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严肃活泼的极简党史,由漫画式科普开创者陈磊团队、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的专家学者等共同打造。作为专门针对青少年研发的入门级读本,每一处细节均经过严谨考证,用孩子们最喜爱的漫画形式,给孩子们讲党的故事。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红军长征……生动还原这些历史事件的同时,本书着重于串起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因果脉络,让孩子们不仅能理解发生过什么,还能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发生。中华民族拥有悠久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文明,却在近代遭受了靠前的苦难。面对苦难,中国人民没有屈服……本书用严肃活泼的方式,呈现这段“站起来”的历史。
本书主要讨论的问题是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面对复杂的中国时局美国的政策抉择。1945年,驻华美国官员试图达成三个自相矛盾的目标:其一,阻止中国爆发内战;其二,保证美国政府不卷入这场战争;其三,阻止共产党及苏联从美国与蒋介石政府手中夺去对中国北方的控制权。然而,与共产党人合作能避免中国一边倒向苏联,或者给予蒋介石政府更多支持就能够避免其垮台并能建立一个亲美国的中国政府进而可以避免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作者认为,无论当时美国采取怎样的政策,都不可能根本改变历史的走向,决定中国未来结局的绝不是美国政策,而是存在于中国这片土地上的自身的力量;拥有巨大但并非无限的实力的美国从来就没有对中国实施决定性的控制。
《芷江日落2:金陵谍斗》简介:他们是勇士,在强大的对手面前,会拔剑而起,挺身而斗!他们是智者,面对重重迷雾和人鬼混杂的局面,能见微知著,剥茧抽丝!谨以此书向献身反法西斯战争的谍战英雄致敬! 海报:
《微历史5?一战&二战:1900-1945》才是本真正采用微博形式写成、还原历史现场的“微历史”;也是部微博体的“一战二战”史。《微历史5?一战&二战:1900-1945》选取“一战二战”史上名人的趣闻轶事,以及历史事件背后新奇的细节、历史内幕真相等等。同时配有大量历史图片。内容生动、好玩,一方面满足读者猎奇八卦的心理,另一方面又不失水准,再现了1900—1945那个翻天覆地的全球性变革时代。
《民国大师经典书系:一指流沙,我们都握不住的那段年华》内容简介:民国大师经典作品系列共十册,本册为民国大师沈从文作品精选集。沈从文是现代文学家,其作品尤其是描写湘西民间风情的小说备受推崇。《民国大师经典书系:一指流沙,我们都握不住的那段年华》精选了沈从文的《边城》《三三》等精美文章。读者可以通过这些文章了解当时社会及大师的思想,并在文章中了解大师的人生。
《亲历延安岁月:延安中央医院的往事》作者金星历时8年,拜访了100多位在中央医院工作过的老同志和200多位延安时期的爸爸妈妈,忠实地记录下亲历者们讲述的发生在延安中央医院的那段往事,以口述历史的方式,揭开尘封70多年的历史,展示一个在黄土高坡上的窑洞式医院建立到撤离的全景画面。全书从一个医生独特的视角出发,用叙述性的语言、生动感人的故事,回顾了那个缺医少药、物质条件艰苦的年代,医护人员怎样因地制宜地治疗疾病,怎样迎接3800个“延安娃”的到来,怎样用吃饭的处方来挽救孩子的生命,怎样用“望、触、叩、听”的传统技能让病人恢复健康……
《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是黄仁宇先生的一部历史著作,记叙的时间自1924年国民党黄埔建军始,至1945年抗战结束止。书中对海内外关于蒋介石的评议,多有精彩的辨析;作者拣择与排比史料的方式,别具慧眼,言人所不能言。作者沿袭其大历史观的研究方法,检视蒋介石的历史定位及其历史局限性。作者曾说,写作此书,目的在于阐明中国由“中世纪国家”步向现代的挣扎和转折。此次增订出版,增补了作者相关的四篇文章,作为附录;并对全书的文字重新做了核订并有所补充,使全书更趋完善。
长期以来,我们熟悉的辛亥革命几乎是革命党人单方面的叙述,而傅国涌编著的《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上册)采用的是亲历者的日记、书信、口述、回忆录等史料,它们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具有不同政治倾向,既有那桐、荣庆、绍英、徐世昌、许宝蘅、汪荣宝、郑孝胥、恽毓鼎、叶昌炽等官员的日记,也有叶圣陶、吴宓、徐志摩、陆澹安等学生的日记,还有宗方小太郎、内田顾一、计约翰等外国人的日记,另有大量英、日、法等国外交人员的书信,通过这些私人记录,《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上册)重现了有关辛亥革命的许多史实,对辛亥革命作出了全新的解读,让我们得以进一步靠近现场,看到一幅幅更真实的历史图景,在平静的叙事中感受那个大变革时代的呼吸,重新认识那场改写历史的革命。
《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下册将从辛亥革命的表象逐渐深入到它的内层,重新解读百年前的那场大变局。从武昌枪响到清帝退位,大江南北,从各省封疆大吏到王公大臣分别作出了怎样的选择?本书通过大量日记、书信和回忆录,以史家的冷静之笔将他们在历史转折关头的心态、表现一一呈现,没有任何遮掩,也没有任何美化或丑化,在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背后,我们看到是他们在王朝落幕时的真实面孔。辛亥革命最终以和谈的方式完成了民国的“创世记”,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南北双方财政的困境,正是缺钱逼使双方走向对话、妥协,并以民国结束了帝国,这是以往常常被忽略的一点。在辛亥大潮中不仅那些创造历史的大人物一一登场,其中还闪现着许多初次亮相的少年学子的身影,他们中既有后来的名将白崇禧、张治中、万耀煌们,也有知识分子
《所有的乡愁》是一部具有史诗般气质的长篇小说,它从辛亥革命前后开始讲述,通过武昌郊外包家镇的豪门包氏和木匠金氏两个家族六七代人的命运,在每个人的爱、恨、漂泊和挣扎中,见证了历史的荒诞与诡谲,它书写了中国人的苦难与复兴,强国愿与自由梦。
本书是作家刘震云先生参磨四年的杠鼎之作。被北京五大评论家誉为“中国的《百年孤独》(诺贝尔获奖作家马尔克斯的作品)” ,是刘震云迄今为止最成熟气的作品。这部小说洗尽铅华,返璞归真,笔触始终紧贴苦难的大地和贱如草芥的底层人群,结构单纯而内容丰富,命悬一丝而荡气回肠,主人公常常走投无路而又一直勇往直前。这是当代文坛敢于直面真实的不可多得的佳作。评论家张颐武说,该书是刘震云“企图心和想象力的作品,也是他超越自我的最为坚韧的努力的成果。” 我们认为该书是刘震云作品中可以获奖也可以留存文学史的和长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