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杨方讲清史 三部曲包括《征战:大清帝国的崛起》《治世:大清帝国的兴亡启示》《名臣:大清帝国的君臣博弈》三册,分别从开疆拓土、治国理政、君臣关系角度讲述清朝的历史,是一部清史入门通俗读物。这套书解答了小部落如何成长为大帝国、清帝国如何治国理政、清朝文臣武将如何在朝堂内外游走等问题,是一部有血有肉的大清史。
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相关的研究已经很多,本书的研究仍能使人耳目一新。作者对近代史上的重大政治改革戊戌变法的相关史实一一厘定,尤其集中在政变的时间、过程、原委,中下级官吏的上书以及日本政府对政变的观察与反应等重大环节上。全书约四五十万字,收五篇专题论文。从不同的视角,相当翔实地从细部上清晰了事件的整个过程。大量档案材料的披露,包括收藏于北京的中国历史档案馆、东京的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台北的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故宫博物馆文献处;重大史实的精心考证与重要场景的细密描述,以及张之洞调京主持朝政与机会错失;光绪帝的对外观念;日本政府的观察与反应。
双龙宝星是中国历史上首种近现代意义的国家勋章。其产生和发展,不仅是中国近代史、勋章文化史上的 重要事件,同时也是清末中国近代化变革大历史的缩影。 《龙星初晖:清代宝星勋章图史》 是陈悦酝酿多年的中国勋章专著,本书 从清末中国引入西式勋章形式开始,结合大量文献、制度、图说、获颁者名录等相关史料及实物照片、图案彩绘,将以双龙宝星为代表的晚清勋章从诞生、变迁、完善到随清王朝覆灭而消逝的全过程加以呈现,并详细介绍了晚清勋章的设计及制度,填补了中国近代勋章的研究空白。 全书文字翔实,考证严谨,完整收录同治、光绪、宣统时期各款勋章的相关史料,并配有 388幅高清彩图和珍贵老照片、78幅晚清勋章图案彩绘,对各款各级宝星之图案施以原色、还以原样,弥补了实物存世极罕、档案记载匮缺的遗憾。
内容简介世袭贵族在明代历史研究中基本上被忽略了,或仅仅是其他一些更令人关注的研究对象故事里的脚注。《藩屏》一改旧例,将明朝的贵族(包括被历史遗忘的宗室女性艺术家)作为主角,以王国的艺术生产为中心,讲述王国的历史与地理。这本独具一格的专著,有可能会修正人们对明代艺术的理解。
内容简介世袭贵族在明代历史研究中基本上被忽略了,或仅仅是其他一些更令人关注的研究对象故事里的脚注。《藩屏》一改旧例,将明朝的贵族(包括被历史遗忘的宗室女性艺术家)作为主角,以王国的艺术生产为中心,讲述王国的历史与地理。这本独具一格的专著,有可能会修正人们对明代艺术的理解。
创始于1842年的英国《伦敦新闻画报》是世界上 份以图画为内容主体的周刊。其以细腻生动的密线木刻版画和石印画,以那个时代的技术条件所能达到的 快速度,再现世界各地的重大事件。画报初始就对中华帝国表示密切关注,派驻大量画家兼记者,仅1857年至1901年就向英国发回了上千张关于中国速写和几十万字的文字报道。 它们大多是现场的目击报道,属于 手的原始资料;它们对于历史事件的观点和看法往往跟中文史料中的观点和看法相左,这就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参照物;它们所报道的一些事件和中国社会生活的细节往往是中文史料中的盲点;其中报道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也是许多其他中西文历史资料所不能企及的。
本书为《太后下嫁考实》、《世祖出家事考实》、《世宗入承大统考实》三部分组成。孟森先生以史家之严谨,慎密考证了一直为民间广为流传的“太后下嫁”、“顺治出家”和“雍正即位”这三大疑案,剥开裹挟在历代档案、史料中的重重迷纱,寻求历史的真相,极富趣味。
本书是黄仁宇先生的回忆录。作者在书中追忆其平生经历与学术志业的奋斗过程:早年投笔从戎,壮年在美打工、求学、任教、著书立说;并阐明其历史观点的形成与演进,检讨中国近代革命和统摄几千年的中国历史进程,传递给我们他脱胎于悠久文化的“大历史观”。文字浅显明白,人事交融,前后穿引,既细腻又壮阔,风格独特。读者可藉由这本回忆录,进入黄仁宇先生人格与思想之广大天地,一窥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