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10-30元
  • 3折-4折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10元10-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3折3折-4折4折-5折5折-6折
筛选:
    • 大清十二帝
    •   ( 574 条评论 )
    • 尹子 著 /2020-07-01/ 中国华侨出版社
    • 本书以时间为序,讲述了大清十二位皇帝自满洲初兴到王朝覆灭的历史。书中引用了大量历史文献、稀有文物、大清秘史、野史、清宫密档,以通俗易懂的文字、生动有趣的人物故事将王朝历史娓娓道来。全书结合史实,配以近百幅珍贵插图,包括大清皇帝画像、历史古迹图、战争示意图等,图文互注,立体、真实地再现了清代帝王的生平事迹,深刻揭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由乱到治、由治到乱以及繁荣衰败的内在规律,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历史之中,全方位、多视角地解读历史事件,领悟历史智慧。

    • ¥20.8 ¥68 折扣:3.1折
    • 乾隆三部曲·乾隆十三年
    •   ( 712 条评论 )
    • 高王凌 /2018-11-29/ 中国地图出版社
    • 18世纪的清廷如何感受现代问题(如人口问题),提出跨时代意义的发展政策(与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改革一脉相承),做出欧洲式的 现代反应 (如加强政府权力);乾隆帝欲 回复三代 ,做中国历*好的皇帝,都是这本书的重要内容。作者从后宫到朝廷,从财政到经济,从政治到战争,为大家重绘了乾隆皇帝的本来面目。

    • ¥15 ¥49 折扣:3.1折
    • 清史译丛 第11辑
    •   ( 217 条评论 )
    • 董建中 编 /2013-06-01/ 商务印书馆
    • 本专辑“中国与17世纪危机”,选译的是与中国研究(但不限于中国)有关的文章,大致可以分为四组。董建中编著的《清史译丛(第11辑中国与十七世纪危机)》收入的许多文章在探讨17世纪危机时,都提到了一个因素——气候。越来越多的学者同意这是17世纪普遍性危机的背后原因。第四组的一篇文章,即杰弗里·帕克的(《危机与灾难:17世纪全球危机的再思考》(2008),对17世纪气候灾难与危机的关系进行探讨。文章后,作者的关怀指向了我们当下21世纪的气候现实,17世纪的历史直接与现实联通。

    • ¥10.7 ¥35 折扣:3.1折
    • 乾隆三部曲·乾隆晚景
    •   ( 492 条评论 )
    • 高王凌 /2018-11-29/ 中国地图出版社
    • 乾隆晚年成为乾隆朝统治*为失败、*令人诟病的一段,这本书似是在为乾隆帝做一点辩护:他之所以失败,是因政事废弛?或因官吏贪腐?或因和珅一人作祟?还是因为缺乏眼光,以致失去了一个可能的机会(如在国际贸易上) 其实,要想对当时客观形势做出交代已不容易,更难的是写出当事人的主观心态,既写出乾隆朝的历史,也写出乾隆帝的心路历程。

    • ¥15 ¥49 折扣:3.1折
    • 这个明史超有料(这个明史不一般,披露建文削藩朱棣迁都土木堡之变的历史隐秘,以史为据侦破野史传说的真相)
    •   ( 573 条评论 )
    • 李翔斌 /2021-07-31/ 应急管理出版社
    • 汉族王朝的后荣光,我们对明朝真的有足够了解吗? 清朝在官修明史中出于政治因素的 小心机 ,有很多地方都直接采用了可信度存疑的民间纪录,而没有将明代的官方纪录加以对比论证,久而久之使人们对明朝历史产生了很多根深蒂固的误解,有些甚至与真实情况完全相反。为了揭开这些被尘封掩盖的历史真相,本书在脉络上以大明十六帝为时间轴,以《明实录》《明会典》等一手史料为基础,结合正史和野史记载,将各个时期的一些隐秘事件、争议谜案,放在更为宏大的背景下去重新审视、正本清源,从而还原出更接近真实的大明帝国景象和朱氏帝王人物形象,是一部充满了人文情怀、令人耳目一新的明朝历史。

    • ¥13.8 ¥45 折扣:3.1折
    • 乾隆三部曲·马上朝廷
    •   ( 505 条评论 )
    • 高王凌 /2018-11-29/ 中国地图出版社
    • 乾隆朝前期,主要还是根据传统儒家的理念,如 回复三代 来治理国家,到了乾隆朝中期,却更多地表现了清廷 马上治国 的特征。本书以乾隆帝南巡为中心,把很多历史事件都串联了起来,如 文字狱 四大案 等,作者像讲故事一样,把乾隆朝中期的历史娓娓道来

    • ¥15 ¥49 折扣:3.1折
    • 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明季:趋同与辨异(上下册)
    •   ( 459 条评论 )
    • 沈定平 /2012-05-01/ 商务印书馆
    • 沈定平编著的《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明季(趋同与辨异上下)》涵盖明末至南明七十余年间中西交往的历史,《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明季(趋同与辨异上下)》通过对五组矛盾现象的解析,揭示文化交流的实质和特征。它们是,耶稣会内部有关“天”、“上帝”称谓的论争,明朝士大夫中掀起“南京教案”与编纂《崇祯历书》的分野,闽浙中下层士人拥戴或排拒基督教的斗争,基督教不同派别围绕中国礼仪之争,辽东战争期间引进与阻止西洋大炮及炮师的对立。凡此表明,坚持反映文化互补性的和平与平等交往的原则,跟激化文化差异性而导致矛盾冲突的图谋,成为利玛窦时代以后,不同的政治势力和宗教派别斗争的焦点,也是贯穿这一时期基本的历史线索。

    • ¥29.9 ¥98 折扣:3.1折
    • 一读就上瘾的明朝史.第一卷
    •   ( 20 条评论 )
    • 顾道惊城 著 /2021-05-01/ 台海
    • 本书介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一生,从朱元璋贫苦的出身讲到他建立明朝,将天下握于掌心。在书中,不但能看到朱元璋在与陈友谅、张士诚等人交锋中的杀伐果断,也能在明初四大案中看到朱元璋的心狠手辣。本书作者 忠于史实,以《明史》《明通鉴》等史书为基,融入自己的见解,通过剖析史事,深度挖掘朱元璋的性格,从朱元璋打天下的过程中,看朱元璋性格中的坚毅、勇敢、机智;从朱元璋治天下的过程中,看朱元璋性格中的残忍、多疑、果断。

    • ¥20.8 ¥59.8 折扣:3.5折
    • 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 (美)史景迁 ,温洽溢,吴家恒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正版】
    •   ( 0 条评论 )
    • (美)史景迁 ,温洽溢,吴家恒 /2011-02-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满清政权何以维持长达二百六十年的统治,其中的重要关键是满人入关之后即逐渐意识到,单凭武力是不足长治久安的,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长期而有效的思想统治,使汉族知识分子在意识形态上接受满人的统治。雍正刊刻印行的《大义觉迷录》一书,除了政治动机之外,更蕴含了内在深层的文化意义。本书讲述了《大义觉迷录》这部奇书的形成、流传、禁毁的细腻过程,乃由其间横生的诸多耐人寻味、匪夷所思的枝节,从而反映了中国古代君权与知识分子的关系及旧文人的宿命。

    • ¥16 ¥53 折扣:3折
    • 平定关陇纪略(清)易孔昭等孙文杰整理人民日报出版社9787511551900 ; 978-7-5115-5190-0
    •   ( 1 条评论 )
    • (清)易孔昭等孙文杰整理 /2018-01-01/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同治九年,易孔昭随左宗棠平定“陕甘民变”。是书即易孔昭等人在清代中央政府平定陕甘地区时,利用当时的官府档案、大臣奏折及清帝上谕等史料,对清军平定西北的过程以及随后善后工作进行真实记录而成。通过此书,不仅可窥清代晚期中国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民族等各方面之史实,亦可为今天中国“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提供历史借鉴。 利用易孔昭等人《平定关陇纪略》的著述还原清代晚期中国地区的立体场景,既是保证历史研究以事实说话的重要基础,也是新的学术观念对于历史阐释提出的新要求。所以,《平定关陇纪略》的整理,既具有文献学、边疆史地学、西域民族学的重大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和“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意义。

    • ¥27.58 ¥78 折扣:3.5折
    • 糊涂读史:明清的帝国偏执与盛世张皇 端木赐香 著 新华出版社【正版】
    •   ( 1 条评论 )
    • 端木赐香 著 /2006-07-01/ 新华出版社
    • 作者有意识地将研究重心聚焦于明清两代的人和事。“一个朝代的偏执”是作者对明朝皇帝的性格和明朝士大夫的性情的概括,而清朝的荒唐外交活动与愚昧的“大唐中士”意识,则反映出这个老大帝国的傲慢的盛世情绪和盲目自大的自我想象。 作者透过历史的花边柳絮和纷繁复杂的历史表象去触摸历史深处的脉络,最终得出这样的理解;明清两代的走向与选择,既是文化的积淀,更是历史的必然。 滑稽荒诞的历史细节和故事,轻松幽默的途述和阐发,掩藏不住作者对古老文明如何走向新生的沉重热望。

    • ¥16.72 ¥43.85 折扣:3.8折
    • 王朝拐点系列:明末清初大变局
    •   ( 7 条评论 )
    • 姜越 /2018-01-01/ 辽宁人民出版社
    • 大明王朝立国二百多年,从中期开始皇帝消极怠政,但明朝却依然在正常运转,到了明朝末年,明朝阶级矛盾尖锐,各地小股农民起义在酝酿之中,励志改变明朝颓废局面的崇祯皇帝,尽管努力地想宏图大展一番,却不知不觉中把大明带入覆亡的深渊。其原因让人难以说清。李自成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军,一步步吞噬了明王朝的光辉,*终让崇祯帝自缢,当他自尽前一刻不由得感叹,我不是亡国之君,是大臣负我。难道他真的没有一点责任吗?而那时的东北地区,女真人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再次兴起,并逐渐兴盛,完善各项制度,兵力渐强,建立了政权,努尔哈赤的继任者们借助农民起义军灭大明之势,杀入山海关,取代明朝。清朝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并统一全国,满族统治者很多人都为国泰民安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成功延续国祚将近三百年。

    • ¥13.04 ¥43.8 折扣:3折
    • 1661,决战热兰遮:中国对西方的第一次胜利 (美)欧阳泰 著,陈信宏译 九州出版社【正版保证】
    •   ( 0 条评论 )
    • (美)欧阳泰 著,陈信宏译 /2014-06-01/ 九州出版社
    • 17世纪,荷兰成为强大的殖民帝国,不但在与英国的竞争中胜出,还取代了昔日的殖民霸主西班牙。当时荷兰的对外贸易额甚至占到了全球的一半。 1624年,荷兰在台湾南部海岸修建了热兰遮城堡,福尔摩沙(即台湾)也逐渐发展成为荷兰最富有的一座殖民地。而这时,在与清朝对抗中遭遇挫败的郑成功也将目光瞄向了台湾,他将成为荷兰人在远东最强劲的对手。 1662年初,经过九个月的激战,郑成功以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带领手下将领战胜了如日中天的荷兰人,拿下了台湾。郑成功是如何做到的?《1661,决战热兰遮》详尽地叙述了这一过程,对传统上认为西方军事比中国先进的论点提出了质疑,指出中国人拥有更丰富的军事思想传统,郑成功领导更有方,中国士兵的战斗力更强,这是中国人在这场“中西战”中赢得全胜的原因。 《1661,决战热兰遮》

    • ¥22 ¥59.37 折扣:3.7折
    • 简明清史 戴逸 主编 人民出版社【正版】
    •   ( 1 条评论 )
    • 戴逸 主编 /1980-06-01/ 人民出版社
    • 本书的范围从满族的先世和满族的兴起开始,叙述到一八四○鸦片战争为止。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了近代历史时期,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根本不同于清代的前期和中期。在基本内容上,本书结束之后,可以和这些近代史著作相衔接。

    • ¥22 ¥67.37 折扣:3.3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