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既辟,天降生民。清幽旷寂的埙声,敲木斫石的沉响,回荡在苍茫大地。拨开岩穴中的灰烬,依稀可见火光在石壁投下的阴影。解读伏羲神农的神话,似乎能想像先民的生存艰辛。抛石投矛,布网垂钓,冀求果腹之食。架木为居,种粟植稻,醒得四时温饱。日月山川皆有灵,必须顶礼膜拜。狂风暴雨有时作,难免战栗惊慌。历尽千万年磨难,点滴进步积累成巨大飞跃。钻木取火,烧陶琢玉……华夏文明的曙光,划破了远古的寂寂长夜。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的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 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 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如今2000多年过去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一直没有走出过那个时代圣人先贤们的思想边界,我们今天的生活习惯也与春秋战国丝丝相扣:见面点头打招呼,是周礼作揖的简化;端午节吃的粽子,战国的时候就已经包好;指导今日中国农耕安排的农历节气,同样始于春秋战国;甚至我们的姓氏,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也来自于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 翻开本书,
《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也是儒家经典之一。它记录了自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68年的历史,行文简劲畅达,记事详明生动,不仅是历史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对后世有极大影响。为使今天的读者对这部名著有所了解,我们从中选了最脍炙人口的35篇,加以简明的注释,同时,在"题解"中介绍其历史背景,在"讲评"中用今天的眼光对其中的人和事作分析评论。作者潜心于《左传》多年,见解精辟,行文流畅,使本书具有很高的思想性、趣味性和可读性。本书还配有一些插图,增加读者的感性认识。
此忧时发愤之作。时日本疯狂入侵中国,践踏华夏,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杨树达自念荏染书生,且年已衰暮,不能执戈保国,遂效先圣述《春秋》之义,撰为此书以授生徒,以复仇、攘夷为大义,明义利之辨,知治己之方,期使圣学明而民志定,正义立而战祸平。病《春秋》大义散在各篇,初习者不便阅读贯通,乃取大义比近者类聚而群分之,立文为纲,而以经传附其下。欲令读者每习一章,即明一义,凡得二十九章(篇)。
《左传》由左丘明撰,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全书约十八万字,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十二代国君、二百五十四年间的历史。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不但记鲁国的史实,还兼记各国历史;不但记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小事”;一改《春秋》流水账式的记史方法,代之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不但记春秋史实,而且还引征了许多古代史实。本书由赵捷和赵英丽注译。
本套书旨在帮助青少年轻松了解中国历史,选材上以历史大事件为主,兼有一些充满话题点的趣味历史;叙述上简单生动,让青少年有兴趣阅读;内容与中小学生课堂教学结合,是不错的历史辅助读物。 本书为上古卷,作者从盘古开天地、夏商周初兴一直讲到秦统一六国,以轻松的笔调向青少年读者讲述了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早期形成,和在形成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科技成就、制度沿革、战争及古代人民的实践活动等,反映出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别样看上古: 蚩尤三头六臂不敌炎黄; 宋庄公稀里糊涂当霸王; 勾践为奴三年,逆袭东吴,当霸主; 芈月父亲、哥哥、老公争雄……
本书依作者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所做讲座的讲稿整理润色而成。全书共分十五讲,详细讲述了作为浪漫文学始祖、爱国思想先驱、香草美人情意、正道直行精神代表的屈原的一生。同时,作者进一步阐述了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个“懂女人”的男人、个“懂自己”的诗人、个懂美爱美的文人、个“穿越”诗人,发前人所未发,对于人们全面了解作为“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的屈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正说中国》系列丛书,全套20册,单书单号,从中华民族的远古传说开始,到民国风云为止,分朝代讲述中国的历史变迁,力求整套书简明通俗地贯穿国史,同时每本书单独成册,适合偏好各个王朝或时代的读者阅读。 《正说中国》系列丛书,内容涉及王朝兴衰、政治更迭、人物风云、文化科技等多种方面,全景式地梳理了中国历史的脉络,重大历史节点、重要历史人物、重点文化科技成就单独成篇、详细叙述; 《正说中国》系列丛书,全彩色印刷,图文并茂,配发珍贵历史图片,古文、生僻字加注拼音,适合各年龄段、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阅读。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阶段。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定国号为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以五色旗为国旗。 《传说时代的文明:远古》内
《闲品吴越春秋事》通过春秋逐鹿、吴国兴起、豫章之战、吴楚决战、子胥复仇、卧薪尝胆等内容,讲述了吴越时期的人和事。闲看精彩吴越史,细品魅力春秋人。忍辱负重的勾践、愚蠢残暴的夫差、美艳倾国的西施、专诸刺王僚、要离刺庆忌、孙武伐吴、勾践卧薪尝胆、范蠡远遁、子胥复仇。
《正说中国》系列丛书,全套20册,单书单号,从中华民族的远古传说开始,到民国风云为止,分朝代讲述中国的历史变迁,力求整套书简明通俗地贯穿国史,同时每本书单独成册,适合偏好各个王朝或时代的读者阅读。 《正说中国》系列丛书,内容涉及王朝兴衰、政治更迭、人物风云、文化科技等多种方面,全景式地梳理了中国历史的脉络,重大历史节点、重要历史人物、重点文化科技成就单独成篇、详细叙述; 《正说中国》系列丛书,全彩色印刷,图文并茂,配发珍贵历史图片,古文、生僻字加注拼音,适合各年龄段、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阅读。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阶段。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定国号为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以五色旗为国旗。 《氏族宗法的文明:西周》内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的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 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 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如今2000多年过去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一直没有走出过那个时代圣人先贤们的思想边界,我们今天的生活习惯也与春秋战国丝丝相扣:见面点头打招呼,是周礼作揖的简化;端午节吃的粽子,战国的时候就已经包好;指导今日中国农耕安排的农历节气,同样始于春秋战国;甚至我们的姓氏,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也来自于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 翻开本书,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的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 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 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如今2000多年过去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一直没有走出过那个时代圣人先贤们的思想边界,我们今天的生活习惯也与春秋战国丝丝相扣:见面点头打招呼,是周礼作揖的简化;端午节吃的粽子,战国的时候就已经包好;指导今日中国农耕安排的农历节气,同样始于春秋战国;甚至我们的姓氏,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也来自于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 翻开本书,查看
公元前 712 年,鲁国大臣羽父派了一个刺客,将鲁隐公刺死。公元前 611 年,襄夫人派了一位刺客,将自己的孙子宋昭公刺死。公元前 607 年,晋国权臣赵盾的族人,将晋灵公刺死。类似这样的弑君故事,在春秋时期为什么频频上演?春秋五霸谁最名副其实,谁是徒有其名?戎狄蛮夷是如何渐渐融入而的“华夏”?古代的贵族是文质彬彬的君子还是赳赳武夫?春秋最著名的美食是什么?…… 钱穆的伯乐,谭其骧、童书业、杨向奎、白寿彝等史学大师的老师,在民国史学界长期坐着把交椅的历史学家顾颉刚与其弟子历史学家童书业一起,带着满腔诚意轻松开讲。原来,春秋,是野蛮到文明的过渡,是不同种族混合而成中华民族的时代,是封建制度走向奔溃的时代……
《正说中国》系列丛书,全套20册,单书单号,从中华民族的远古传说开始,到民国风云为止,分朝代讲述中国的历史变迁,力求整套书简明通俗地贯穿国史,同时每本书单独成册,适合偏好各个王朝或时代的读者阅读。 《正说中国》系列丛书,内容涉及王朝兴衰、政治更迭、人物风云、文化科技等多种方面,全景式地梳理了中国历史的脉络,重大历史节点、重要历史人物、重点文化科技成就单独成篇、详细叙述; 《正说中国》系列丛书,全彩色印刷,图文并茂,配发珍贵历史图片,古文、生僻字加注拼音,适合各年龄段、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阅读。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阶段。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定国号为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以五色旗为国旗。 《氏族宗法的文明:西周》内
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今天,中国大约有近五千年的历史,“上下五千年”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炎黄华夏,龙凤呈祥,孔孟之道,礼仪之邦,秦皇汉武,万里长城,贞观之治,发明……正是它们交相辉映,组成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并以其蕴涵的强大的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的战斗力,使我们至今仍自豪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那些事儿:夏商周》为《中国那些事儿》系列丛书之夏商周卷。以夏商周三朝为划分依据,概述了中国夏商周三朝的历史。选择对历史进程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剪裁,以浅显易懂的现代语言和诙谐幽默的叙事方式,将其展现给读者。让您在轻松阅读之余,将如烟史事尽纳胸中。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的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 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 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如今2000多年过去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一直没有走出过那个时代圣人先贤们的思想边界,我们今天的生活习惯也与春秋战国丝丝相扣:见面点头打招呼,是周礼作揖的简化;端午节吃的粽子,战国的时候就已经包好;指导今日中国农耕安排的农历节气,同样始于春秋战国;甚至我们的姓氏,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也来自于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 翻开本书,
公元前 712 年,鲁国大臣羽父派了一个刺客,将鲁隐公刺死。公元前 611 年,襄夫人派了一位刺客,将自己的孙子宋昭公刺死。公元前 607 年,晋国权臣赵盾的族人,将晋灵公刺死。类似这样的弑君故事,在春秋时期为什么频频上演?春秋五霸谁最名副其实,谁是徒有其名?戎狄蛮夷是如何渐渐融入而的“华夏”?古代的贵族是文质彬彬的君子还是赳赳武夫?春秋最著名的美食是什么?…… 钱穆的伯乐,谭其骧、童书业、杨向奎、白寿彝等史学大师的老师,在民国史学界长期坐着把交椅的历史学家顾颉刚与其弟子历史学家童书业一起,带着满腔诚意轻松开讲。原来,春秋,是野蛮到文明的过渡,是不同种族混合而成中华民族的时代,是封建制度走向奔溃的时代……
本书依作者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所做讲座的讲稿整理润色而成。全书共分十五讲,详细讲述了作为浪漫文学始祖、爱国思想先驱、香草美人情意、正道直行精神代表的屈原的一生。同时,作者进一步阐述了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个“懂女人”的男人、个“懂自己”的诗人、个懂美爱美的文人、个“穿越”诗人,发前人所未发,对于人们全面了解作为“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的屈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