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1636-1912,1644年建立全国性政权),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专制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全境的中央政权。统治者为出身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王朝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定都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县老城)。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称帝且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统治中原的明朝为李自成所灭,原明朝将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打败李自成的大顺军,随后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并迁都北京,清朝从此取代明朝成为整个中国的实际统治者。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俘杀,从此清王朝基本控制整个中国。 清朝共历12位皇帝:入关之前的努尔哈赤、皇太极,入关之后的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嘉庆帝、道光帝、咸丰帝、同治帝、光绪帝、宣统帝。至康熙朝,平三藩,收台湾,清朝统一全国。历经
明朝(1368-1644)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历经16位皇帝,统治276年。1368年,朱元璋在统一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后称帝,国号大明。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称朱明王朝。明朝初期定都于应天(今南京),其辖区称为京师。1421年,明成祖把国都迁至北京,将原京师改称为南京。 明前期,经过明太祖朱元璋的洪武(1368-1398)之治,国力迅速成长。到明成祖时期,国势到达高峰,后世称为永乐盛世。其后的明仁宗和明宣宗时期仍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1424 -1435)之治。明英宗与明代宗时期,虽有土木堡之变,但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明宪宗与明孝宗相继与民休息,政局尚可平稳。明武宗朱厚照沉溺游乐,最终使明孝宗一脉绝嗣,引发大礼议之争。明世宗即位后,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总揽政权,在东南沿海任用胡宗宪、俞
《吴晗论明史》从历史发展的底层逻辑,社会发展的各个维度对明朝进行了深刻解读,系统阐述了大明王朝的政治生态、社会制度、历史人物等等,学术价值不言而喻!吴先生的文字功底又很了得,文笔通俗流畅,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通俗性普及性不言而喻。
本书选取了七个能够全面反映大明王朝运作规则的人物:一个皇帝:朱元璋;一个篡位者:朱棣;一个清官:海瑞;一个太监:魏忠贤;一个造反者:张献忠;一个叛徒:吴三桂;一个忠臣:郑成功。 以文学化的笔法描述七个人物在历史场景与文化中的境况,剖析其生命历程背后难为人知的艰辛、焦灼和不得已,展现出大明王朝既强大又虚弱、既意志决绝又精神涣散的全貌。
从成吉思汗开疆拓土以来,蒙古的黄金家族的名声便响彻全世界。经过几百年的历史烟云,这个家族也终于迎来了它的末代王爷 奇忠义。 在天翻地覆的20世纪,一个蒙古王爷,如何面对自民国以来的种种变故?支持抗日、反对蒙独、当选 国大代表 、起义支持共产党、主动还政于民、*后成为人民政府的旗长,如此传奇的经历,如此曲折的故事,都是作者亲自采访奇忠义本人及其家属获得*手资料,*终展示出来的。 本书以全景式的视角讲述了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却鲜有人知的蒙旗历史,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黄金余音缭绕世纪,回肠荡气之于天地。
沈定平编著的《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明季(趋同与辨异上下)》涵盖明末至南明七十余年间中西交往的历史,《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明季(趋同与辨异上下)》通过对五组矛盾现象的解析,揭示文化交流的实质和特征。它们是,耶稣会内部有关“天”、“上帝”称谓的论争,明朝士大夫中掀起“南京教案”与编纂《崇祯历书》的分野,闽浙中下层士人拥戴或排拒基督教的斗争,基督教不同派别围绕中国礼仪之争,辽东战争期间引进与阻止西洋大炮及炮师的对立。凡此表明,坚持反映文化互补性的和平与平等交往的原则,跟激化文化差异性而导致矛盾冲突的图谋,成为利玛窦时代以后,不同的政治势力和宗教派别斗争的焦点,也是贯穿这一时期基本的历史线索。
本专辑“中国与17世纪危机”,选译的是与中国研究(但不限于中国)有关的文章,大致可以分为四组。董建中编著的《清史译丛(第11辑中国与十七世纪危机)》收入的许多文章在探讨17世纪危机时,都提到了一个因素——气候。越来越多的学者同意这是17世纪普遍性危机的背后原因。第四组的一篇文章,即杰弗里·帕克的(《危机与灾难:17世纪全球危机的再思考》(2008),对17世纪气候灾难与危机的关系进行探讨。文章后,作者的关怀指向了我们当下21世纪的气候现实,17世纪的历史直接与现实联通。
内容介绍: 《大清十二帝》用流畅、浅显的语言将12位帝王的一生娓娓道来,将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和爱恨情仇、生离死别展现给读者,使读者能够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印象;另一方面又以历史为线索,围绕治与乱、生与死、得与失、情与爱的矛盾,真实地揭示了清朝历史和清朝列帝的内在联系,展示出大清王朝兴衰、成败、治乱、福祸的脉络,趣味性地透视出有血有肉、云谲波诡的历史风云。 《大清十二帝》选取在清朝近300年历史中出现的全部12位帝王来切入历史。他们有的具有开创之功,有的具有守成之力,有的经历了民族大发展的高峰,有的奋起于国家危亡的低谷,有的消沉在无奈悲歌中,有的堕落在盛世赞歌里,有的具有雄才大略,有的平庸无能。在中华民族走过千年兴盛、百年屈辱历史后的今天,研究这些帝王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阎崇年集》是清史大家阎崇年先生,将50年研究、创作成果首次结集,亲自批阅增删,集学术、通俗著作17部、24卷,另加附集1卷,合为18部、25卷,800余万字,2000余张图片,主要涉及清史、满学、北京史、宫廷史等领域。 学术部分9部、12卷,包括《努尔哈赤传》《清朝开国史》(4卷)《燕步集》《燕史集》《满学论集》《清史论集》《袁崇焕研究论集》《清代大事编年》《讲谈录》。其中《清史论集》《讲谈录》为阎崇年首版的*作品。 通俗部分8部、12卷,包括《正说清朝十二帝》《明亡清兴六十年》(2卷)《康熙大帝》《大故宫》(3卷)《清朝皇帝列传》(2卷)《袁崇焕传》《古都北京》《中国都市生活史》。 附集《合掌录》,为阎崇年与星云大师的对话录,谈禅、讲史、养生、修心、悟性。 分册简介 1.《努尔哈赤传》是国内外*部研究清太祖努尔哈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