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修订版)》是茅海建系统研究鸦片战争历经十余年所得成果。茅海建详尽考订了与战争相关的一系列重要史实,力图以当时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去理解历史,使许多在今人看来是荒谬的现象得以显示其在当时环境中的“合理性”。同时,通过对有关人物及其言行活动分析,观察清王朝在历史转折关头的作为,揭示历史进程中的偶然与必然。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目前影响重大,有关著述已出版不少。《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修订版)》的研究可谓推陈出新,茅海建一系列独到创见可能在学术界引起争议,相信这种争议将有助于深化中国近代史研究。
我们为什么说自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的根底在哪里?我们中国人安身立命、生生不息的精神资源是什么? 历史的颠簸和挫折,使得中国文明丢失了不少本来有的好传统。许倬云先生把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看作一种多元互动的秩序,重新反省“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中国文明,从天、人、群、己各个角度呈现中国文化的精神,希冀在文明的土壤发掘养分,追寻和唤醒那些被遗忘的精神余沥,滋养和灌溉当代中国人的内心。 中国人日常生活中饮食、医药、居住,所重视的多元和谐,求均匀而忌偏差,趋中和而不过分,种种观念,依旧可见于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中。一代代中国人美好高贵的精神、真实的人性,多不在四书五经和二十四史,而在市井陋巷、山野乡村,街谈巷议、共话桑麻……从开天辟地到江湖豪侠,从男女私情到精怪现象,涵盖范围相当广泛,代表了
这是一幅共和国历史长卷打开长卷,共和国历史上每件大事的来龙去脉,每一组人物的对抗或合作的历史细节。都会深深吸引你的目光:众多故事展现了共和国领袖超凡脱俗的智慧和人格力量,也透露了他们内心些许难言的苦闷…… 掩卷长思,一代革命精英的言行令人拍案叫绝,难以挽回的历史错轨叫人喟然长叹,共和国的光明前景催人精神振奋……
一条消息震惊世界:准备渡江作战的解放军在长江上和英国皇家舰队打起来了 访苏时,毛泽东和斯大林发生了不愉快的插曲 解放西藏时,达赖喇嘛还是很客气的 抗美援朝在高层领导中的争议 事后,毛泽东曾多次起高岗事件 “克什米尔公主号”没有炸死周恩来,代号为“1”的谋杀周恩来的计划又浮出水面。 …… 共和国往事渐行渐远。历史的过程和人物或许正在被许多人淡忘。本书引导我们置身历史的真实,品味精彩的细节。 这是一幅共和国历史长卷。打开长卷,共和国历史上每件大事的来龙去脉,每一组人物的对抗或合作的历史细节。都会深深吸引你的目光;众多故事展现了共和国领袖超凡脱俗的智慧和人格力量,也透露了他们内心些许难言的苦闷…… 掩卷长思,一代革命精英的言行令人拍案叫绝。难以挽回的历史错轨叫人喟然长
他们是抗日战场上出生入死的八路军战士,用亲历、亲见、亲闻的点点滴滴讲述难忘的抗战岁月,《老兵讲述(1)》搜集了来自于八路军基层战士有关抗日战争期间的回忆文章数十篇,其中有为家乡而战的战斗情形,有与当地群众的鱼水之情,有弥足珍贵的战友情谊,也有在抗战期间生活与工作的艰苦。篇篇都流露出年轻战士们的爱国热情,用尘封多年的记忆还原硝烟弥漫的日子。
因为他政治生涯中著名的“三落三起”,西方媒体称他为“打不倒的小个子”。患难可以考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能显示一个人的大智大勇。本书告诉你的,不仅仅是邓小平如何“三落三起”,我们想让你知道的是,为什么他能够“三落三起”。
本卷所收文章论及儒家思想、新儒学以及反智论等中国思想传统中的重大课题,展现了对中国近现代以来传统思想所经历的种种冲击和变革的观察与深思,提出并探讨了现代儒学所遇到种种困境及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传教士与近代中国》是关于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关系的开山之作。以传教士东来的梗概作序曲,系统地记述了自鸦片战争讫1949年,传教士在中国活动的全过程。全书以传教士自身的活动为章目,以传教士依托和推行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为主线,对他们参预军事、外交、政治特别是文化教育和慈善事业的行为进行了有机的论述。在铺叙众多传教士和史实的同时,对几个有代表性的传教士、教案、教会学校和广学会那样的出版机构,着重作了介绍和分析。
1939年初,中日两军围绕南昌发生了一系列争夺战。自3月17日日军进攻吴城开始,到5月9日蒋介石下令终止反攻南昌结束,整整54天。作战过程中,中国军队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仍没有守住南昌,在战役的第二阶段反攻南昌时,也未能达到目标。但此会战给予日军有生力量以相当大的杀伤,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战。 《经典战史回眸抗战系列:赣北兵燹(南昌会战)》基于丰富详实的史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具体而生动地讲述了此次会战的全过程。
《盛世的疼痛》是著名作家祝勇的一部散文力作。作品讲述了自商鞅变法到清朝末年的变革史。商鞅变法强盛了秦国,奏响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前奏。至此之后,汉武帝刘彻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朝的崇文抑武,明代郑和的七次出海、兼容并蓄、明成祖朱棣之后的闭关锁国、夜郎自大,至清末李鸿章的洋务运动,每一次变革都影响甚至主导了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走向。作者以清晰的笔调,抓住历史的拐点,将盛世遮掩下的疼痛揭开来,将千年历史娓娓道来,毫无晦涩之感。
这是一部由细节构成的国史。与一般大部头、粗线条的国史书不同,《共和国历史的细节》力在挖掘细节,用细节反映共和国六十年的风雨历程。共和国六十年,有太多需要总结的经验和教训,有太多值得铭记的人物和故事。很多事情,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看似清楚,实则模糊。在尽人皆知的重大事件背后,往往隐藏着鲜为人知的细节。《共和国历史的细节》即选取了共和国历史上五十个重大事件,五十个重要的关节点。可以说,这些事件和关节点,影响着历史,改变着历史,也创造着历史。而这些事件和关节点中的许多细节,曲折生动、真实鲜活,看似微小、意义重大,却由于种种原因,长期隐身于历史的深处,难露真容。开国大典的准备、出兵朝鲜的决策、庐山风波的由来、林彪外逃的内幕、对日索赔的放弃、中美坚冰的消融、改革开放的起步、经济特区的
作者谢正光对明清之际历史尤其是南明历史造诣甚深,其中关于明遗民之著述享有盛誉。《停云献疑录》是作者的批评文字,多是评论当代学人著作的文章,包括钱钟书、冯其庸、范文澜、孙康宜等,其中对钱锺书提出的钱谦益降清后奉佛是内心有愧,非真心信佛的看法,作者认为并不周全,因为钱谦益出生于奉佛世家,他入清前即奉佛。而其批评时政的文字,往往于偈佛护法发微。其余谈赵翼的诗坛地位,倪云林画作《霜柯竹石图》的新赝旧伪,陈子龙、柳如是诗词情缘,宣南诗社及吴梅村事迹考,以及论木陈和尚《北游集》、山东莱阳姜氏行谊等。作者学识渊博,内容丰富,有很高学术价值。作者书斋名“停云阁”,因而以此为名。
蔡东藩先生治学严谨,诚如他自己所说:“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坚决反对“语出无稽,事多伪造”。由于《中国历史通俗演义:两晋演义》是以历史事实为基础,“语皆有本”,同时借鉴章回体演义小说的写法和批注的形式,增添了一些情节与人物性格描写,融历史与文学于一体,“文不尚虚,语惟从俗”,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思想性、知识性与可读性的统一,在许多方面获得了非同寻常的成就,有着浓郁的个性特色,嬴得了读者的广泛欢迎笔学者的高度评价。
本书记叙了清末民初三十多年的历史(从中法战争到护国战争),以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袁世凯、李鸿章、张之洞和慈禧等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贯穿始终。通过“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国变”“宪政转型”“辛亥革命”以及“共和的尝试与反动”等史实,表现改革的不易和志士仁人坚持不懈的努力。除上述主要人物外,本书还描写了光绪、黎元洪、章太炎、陶成章、谭嗣同、奕劻、翁同龢、荣禄、徐锡麟、秋瑾、丁汝昌以及邓世昌等重要角色,表达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虽百转千回,险象环生,但总有胸怀天下、心忧苍生的英雄儿女上下求索,奋不顾身,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伟大的赞歌。
全景解读主宰世界历史进程的隋唐帝国兴衰史 隋唐两个王朝的渊源极深,不仅因为唐朝开国君主与隋朝统治者有亲戚和臣属关系,更在于唐王朝继承并发扬了隋朝的政治体制,两个王朝几乎是一个连贯的整体,隋朝几近于唐王朝的“前奏”和“序幕”。 大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放王朝,是一个高度自信的王朝,对外国侨民既不歧视也不奉迎,平等相待,一幅海纳百川和雍容华贵的大国气度与王者风范。 有了隋朝的铺垫,大唐王朝迅速崛起,成为中国历史上Z强盛、影响力Z为深远的封建王朝。直到如今,海外华人也被称为“唐人”,华人聚居地被称为“唐人街”,中国传统服饰也被称作“唐装”,大唐王朝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大唐王朝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周边亚洲国家的历史进程,某种意义上讲,也主宰了中世纪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历史是很好的教科书。本丛书分别选取在共和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转折或引起过社会加速发展的12个年份为切入点,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这些年份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本书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对中国1976年前后的历史作了认真的梳理、深入的思考,对于我们认识那一段历史很有帮助。尤其是对历史事件深层动因的分析,充分展示了现了作者的“学”与“识”。其“严谨而不拘泥”的治学态度,使这部作品充满了学术活力,是一部进行党史教育、国史教育的好教材。本书采用纪事本末体,将研究性成果以的形式诉诸文字,可读性强。 “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选择在共和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转折或引起过社会加速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2个年份为切入点,一年一本,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了这一年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描述其经
《中国古代都城资料选刊:唐两京城坊考》采摭唐人文集笔记、金石碑碣、方志地记中有关唐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的有关资料,记叙两京宫室、苑囿、官署、街市、寺庙、渠道的分布,详实有据,且绘制多幅平面示意图,是研究唐史和两京故实的重要参考著作。《中国古代都城资料选刊:唐两京城坊考》采摭唐人文集笔记、金石碑碣、方志地记中有关唐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的有关资料,记叙两京宫室、苑囿、官署、街市、寺庙、渠道的分布,详实有据,且绘制多幅平面示意图,是研究唐史和两京故实的重要参考著作。