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择选了17位特别有趣而典型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像划过岁月天空的流星,在历史这本厚重的书上,绽放着迷人的光彩。作者通过与时俱进的叙述方式,去描绘先秦诸子,以一种别致的角度,述写他们壮阔的人生,希冀引发读者不一样的思绪,体味不一样的精彩。
本书系统讲述了先秦时代二百余个古国的历史,分为华东、中南、华南、西南、西北、华北、东北七编,展现了先秦“万邦时代”的古国风貌。这二百余个古国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少有记载,它们的故事鲜为人知。本书以传统文献为基础,结合现代考古、民俗传说等资料,详细叙述这些先秦古国发人深省的兴衰成败、光怪陆离的异世奇闻、炫人眼目的奇珍异宝……
公元前 712 年,鲁国大臣羽父派了一个刺客,将鲁隐公刺死。公元前 611 年,襄夫人派了一位刺客,将自己的孙子宋昭公刺死。公元前 607 年,晋国权臣赵盾的族人,将晋灵公刺死。类似这样的弑君故事,在春秋时期为什么频频上演?春秋五霸谁最名副其实,谁是徒有其名?戎狄蛮夷是如何渐渐融入而的“华夏”?古代的贵族是文质彬彬的君子还是赳赳武夫?春秋最著名的美食是什么?…… 钱穆的伯乐,谭其骧、童书业、杨向奎、白寿彝等史学大师的老师,在民国史学界长期坐着把交椅的历史学家顾颉刚与其弟子历史学家童书业一起,带着满腔诚意轻松开讲。原来,春秋,是野蛮到文明的过渡,是不同种族混合而成中华民族的时代,是封建制度走向奔溃的时代……
《国语》是“编”不是“著”,是“选”不是“作”。《国语》文章是从西周到战国初年不同时代的周王室和各诸侯国史官早就写好了的,编者只是起到选篇、编辑的作用。《国语》选编范围,包括西周、东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诸侯国。尽管选篇不够完备,但是像西周覆灭、齐桓、晋文称霸以及吴越兴亡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在这部书中得到反映。它的记载上至周穆王,下迄鲁悼公,约当公元前967年至公元前453年,历时514年。各国史料在全书中所占的比重悬殊甚大,其中《晋语》所占篇幅最多,而《郑语》只有两条材料。本书由陈桐生编译。
《历史与文明:战国史与战国文明》的诞生,有着时代的背景和特定的机缘。近年间,随着中国国势走向振兴,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这对于中国这样具有深厚悠久历史基础的国家来说,应该说是必然的。绵延连续,从未断绝,乃是中国传统的特性,因此要深入理解中国,不能不求诸历史,而且必须上溯其历史长河,以追寻其形成奠基的根本,也便是上古的先秦时期。自从二十几年前的“文化热”,直到最近盛兴的“国学热”,贯穿着对中国传统的反思和探究,也总离不开先秦时期种种问题的讨论。
本书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神话时代、夏王朝”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涵盖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卷作者从一二百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东亚最早的人类、不同的石器工业传统谈起,娓娓道来。由自然环境到文化分区与谱系,再到大的时段划分,则颇有指点江山、纵横捭阖的大将风度。这些叙述是解读远古中国必不可少的轮廓性勾画。日后一幕幕感天动地的悲喜剧,都是在这个大的自然和文化背景下上演的,它们奠定了后世中国发展的基础。 作者的许多总括性
本书是郭丹教授从文学角度来研究《左传》和《战国策》两部先秦典籍的讲堂实录,共分十讲,约30万字。 对于《左传》一书,作者主要分析了它的时代特征和思想倾向,分析了书中的人物形象,总结《左传》作者塑造人物的艺术特征;同时,作者还对全书中的战争进行了细致的统计,论析了《左传》的战争思想。对于《战国策》一书,作者主要分析了《战国策》的思想特征,考察了《战国策》史料的真伪,列举历代学者对《战国策》的评价;分析了《战国策》的人物形象,还对战国策士的智慧与谋略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对《战国策》的文学成就进行了总结。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已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根据考古发现,约在6000年前,中原地区就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了父系氏族社会。同时,原始社会的平等体系被打破。据记载,夏朝已经开始君王世袭,周朝建立了完备的封建社会制度,但延续到东周时代便逐渐解体。秦朝统一各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自汉朝起则以文官政治主治国家,直至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同时也结束了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禹传子·家天下』,从夏朝开始,中华文明从『天下为公』的时代过渡到王位世袭制时代,这也标志着中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夏朝给中华文明留下
《中国古代历史与文明》共六卷,包括《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夏史与夏代文明》《商史与商代文明》《西周史与西周文明》《春秋史与春秋文明》《战国史与战国文明》,是中国先秦史学会组织撰著的一套先秦史系列。本册为《战国史与战国文明》,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吸收考古发掘,尤其是出土古文献中的新鲜资料,结合个人对于一些历史问题的心得体会,分作专题,扼要但是全面地将这段历史展示给读者。全书除导言外,共设19个专题,大致按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的顺序加以展开。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与文明》丛书最后一卷,本书在一些具体问题的叙述上还注意到与前面各卷的衔接,以使读者更好地把握整个夏、商、周历史的变迁。
齐、楚、燕、韩、赵、魏、秦,诸侯国的相互征伐、兼并,延续了一个近两百年的刀光剑影、寡头争霸的血火时代;自强变法、合纵连横,生死存亡的竞争压力,催生了一个个周详巧妙的战略战术…… 历史的经验或许不可套用,但智慧可以积累和传承,前人伐谋、伐交、伐兵的争胜之道就是今天的经营竞争策略。在本书中,陈文德先生以战国群雄争霸的故智,代换入现代商场的竞争,运用“个案研究”方式,观察这些面对竞争压力的经营者如何运用周详的战略及巧妙的战术来赢得最后的胜利。
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