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来,以中华文明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建立了一套独特的礼仪制度 朝贡。通过这套朝贡体系,各国与中国之间保持着频繁的交往,中国式的政治体系和文化观念被慢慢传播,这个原本风俗、语言各异的世界,在千余年间被逐渐编织成了拥有统一文字、统一价值观的 文明 世界。 本书通过详述朝鲜、琉球、日本、越南等九种不同的朝贡类型,为读者呈现人类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国际秩序的内在运作机制。朝贡秩序下的 美丽旧世界 ,恭顺与臣服的的表象下隐藏着野心和计算。了解朝贡体系的 表 和 里 , 名 与 实 ,是我们认识中国史和东亚史的一个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奋斗者是精神为富足的人,也是懂得幸福、享受幸福的人。”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所有的奋斗者,都是新时代的楷模。本书通过《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团队亲身采访、深度挖掘,精选了30余位科学界功勋模范人物,既有“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国家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又有“美奋斗者”称号获得者。用事迹和感人故事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守爱国情怀、坚定奋斗意志,激发各行各业的人士更加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毒物和药物看似对立,但翻开中国医学史,我们会发现毒物曾被如此广泛地用于治疗风寒、疼痛、瘟疫等多种疾病与日常养生。本书研究了在3-9世纪中国药学的形成期,医生、宗教人物、朝廷官员和非专业的士大夫如何使用有毒之药物来医治顽疾、强身厚生。通过聚焦汉语中 毒 字的概念是如何引导医者采取各种方法,将危险的毒物转化为灵丹妙药,作者清楚地揭示出毒物在中国传统医学和中古社会的重要地位。 本书讲述了汉末到初唐时期涉及毒药的医疗纷争和政治事件,彰显了 毒 对于当时人们如何感知自己的身体以及身体政治至关重要。作者还研究了中国古典药学中大量有毒的矿物、植物和动物制品,包括有剧毒的 百药之王 附子和一度非常流行的五石散,展现了强效药在身体上如何产生作用,以及这种药效如何塑造了对药物及其治疗的疾病的知识。该书还发
《国家宝藏:100件文物讲述中华文明史》一书遴选中国各大博物院馆的100件珍藏文物,以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脉络为依据,讲述国宝本身的故事,揭示文物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揭示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将分散的国宝聚拢在一起,足不出户,便能领略国宝的魅力,便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让文物说话 ,真实的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的声音,揭示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
"《荒野上的大师》讲述的是1920年代中国考古初创的故事。作者以地质调查所、清华国学研究院、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和营造学社四大机构的发展为主线,描绘了中国考古的诞生经过。这四大机构走出了诸多考古名家,(李济、赵元任、吴宓、贾兰坡、夏鼐、梁思成、林徽因、梁思永等等),作者以细腻感性的笔法,讲述了他们在考古现场和学术书斋中的工作与贡献,突出了他们在逆境中开辟新天地的勇气和毅力,表现了他们在内忧外患之际凭热血和专业为国效力的事迹。《荒野上的大师》还描绘了当时的诸多重大发现,这些发现让中国在世界考古舞台上有了话语权。值此中国考古百年,《荒野上的大师》意在重温先行者的精神和品德,希冀今人再创中国考古的“黄金时代”。地质调查所、清华国学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国营造学社,它们是近代中国文化目前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文献典籍。全书采用黄帝与岐伯问答的方式,总结古代医家长期的医疗实践,在古代哲学思想指导下而成。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这一理论体系的建立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目前的著名医家和医学流派,都是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内经》为医典之祖。本书版本权威,注释简明,翻译晓畅,硬面精装,装帧高雅,是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者的案头推荐书。
本书起始于新石器时代华北、华南农业村落的兴起,结束于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以社会组织和结构为核心,探讨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议题:农业村落的兴起与土地制度、租佃制度的演变;封建社会、门第社会、科举社会出现的时代背景,及士人、士族、士绅的社会角色;古代氏族与国家形成的关系和家族制度的变化;城市性质的演变与工商业的盛衰、复振;人口的变动及其对社会中心转移的影响;汉末道教在传统社会中的根源;佛教社会力量的发展、限制;民间秘密宗教的活跃与其对社会的影响;宗教、家族、政府、士人、商人对推动社会福利与互助的贡献;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在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影响下的剧变 本书有助于读者理解各时代的社会特色,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社会史的发展脉络,对传统社会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是了解中国社会发展轨迹的
本书以《左传》的记事为基础,偶尔也参考其他文献如《国语》《史记》、诸子著作中的相关内容,以春秋时代争霸为主线,讲解整部《左传》记载的二百四十多年间各诸侯国的重大史事。 《左传》里记载的史事头绪纷繁、内容离散,一般读者不便把握前后的因果联系,因此,本书在完全忠实于《左传》原书原文的情况下,将相关史事的零碎记载抽绎出来,按照时间先后重组综合,用浅显的文字加以阐释和重述,不仅使史事的完整得到凸显,而且还试图揭示史事彼此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希望本书能为愿读《左传》原典的读者提供一些帮助,同时也想为一览整个春秋时代历史风貌的读者提供一点参考。
晚清式微,她是酒肉丛中的货品,留名在 旅游指南 中的 嫖妓心得 本书以考察中国古代青楼在诗文中的出现及演变入手,论述了历代青楼文学产生的背景条件、青楼文学与青楼之间的关系,以及科举、士风对其的影响。并创造性地提出 进士与娼妓 这一文学母题,对古代娼妓的才艺风情、生存状况及其与士人的情感牵系都有具体的论述。小品文的诗笔 史书之严谨,南开大学陶慕宁教授以历朝记载中 青楼 的迁变作为研究古代世情的窗口,写就了这一部角度别样的古代文学与文化史。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王力教授主持并召集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简明读本,出版50余年来前后历经4次重要修订,到今天仍然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础参考书。全书分礼俗、宗法、饮食、衣饰等十四个方面。本书曾在港台地区出版并被译成日、韩等语言流行于海内外。《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本次修订突破了以往的模式,特聘请在美国任教的汉学专家刘乐园(LewisEden),以中国考古学黄金时代的成果为出发点,通过近世考古发现与传统文献相结合的“古史新证”,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增补近期新文化研究成果。修订的文稿和图片注释无一句空话,深入浅出,新意连连,水平之高为数十年来同类出版物中之翘楚。修订的内容中增加了一部分与文稿相配合的图片,某些关键文物的照片解析力之高也是惊人的。完成后
文明以止,人文也。 人文是文化的核心,何为中国文化,绕不过何为中国人文。本书以短小精悍的形式,依托数十年的研究成果,饱含反思与哲思,讲述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核心中国人文的传奇,以图文溯源历史、寻脉人文。本书聚焦中国人文传统及特质,中国人文数千年,经历了闻所未闻的互鉴与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轴心。从人文传统到当今日常,从中国精神到西方人文,在这本小书的叙述中,人文精神与物质文明并驾齐驱,中国人文的特质渐为清晰。本书短小的篇幅,却打通中西、沟通古今,可谓中国人文研究与普及的奠基之作。
本书作者参阅了大量史料以细致入微的笔触,生动翔实地还原了毛泽东从建国前夕至其去世这段时期走过的历史历程,真实再现了1949年到1976年共和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国事风云,生动讲述了伟人的真实故事,反映了伟人有血有肉的真情实感,同时也记录了伟人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书中载入多幅毛泽东这段岁月的珍贵照片,分为彩色、黑白两种许多照片是首次公开发表,有的照片还是首次还原色彩,全书集资料性可读性于一体,集收藏价值、欣赏价值于一身。
《中国简史》是史学大师吕思勉所著,以民国非常受欢迎的历史教科书《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为蓝本编校。该书原版是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初版即轰动,多次加印,累计重印次数近200次,影响了一代人。被誉为民国至今仍耐读的中国通史入门读物。北大、人大、浙大、复旦大学等制定阅读书目,易中天、顾颉刚、钱穆一致推崇的极简中国史。 全书共分为绪论、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现代史、结论六篇,作者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叙述了从远古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历史大势、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地理、社会等等。吕思勉先生用短小精干的篇幅,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大历史分条缕析,娓娓道来,并用精细的注释解释难懂之处,把复杂的中国历史变成易读易懂的通俗历史读物。了解中国历史,一本《中国简史》就够了。
《中国历史十五讲(第二版)》用平易的语言讲述了从盘古开天地至今中国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重点是古代史。十五讲内容包括:文明的起源、朝代更替、汉唐清盛世的透视、古代交通、外来文明、民族关系、古代的政治法律选官制度、农业手工业工商业、军事思想与制度、社会生活、思想演变、文学艺术史学、科学技术、近代历史、共和国史。《中国历史十五讲(第二版)》*版自2003年出版以来,受到广泛好评和欢迎,已经印刷14版。现经跟主编和作者商量,请他们对全书做了修订,修订了一些过时的观点和例证,加进了现在史学研究的新成果,希望更加便于读者阅读。
张树德著的这本《红墙大事(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上下)》记述了共和国若干重大历史事件,向读者真实地展示了那些已成为历史、但却不为人们所共知的重大事件真相的来龙去脉。 新中国每一次脉搏的跳动,都与中南海,与红墙——这个中国心脏中的心室,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每一次心跳也都时时牵动着中国整个肌体的健康与发展。红墙里所发生的许许多多事件,无不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正因如此,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半个世纪当中,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许多专家学者,都把目光投到了这里。
梦,人人有之,人人未明所以。 梦是什么?它非花非雾,倏然来去。 我们做梦时发生了什么?它能使我们 卧看翠壁红楼起 ,也能顷刻夺走眼前的花花世界,唯余 觉时之枕席 。 梦能预言未来吗?梦到兰草、熊罴,果然就能诞下宁馨儿吗?梦到刀悬梁上,又主何吉凶? 该如何解读梦的密码、获取预言?是否有一本 答案书 可供质证? 梦能否沟通阴阳、沟通人与物,令我们暂时摆脱沉重的肉身,飞抵物外之境? 本书是一本关于中国的梦与做梦的书,通过梳理战国后期至晚唐(公元前300年至公元800年)的占梦书、经史注疏、志怪小说、佛道文献、敦煌写本等有关资料记载的关于梦的奇闻轶事,作者以不预设弗洛伊德、荣格或者任何其他西方或现代对梦的理解方式,分析了中国前现代关于梦的文本,为人们几千年来苦苦追寻的问题,找到了与众不同的答案。本书一
豆瓣高分纪录片《河西走廊》官方纸质书,叙述两千多年来河西走廊的变迁与发展。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因为地处黄河以西、形似走廊而得名。这个星球上除了海洋以外,大多的地形地貌在这条走廊上呈现。河西走廊是中原通向中亚、西亚的必经之路,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目前的一条黄金通道,后来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注定要从这里穿过。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河西走廊关乎一个国家政治经略、经贸促进、文化交融的宏图大梦。对于生活在中原的人们,打通河西走廊,前往更为辽阔的西部是他们不变的梦想。在这条神奇的河西走廊上,一代又一代行者穿越时光,激情、欲望、喜悦、悲伤,重复轮回。时光一去不返,但河西走廊始终就在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已成永恒,走向未来的脚步正在继续。
《中国简史》是吕思勉写作的一本中国史入门读物,用通俗简洁的语言讲述了中国五千年历史脉络。 全书内容深入浅出,条理清晰,备受名家推崇。一经出版,就受到读者热烈欢迎,首版重印近200次。
东汉至魏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瘟疫频发期,此一时期,死亡笼罩大地,士人凋伤,人人悚惧,恐慌和绝 望弥漫,疫病不但影响着个体的生命健康和精神世界,也深刻影响着历史走向与国运兴衰。 本书即以此一时期频发的瘟疫为视角,重新审视东汉至魏晋这一 幽暗时代 下的个体命运、战争进程和社会 风貌。以多维、立体、宽广的视野,细致书写瘟疫对政治、战争、社会、文学、医学、魏晋玄学、宗教乃至群体心 理造成的深刻影响,深层次探讨瘟疫如何改变我们的历史和当时的社会。
任何时空里,财富的博弈都可以把历史撕开一个口子,读者能从这个截面上看到各方力量的角逐,理解历史向前发展的真实动力。对于中华帝国来说,钱的历史,不只是 财 ,更是 政 。 本书共三十讲,从先秦的初税亩,讲到晚清的度支部,通过解答一个个历史问题,用财政的线索重新梳理了一遍古代中国的成长历程,从钱的角度解释了众多历史中的现象。书中每讲皆围绕三个线索展开:,财政制度的三个要素,收入、支出、管理,在历史时空中不断变化的轨迹;第二,从财政制度变迁的角度,看中华国家不断成长的历程;第三,财政领域中的强制权力从君主私权一步步实现公共化的历史进程。 跟着钱走,看见不一样的中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