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日军攻入中国古都南京。几周之内,30多万中国平民和士兵遭到有计划地强暴、折磨和屠杀——死亡人数超过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遇难人数的总和。 张纯如不仅在书中详述了日军疯狂暴行的细节,而且分析了在军国主义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日本士兵对人类生命的漠视。张纯如对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进行了大量采访,并首次发掘了许多重要文献。 全书先是从日本士兵、军官为什么完全脱离了人类基本的行为规范,日本学校和教科书从心理层面向学生灌输对中国人民的仇恨和蔑视,以及高度军事化的教育体制等多个方面阐述了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根源性原因。 在这本书的核心篇章里,作者通过采访当事人、查阅档案资料以及实地考察与研究,极其详实地记录了日本军队残暴、灭绝人性的屠杀行动,深刻揭示了日本侵略军的凶残本性。同时,作者还生动记
国民党何以失败?这是1949年国民党政权垮台后,一个在国际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也是现代中国发展中一个非常值得反思的问题。易劳逸教授通过国民党自身的各种材料,运用地质学家研究地球形成的方法,摘取若干典型事例,精辟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作者认为,国民党的失败,不是因为缺乏美援,而是由于其自身的弊病和分裂,诸如腐败无能、纪律废弛等等。 关于这《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1937-1949)》的价值,可以用雷利 桑德兰的一句话来概括: 对国民党失败这一问题的新近研究会由《毁灭的种子》而得以开拓。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 九一八 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州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国民政府为避免冲突扩大采取妥协政策。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抗日战争虽然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但是中国民众却始终无法忘怀那段历史。究其原因有三,其一是那段为民族生存而战的历史太过血腥和惨烈,注定要铭刻在每一个华夏子孙的心底;其二是侵略者面对中华民族的大度,始终不肯真心忏悔和反省,反而妄图篡改历史;其三是那段横亘于中国现代史上的战争,由于牵扯了千万人民,掺杂了无数民族恩怨,至今尚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史实未能披露于世人面前。
1937年12月,日军攻入中国古都南京。几周之内,30多万中国平民和士兵遭到有计划地强暴、折磨和屠杀 死亡人数超过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遇难人数的总和。 张纯如不仅在书中详述了日军疯狂暴行的细节,而且分析了在军国主义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日本士兵对人类生命的漠视。张纯如对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进行了大量采访,并首次发掘了许多重要文献。 全书先是从日本士兵、军官为什么完全脱离了人类基本的行为规范,日本学校和教科书从心理层面向学生灌输对中国人民的仇恨和蔑视,以及高度军事化的教育体制等多个方面阐述了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根源性原因。 在这本书的核心篇章里,作者通过采访当事人、查阅档案资料以及实地考察与研究,极其详实地记录了日本军队残暴、灭绝人性的屠杀行动,深刻揭示了日本侵略军的凶残本性。同时,
吕思勉是中国现代的历史学家,在中国通史的构建上做出了贡献,同时在近代史的写作上也有开辟之功。本书从清代早期社会特征写起,一直写到抗战结束,举凡近代史的事件、人物、制度典章,无不细致入微,是读者了解中国近代史的经典之作。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深度 客观 全面 补正鲜为人知的抗战细节 数十年来,西方人眼中的"二战"始终是一场美英苏领衔抗击法西斯的血腥战争,亚洲战场上英勇抗击日本的中国却因种种原因被遗忘。 基于*解禁档案,西方著名历史学家拉纳 米特披露了1937 ~ 1945 年发生在中国战场上的一连串入侵、屠杀与抗争的史实:从日寇悍然发动的七七事变,到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从忍痛炸毁黄河堤坝以水代兵,到派遣军队远征他国;从与罗斯福、丘吉尔、史迪威的国际大斗法,到聚焦中国三大战时人物--自战火中诞生的划时代巨人*,扛起千斤重担的战时领袖蒋介石,从革命志士堕落为汉奸的汪精卫 八年艰苦抗战,无数悲天恸地的事件,万千大小人物的命运变迁,共同构成了这部扣人心弦的战争史诗。 在书中,作者严肃地指出:自"二战"时起,中国就已经是"负责任的大国"。忍
抗战期间,日本特务为了 以华制华 ,对付中统、军统,成立了特工总部76号。他们网罗愿意降日的军统、中统人员,收买流氓、地痞等社会渣滓,拼凑起一个汉奸特务组织的班底。本书整合权威档案资料,揭开汪伪76号的神秘面纱,揭露抗战时期沾满国人献血的汉奸特务组织的真实面目。
国民革命是20世纪20年代的重要历史事件,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命运。本书以 国民革命的起源 为题,介绍了国民革命发动的历史背景,通过多个历史事件生动讲述了国民革命的基本过程,并对其最终走向失败做了分析。作者认为,国民革命是苏俄、共产国际、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共同造就的。国民革命的失败,使中国革命走向了新阶段。 全书从孙中山对中国发展前途的思考写起,将1920 1925年陈炯明叛乱、关余事件、苏俄与中共引导国民党、国共合作、国民党改进和改组、国民党一大召开、黄埔军校成立、国民革命军的建立、两广统一、五卅运动、北伐等重要事件和进程娓娓道来,以精炼的文字写清了这段历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节点。
甲午战争为什么会失败,亚洲舰队的覆亡带来了多少历史殇思? 星星之火为什么可以燎原,觉醒的民族需要什么样的群体来指引方向? 素质和信念意味着什么,个人在历史的进程中究竟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世界格局将如何风云变幻,中国在其中需要担负起怎样的责任? 一切皆可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高层智囊金一南教授继《苦难辉煌》、《心胜》之后又一全新讲史力作 新思维,全视野,大格局,尽显历史原貌。 记录燃烧的过去,呈现辉煌的未来。 100多幅珍贵插图,重现历史人物的当年风貌,还原历史之旅的宏大与艰辛。
《王明中毒事件调查》事发于1943年延安整风运动时期的“王明中毒事件”,是一起歪曲和丑化中共党史并长时间在国际上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王明在其遗著《中共五十年》(原名《中国共产党五十年和*的叛徒行径》,又译作《中共半世纪与叛徙*》中骇人听闻地诬蔑中共中央、*派中央办公厅主任李富春指使中央医院院长傅连暲和主管医生金茂岳“蓄意毒害王明并摧残他的健康”自1975年在苏联国家政治书籍出版社出版以来,至今仍堂而皇之地被境外出版物不断地复制、贩卖和炒作为所谓的政治阴谋,影响极其恶劣,成为敌视中国以及歪曲丑化中国共产党和诋毁诬蔑*的新闻噱头,愚弄和欺骗了许许多多不明真相的人们。
若说中国与哪一个国家的关系最难说清的话,恐怕就是日本。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给日本人以如此巨大的影响。从汉字到围棋,从《论语》到《法华经》,日本人几乎一成不变地从中国学去了这些文化精髓。历史上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日本这样,给中国人如此巨大的伤害。自甲午战争始,哪一次针对中国的战争,都少不了日本;哪一个帝国主义杀人,都不像日本人那样在南京屠城。中日两国,说不清的关系,道不明的恩怨,皆用这四个字代过: 一衣带水。因为一衣带水,联系方便,影响也方便;因为一衣带水,掠夺方便,侵略也方便。高层智慧金一南首度开讲,立足战略思维的高度,深度探讨中日两国的民族精神,结合历史长河的纵深,将抗日战争深刻剖析。
南京是打下来的,还是和平解放?当年中共隐蔽战线的活动,绝非只有潜入间谍那样简单。本书反映了国民党统治心脏地区的隐蔽战线斗争情况,叙述了这一斗争在决定中国命运大决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作为历史,长征离我们有多远,今天,我们又怎么来了解以及读懂长征?《长征书简》独辟蹊径,以书信为主体,是一部生动展示中国工农红军伟大长征历史的通俗历史读物。全书以波澜壮阔的长征为历史背景,选取参与长征的红军指战员、红军将士的珍贵书信,以及红军当时发布的公告、红军队伍间的联络信等,并配合相关珍贵历史材料和图片,对选取的书信作了详细解读,展示了长征将士的情感经历以及长征的艰苦历程、历史意义。 本书所收录的书信内容丰富,有革命烈士对亲人的嘱托,有战场硝烟炮火的记录,也有红军战士对革命前途的乐观与展望 ,通过认真截取、客观描绘红军长征的历史细节,生动再现那段刻骨铭心的革命历史,展现红军战士众志成城、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豪迈情怀,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使人们在阅读的感动中提升对长征的了解和
该书系 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 2017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 分为4个部分:世纪之痛、香江梦魇、唇枪舌剑、回归之旅,共36章。主要讲述了自古以来,香港就是中国的领土,由中国政府管辖。她经历了英国殖民统治,经历了抗日战争、十年内战,走过风风雨雨。新中国成立后,中英几次正面交锋谈判,双方终于在《联合声明》上签字。回归之旅历经坎坷,但因为中国政府的坚定与坚持,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家了,国旗、区旗、八一军旗交相辉映于香港上空。故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在西方人眼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于1939年9月1日,当天纳粹德国入侵波兰,英法等国随后对德国宣战。然而,如果从1937年芦沟桥事变算起,此时中日开战两年多,战火已经燃遍了半个中国。近年来有一些历史学家开始纠正这一欧洲中心的观点,但是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英文作品依然非常稀少,这也是本书作者何铭生的感叹。 多达100万中日士兵卷入淞沪会战,近300万中国平民被迫亲身经历了这一战役,其中大多数都成为此次战役的受害者。淞沪会战在塑造现代世界格局上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它终导致珍珠港事件的爆发,并且使得亚洲局势动荡达70年之久。 两栖作战、坦克袭击、空中作战,重要的是城市作战等战争形式都在1937年的上海上演。这是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彩排,更准确地说,作为次世界性战役,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幕式。 本书在内容与表
《经典影像背后的民国社会(1911-1928)》讲述了在武昌城头的隆隆炮声中,封建帝制迅速成为历史的云烟,一个全新的共和国时代降临了。然后人民很快发现,与前清比起来,这个猝然建立起来的*并不令人省心。这边厢,刚刚收获胜利果实的革命党人已开始内讧,而那边厢,在权利中心唱主角的,依然是前清时期的国家“栋梁”们。轰下去一个袁大头,又上来了一群北洋武夫,更有个别不识时务的小丑前来插科打诨……
本书宗旨不是专门研究袁世凯集团的发展历史,也不是专题考察整个清末新政的基本情况。本书所侧重的是社会角色与社会变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即把袁世凯集团作为一个社会角色,将其置于清末新政之中,既探讨其对清末近代化的作用,又力图说明其对清末政局及清廷权力变动的影响,力图揭示清末中央和地方权力此消彼长的变化根源及其来龙去脉。
湘军,中国近代史上令中外侧目的一支武装力量。在中国命运正值日落西山、清朝政府岌岌可危几乎难以为继的时候,湘军的出现可谓给清朝廷打了一剂强心针,它不仅是清朝廷稳定国内政局的指望,更是清朝廷对外作战,维护统一大局所倚靠的力量,由此,晚清朝廷也隐约有了中兴的气象。同时也是这支军队,铸就了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等人的中兴名臣的地位。 本书运用丰富的史料,全面讲述了湘军内战、外战历史。内战主要包括湘军与太平军、捻军的血战,外战主要包括左宗棠收复新疆、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等湘军与阿古柏侵略者、沙俄、法国、日本、德国等外敌的斗争。每一场战斗都具体可感,人物描摹都有血有肉。 同时,本书从人员构成(兵归将选,兵为将有)、练军理念(讲军纪、重思想教育)、战略战术(以静制动)、人文性格(湖南
抗日战争胜利后,*应邀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抵达南京,继续与国民党及美国政府代表展开了10个月零4天的极其艰苦复杂的谈判。本书通过 力控中原战火 调停东北内战 谈判黄河归故 抵制 国大 召开 开辟第二战场 等专题,全面深入细致真实地叙述和研究了这一波谲云诡的全过程;并且将周恩来的谈判艺术、人格魅力、梅园精神等内容自然而贴切地体现在叙述中。
本书从舆论话语权的视角,运用传播学、舆论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党报本体的叙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关注新闻传播与社会变迁的多重关联,努力发掘和展现抗战时期宏观的、有机的新闻传播大图景,从而系统解读重庆时期中共“喉舌”报刊的新闻事业发展形态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