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华夏文明史话”这套丛书的本,丛书按时间顺序划分,本书的时间段是史前,即自人类诞生至青铜器时代之前。全书从考古和神话传说两个角度,结合北京人、山顶洞人等猿人考古学证据,中国境内各类史前遗址,以及三皇五帝、女娲伏羲的传说,综合介绍了中国的史前文化。文字通俗易懂,知识由浅入深,讲解生动自然,资料详实准确,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入门级文化读物。
收入本书的43篇论文,是我学习和研究先秦秦汉史的习作,除个别文章外,都在刊物上发表过。其中最早的一篇发表于1978年,最晚的一篇发表于2001年,前后跨越二十四个年头。为了保持文章的原貌,这次收入论文集时,只对其中的错别字作了改正,其他一律不动。由于近二十多年来史学的语境不断变化,理论方法出现多无化的趋向,加上个人对不少问题的认识也逐步深化,就使我的文章中出现某些观点前后变化、甚至互相抵牾的现象。
本书是丁山先生的遗著。在本书中,作者根据甲骨文、金文的记载,以古代典籍为依据,参以诸家解说,论证了商周两代史料中的部分问题。在资料的搜集、考订方面,具有的参考价值。本书作者丁山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其间学术文化飞速发展,以的学术眼光看,书中一些观点还有进一步商榷的必要。尽管如此,本书所体现的科学的学术思想与严谨的治学态度,仍然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商代是中华古文明的早期阶段,中国历史画卷在商代史的记忆上前赴后继地拉开。以古为镜,可知兴替。商代文明的发展时空,下启中华文化演进的先河,十一卷本《商代史》用断代史著述体例,通过有商一代历史事象与制度名物的研究,寻绎中国社会传统文化元素的由来、特征、品格与传承,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资源。 《商代史论纲》为全书总纲,概述《商代史》的著述体例,商代史研究的回顾,重建商代史的课题立项与意义,有关商代史的史料问题与研究方法,总叙商朝的历史年代、政治区划地理、社会人口规模与人口构成、国体与政体、社会组织、人物事件、社会形态、经济生活、文化信仰、周边方国及军制战争等。《商代史论纲》由宋镇豪主笔。
《历史与文明:战国史与战国文明》的诞生,有着时代的背景和特定的机缘。近年间,随着中国国势走向振兴,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这对于中国这样具有深厚悠久历史基础的国家来说,应该说是必然的。绵延连续,从未断绝,乃是中国传统的特性,因此要深入理解中国,不能不求诸历史,而且必须上溯其历史长河,以追寻其形成奠基的根本,也便是上古的先秦时期。自从二十几年前的“文化热”,直到最近盛兴的“国学热”,贯穿着对中国传统的反思和探究,也总离不开先秦时期种种问题的讨论。
新石器时代的中国,直至夏商时期,都同时存在着发展水平相近的众多文明,散布在中国的四面八方,犹如天上群星之星罗棋布,苏秉琦先生将之形象地概括为“满天星斗”模式。这一模式打破了历史考古学界根深蒂固的古中原中心、汉族中心、王朝中心的传统观念,就中国文明的起源引发了许多值得重新思考的问题。 本书由哲学家赵汀阳为广大读者精心挑选和编排了能代表苏秉琦先生学术思想和风格的文章:关注考古物证所能开发的思想,在实证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几近哲学的分析和推想。
王程远编著的《西周金文王年考辨》是接续《商周断代新考》而对西周列王年代的考证,《商周断代新考》解决的是武王伐商的年代和时日,《金文王年考辨》通过对出土的青铜器中记载的铭文历日进行辨识,推断各个王世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