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与宁波天一阁博物馆整理,是从卷帙浩繁、内容驳杂的明清《实录》中整理出的宁波相关史料。近年来,学术界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区域史研究的重要性,由区域史入手来进行实证性的个案研究也已经成为当代历史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进行个案研究,就必然涉及对史料的搜集整理。本书将明清《实录》中的与宁波有关的史料进行整理,有助于宁波地区明清以来历史研究的展开。
《明史讲稿(大学用书)》为樊树志教授几十年讲述明史的讲稿整理而成。讲稿从基本知识讲起,既把这一领域最有性的观点介绍出来,又附带介绍作者自己的见解。书稿文笔流畅,讲解透彻。对明初、明末的特定时期,对党案、海禁、经济发展等专题,对从皇帝到大臣乃至当朝百姓的叙述与剖析都颇为到位,有些观点已经成为学界观点。
这本《帝国暮色:张居正与万历新政》(作者陈生玺)是关于研究其政治思想史的专著。 《帝国暮色:张居正与万历新政》分为张居正其人——外儒内法;考成法与万历初年的改革;考成法与万历初年的改革;打击反对派与夺情风波;张居正之死与人亡政息等数章内容。
清朝统一准噶尔的过程,并非像人们所想的那些:清朝皇帝有一个既定方针,三代皇帝身体力行实现了统一。从结论上看是无误的,但实际情况并非那么简单。清朝在统一准噶尔的过程中,和准噶尔的关系经历了曲折的文化,清朝康雍朝三代皇帝的想法也多次变化,统一过程是由许多历史的必然和偶然的因素促成的。清朝的强大必然要统一周边部落,但许多偶然事件或促进或延迟了这个进程,使清朝统一周边的过程历时了一个世纪(1662-1762年),这其中,武力对抗的时间只有17年。 本书通过探讨清朝统一准噶尔过程中的这些变化,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清王朝高层决策变化的各种因素,并分析此间各种势力的消长情况,以历史本来面目,重现清朝三代皇帝在统一准噶尔过程中的战略决策过程。
典章制度,历来是认识中国历史的枢纽。清朝典制集历代王朝体制之大成,又在应对近代大变局中开启了政体、教育、社会等制度与观念的重大变革,其进程与影响延续至今。本书以清代学政制度为切入点,将学政的官制沿革置于清朝官制体系的整体架构中考察,通过探讨清代学政地位升降、规制调整与皇权体制设置的关系,发现并理解古今政体架构与观念的不同立意。
《明史讲稿(大学用书)》为樊树志教授几十年讲述明史的讲稿整理而成。讲稿从基本知识讲起,既把这一领域最有性的观点介绍出来,又附带介绍作者自己的见解。书稿文笔流畅,讲解透彻。对明初、明末的特定时期,对党案、海禁、经济发展等专题,对从皇帝到大臣乃至当朝百姓的叙述与剖析都颇为到位,有些观点已经成为学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