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历程》是中国先秦史学会组织撰著的一套先秦史系列丛书,共五卷,包括《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
曲辰、唐淑云编著主编的《尧舜史迹考》对历史上有关唐尧、虞舜的各种传说、史事进行了较为丰富的收集和整理,并对一些相关的历史地理文化遗址、遗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察和记述,对一些记载的真伪进行考证,对相关历史文化传说中的一些地名、人物、事件典故、典章制度、习俗、道德、文献等进行了记述和考察。
西夏学肇兴于黑水城历史文物的发现,历经罗福成、罗福苌、王静如、聂斯克等中外几代学人的辛勤耕耘,她虽不能与“敦煌学”、“丝路学”等国际显学相媲美,但也具有的国际影响。众所周知,由于受封建正统历史观的影响,元朝修史者独摒西夏于“正史”之外的做法使得西夏建国近二百年,文献无征,西夏因此被蒙上了“丝绸路上的神秘王国”、“被遗忘的王朝”等称誉,故西夏学有“绝学”之称谓,足以看出文献缺略给西夏学研究带来的巨大困难。 西夏地理研究是西夏学中基础性的课题,地理不明,往往会给其他问题的探讨和解释带来诸多不便。以《西夏地理研究》作为研究课题是主、客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客观上,虽然从宋代到现在均有学者涉足于西夏地理的研究,但由于著作失传、资料匮乏等原因,西夏地理研究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
无
作为儒家经典,《春秋》向以文字简练至极为人所不解,所以才出现了《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三传从不同的政治、文化角度阐释《春秋》之微言大义。那么这三传是如何阐释《春秋》隐晦之义的?其政治、文化立场又如何?怎样理解这种阐释动机呢?本书作者均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深奥难解之义轻松地进行了解读。相信由作者的,无论是专业研究人员还是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都将对儒家经典的理解更透彻。
本书不仅是介绍西方学者一些具体的早期中国研究的成果,引进一些新的概念、技术、思想、方法,而且更希望搭建一个开放性的不断探索前沿课题的学术交流对话的平台。这就算是作者寄望于《早期中国研究》丛书的又一个意义。本书并非一部西周的通史,甚至也不是西周晚期的通史,而是对西周灭亡这一历史事件的实证性研究。作者通过探讨西周国家的衰弱和灭亡这一特定的持续历史和地理过程中,地理条件及其政治性建构之间的复杂关系,综合运用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联系地表形态的特征,分析和说明了西周的政治体系是如何并且为何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从而最终导致了西周国家的解体和王畿的崩溃。
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以完善的伦理型文化为特色,她产生于中华大地这方沃土之上,是我们民族、国家的优异品格,是中国历史前进的创造力和凝聚力的精神源泉。而这一文化的源头就在先秦时代。《先秦文化史》按历史阶段分上下两编。上编:商、西周。下编:春秋、战国。上编重点在制度文化,因为这是由中国古代社会结构所导出的,又往往成为其他各类文化的一种载体。下编和上编衔接,写制度的继承和变化、发展,而主要侧重于思想文化、文学艺术等“形象文化”,这是由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大发展的历史实际所决定的。《先秦文化史》既是作者已有的研习积累,从中加以提炼,也是对新旧史料和学界观点的整合,对文化门类的论述竭力做到比较完整、系统;同时凭借一些新资料的汇集,得到某些启迪并随之给出一种新视角,力图达到的前沿性。
作为儒家经典,《春秋》向以文字简练至极为人所不解,所以才出现了《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三传从不同的政治、文化角度阐释《春秋》之微言大义。那么这三传是如何阐释《春秋》隐晦之义的?其政治、文化立场又如何?怎样理解这种阐释动机呢?本书作者均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深奥难解之义轻松地进行了解读。相信由作者的,无论是专业研究人员还是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都将对儒家经典的理解更透彻。
夏、商、西周及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的开端,是华夏文明的起源。本书作者通过深入研究,简明扼要地勾勒了我国自进入文明社会至秦王朝建立这段时间,亦即我国历早的三个王朝:夏、商、西周及春秋、战国的历史,具体包括这三个王朝的治乱兴衰、三个王朝之后的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斗争、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发展的状况、这个时期的民族关系以及社会变迁等内容。本书特别注意吸收近年来学术界有关先秦史研究的成果,也特别注重新发掘的考古资料,包括田野考古资料及古文字资料的介绍。在整体内容的把握上,则更加注重对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分析,注重对中原以外地区文明进程的介绍。这些内容都是以往的先秦史著作或缺的。 本书作者沈长云,系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
本书考集尚书存佚篇目108个,篇数127个,按照史事编排时代,每篇都著有解题;本书讨论尚书学,以时代为经,以人物为纬;本书还有“本篇结论”多条,为每个朝代尚书学提要。书中资料汇集完备,论述,文字简洁,无论作为初学者入门,或作为学者深入研究,都是的参考著作
本书运用丰富的考古和文献资料,系统研究了商代的封国、方国及相关的分封制度,以及商代的地理环境。经过缜密研究,作者认为商代确有封建制度,西周的分封之决非空穴来风。这一研究成果,填补了多年的学术空白,开阔了研究的思路,对研究夏商周三族的关系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把商代的分封制度探索与方国地理的考证合为一书,回答了学界关注的许多热门话题,并提出了不省自己的独到见解。尽管有一些看法尚需进一步完善和论证,但拓展了学界的研究的视野并将把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因此,《商代分封制度研究》,是商代方国地理和政治制度研究的重要成果。
中国古代的春秋时期是一个盟誓盛行的时代,这一特点在世界历史上也显得极为特殊,本书是对春秋时期盟誓进行系统而深入研究的首出之作,全书在“神灵崇拜下的社会秩序再构建”的分析框架下,从探讨盟誓的概念入手,全面梳理有关春秋时期盟誓的各种文献以及考古材料,渐次研究盟誓中宗教性与政治性的各种复杂关系以及其中所反映的社会变动,对早期盟誓的起源、形态,对春秋盟誓的仪式、载书等也有细致的研究。本书构架合理,资料翔实,分析透彻,对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有大幅度的推进,可供先秦史研究者和爱好者参考。
神话的魅力颠倒众生,“神”的世界丰富多彩:伏羲龙身,女娲蛇躯,炎帝牛首,蚩尤铜头铁额。土伯参目,应龙有翼…… 一个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十二个活泼可爱的生肖的故事,中华民族的各种民俗起源尽在其中。从人类伊始茹毛饮血的野蛮状态到农耕文明的兴起,从母系社会的图腾崇拜到华夏一统,既有战争格杀的残酷场景,又有男女野合、走婚、串婚的浪漫爱情;既有巫师祈天祭祀等神秘活动,又有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神相处的自然交融…… 本书全面、系统、完整地复原了中华民族的先祖们创造人类文明的原始画卷,生动、客观、充分地再现了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艰难历程,、连贯、有机地覆盖了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几乎所有神话人物。
无
越绝书作为一部反映春秋晚期吴、越两国历史事件的古籍,对于垂意吴、蕉文化的研究者来说,其重要程度不亚于任何一部历史典籍。虽篇幅不多,每篇文字也不长,但内容却很是丰富。历来对于越绝书相关问题的研究,如书名、作者、卷帙、成书年代等,已多见于世。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至今也尚未有定论。至于对其思想内涵的研究,有复仇之书、经世致用之书、兵书之说,在体例形式上亦有历史书和地方志之争。愚以为越绝书虽是一部反映吴、越地方史实的历史书,但又是一部有别于正史的“野史”,且带有政论性质,故无汉代以来正史之规矩,它可以让作者直抒胸臆,表明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古语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考察越绝书的写作意图,就在于劝导为政者要居安思危,广行仁义,正确用人,这就是越绝书的历史意义
俄罗斯,世界上国土面积的多民族国家。从基辅罗斯、蒙古统治时期、莫斯科公国、沙皇俄国、苏联到俄罗斯联邦,政治、经济、社会、宗教和文化相互交织和影响,东方与西方两种因素永远在相互角力,它在云谲波诡的历史变局和动荡中集强盛与羸弱于一身。它从一个农业社会国家,迅速地跨入军事和工业强国行列;它曾多次身处绝境,又不断从这些困境中复兴。几个世纪以来,它一直在世界的政治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本书展示的是俄罗斯这片土地上几千年的全景画卷,不仅有俄罗斯发展历程恢宏壮丽的一面,也有社会各阶层矛盾重重的一面。生动的文字配以精美的图片,于大量详尽的史实中表达深刻独到的见解。 ??本书由杰出的伦敦大学历史学家杰弗里霍斯金著述,至今已再版多次,是了解俄罗斯的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