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100件文物讲述中华文明史》一书遴选中国各大博物院馆的100件珍藏文物,以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脉络为依据,讲述国宝本身的故事,揭示文物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揭示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将分散的国宝聚拢在一起,足不出户,便能领略国宝的魅力,便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让文物说话 ,真实的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的声音,揭示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
本书是吕思勉史学代表性的学术论著。上半部分叙述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内容包括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等十八类;下半部分按历史顺序叙述了中国政治历史的变革。 独特的体例结构与内容编排,展现了吕思勉作为历史学家的学术追求: 搜求既往的事实,加以解释,用以说明现社会,因以推测未来,而指示我们以进行的途径。
本书是由张大可、韩兆琦等多位学者教授共同点校注译的《资治通鉴全本全注全译》,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共计二十四册。《资治通鉴》正文以清代胡克家本为底本,参考章钰校记与当今研究成果厘定文字。每卷开头皆有 题解 ,指出该卷大事内容, 段旨 则以注释段落首尾完备的大事件为单元,述与评结合,提示重要史事。"注释 详尽明确、 校记 勘校严谨、 语译 通顺流畅。卷末则有 研析 ,评点大事、总结史实。真正达到普及学术,雅俗共赏,对于专家学者与一般读者,都有极大的帮助。《资治通鉴》是司马光领衔修撰的历史名著,全书两百九十四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记载了战国初年迄于五代末叶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其史学价值主要有三∶第一,帮助人们贯通古今、以史为鉴。对于了解历史、总结历史,具有极高的史学
仅仅通过手绘漫画和段子的形式,陈磊(笔名:混子哥)和半小时漫画团队就清晰捋出了从上古到清朝的历史脉络:如果把东周列国看做一个班级就好理解了;大秦帝国,过把瘾就死;大唐 300 年,简直就是条抛物线;大宋打仗常吃亏,但经济繁荣恢复快;元朝乱得像耳机,38 年换了 9 个皇帝;清朝就像植物大战僵尸:从天朝上国到自救反抗,依然挡不住一批批列强的侵略浪潮 掀开纷繁复杂的历史表象,略去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每一页都有历史段子,每三秒让你笑翻一次。翻开本书,在哈哈大笑中不知不觉记住历史知识。
本书以秦晖在清华大学讲授“秦汉史”课程为蓝本,增加了近年来不断发现的考古资料,几经整理修改而成。不同于最初的课堂录音,此次成书比录音记录多出近一倍内容。而且,不同于传统的断代史著述,本书略于政治史,而从纵(时间上的周秦、汉唐对比)横(空间上的秦汉与罗马帝国对比)两个维度来探讨秦汉帝国那套政治经济制度和观念的由来,以及它们在秦汉以后的影响,高屋建瓴,对于当下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吃透中国史·春秋战国》是不白吃漫画大历史系列第4部。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拥有有传奇色彩的时期之一,从周平王东迁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历时549年。 在这期间,诸侯争霸、战火纷飞,贤主名将良臣辈出;同时,它也是百家争鸣、文化开放、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年代。经历这段纷繁复杂的时期后,中国逐渐走向大一统。 不白吃带你翻看《史记》《左传》《战国策》,一起去了解这段有些混乱却又精彩纷呈的历史。
本书可说是自有为张居正立传以来最深入、最公正、最能“美恶不掩,各从其实”的巨著。(台湾学者徐泓语) 它不同于前人作品的优选特点,在于作者运用了丰富而罕见的史料,除实录、政书等官方出版品外,引用的私人笔记、文集、书信达150余种,以明代为主的地方志达65种。因此能深入许多以前学者所未谈到的细节。 对张居正在改革中所要面对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作者分别立档,上有皇帝、太后,旁及宦阉权竖、外戚、各派言官,特别是与之曾共事的历届内阁大学士、重要文臣僚佐都有叙及,涉及人物之多,探求研究之细,皆为同类著述所罕见。 同时,书中提出了“隆万改革”的新判断和新概念,重新审视后发现,高拱和张居正在隆庆时期已经联手进行重大的改革,在吏治、经济、军事上都取得过重大的成就,使垂危的明王朝出现了起死回生的希望。
《言不必称希腊》包括“旅行现场引发的疑问”和“源远流长的西方历史、考古和文物造假”两个部分的内容,通过大量图片“以图证史”,对自19世纪以来形成的所谓西方文明史提出全面、系统的质疑。作者认为,西方社会长时间持续不断地、成体系地历史造假、考古造假和文物造假,虚构古希腊、古埃及、古两河流域和古印度文明,将这个“三条河文明”推到比中华文明 古老的地位,同时在美洲也布置“古代文明”的迷魂阵,目的就是贬低、矮化中华文明的历史,可谓“历史的阴谋”。作者指出,现今教科书所描述的世界文明史, 是19世纪西方中心论的产物,充满了虚构和伪造。这部伪史处心积虑地遮蔽中华文明的光辉,造成现代中国人深度的文化自卑,阻碍中华民族走向文化复兴,必须予以揭示。《光从中华来》用10个主题内容和大量图片,论证了中华文明
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通史著作不少,其中优秀者,往往既要史料翔实,又要文字优美,又或编写方法有独特创新。本套《中国通史》,将民国时期公认的几位史学大家的代表作编辑整理后,集合到一起。 吕思勉先生的文字中,引用的史料十分丰富,旁征博引,大气磅礴; 张荫麟先生则不圄于史籍,甚至把《诗经》、《楚辞》、《论语》中的词句用得出神入化,文字十分优美; 而蒋廷黻先生则是近代史研究奠基人,在近代史研究上采用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研究观念,倡导原始档案材料的收集,比如在写李鸿章的外交活动时,就曾亲自走访李鸿章的旧部、助手、秘书等。 《中国通史》自问世以来,梁启超、钱穆、熊十力、严耕望、顾颉刚、谭其骧、费正清、何炳棣、郭廷以、马勇、杨天石、雷颐、易中天等著名史学家无不推崇备至。 本次出版采用世界视野,
本书是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的代表作,是他为中学生写作的一本白话中国历史教科书。该书出版即造成轰动,并影响了几代读者。全书30余万字,将中国五千年历史娓娓道来,开创了通史写作新的纪元。 本次出版以民国《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为底本,全新精编精校。全书分绪论、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现代史、结论六章,以历史事件贯穿各个历史时期,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等各个领域,条理清晰、见解独到,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系统、经典的通史版本。即便在今天看来,依旧是一部常读常新的通俗历史佳作。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全13册)考察了中国从新石器时代到清王朝结束数千年的历史轨迹,充分运用近百年历史学和考古学的丰硕成果,以广泛的社会结构、社会思潮、文学艺术、百姓生活为切入点,将那些被搁置在学术象牙塔的新知识、新方法一一呈现给普通读者。 在系列第1册《中国是怎么出现的》中,你会看到: ? 中国历史,如何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讲起; ? 如果没有近百年的考古发掘,我们对上古中国的认识就不全面; ? 陶器、墓葬、青铜器、聚落都会说话,那是真实的历史声音,有时候比历史文献更真实; ? 对甲骨文和金文的解读,让我们比古人更加了解先秦; ? 大多数甲骨文字至今不能识别,是因为它们不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 夏商周是同时存在、兴起于不同地域、先后成为共主的三个强大部族; ? 商朝的特点是爱喝酒和迷信,在后
读历史,绕不开吕思勉;看历史,跳不过地形图。 吕思勉封神之作《中国通史》自20世纪40年代出版至今传世近百年,现代地图专家、畅销书作家李不白倾5年心力以图入史,为国学经典架构历史空间,打造百年一遇之版本:上编“通贯各时代”,主要梳理中国上起远古、下讫民国的20余朝兴衰 替,李不白老师随文编绘历史大地图一百幅,以飨读者,让读者一边感受国学经典的文化底蕴,一边体会由地图带来的历史空间感;下编“周赡各领域”,涵盖婚姻、族制、财产、实业、教育等18章历史专题知识,佐以精挑细选的传世文物图27幅,新增图注3000余字,图文并茂,娓娓道来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架构中国历史常识,一本足矣!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从上古到夏商周》 仅仅通过手绘漫画和段子的形式,陈磊(笔名:混子哥)和半小时漫画团队就清晰捋出了从人类起源到周朝的历史脉络:龙生九子,九子为何不像龙?商朝的历史就是鸟的一生!如果把东周列国看做一个班级就好理解了……掀开纷繁复杂的历史表象,略去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每一页都有历史段子,每三秒让你笑翻一次。翻开本书,在哈哈大笑中不知不觉记住历史知识。
为什么现代化发展了,传统反而复兴了?认识传统,认识你自己,本书《脉动中国》所展示的,是一张整体性的中国文化认知地图。 从纵向的时间脉络来说,讲的是中国文化的过去、现代和将来。从当下的问题意识反思中国文化的过去,从文化的传统展望中华民族的未来。 从横向的空间结构来说,提供了一个打通千年历史、站在高处俯瞰中国文化的系统性框架,揭秘中国人的道德心灵秩序和社会政治秩序。 在这一张中国文化认知地图上,全书依次有所谓“天龙八部”——甲部(核心结构“儒家”)、乙部(互补结构“儒、道、法、墨”)、丙部(信仰结构“儒、道、佛三教”)、丁部(政治结构“周秦之变与宋元之变”)、戊部(社会结构“江湖”等)、己部(总体结构“共同体”等),前有导论部(“留在我们血脉里的传统”),蕞后是结论部(“中
“中国”一词从何而来?中华文明为什么诞生于中原大地?为什么说关中地区为秦统一天下奠定了地理基础?历史上,黄河下游源何发生多次重大改道?为什么山东山西之间没有山脉相隔,却以山命名?历史与地理密不可分,历史决定思维的深度,地理决定视野的广度。《大地中国》是北京大学教授韩茂莉写给大家的历史地理通识,二十六个专题,贯通上下五千年,遍及南北东西,涵盖了中国历史地理的重要问题,是理解中国历史大脉络的一把钥匙。侯仁之先生说,历史地理是“昨天、前天的地理”,本书将历史的时间体系纳入地理空间,依循山河地理,讲述历史.上的那些事,城市、农田、牧场、道路、关隘、江河、集市、寺庙,每个题目都是大地上的一块耀斑,虽然不能涵盖大地,却有着地理的魅力。
本书是中国著名生物艺术画家曾孝濂先生亲自撰写的目前专享自传。本书详实记述了作者在各个历史阶段在科学画、博物画、邮票设计及彩墨生态绘画等领域的探索历程与人生感悟,展现了一位始终以画笔回应时代召唤的杰出科学艺术家勤奋卓绝、精益求精、锐意进取的工匠精神、科学精神与责任担当。书中收录了412幅精美画作及珍贵图片,是一本极具可读性和感染力的科学艺术家传记。
仅仅通过手绘漫画和段子的形式,陈磊(笔名:混子哥)和半小时漫画团队就捋清了从秦朝到三国的历史脉络:大秦帝国,过把瘾就死;整个西汉,都是在给汉武帝还债;三国就像碰碰车,碰着碰着就起火!……掀开纷繁复杂的历史表象,略去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每一页都有历史段子,每三秒让你笑翻一次。翻开本书,在哈哈大笑中不知不觉记住历史知识。
史学大家许倬云以恢宏的史家视野与饱含情感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四百年来台湾的历史脉络和荣辱浮沉:从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开始,台湾经历了荷兰殖民、郑氏集团、清政府、日本殖民和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始终未曾摆脱本土、大陆和世界三层因素的纠缠。他从地理环境、政治经济、人文社会、两岸关系等方面,分析台湾发展的优势和缺失,表达了一代学人对海峡两岸未来的忧思与期盼。“本书不是一部资料书,而是一部关于台湾人今天的精神与困境的书。”不同于许倬云的其他历史写作,他在本书中陈述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本书可谓是一部94岁老人写给两岸同胞的“热忱之作”。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二十四史”之首,全书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凡一百三十篇,记述了自黄帝以来至汉武帝时期约三千年的历史,囊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学术各个方面的内容,是一部史学名著,也是一部文学名著。 本次出版的三全本《史记》(全10册),原文以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修订本为底本,吸收古今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史记》做注释、翻译、评析,各篇篇首有解释篇题、概括要点的“释名”,篇末有汇集古今点评的“集评”和延伸探讨的“评论”。注释详实,引证丰富;翻译准确,流畅易懂;评析全面,深入浅出,是现代人阅读《史记》的理想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