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与中华传统文化》 本书的研究主题是从1636年 大清 成为国号到1912年溥仪退位为止的近三百年间,清朝的政治、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作者将清朝置于历史和全球视野中,展示了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世界的;他们的观点是如何在他们的制度、物质文化和习俗中表现出来的。在 清朝文化完全汉化 和 清朝文化充分保留了满洲特征 的两极观点之间,作者找到中间地带,利用丰富的多语种的文献资料,展开充分的讨论,提供了关于晚期中华帝国文化和社会的基本且完备的介绍。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史》 本书囊括了整个太平天国运动。作者从太平军的角度重现这场运动,通过实地寻访考察,他收集了手稿、宣传单、印章、拓本、钱币等太平军的文物,结合史籍文献和外文资料,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之初的现实基础,从日常军事行
《中国近代通史 第一卷: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本书为 中国近代通史丛书 的总论卷,本书分为中国近代史史书编纂的回顾、编纂《中国近代通史》的基本思路、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若干特点、把握中国近代史进程的几个关键问题等5章,并附有 近代中国史事记略 。本次修订,作者吸收了自2007年首版问世以来的新见档案资料和新的研究成果。 《中国近代通史 第二卷: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 1864)》 本书分为跨入19世纪的中国、鸦片走私与禁烟、鸦片战争的进程与《南京条约》、太平天国起义和建都天京、第二次鸦片战争等8章,对两次鸦片战争及期间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林则徐的禁烟销烟行动和太平天国起义等历史事件进行了述评。本次修订,作者吸收了自2007年首版问世以来的新见档案资料和新的研究成果。 《中国近代通史 第三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1865-
《中国近代通史 第五卷》梳理了清末民初(1901 1912年)这段近代中国历史转变关键时期的历史。本书试图在进一步揭示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同时,充分加强了对清末新政与立宪运动的研究,尤其是力图揭示新政、立宪与革命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从本书中我们看到,当时的中国政治舞台上主要存在着三股重要的社会政治势力;清政府、立宪派和革命派。他们各自设计了不同的社会政治方案,开展了既互有歧异又相互关联的社会政治运动,三股势力互争雄长。可以说,正是这三股势力的较量与消长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在清末民初的新走向。作者以详实的资料、通俗的语言、清晰的条理逐一记述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全面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及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状况。此次全新修订版
本书分为跨入19世纪的中国、鸦片走私与禁烟、鸦片战争的进程与《南京条约》、太平天国起义和建都天京、第二次鸦片战争等8章,对两次鸦片战争及期间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林则徐的禁烟销烟行动和太平天国起义等历史事件进行了述评。本次修订,作者吸收了自2007年首版问世以来的新见档案资料和新的研究成果。
本书起自咸丰八年六月二十一日(1858年7月31日),迄于光绪三十年五月十四日(1904年6月27日),记叙了这一时期的许多重要史事和作者本人的思想、活动,内容相当丰富,被誉为晚清三大日记之一。据一些学者考证,翁同稣戊戌罢归后,为避忌讳,曾对日记中有关戊戌变法和维新派的内容作过删改。新版首先完善了日记的整体内容。已有的几种本子仅限于 涵版 《翁文恭公日记》所载的内容,即起自咸丰八年六月二十一日,迄于光绪三十年五月十四日的部分, 陈版 虽将军机处日记编入,但仅有1883-1884年的中法战争日记,尚缺1894-1895年的甲午海战日记。此次重新出版的《日记》除将此两种军机处日记全部收入外,还有一部分由翁万戈先生提供的翁同龢早期日记,包括己酉夏南归赴试日记(道光二十九年五月十一日至六月初六日)和庚戌恭赴西陵日记(道光三十年九月十
本书对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全面梳理与评价,分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抗日战争初期的对日作战,敌后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与大后方社会危机的出现,战时的文化、思想与学术,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等13章。本次修订,作者吸收了自2007年首版问世以来的新见档案资料和新的研究成果。
本书以从嘉道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间的中国思想为考察对象,围绕着近代中国人为建立独立、统一、民主、富强、文明的现代国家而进行的种种思考进行研究。本书为全面系统的中国近代思想史巨著,各卷册利用新材料,阐述新见解;注意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动态、立体地考察问题和思想。主题鲜明,构建了研究中国近代思想通史的基本框架,对于近代思想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近代中国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等都有深入的思考。本书揭示,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基本趋向是世界化与个人的解放。
本书取材于《伦敦新闻画报》《图片报》,共收录500余幅版画及10万余字原刊报道。这批在中国权威收藏机构都难得一见的版画,不仅填补了我国庚子事变影像在出版领域的空白,而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来审视这段对中国影响深远的历史。 《伦敦新闻画报》是世界上*份以图像为主体内容的报纸,自1842年创刊以来,始终把图片质量放在*位。庚子事变爆发后,《伦敦新闻画报》密切关注事态进展,迅速向中国派出记者和特约画家,并刊登了许多在华英国官兵、传教士、外交人员的速写、照片等影像资料。 创刊于1869年的《图片报》是《伦敦新闻画报》强劲的竞争对手,收录了众多富有视觉冲击力和艺术价值的大幅单页和对开版画,为全球画报界的翘楚。
本书以从嘉道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间的中国思想为考察对象,围绕着近代中国人为建立独立、统一、民主、富强、文明的现代国家而进行的种种思考进行研究。本书为全面系统的中国近代思想史巨著,各卷册利用新材料,阐述新见解;注意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动态、立体地考察问题和思想。主题鲜明,构建了研究中国近代思想通史的基本框架,对于近代思想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近代中国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等都有深入的思考。本书揭示,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基本趋向是世界化与个人的解放。
本书取材于法国《画刊》《世界画报》、英国《图片报》、意大利《周日邮报》《周日论坛画报》等。 《画刊》《世界画报》等法国画报创刊于19世纪四五十年代,是世界上*早一批以图像为主体内容的期刊。该部分10余万字特约记者现场报道及近260张稀见版画为国内首次出版。 《图片报》创刊于1869年,收录众多极富视觉冲击力的大幅单页和对开版画,因而成为全球画报界的翘楚。 《周日邮报》《周日论坛画报》等意大利彩色画报创刊于19世纪90年代,是目前罕有的可以与法国彩色画报相媲美的涉及中国题材的画报。填补了中国早期影像历史的诸多空白,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和出版价值。
这是一部关于近代中国世界历史编纂的学术史著作,起讫时间为鸦片战争前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夜,这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正是近代中外的历史大变局,催生了并发展着与时代同行的中国世界史编纂。这是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宝贵遗产,历史的启迪、经验抑或教训,都值得认真总结。本书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揭示了中国世界历史编纂的丰富内容、生动的发展过程,以及这一过程所表现出的某些规律性内容的历史意义和现代价值。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是由两岸近代史学界合作撰写的中国近代史(1840 1949),参与者共57人。全书分晚清卷和民国卷,各卷又分别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通史,下册为专题史。本书论述了近代史上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比较全面和系统地展示了自1980年以来近代史方面的新研究成果。本次推出的是晚清卷。
本书是中国社会及生态*详细的记录。本书观察与记录的内容包含地理、交通、民族、人口、信仰、语言、教育、医疗、灾疫、习俗、物产、民变、社会变迁等方方面面,堪称一部二十世纪中国国情及各地民情的民族志。同时,又因这些传作者深入内地、深入底层大众,他们的视角及记录很多为中国史籍所未载或语焉不详。同时还必须强调的是,他们拍摄了大量的照片,这些照片也都刊登在这本月刊上(早期是铜版画),左图右史,极大地增加了可读性,也丰富了刊物的史料价值。
1895年,清朝被日本击败,在中部引发爆炸性回响,激进变革随之次第展开。在更一般意义上,这也是之后半个世纪中国巨变与革命的开始。以一场场内外战争与革命为背景,中国各阶级不断试图变革政体,改造社会与文化,其目标则是重塑国族,挽救危亡。 本书对这一转折性巨变过程做了全景式叙述。以时间为经,主题为纬,以叙述史学为基干,结合政治学、社会学以及文化研究的视野与方法,次第阐述这半个世纪转型的方方面面,为我们展示出近代中国复杂而痛苦的诞生过程。本书充分吸收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成果,注重通史与专题研究的平衡,可看作新世纪中国近代史撰述的综合性成就。
本书是关于介绍“中国近代史”的专著没,具体包括了: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列强对华侵略的加强和日俄战争、日俄战争与中国人民反战斗争、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的签订、英国加紧侵藏步伐觊觎西藏市场、英俄侵略西藏的新阴谋等方面的内容。
《古代西亚文明》是高校通选课教材。《古代西亚文明》撰写的主要对象是西亚历目前的古文明,主要内容包括: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国、乌尔第三王朝、巴比伦文明、亚述文明、赫梯文明、埃勃拉文明、乌拉尔图文明、弗里吉亚王国、吕底亚文明、腓尼基文明、犹太文明、古波斯文明。
该书详细记录了李提摩太在晚清45年的经历;他在宗教、科学、通讯、国际贸易、赈灾、现代学校和专业学院的创设、现代出版社的建立等几乎所有领域参与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他不仅是一位有影响的宗教人士,同时也是中外达官贵人的座上宾、维新派的幕后师爷、孙中山革命党的反对派。45年的时间里,在传播上帝“福音”的同时,他结交权贵,联络士绅,顾问洋务,鼓吹变法,调停外交,抨击革命,时而幕后,时而台前,不辞辛劳,忙忙碌碌奔走于红尘深处,在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纵横捭阖,成为清末大变局中的一位风云人物,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他个人的经历,几乎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激烈较量、华夏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冲突与融合、政治经济侵略与思想和技术启蒙的对立统一等重大矛盾,无不生动地体现在他的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将取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珍贵历史图片(其中三分之一为*次披露),编辑成册,全面呈现从鸦片战争到军阀混战动荡巨变的中国百年近代史,期望能帮助历史学家、读者直观地认识、思考这段历史,回顾反思其间的辛亥革命这一开创性事件。 1911年的武昌起义是加速清王朝覆灭的关键,促成了亚洲*个共和国的建立,这一历史事件是如何发生的?是必然,还是偶然?慈禧太后、康有为等保皇派,梁启超等立宪派,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者,袁世凯这类军阀,严复、蔡元培等教育家 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功过如何认识?这些问题不断在海内外学者中引发激烈的辩论。各地学者对辛亥革命遗产也有不尽相同的解释。抛开派别的分歧,所有中国人都将那段动荡岁月视为 百年忧虑 或 百年屈辱 ,其中蕴含的情感至今萦绕在人们心头。 作者通过历时一年
《历史其实很有趣》 尽管那些往昔的古人已经永久地沉睡,可他们当初一个思想的变化或是对一件事情处理得稳妥与否,却对我们之后人类社会的发展,乃至他们自身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从历史人物出发,通过一些人一些事,与读者一起回顾历史的一个个精彩片段,耐心品味当年之人的是是非非,喜怒哀乐,可以以史为鉴,在反思中提升自身悟性。假如这些有趣而又厚重的历史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好当下的一切,规避可能犯下的种种错误,那么它曾经的一系列衍化就会因为我们重新地理解,而在此展现不一样的价值。 《三国*很有趣》 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烽火连天、刀兵四起的时代,这是中国历*为精彩的乱世。全书史实翔实,贴近真实历史,诙谐叙事,通过写人物的命运,来写时代风云,通过写时代风云,来写历史规律。把英雄请下了神坛
《王乃誉日记(套装1-5册)》起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元旦,止次年(1906)丙午闰四月十九日。日记天头空白处每以二三字撮记当日要事。正文记节候天气、新闻时事、乡人存殁、人事往来、自作书画印诗文、所见所收金石书籍古物。二子国维、国华有信函往来,也均予记录。日记所记王国维事迹,非常有价值,如记王国维收藏金石、考释金文的时间,关于罗振玉、王国维筹划入学部任职的情形,王国维撰写《去毒篇》《人间嗜好之研究》之原因,以及海宁史事资料等,为相关之学术研究提供原始的文献资料。王乃誉于壬寅年日记有自跋一则,曰: 余作日记之始岁,尚略讲求字句,以验学问,迨四十以后仅志及日月酬应、米盐凌杂,自此相沿成习而不相加察,且流于浅易龌龊,一无可观。 其记述近代江南市镇经济、文化、社会实貌而言,史料价值亦弥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