里甲之行政分配;第二部分叙述乡村控制体系,涉及保甲监控、里甲税收、社仓等灾荒控制以及乡约等意识形态的控制;*后部分讨论乡村与宗族控制的有效性,以及农民对控制的反应。附录包括有关里甲、社仓等制度的珍贵资料。
历史说的好听很有趣,说得难听要人命 畅销书作者杜绝戏说混说,为你幽默说历史! 历史很形象,历史超有趣!一套能令你会心一笑的历史趣味漫画,让你爱上历史!这套书以时间为线索,浓缩五千年历史经典,串联起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用现代漫画方式幽默演绎,带你了解历史进程,看历史人物拨弄风云,观兴衰荣辱的历史长歌,通读重大史实,笑中不忘涨知识,一翻开本书就停不下来!
悠久的中华文明已经延续了数千年,不仅创造了丰厚的文化积淀,还创造了琳琅的物质积累,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就是这些物质创造的集中呈现,日用行藏的诸多物品之中,蕴藏着中国人的智慧,也讲述着他们的故事。这《华夏日常生活史》以开阔的人文视野、翔实的历史资料、优美隽永的文字、生动精美的图片,对中国古代社会衣、食、住、行等生活事项进行了清晰地梳理和生动地呈现,全景式展现中国古人的日常生活及其嬗递图景。人生开门事 无论是柴米油盐姜醋茶,还是吃穿用度、生老病死,都在时光、地域、上下、男女的交错中,日复一日地悠悠过着。透过古人的日常,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根,理解华夏文明的传承与变迁,带我们理解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精神气质是如何塑造的。
本书是一部中国通史,因用大学教科书体例写成,不得不力求简要,僅举大纲,删其琐简,内容于学术思想、政治制度、社会风气、国际形势、兼有顾及。
来自6000千年前的陶罐,彰显着新石器时代工匠出色的陶冶工艺; 一组陶制墓柱,投射了安定富庶的汉代社会 视死如生 的丧葬观念; 异域主题的唐代jiu器,则是盛唐时期繁荣的商品贸易与文化融合的产物; 《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由大英博物馆中国馆馆长、汉学家霍吉淑撰写,以承载着文明印记的文物为基点,透视其背后社会的人、事、时、地。有别于一般的宏观讲述,以物为线,从石器时代到现代中国,诠释数千年的文明脉络。
本书是1927年拉铁摩尔从北向南穿越新疆的游记。他与新婚妻子在塔城会合后,经乌鲁木齐、玛纳斯、吐鲁番、伊犁、阿克苏、喀什、莎车等著名地标,穿越了天山、喀喇昆仑山等著名山脉。与19世纪以来具有政治、商业等动机的其他外国旅行者不同,拉铁摩尔真正地深入民间,记录了沿途的风土人文。而他对亚洲腹地历史地理的联系,也让我们看到了这片土地在动荡时代所经受的考验。
本书是1926年拉铁摩尔从塞北前往西域的游记。他就像一个中国商人那样,说一口流利的中文,组建了一支拥有九头骆驼的商队。他从张家口出发,沿着明清时期形成的商路,经呼和浩特、大青山、百灵庙、阿拉善、额济纳河、黑戈壁等著名坐标,到达新疆古城子。他不仅记述了沿途风光之美和商路之险,更把目光投向那些原本不会在历史中 留下声音 的人:驼夫、商贩、流浪汉、沿途居民 正是这次旅行,成为他走上学术之路的契机。
书号:9787101166088 书名:满世界寻找敦煌(精装) 定价:98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100年前,大多数中国人对自己历史的认知还停留在:把神话里的三皇五帝作为历史的开端,历史就是帝王将相的历史,中原以外都是蛮夷之地。然而自1921年现代考古诞生之后,重大考古发现遍地开花,每一次都重建着我们对中华文明的认知: 1921年,仰韶文化的发现,破除了中国无石器时代的谬论; 1928年,殷墟甲骨的考古发掘,将中国有考据可信的历史提前到商代; 1929年, 北京人 头骨的发现,把中华大地上的人类史追溯到50万年以前; 1929年,三星堆的发现,让我们走出了中华文明只起源于中原地区的误区; 翻开本书,让考古领域超会讲故事的岳南老师,带我们重返惊心动魄的考古现场,见证这些考古大发现如何一次次重建我们对中国历史的认知。
《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的史学成名作,也是我国历史上*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 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是中国文化史,借鉴古代史书的典制体,按章节分为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等十八个专题,内容之广泛,完全与今 大文化 涵义相合;下册是中国政治史,从民族起源开始,叙述历朝历代史事直至民国开创。 浓缩中国五千年历史于一书。《中国通史》渗透着吕思勉用新方法、新思想来整理旧国故的精神,全书 以丰富的史识与流畅的笔调来写通史,方为通史写作开一新的纪元 。
《中国思想史纲》,是结合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一起编著的,大体依据侯外庐主编的五卷六册本《中国思想通史》的主要论点编写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本书也可看作是《中国思想通史》的缩写本。但是在编写过程中有所侧重、有所补充、有所发展,实际上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而并非《中国思想通史》的简单重复和节略。同时根据新出土的秦汉帛书和竹简等新材料以及其他新发现的文献资料增写的章节段落就是。还有一些章节,从论点到文字都作了修改,有的重新改写。而近代部分则根据1978年出版的侯外庐主编的《中国近代哲学史》重加编写。本书曾在2004年于本社出版过一次,后被列入 世纪文库 重新出版。此次新版增加了再版说明,以满足广大中国思想史爱好者及其学人的需求。
作者冷成金以智论史、以史说智,通过生动有趣的历史典故、人物故事,说解历史中的大智慧。分别有:深刻的儒家智慧,谋圣而不谋智;圆融的道家智慧,以无为王天下;超脱的佛家智慧,追求本心、见性成佛;严苛的法家智慧,辨析法、术、势,以法治国;纵横家的博弈智慧,兵家的战略智慧,阴阳家的自然哲理智慧 全书将历史的治乱兴衰、人物的成败得失,淋漓展现,引领读者领悟传统文化中的智慧真谛。
《中国古代的财政与国家》是日本东洋史学大家渡边信一郎具有代表性的学术专著,可被视为其二十余年中国财政史研究成果的总结。渡边先生打破断代财政史研究的分域局限,利用宏大的整体视角,勾连了从汉代到隋唐时期的财政状况,通过分析财政结构的特点,探讨相关制度在汉唐之间的演变,阐明了社会再生产过程和国家支配的特质。从汉代的更卒制度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占田、课田制和户调制,再到唐代的财政性物流与帝国编制,渡边先生都提出了独树一帜的见解,有助于激发学术思辨,推动汉唐财政史的研究。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海峡两岸迄今尚处于分离状态,这是中华民族的不幸。每一个中国人无不殷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 台湾走到今天,是命运使然,还是政客的谋划?本书将让你看到台湾的真正历史。书中完整、系统地介绍了台湾地区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演变过程:既详细描写了荷兰、西班牙的早期殖民统治,又对英、美、日、俄、德的侵台计划进行了周到的论述;既以大量篇幅介绍了台湾地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又对农工发展、税收、教育、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做了系统的描述;另外,在民族融合和两岸统一等方面也有涉及。全书配有珍贵图片数百张,以图片佐证历史,使读者能想象历史的情境。 此外,本书在全方位深入客观还原台湾地区的历史真相的同时,又为 两岸同属一个中
本书清晰界定了不同时期 西 的意涵,并依据各个时期中西关系的特征将自先秦至1800年前后数千年的中西文化关系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上卷主要讲述从远古时代到郑和下西洋这一时期的中西文化关系(1500年以前),下卷则是大航海以后即晚明和盛清时期(1500 1800),全面拓展了近代以前陆海 丝绸之路 的*史文化意蕴。 本书打破了既往以*代王朝为主线的叙述框架,将中西关系置于世界*史的背景中,在每一阶段内,分别就海陆交通、对外关系、商贸互动、文化交流、异域*教等进行*时性考察;努力从物质、精神、制度、行为等多个层面展示中国与西方文化关系的复杂*史过程,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揭示不同文明之间的接触与碰撞、理解与误读的文化意蕴与 规律 ,完整地呈现出中西方文化交往和对话的*史轨迹和丰富面向。
本书从国家标识、国家地标、国家道路和指导思想、国家制度、国家政权、国家领导力量和群团组织、国家战略、国家精神、国家科学文化和社会生活、国家对外开放、国家防务和军队、国家统一、国家对外关系等13个方面精选179个关键词,准确地回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走过的历程,描画共和国的基本面貌,界定共和国的身份和地位。本书的每个关键词,就是一个小传、一个故事、一段过程、一个领域、一幅素描,就是一个据以识别、定位的经纬度。把这些“经纬度”汇总起来,就从总体上呈现出共和国的基本面貌,展示出共和国的发展历程、辉煌成就、时代特征。即使随机读一两个关键词,也能了解共和国的一个侧面。本书涉及的内容广泛,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资料性、可读性和典藏性,能够帮助所有的国人更加全面、清晰、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国家,加深
本书以清代后妃为对象,立足官书档案展开研究。上部梳理清代与后妃相关的各项制度,并讨论清代后妃的生活状态;下部整理和考辨清代列帝后妃的人物信息。本书构建了关于清代后妃日常的初步框架,以便今人深入讨论。
如果苏东坡也有“朋友圈”,是什么体验?诗友、书友、画友、酒友、驴友,无所不有;诗词、书法 、绘画 、吃食,无所不谈 ;天生的乐天派、悲天悯人的大诗人、黎民百姓的好朋友都不足以概况这位大宋天才。本书以苏轼的“朋友圈”为观察点,在丰富的史料基础上,从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米芾、秦观、黄庭坚等众多北宋人物入手,展现苏轼与大宋三十多位文化精英的命运交织和人生纠葛。作者细致地按照时间脉络,结合苏轼当时所处的境况遭遇,解读苏轼的诗词作品。通过苏轼与家人、师友、知己、政敌、弟子等人的社会交往,读者可一览北宋文人圈的艺术生活,窥见“乌台诗案”牵涉的诸多往事,充分了解苏东坡人格魅力和极其丰富的一生,在“群狼环伺,步步惊心”的北宋政治中,看苏轼如何展现“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