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历程》是中国先秦史学会组织撰著的一套先秦史系列丛书,共五卷,包括《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
2011年11月11-12日在罗格斯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了“商代与上古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外学者同聚一堂,一方面缅怀纪念张光直教授在商史与商代考古方面的贡献,一方面希望借东西方学者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界对甲骨文和商代文明的兴趣。 该集刊系该会议论文集,包括了来自美、欧、亚三洲二十多位学者的论文。内容涵盖古文字学、卜辞反映的殷商意识形态与社会、商周历史、古代天文、商周考古及文化、甲骨卜辞与殷商文化等内容。
杨宽著的《战国史》着重论述战国时期从分裂割据走向统一,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发生的重大变革和发展,真实地再现了战国时代风云变幻、剧烈变革、百家争鸣、英才辈出的历史与社会状况,是战国史研究的扛鼎之作。
《远古中华》研究的是先秦时期的历史,名为《远古中华》,内容是从我国大地上人类的起源到商代的历史。《远古中华》分为三编:序编、一编三皇五帝、第二编夏代、第三编商代。根据各编的具体内容,设置王的世系、疆域及活动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等章,并配以相应的插图,以增强读者的直观感。《远古中华》将文献资料与考古资料、古文字资料紧密结合,“二重证据”使作者的论断得到了加强。与此同时,作者在书中着力突出了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的研究,从而使读者看到人在历史演进中的作用,这就使以往同类著作中多见考古文化而少见活生生人物的缺陷得到了改观和加强。此外,作者还把我国远古历史放到世界文明进程中加以比较和考察,从而突显了中华民族对推动世界历史进程所起的重大历史作用,对充分认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非常有
《周书》,唐代令狐德棻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岑文本和崔仁师等人。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诏修梁、陈、齐、周、隋五代史,令狐德棻与岑文本、崔仁师负责撰北周史,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 《周书》共五十卷,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而史论多出于岑文本之手。贞观十年与《北齐书》《梁书》《陈书》《隋书》同时进呈皇家。本书记载了北朝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纪传体史书。 《周书》文笔简洁爽劲,清代史家赵翼说它“叙事繁简得宜,文笔亦极简劲”。《周书》不只是记述西魏及北周皇朝的史事,内容兼顾了同时代的东魏、北齐、梁与陈等四朝的重大史事,对于帝位 迭、重大动乱,皆详加载明,反映了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及纷繁的历史事件。
2011年11月11-12日在罗格斯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了“商代与上古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外学者同聚一堂,一方面缅怀纪念张光直教授在商史与商代考古方面的贡献,一方面希望借东西方学者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界对甲骨文和商代文明的兴趣。 该集刊系该会议论文集,包括了来自美、欧、亚三洲二十多位学者的论文。内容涵盖古文字学、卜辞反映的殷商意识形态与社会、商周历史、古代天文、商周考古及文化、甲骨卜辞与殷商文化等内容。
2011年11月11-12日在罗格斯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了“商代与上古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外学者同聚一堂,一方面缅怀纪念张光直教授在商史与商代考古方面的贡献,一方面希望借东西方学者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界对甲骨文和商代文明的兴趣。 该集刊系该会议论文集,包括了来自美、欧、亚三洲二十多位学者的论文。内容涵盖古文字学、卜辞反映的殷商意识形态与社会、商周历史、古代天文、商周考古及文化、甲骨卜辞与殷商文化等内容。
《中国古代历史与文明》共六卷,包括《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夏史与夏代文明》《商史与商代文明》《西周史与西周文明》《春秋史与春秋文明》《战国史与战国文明》,是中国先秦史学会组织撰著的一套先秦史系列。本册为《夏史与夏代文明》,对夏史与夏代文明所涉及的学术问题抒发多年的心得,立足,视野宏阔,精义纷呈。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好的时代,也是坏的时代。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变局时代,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春秋战国动荡杀伐不断,却孕育出文化的伟大和历史的无限机遇。春秋战国是中国尚武精神盛之年代,彰显着血性和飞扬的生命力。春秋战国崇尚勇武与智谋,交织着血性与权谋。春秋是中国贵族精神后的辉煌时代,战国时代则多了几分冷酷与血腥,但也可给了平民更多的机会登上政治舞台,社会更加充满活力。 本书以春秋战国五百余年诸侯争霸斗雄为主线,立体化全景式地呈现了这段荡气回肠、波澜壮阔的历史。春秋战国也是中国历史上的迷雾时代,史料不足,线索混乱,本书以经典史籍的记载为基础,通过精当的剪裁与推理,清楚地呈现了人物关系和历史事件,充分再现了王侯、将相、名士、小人物共同创造的传奇时代。
任何一部文学史,实质上都是特定时段内被保存和记录的文学的历史,某一时代所能保存和记录的文字数据,决定了这一时代文学史的基本内容。就两周时代的诗歌发展史而言,我们所能见到的诗歌数据,绝大部分就是通过《诗经》保存下来的。因此,通过《诗经》文本的形成过程,可以透视出两周时代诗歌发展的历史轨迹。在本书中,笔者试图通过考订两周时代诗歌作品的年代及其与礼乐制度的关系,把周代诗歌的创作结集还原为一种制度与文化的存在,将两周时代诗歌的发展历史与两周时代社会生活及其礼乐制度的发展过程结合起来,在周代社会生活、文化制度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传世文籍与考古出土的金石简帛资料,参借历史学、语言学、考古学、制度史等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来追索和复现诗文本产生、存在的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